《精品》学年高中物理同步人教版选修31学案第一章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65214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17.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学年高中物理同步人教版选修31学案第一章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精品》学年高中物理同步人教版选修31学案第一章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精品》学年高中物理同步人教版选修31学案第一章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精品》学年高中物理同步人教版选修31学案第一章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精品》学年高中物理同步人教版选修31学案第一章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学年高中物理同步人教版选修31学案第一章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docx

《《精品》学年高中物理同步人教版选修31学案第一章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学年高中物理同步人教版选修31学案第一章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学年高中物理同步人教版选修31学案第一章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docx

《精品》学年高中物理同步人教版选修31学案第一章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1.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富兰克林把它们命名为正、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使物体带电的方式有三种:

摩擦起电、感应起电、接触起电,这三种起电方式本质都是电子的转移,起电的过程遵循电荷守恒定律。

3.用橡胶棒与毛皮摩擦,毛皮带正电,用丝绸与玻璃棒摩擦,玻璃棒带正电,可以记为:

“毛玻璃带正电”。

4.电子或质子所带的电荷量是最小的电荷量,这个电荷量叫元电荷,用e表示,e=1.60×10-19C。

5.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小球相互接触后总电荷平均分配。

如果两个小球带异种电荷,则先中和再均分。

 

一、电荷及三种起电方式

1.物质的电结构

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的正电荷的数量跟核外电子的负电荷的数量相等,所以整个原子对外界较远位置表现为电中性。

金属原子中离原子核较远的电子,往往会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中自由活动,这种能自由活动的电子叫做自由电子,失去电子的原子便成了带正电的离子。

2.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

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富兰克林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命名为正电荷,把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命名为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三种起电方式

(1)接触起电:

指一个不带电的金属导体跟另一个带电的金属导体接触后分开,而使前者带上电荷的方式。

(2)摩擦起电:

由于相互摩擦的物体间的电子的得失而使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分别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3)感应起电:

把一带电物体靠近导体使导体带电的方式。

如图所示,将带电体C去靠近相互接触的导体A、B,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导体A、B上分别带上等量异种电荷,这时先把A、B分开,然后移去C,则A和B两导体上分别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

二、电荷守恒定律及元电荷

1.电荷守恒定律

(1)内容:

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做电荷守恒定律。

(2)另一种表述:

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

2.元电荷

(1)电荷量:

用来表示电荷的多少。

其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用C表示。

(2)元电荷

①最小的电荷量叫做“元电荷”,用e表示,则e=1.60×10-19C。

②对元电荷的三点理解:

a.元电荷没有正、负之分,也不是实物粒子;b.质子及电子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与元电荷相等,但不能说它们是元电荷;c.电荷量不能连续变化,自然界中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e的整数倍。

3.比荷:

电荷量与质量的比。

电子的比荷为=1.76×1011C/kg。

1.自主思考——判一判

(1)丝绸与任何物体摩擦后都带负电。

(×)

(2)两物体摩擦后,一定带等量异种电荷。

(×)

(3)将带电体靠近验电器金属球和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验电器箔片都会张开,但二者本质不同。

(√)

(4)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

(×)

(5)一个带正电的金属球与一个不带电的金属球接触,带正电的金属球电荷量减少是因为带正电金属球的部分正电荷转移到不带电的金属球中。

(×)

2.合作探究——议一议

(1)不带电的物体内部是否有电荷?

提示:

不带电的物体内部有电荷,正负电荷电量相同,故对外不显电性。

(2)带有等量异号电荷的金属球接触后会发生电荷的中和,此时电荷被消灭了吗?

提示:

中和时,系统所带电荷的代数和不变,电荷并没有消失,只是正、负电荷数相等,从而对外显电中性。

三种起电方式

1.三种起电方式的比较

摩擦起电

感应起电

接触起电

产生条件

两种物体摩擦

导体靠近带电体

导体与带电体接触

现象

两物体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导体两端出现等量异种电荷,且电性与原带电体“近异远同”

导体带上与带电体相同电性的电荷

原因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力不同而发生电子得失

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受带正(负)电物体吸引(排斥)而靠近(远离)

自由电荷在带电体与导体之间发生转移

2.三种起电方式的本质

三种起电方式都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了另一部分,它们的本质都是电荷的转移,电荷总量保持不变。

[典例] [多选]如图所示,A、B为相互接触并用绝缘支柱支持的金属导体,起初都不带电,在它们的下部贴有金属箔片,C是带正电的小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把C移近导体A时,A、B上的金属箔片都张开

B.把C移近导体A,先把A、B分开,然后移去C,A、B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

C.把C移近导体A,先把C移走,再把A、B分开,A、B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

D.把C移近导体A,先把A、B分开,再把C移走,最后重新让A、B接触,A上的金属箔片张开,而B上的金属箔片闭合

[解析] A、B开始都不带电,把C移近导体A时,由于静电感应,A、B中的自由电子向左移动,使得A端积累负电荷,B端积累正电荷,所以两边的金属箔片都张开,A对;若此时先把A、B分开再移走C,因A、B已经绝缘,所带电荷量不会变,金属箔片仍张开,B正确;但如果先移走C,A、B上的感应电荷会马上中和,不再带电,所以金属箔片都不会张开,C错误;先把A、B分开,再移走C,A、B仍然带电,但重新让A、B接触后,A、B上的感应电荷完全中和,金属箔片都不会张开,D错误。

[答案] AB

(1)只有导体中的电子才能自由移动,绝缘体中的电子不能自由移动,所以导体能够发生感应起电,而绝缘体不能。

(2)凡是遇到接地问题时,该导体与地球可视为一个导体,而且该导体可视为近端,带异种电荷,地球就成为远端,带同种电荷。

    

1.两金属小球所带电荷量分别为+3Q和-Q,将两小球接触后,它们所带的电荷量一共为(  )

A.+3Q         B.+2Q

C.+QD.-Q

解析:

选B 由电荷守恒定律知,两小球接触后带电荷量的总量为中和后剩余量,即Q总=+3Q-Q=+2Q,故选项B正确。

2.如图所示,在用丝绸摩擦玻璃棒起电的过程中(  )

A.玻璃棒带正电,丝绸不带电

B.丝绸与玻璃棒带电情况完全相同

C.玻璃棒中的负电荷转移到丝绸上,丝绸带负电

D.丝绸中的正电荷转移到玻璃棒上,玻璃棒带正电

解析:

选C 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负电,A、B选项错误;微观解释是玻璃棒上的电子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负电,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

3.如图所示,用起电机使金属球A带正电,靠近验电器B,则(  )

A.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不张开,因为球A没有和B接触

B.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因为整个验电器都带上了正电

C.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因为整个验电器都带上了负电

D.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因为验电器下部的两金属箔片都带上了正电

解析:

选D 带正电的A球靠近验电器B,据电荷“同性斥、异性吸”的特点知,验电器金属杆下端箔片中的电子会被A球上的正电荷吸引到验电器上端,则金属杆下端的箔片就会因带正电荷而相斥,使箔片张开,故选D。

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1.“中性”与“中和”的理解

(1)中性:

物体内有电荷存在,但正、负电荷的绝对值相等,对外不显电性。

(2)中和:

两个带有等量异种电荷的带电体相遇达到电中性的过程。

2.守恒的广泛性

电荷守恒定律同能量守恒定律一样,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规律,任何电现象都不违背电荷守恒定律,也涵盖了近代物理实验发现的微观粒子在变化中遵守的规律。

如:

由一个高能光子可以产生一个正电子和一个负电子,一对正、负电子可同时湮灭,转化为光子。

在这种情况下,带电粒子总是成对产生或湮灭,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3.两金属导体接触后电荷量的分配规律

(1)当两个导体材料、形状不同时,接触后再分开,只能使两者均带电,但无法确定电荷量的多少。

(2)若使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带电荷量大小分别为q1、q2,则有

①⇒⇒⇒

②⇒⇒⇒

1.[多选]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和B接触一下,再分开一段距离,发现两球之间相互排斥。

则A、B两球原来的带电情况可能是(  )

A.带有等量异种电荷

B.带有不等量异种电荷

C.带有等量同种电荷

D.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

解析:

选BCD 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若带有等量的异种电荷,接触后将均不带电,若带同种电荷,或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接触后均带同种电荷,两球间存在相互排斥力,故B、C、D均正确,A错误。

2.[多选]半径相同的两个金属小球A、B带有相等的电荷量,相隔一定的距离,今让第三个半径相同的不带电的金属小球先后与A、B接触后移开。

这时,A、B两球的电荷量之比为(  )

A.2∶3      B.3∶2

C.2∶1D.1∶2

解析:

选AC 若A、B两球带等量的同种电荷,电荷量都为Q,则让第三个半径相同的不带电的金属小球先后与A、B两球接触后移开,A、B两球所带的电荷量大小分别为、,则接触后A、B两球的电荷量之比为2∶3;若A、B两球带等量的异种电荷,电荷量大小都为Q,则让第三个半径相同的不带电的金属小球先后与A、B两球接触后移开,A、B两球所带的电荷量大小分别为、,则接触后A、B两球的电荷量之比为2∶1。

故选A、C。

3.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绝缘金属小球A、B,分别带有电量QA=6.4×10-9C,QB=-3.2×10-9C,让两绝缘金属小球接触,接触后A、B所带的电荷量各是多少?

在接触过程中,电子如何转移并转移了多少?

解析:

当两小球接触时,带电量少的负电荷先被中和,剩余的正电荷再重新分配。

由于两小球相同,剩余正电荷必均分,即接触后两小球带电量QA′=QB′==C=1.6×10-9C。

在接触过程中,电子由B球转移到A球,不仅将自身电荷中和,且继续转移,使B球带QB′的正电,这样,共转移的电子电量为ΔQ=-QB+QB′=3.2×10-9C+1.6×10-9C=4.8×10-9C。

故转移的电子数n===3.0×1010(个)。

答案:

均为1.6×10-9C 电子由B球转移到了A球,共转移了3.0×1010个

1.关于摩擦起电、传导起电、感应起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这三种方式都产生了电荷

B.这是起电的三种不同方式

C.这三种起电方式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电子在转移

D.这三种方式都符合电荷守恒定律

解析:

选A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即说明了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摩擦起电现象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但并没有创造电荷,电荷只是发生转移。

感应起电过程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电荷可以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是传导起电。

这三种方式都没有产生电荷,A错误;摩擦起电、传导起电、感应起电是起电的三种不同方式,B正确;这三种起电方式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电子的转移,C正确;这三种方式都符合电荷守恒定律,D正确。

2.[多选]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电荷就是电子

B.元电荷是表示1C电量

C.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所带电荷量数值相等的电荷量

D.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解析:

选CD 元电荷是最小带电荷量,大小为e=1.60×10-19C,跟电子或质子所带电荷量相等,不是电荷种类,任何带电体的电荷量都为元电荷的整数倍,故C、D正确。

3.将一束塑料扎带一端打结,另一端撕成细条后,用手迅速捋细条,观察到细条散开了,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细条散开现象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由于摩擦起电,细条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散开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