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下科学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647004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下科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苏教版三下科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苏教版三下科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苏教版三下科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苏教版三下科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下科学教案.docx

《苏教版三下科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下科学教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三下科学教案.docx

苏教版三下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第1课、我们周围的土壤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2、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3、能够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

2、能够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2、愿意亲近土壤。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一块土地、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只放大镜、一份土壤研究记录表、每组一小桶水。

学生准备:

一根木棒、一张白纸、一只塑料杯子、一个硬纸板碟子、一把小铲子、一块抹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今天来研究有关土壤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

1、 说说你对土壤的认识

(1)你对土壤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你已经知道的有关土壤的知识。

2、 挖土壤(室外活动)

把学生带到校园里事先选好的一块土地,让学生自主去挖泥土。

3、 观察泥土里有什么

(1)在桌上铺上报纸,把挖来的泥土倒在报纸上,仔细观察泥土里有什么。

哪些是你已经知道的?

你最惊奇的发现是什么?

(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的观察结果。

4、 你还想知道有关土壤的什么知识

(1)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2)小组内交流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想知道的问题。

三、课后研究

1、花一定的时间去自主研究一下你们提出的问题,把研究结果记录下来。

2、做实验册

 

 

第2课、了解土壤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 能运用自己的感官观察土壤。

2、 能够了解土壤的成分。

3、 能利用观察、触摸、握团等方法比较沙与黏土的差异。

4、 能通过实验比较三种土壤的渗水性。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沙土、黏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种类型。

2、 了解土壤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3、 知道不同种类的土壤透水性能不同。

4、 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5、 能够用感官和不同的方法鉴别土壤中沙、黏土成分的多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形成探究意识,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

2、 具有探索土壤的热情,具有关心家乡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

土壤、杯子、水、搅拌棒、纸巾。

三、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讲述:

前面我们学习了周围的土壤,那么土壤里有什么呢?

2、生回答。

3、师讲: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土壤。

(二)新授

1、观察土壤

(1)学生户外活动、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

土壤是什么颜色的?

有几种土壤?

(2)分组实验:

拿出准备好的沙土、黏土、壤土三种土样。

2、自主研究

(1)摸:

感觉土壤颗粒的大小,土壤的潮湿程度等。

看:

观察土壤颗粒的大小,土壤的颜色深浅等。

捻:

感觉土壤颗粒的硬度,土壤的粗糙程度等。

握和搓:

通过水的作用,感觉土壤的黏性等。

(2)把土块放入水中,有什么变化,搅动后静置一段时间,水里有什么?

(记录在记录本上)

3、 学生分小组回答,所研究的情况。

4、 小结:

人们将土壤分为三种:

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5、探究透水性能:

(1)观察:

每一种土壤的颜色,听:

摇动一下杯子,每一种土壤的声音听上去像什么?

触摸:

土壤摸 上去感觉像什么?

哪一种的感觉最硬或最光滑?

握一握:

哪种可握成团,哪种不能?

闻:

每一种土壤闻上去像什么?

(2)分组实验(注意土壤多少、倒入的水量、倒入的速度)

①把三种土壤放入三只相同的漏斗,用好纱布。

②倒入相同的水。

③观察漏斗下面杯子中的水分。

(3)小组回答实验结果。

(4)小结:

沙土下面的水最多,黏土下面的水最少,壤土次之,说明壤土的土壤最好。

6、 探究不同的土壤适合不同的植物。

(1)      分组讨论

(2)      大组交流

(3)      小结:

红薯适合沙土,水稻适合黏土,花生最适合。

四、课后作业

1、 课后继续认真研究周围的土壤。

2、 实验册

 

3.肥沃的土壤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制作肥料袋,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

2、能够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用图画或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

科学知识

1、知道死了的动植物 遗体会变成土壤的一部分。

2、能够认识到蚯蚓在增加土壤的肥力过程中起到了促进作用。

3、知道什么是腐殖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坚持长期观察,有持久性。

2、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二、教学准备:

   一块有明显落叶的土地、一堆土、蚯吲、一壶经过处理的水、每个学生带一些植物、吸管、小铲子、塑料袋、一张黑纸、胶带、报纸、抹布、记录纸、放大镜等

三、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猜一猜,落叶会变成什么?

2、 今天我们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二)  自主学习

1、 观察有落叶的土地

(1)学生分组户外活动、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

落叶下有什么?

土壤是什么颜色的?

(2)从土里捡出一些烂叶子,用塑料袋装好带到班上。

2、自主研究

(1)把烂叶子按腐烂程度排队。

(2)交流:

你认为落叶在土壤里是怎么变化的?

落叶最终变成了什么?

土壤的颜色可能与什么原因有关?

3、制作肥料袋

(1)为了能证明落叶在土壤里变成了什么,我们将做一个小实验,这个小实验将要花费你们一段时间,希望你们能长期坚持下去。

(2)讲解制作肥料袋的方法。

(同桌两人为一组对比)

①把土壤用塑料袋装好,往土壤里放入一些植物,搅拌。

②往塑料袋里加上一些水,同桌两人一人放蚯蚓,一人不放。

③在自己的肥料袋上贴上标签,将肥料袋放在不被干扰的角落里,用黑纸盖上。

(3)学生制作肥料袋,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做好后自己做好清理工作。

4、观察肥料袋

(1)每周观察一次,记录下肥料袋的变化。

(2)比较有蚯蚓的和没蚯蚓的两个肥料袋有什么相似与不同?

5、管理肥料袋

(1)定期翻动肥料袋,并作好记录,一定要有坚持性。

(2)对比有蚯蚓的袋和没蚯蚓的袋里的肥料的变化,作好记录。

(三)总结巩固

  概述课文,提醒学生坚持观察记录。

(3)学生制作肥料袋,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做好后自己做好清理工作。

1、观察肥料袋

(1)每周观察一次,记录下肥料袋的变化。

(2)比较有蚯蚓的和没蚯蚓的两个肥料袋有什么相似与不同?

2、管理肥料袋

(1)定期翻动肥料袋,并作好记录,一定要有坚持性。

(2)对比有蚯蚓的袋和没蚯蚓的袋里的肥料的变化,作好记录。

3、了解其它动物会增加土壤肥力

讲述:

除了蚯蚓之外,鼹鼠能够挖洞松土,使土壤中有充分的空气,这一切都促进了土壤肥力的增加,以利于动植物的生长。

四、课后作业

1、 继续观察自己的制作的肥料袋。

并作好记录。

2、完成实验册

 

 

第4课、土壤的保护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 能够对某些行为做出是非判断,并思考和表达应该怎样去做。

2、 能够对失去土壤的后果进行预测。

3、 能够进行环保宣传。

4、 能做土壤蓄水能力的对比实验。

科学知识

1、 知道土壤为人类所做的贡献,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

2、 知道人类的许多活动是破坏土壤的行为,知道垃圾对土壤的危害,知道废电池对土壤的破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意识到土壤的重要。

2、 产生感激土壤的情感。

3、 愿意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有关土壤的资料,记录纸若干张。

学生准备:

收集自己进行土壤研究的所有资料和卡片。

三、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怎样保护土壤。

(板书课题)

(二)  自主学习

1、 了解土壤为人们做了什么

(1) 小组交流:

你认为土壤能为人们提供什么?

(2) 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资料,分小组交流、讨论

(3) 把你知道的填写在书上。

(4) 小结:

土壤是植物的母亲,植物又为食草动物提供了食物,食草动物又为食肉动物提供了食物。

动植物死后,土壤中的微生物又将它们的尸体还原成土壤中的养料,土壤就这样周而复始地为生命提供着无尽的营养,正是有了土壤,才有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2、 讨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

(1) 小组交流:

你认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

(2) 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3、 讨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

(1) 小组交流:

你认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

(2) 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4、 讨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

(1) 小组交流:

你认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

(2) 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3) 小结:

我们小学生能做的就是搞好宣传工作。

(4) 指导学生自办土壤小报,搞好宣传工作。

(三)  巩固应用

     总结课文,引导学生写出或画出他们的建议,指导学生办好土壤小报。

四、课后作业

1、 为保护土壤作出自己应有的力量。

2、 完成实验册

 

第二单元 植物的一生

第一课果实和种子

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1、 能够在预测的基础上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并用画图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

2、 能够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并用画图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

难点:

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

三、教学准备一些带种子的植物、浸泡过的蚕豆等种子、镊子、放大镜

四、教学过程

一、认识种子和果实

1、 讲述: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知道植物对我们人类的贡献是非常大的,那你知道植物宝宝藏在哪里吗?

2、 你见过哪些植物的种子?

它长在哪里呢?

今天老师请大家把自己认为是种子的连同它的家一起带来,让我们一起找一找种子在哪里。

二、认识种子的各种旅行方式。

1、 讲述:

同学们都知道人们种植植物时,一般是先把它的种子埋在土里让它生根发芽,但也有很多植物不需要人们帮它们播种,而是自己有一种特殊的传播种子的方法。

比如蒲公英,你知道它是如何传播种子的吗?

2、 讲述:

蒲公英的种子借助风力来传播的,你还知道其他种子的旅行方式吗?

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进行适当补充。

三、认识种子的构造

1、 讲述:

植物繁衍后代离不开种子,那种子里有些什么能让它长成一株完整的植物呢?

2、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用水浸泡过的蚕豆种子,发给学生每人一颗种子,用手摸一摸,你能想想这颗种子里会有些什么吗?

请你画下来。

3、 学生说说自己的猜想,并把画展示给大家看。

四、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1、 当我们把种子种到土里后,怎样才能让它生根发芽呢?

你认为种子的萌发需要哪些条件?

2、 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吗?

小组讨论,可以参考书上的实验。

3、 交流实验方案。

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回家做或者在班上集中做。

五、学生提出与种子萌发有关的问题。

1、 第二课时上,看几号瓶的种子发芽了,为什么其余瓶里的种子没有长出小芽?

2、 讨论:

种子的萌发需要哪些条件?

六、教师发种子,学生课后种植一种植物。

   

 

第二课根和茎

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1、 能够对多种植物的根和茎进行观察,比较根和茎的不同之处。

2、 能设计实验证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设计实验证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难点:

认识茎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带根的各种植物、烧瓶、水、油、棉花、小刀

四、教学过程

一、区分直根和须根。

1、 出示大蒜和菠菜。

你认识这两种植物吗?

2、 观察它们的根有什么不同?

3、 讲述:

像菠菜这样,有明显的主根,侧根小于主根的,我们叫它是直根。

像大蒜这样没有明显的主根,在茎的周围长出很多粗细相似须毛状的根,我们叫它是须根。

二、认识根能吸收水分的作用。

1、 讲述:

根对于植物来说非常重要,你知道根有哪些作用吗?

2、 学生回答。

3、 提问:

你能设计一个证明根吸收水分的实验吗?

4、 小组讨论。

汇报实验方案。

注意几个条件的控制。

三、了解茎有各种形态。

1、 刚才我们认识了植物的根多种多样,那么它们的茎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看书上图片,提问:

这些植物的茎有什么不同?

2、 小组讨论。

3、 汇报并填写习作第三题。

结合学生了解的知识,教师进行适当补充

四、认识茎的作用。

1、 讲述:

根有吸收水分和养料的作用,那植物的茎又是干什么的呢?

2、 学生交流。

3、 出示实验装置,讲述:

前几天,老师把这根竹子插入红水中,现在将它取出,看一看,它的叶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后小结。

五、课外作业试一试把胡萝卜“头”切下来,摆在浅水盘里,放在阳光下,经常加水,几天后观察有什么变化?

   

 

第三课叶和花

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1、 能够观察描述不同叶子的形态,比较它们的相同和不同,并进行分类活动。

2、 能对“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问题展开对比实验。

3、 能够观察并解剖植物的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观察并描述不同的叶,培养观察能力。

难点:

观察并解剖花。

三、教学准备各种树叶、花、镊子、白纸

四、教学过程

一、认识叶的不同形态

1、 出示一片树叶,讲述:

春天到了,许多植物都已经吐枝发芽,长出嫩绿的叶子,你们看,这是一片什么树的叶子?

它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2、 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现在老师发给你们一片树叶,请大家看看它的正面和反面有什么不同?

3、 学生观察比较后汇报。

二、观察并研究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 提问:

植物的生长需要营养,那么你知道这些营养主要是怎么来的吗?

2、 讲述:

大多数植物是利用阳光、泥土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叶子里自己制造养料,想一想如果没有阳光,叶子能制造养料吗?

3、 提问:

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吗?

师生共同完成实验装置。

三、认识花的构造

1、 出示几盆鲜花,提问:

你认识这些花吗?

现在正值春暖花开,你还见过哪些花?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图片。

2、 同学们都被这些花的色彩和千姿百态所吸引,可你们知道花有哪些部分吗?

学生说说。

3、 出示桃花模型,教师把桃花的每一部分摘下来,指导学生认识雄蕊、雌蕊、花瓣、萼片。

4、 教师示范从外向内的顺序解剖杜鹃花,强调力要小,手要轻。

5、 学生解剖自己带来的花,用放大镜观察各部分的样子并画下来。

结合学生观察雄蕊和雌蕊,简要介绍花的繁殖。

四、了解植物传粉的几种途径。

1、 讲述:

雄蕊和雌蕊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当花粉落在雌蕊的柱头上,花就有可能结出种子。

2、 提问:

雄蕊上的花粉是怎样落到雌蕊的柱头上呢?

植物是靠哪些方法来传粉的呢?

请同学们阅读书上的资料。

六、课外研究按照书上研究植物的向光性的实验做一做,看看有什么发现?

 

第四课植物和我们

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1、 能够调查植物的用途。

2、 能用画图的方法描述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调查、讨论,知道植物对人类的贡献,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难点:

在分析吃植物的某一部分时,对植物各部分的名称有所认识。

三、教学准备一些植物或图片、课前收集植物对人类的贡献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认识植物对人类的多方面贡献。

1、 讲述: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有生命的物体,包括哪些?

2、 提问:

在动物和植物中,你认为谁和我们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3、 学生回答。

4、 讲述:

大部分同学认为植物同我们人类关系最密切,你能举一些例子来说一说吗?

5、 小组讨论。

(可以结合书上插图或自己收集的资料和图片。

二、认识植物的局部。

1、 讲述:

在同学们刚才的发言中,都谈到了我们每天都要吃很多植物,你能说说平常都吃哪些植物吗?

2、 根据学生发言,把植物的名称写在黑板上或贴出相应图片。

3、 以橘子为例,提问:

橘子是大家爱吃的水果,我们是不是把整个橘子都吃下去呢?

那吃橘子的哪一部分?

三、认识植物各部分及其名称。

1、 讲述:

刚才在交流过程中我们知道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都有可能被我们食用,它们含有不同的营养,而这六个部分正是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请看p17,这是一株番茄的植物图,在它的生长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其实,其他植物一般也有这些部分。

你能说出一些吗?

2、 请你在活动记录上画一株你熟悉的完整的植物图,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四、课外调查调查家中的物品,看看哪些来源于植物,是植物的哪一部分提供的。

 

第三单元

第1课、认识固体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辨别周围的环境中的物体,哪些是固体,哪些是液体,给物体分类。

2、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轻重等方面的性质,并能描述出来。

(二)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不同的固体能混合,也能分离。

混合前固体重量不变、体积改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工具比感官更有效。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文具盒、石块、笔、鸡蛋等各种固体;水、饮料、胶水、酒精等液体;天平、量筒、量杯。

分组实验材料:

烧杯、水、面粉、筷子、小勺、放大镜、筛子。

2、学生准备:

各种固体、锤子等。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认识有关固体和液体的一些知识。

(板书课题)关于固体和液体,你都知道些什么呢?

2、学生回答。

(二)自主学习。

1、按固体和液体两类给物体分类。

(1)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一些物体,请学生按固体和液体分类。

(2)师生交流。

(3)还有哪些物体是固体或者是液体。

(4)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

“牙膏是固体还是液体?

”让学生充分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不需要下定论,只要学生能够说出道理即可。

(5)教师演示“和面”的实验。

往水里加水,不停地搅拌,直到搅不动为止。

边搅动边让学生描述当时是固体还是液体?

从而让学生明确固体和液体的区别。

2、研究固体和液体的性质。

(1)小组确定研究哪几种固体。

(2)组内讲座用哪些方法研究固体的性质。

(3)分组实验。

请学生注意记录研究的情况。

(4)小组内交流,完善本组的研究成果。

(5)小组间交流,描述固体的性质,还要比一比,哪个组研究的项目多。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

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能够全面地认识固体的性质。

(6)引导学生总结固体的共同性质:

都有一定的形状。

(7)学生实践活动:

用多种办法把P44上列举的固体弄碎,并按硬度的强弱排队。

3、研究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1)研究固体混合前后重量是否变化。

教师带领同学们利用天平来共同完成这项实验。

通过数据分析,使学生发现,固体混合前后和重量不变。

(2)研究固体混合前后体积是否变化。

让学生利用工具箱里的器材独立完成此项实验。

通过数据分析,原来自己的猜想与实际情况有不同之处,使学生明白,工具的测量比自己的感官更可靠。

(3)指导学生把黄豆、绿豆、玉米粉的混合物分开。

A.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B.小组交流办法。

C.如果课内时间不够,要求学生能够在课后完成。

(三)小结本课。

 

 

第2课把固体放到水里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和溶解现象,并能够用文字、图画、图表等较细致地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二)知训与技能:

1、知道哪些物体可以沉浮,哪些固体可以溶解。

2、知道固体与水混合或分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制作彩色树杈的乐趣。

二、教学时间:

1课时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一些会沉和会浮的物体、橡皮泥、高锰酸钾、装水烧杯、水槽、沉淀分离好的土壤、酒精灯、留有矿物痕迹的小勺或玻璃片、五颜六色的树杈、每组一份表格。

2、学生准备各种固体、食盐、纸盒、报纸、不同颜料、方塘、土壤、沙子、搅拌棒或筷子。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固体的性质,谁能说说各种固体有哪些不同的性质,又有哪些不同的性质呢?

2、固体还有许多性质,今天我们继续研究。

(二)自主学习。

1、认识固体在水中的的沉浮现象。

(1)师将几种固体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会发现什么现象?

有的沉有的浮。

(2)请学生预测,老师带来的其它固体哪些会沉哪些会浮?

(3)让学生把自己带来的固体集中在小组内,预测它们放在水中善,把预测的结果记在P82的表格中。

(4)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验证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并预修改。

2、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1)师演示:

将高锰酸钾放入水中,请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

(3)我们可以把这种现象叫做什么呢?

(4)师生共同小结得出:

固体在水中化了,看不见了的现象叫做溶解。

如果固体在水中浮在水面或沉在水底,那说明固体在水中不溶解。

(5)学生分组实验:

观察方塘、土壤、沙子放在水中并搅拌后的现象。

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P82。

3、了解固体与水混合与分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学生阅读P47的图。

(2)这些固体与液体的混合与分离有什么科学道理吗?

或说出为什么?

(3)你还说出其他的例子吗?

4、结晶实验。

(1)在热水里加盐,充分搅拌,使盐完全溶解,一直到盐恰好不再溶解。

(2)在热水中加入绘画的颜料,使溶液着色。

(3)把各种颜色的热盐水放在纸盒内,周围塞好报纸,这样可以使热盐水慢慢冷却。

(4)把小树枝分别浸入各种颜色的热盐水中,就可得到彩色的树枝。

(四)小结本课。

 

第3课、认识液体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会用感官和简单器材研究液体的性质。

2、能够运用多种方式(语言、文字、符号)将观察到的现象表述出来。

(二)知识与技能:

1、知道液体关于颜色、形状、轻重、黏稠度、表面张力、毛细现象的性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与同学合作与交流,体验合作与分享的快乐。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1)烧不、平底烧瓶、锥形瓶、天平。

(2)分组实验材料:

装饰板、滴瓶、回形针、烧杯、双层玻璃版、几种不同液体(鲜牛奶、菜油、蜂蜜、洗涤剂、水等)、三把勺子、表格。

2、学生准备:

厚塑料袋、简易天平、蜡光纸、大小完全相同的两个小瓶。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研究了生活中常见的液体,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

猜猜它是谁?

每位同学选一种液体,说出它的样子和作用,其他同学猜猜是哪种液体。

2、学生思考。

3、学生开始游戏。

请一名学生上前说液体的样子和作用,全班同学在纸上写出这种液体的名称。

然后请这位同学公布答案,比一比,谁说的比较好。

然后换其他同学继续游戏。

(二)学生自主学习:

1、请学生说说教师指定的几种液体的性质。

(1)鲜牛奶、菜油、蜂蜜、洗涤剂、水等。

(2)完成P49的表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