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下册历史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650727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七年级下册历史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部编七年级下册历史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部编七年级下册历史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部编七年级下册历史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部编七年级下册历史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七年级下册历史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

《部编七年级下册历史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七年级下册历史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七年级下册历史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

部编七年级下册历史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在这本书之前,印度历史几乎是一片空白。

到了近现代,印度一些重要的历史遗迹如王舍城、那烂陀寺等都是根据这本书的记载而发掘的。

这本书最有可能是(  )

A.《西游记》B.《马可·波罗行纪》C.《大唐西域记》D.《史记》

2.关于唐末农民战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起义军的主要领导人是黄巢B.起义军曾攻占长安

C.藩镇割据严重是起义爆发的原因之一D.起义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3.唐朝具有兼容并蓄的胸怀。

唐朝时,对外交往的地区和交流的内容都有所扩大和发展,与亚洲各国建立了广泛的联系。

唐文化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形成了汉字文化圈(唐文化圈),确立了东亚文化的特色。

下列历史现象中,不符合这一表述的是()

A.印度建造了著名的那烂陀寺B.鉴真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被日本政府定为国宝

C.日本参照汉字创制了本国文字D.唐朝朝廷中有大食人身居要职

4.下列建筑中能体现中日文化交流的是()

A.唐招提寺B.敦煌莫高窟C.那烂陀寺D.麦加清真寺

5.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共享繁荣。

下列事件能佐证这一现象的是()

①唐蕃和亲②鉴真东渡③玄奘西行④遣唐使来访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6.通过“遣唐使”,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的国家是()

A.波斯B.大食C.天竺D.日本

7.下列内容与下图历史事件相符的是()

A.发生在开元末年B.主要领导人是朱温

C.攻占长安,建立政权D.起义最终取得胜利

8.假如让你拍摄一部以唐朝历史为题材的电视据,下列哪一情景不可能出现(  )

A.武则天选贤任能发展经济B.回族人在长安居住经商

C.唐玄宗面试科举考试应试者D.李白吟诗《蜀道难》

9.直接导致唐朝衰亡并最终灭掉唐朝的是()

A.外族入侵B.安史之乱C.宦官专权D.藩镇割据

10.某校七年级

(1)班本月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选定的主题是“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并拟定了如下四个标题,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是不恰当的()

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B.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教

C.玄奘西行天竺取经D.日本派遣唐使来华

11.“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

”该材料评述的是()

A.鉴真东渡B.玄奘西行C.唐蕃会盟D.遣唐使来华

12.发展经济是强疆之本。

以下表述不属于唐政府在西域发展经济采取的措施是(  )

A.在天山南北大兴屯田B.在西域东部广泛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C.在天山北路出现了农业区D.安西都护府设有专管水利的机构掏拓所

13.下列为唐朝三省六部制机构设置示意图,其中部门之间隶属关系示意准确的是(  )

A.AB.BC.CD.D

14.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的音乐是()

A.大秦音乐B.楼兰音乐C.天竺音乐D.新罗音乐

15.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如果你想了解7世纪印度的历史,下列资料中最值得查阅的是()

A.《史记》B.《大唐西域记》C.《马可·波罗行纪》D.《资治通鉴》

16.唐朝末年,率领农民起义军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的领导人是()

A.张角B.陈胜C.吴广D.黄巢

17.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力求用传统的力量弘扬文化自信,以诗词的名义践行青春誓言。

下列哪一朝代的诗歌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  )

A.汉朝B.唐朝C.宋朝D.清朝

18.唐朝丝织品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的是( )

A.湘绣B.蜀锦C.海南岛锦D.浙锦

19.假如你生活在唐朝,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A.农民用曲辕犁耕地B.长安城内有许多“瓦舍”,十分热闹

C.长安大明宫含元殿,气势宏伟D.家中摆放着唐三彩

20.某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检索了一下关键词:

“日本”、“佛教”、“《东征传绘》”、“唐招提寺”。

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A.玄奘西行B.鉴真东渡C.郑成功收复台湾D.戚继光抗倭

二、非选择题

21.隋唐是经历了长期分裂后的两个大一统王朝,隋唐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隋朝、唐朝分别于哪一年建立?

隋朝统一中国的标志是什么?

(2)隋朝在谁的治理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唐朝先后形成哪两个治世局面?

分别出现在哪位皇帝的统治时期?

(3)上述繁荣局面形成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4)结合隋唐历史,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22.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1中的历史人物是唐太宗,他叫______,历史上称他统治时期为“_____”。

(2)图2中的历史人物是谁?

(3)图3中的历史人物是唐玄宗,他即位以后,励精图治、革除积弊,实行了一系列改革,请列举他改革的主要内容。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玄奘,在贞观年间冒着生命危险西行学经求法,孤征沙漠,独步雪山,历时17年,独行五万里……在天竺期间,他极力宣扬我国文化……

(1)根据材料指出玄奘西游的目的。

(2)由他口述所成的重要历史文献和佛学典籍是什么?

这本书有什么影响?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堪称唐初战争与和平的雄浑史诗,既向观众展示了一幅英雄辈出、风云际会的壮丽画卷,又让人们领略到了处在民族交融时代里和谐开放、浪漫多彩的盛世唐风。

材料二 (唐太宗)曰: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

材料三 唐太宗李世民亲历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他以隋炀帝杨广的破家亡国为戒,接受隋末农民起义的教训……在政治上励精图治,实行了一系列的开明政策和措施,政绩卓著……太宗以隋炀帝拒谏饰非为鉴,虚怀博纳,从谏如流……因此皇帝能够较好地实行“君道”,避免和纠正了很多错误……根据举贤任能的原则,用贤良,退奸佞,因而忠贤满朝,人才济济……重视地方政治,慎择刺史,吏治比较清明。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贞观之治》

(1)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的男主人公是谁?

在你的心目中,他是一位怎样的皇帝?

(2)材料二中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说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

你能否举出历史上“水能覆舟”的两个例子?

(3)材料三概述了唐太宗统治时期的政治状况,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什么?

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隋朝建立后的一天,在长安城内,一名官员,大声宣读朝廷的规定:

“从今以后,读书人参加考试,合格的就可以做官。

”对此,人群中议论纷纷。

材料二:

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

“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

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

于是有了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

由此,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人群中高门权贵的子弟对新规定的态度是什么。

当时出身低微的读书人的态度是什么?

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态度?

(2)根据材料二分析,隋唐时期的这一发明,发挥了什么作用?

除此之外,你认为这一发明还有什么作用?

(3)作为一名学生,你对我国目前的考试制度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玄奘之前,印度历史几乎是一片空白。

到了近现代,印度一些重要的历史遗迹如王舍城、那烂陀寺等都是根据《大唐西域记》的记载而发掘的。

因为《大唐西域记》这本书是玄奘西行天竺而写的;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2.【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后期,黄巢领导的起义军虽然一度攻占了长安,最终却被原为义军将领的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起义;因此唐末农民战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选项D,故选D.

3.【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佛教起源于印度,印度的那烂陀寺是佛学最高学府,A与题意无关。

B、C反映了“唐文化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D反映了“唐朝具有兼容并蓄的胸怀”。

故选A。

4.【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时期,鉴真应日本人邀请,六次东渡,才到达日本。

其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文化,精心设计唐招提寺,佛殿式样优美,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因此,唐招提寺能体现鉴真向日本传播佛教文化做出的重大贡献。

A项符合题意;敦煌莫高窟是隋唐时期开凿的,B项不合题意;那烂陀寺是唐代时天竺的一座寺院,是天竺佛教的中心,玄奘曾在此游学。

C项不合题意;麦加清真寺是伊斯兰交的第一大圣寺,坐落在今天沙特阿拉伯麦加城中心。

D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5.【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共享繁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经;玄奘西行天竺取回佛经;遣唐使来华学习中国文化;选项②③④符合题意;而选项①唐蕃和亲,属于民族交往,不符合题意,可排除;因此只有选项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A。

6.【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646年日本仿照隋唐制度进行了改革,即大化改新,日本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7.【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图片信息“黄巢起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世纪末黄巢起义,是由黄巢领导的,是王仙芝起义的后续。

也是唐末农民起义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虽然一度攻占了长安,建立政权;但是最终却被原为义军将领的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

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8.【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元朝时期,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故B不是唐朝时期的。

故选B。

9.【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衰落源于安史之乱的爆发,唐朝的灭亡是藩镇割据;因为藩镇割据直接的导致了唐朝中央政权的弱化和地方政权的坐大,地方的节度使凭借着手中的权力,不服从中央的政令。

而唐朝政府更是无力的对付这些个割据的藩镇,最后导致唐朝灭亡。

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10.【答案】A

【解析】本题是否定式的选择题。

依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唐朝的中外交往”,结合课本所学,7世纪时期,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朝与吐蕃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属于唐代民族交往的史实。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不属于“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A项符合题意;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游天竺取经、日本派遣唐使来华三者都属于唐朝对外交往的具体体现。

BCD三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11.【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中的“六渡出海,终抵东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时,高僧鉴真为弘扬佛法,六次东渡,终达日本,为中日的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

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点睛:

抓住题干信息“六渡出海,终抵东瀛”是解题的关键,唐玄宗时,高僧鉴真为弘扬佛法,六次东渡,终达日本,为中日的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

12.【答案】C

【解析】依据课本知识,清朝前期天山北路出现了农业区,所以C选项不是唐政府在西域发展经济采取的措施;ABD都是唐政府在西域发展经济采取的措施,排除,故选C。

13.【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长官侍中二人,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贯彻。

尚书省职责为执行,长官尚书令一人,副长官左、右仆射各一人。

尚书省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故选A。

14.【答案】D

【解析】

15.【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时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教,玄奘把自己西行途中的见闻口述下来,由弟子整理成书,即《大唐西域记》。

想了解7世纪印度历史,可以查阅《大唐西域记》,故此题选B。

16.【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末农民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17.【答案】B

【解析】唐代文学的主要成就表现在诗歌领域,中国的古典诗歌在唐朝进入黄金时代。

唐诗泛指为创作于唐代的诗,也可以引申指以唐朝风格创作的诗,唐代被视为中国历来诗歌水平的最高时期,因此有唐诗之说,与宋词并举。

因此,答案为B。

18.【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的提示词:

唐朝丝织品。

结合课本所学,唐朝的手工业发展到很高水平。

纺织业品种繁多,尤以丝织工艺水平最高,其中蜀锦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

B项符合题意。

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19.【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唐朝的长安城市坊分开,商业活动受时间和区域的限制,宋代城内有许多“瓦舍”,十分热闹,B项符合题意;唐代农民用曲辕犁耕地,长安大明宫含元殿,气势宏伟,家中摆放着唐三彩。

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唐朝、不可能看到”是解题的关键,唐朝的长安城市坊分开,商业活动受时间和区域的限制,宋代城内有许多“瓦舍”。

20.【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唐玄宗时期,鉴真应日本学问僧的邀请,去日本弘扬佛法,六次东渡,历尽艰辛,到达日本后受到朝野的热烈欢迎,并主持设计了唐招提寺。

因此,ACD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说法正确,答案选B。

21.【答案】

(1)581年;618年。

标志:

隋朝灭掉陈朝。

(2)隋文帝(杨坚)。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唐太宗;唐玄宗。

(3)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统治者励精图治;重视人才;统治者采取恰当的政策。

(4)国家要注意培养人才,重用人才;大力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彼此信任。

【解析】

(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581年杨坚建立隋朝,618年李渊建立唐朝;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了中国;

(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隋朝在谁隋文帝的治理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形成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唐玄宗统治时期,重用贤能、整顿吏制,对军事、财政制度进行改革,形成了“开元盛世”的治世局面;

(3)依据所学可知,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统治者励精图治;重视人才;统治者采取恰当的政策;

(4)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国家要注意培养人才,重用人才;大力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彼此信任。

22.【答案】

(1)李世民贞观之治

(2)武则天

(3)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解析】

(1)根据图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他叫李世民,因为唐太宗年号“贞观”,所以历史上称他统治时期为“贞观之治”。

(2)根据图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历史人物是武则天。

(3)根据图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历史人物是唐玄宗,他即位以后,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如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等。

23.【答案】

(1)寻求佛法(或佛经)。

 

(2)《大唐西域记》;此书记载了他所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解析】

(1)依据材料信息:

在天竺期间,他极力宣扬我国文化可知,玄奘西游天竺寻求佛法;

(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由玄奘口述所成的重要历史文献和佛学典籍是《大唐西域记》;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所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24.【答案】

(1)唐太宗。

他虚心纳谏,任用贤才,是一位明君,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

(2)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够承载船行走,也能够把船掀翻。

(言之有理即可)他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

秦末农民起义导致秦朝灭亡;隋末农民起义导致隋朝灭亡。

(3)“贞观之治”。

启示:

一个国家要强盛,必须重视人才建设和制度建设,大力发展社会经济,重视文化教育事业。

(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位期间,年号为“贞观”,所以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的男主人公是唐太宗,他虚心纳谏,任用贤才,是一位明君,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

(2)根据材料二“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句话的意思是:

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够承载船行走,也能够把船掀翻。

这说明唐太宗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得民心者的天下,例如秦末农民起义导致秦朝灭亡;隋末农民起义导致隋朝灭亡。

(3)根据材料三“在政治上励精图治,实行了一系列的开明政策和措施,政绩卓著”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虚心纳谏;并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最终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由此可知,一个国家要强盛,必须重视人才建设和制度建设,大力发展社会经济,重视文化教育事业。

25.【答案】

(1)权贵子弟非常不满,因为他们失去了依靠门第做官的特权。

出身寒微的读书人非常高兴。

因为他们通过努力,有机会凭借真才实学做官。

(2)改善了用人制度。

还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3)今天的考试制度,基本上可以自由报考、平等竞争、择优录取,扩大了选拔人才的范围,比较合理。

建议在考试题型上应灵活多样,以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视野,促进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高。

(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权贵子弟非常不满,因为他们失去了依靠门第做官的特权;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出身寒微的读书人非常高兴。

因为他们通过努力,有机会凭借真才实学做官;

(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科举制的实行,改善了用人制度。

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科举制还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3)开放性题目,今天的考试制度,基本上可以自由报考、平等竞争、择优录取,扩大了选拔人才的范围,比较合理。

建议在考试题型上应灵活多样,以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视野,促进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