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店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64151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06.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口店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周口店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周口店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周口店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周口店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周口店实习报告.docx

《周口店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口店实习报告.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周口店实习报告.docx

周口店实习报告

第一章绪言

绪论

一、周口店实习区交通位置及自然经济地理概况

周口店实习区位于北京市西南约50km,行政区划属北京市房山区管辖。

是举世闻名的“北京猿人遗址”所在地,实习区内交通便利,京原铁路斜贯实习区域,沿线孤山口、十渡各站均布有教学观察点;京广铁路的琉璃河站则有工矿支线与周口店相连。

公路交通主要有天桥—张坊、等干线与北京市相通;周口店到各实习场所均有乡村级公路通行。

(图0-1)。

图0-1周口店实习基地交通位置图

(据五万分之一周口店幅区调报告,1988,中国地质大学周口店实习队:

赵温霞、李方林修编,2002)

实习区位于太行山山脉北段与华北平原的邻接处,并与燕山山脉西南端相邻,属北京西山的一部分。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东南侧部分为平原—丘陵外,大部为中低山区。

中北部的上寺岭海拔1307m,山前平原地带海拔一般为50~80m。

区内河流较少,平时水量很少,甚至干涸,到7,8月份雨季到来水量增大,平时水量很少甚至干涸,雨季水量则较大,主要有大石河、周口河、刨马泉河等。

另有处于太平山、向源山、房山西之间的牛口峪水库,现已成为工业废水排泄、净化的场所。

本区属大陆性气候,温度变化较大,在夏天7~8月份温度较高并且雨量较大,年降雨量约650~700mm。

冬季寒冷,且较干旱。

本地区树木较少,多生长适合本地区气候的灌木丛。

周口店地区的农业以经济作物为主,主要有玉米,小麦以及花生等。

而山区还有丰富的柿子,核桃,桃子等干鲜水果。

周口店及其邻区的工矿业以石油化工为主,燕山石化公司建在房山复式岩体之上,其次是煤矿,主要有长沟峪煤矿和散布于太平山—升平山等区段的小型煤矿。

另外,水泥、石灰、各种石材等也很闻名。

二,本地区地质研究史

周口店实习的研穷工作很旱就已展开,在1914年前美国庞派来最旱对北京西山地质情况进行研究,而后德国人李霍芬、梭尔格等人分别先后研究了西山地层、对以后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其后1914以后进入到国人研究阶段。

在1949以前,由我国地质学家分别测绘了1:

50000的北京西山地质图、反映该区差要地质构造1:

100000的地质图、1:

25OOO房山县幅。

以及1920年发表《北京西山地质志》、1929年裴文中发现完整的中国猿人头骨化石将周口店地区的地质研究推上一个高潮。

解放后,许多著名地质学家、科研部门、地质院校和生产单位都在这里作过大量的工作和专门研究。

并作出大量的贡献,如北京地质学院西山队按当时1:

50000区测规范耍求进行正规地质调查,所填地质图精度较高,至今仍有实用价值。

更应提及的是周口店实习站的作用,自1954年建站以来,对周口店地区的地质研究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池际尚、马杏垣等著名教授于初期就先后主持过周口店教学实习,并对许多基础地质做了开拓性研究。

在1985武汉地质学院受北京地质矿产局委托,以张吉顺、单文琅为首,以地球料学学院师生为主组成北京西山队承担周口店幅新一代1:

50000区调任务,在完成区调报告的基础上正式出版了《北京西山地质研究》(1990)论文集;单文琅、宋鸿林、傅昭仁等应用构造解析的方法,对北京西山地质构造进行研究,撰写系列政夂及其代表专著《构造变形分析的理论、方法和实践》〈1991);王方正、陈能松等对区内变质岩岩石学及其变质带的研究邰成果(1996);马昌前、王人镜、杨坤光等对房山复式岩体成分分带及其岩浆动力呈的研究和成果以及吴冲发,周汉文等人"计算柢辅助区域地质填图系统"在周口店墓地研制开发过程斗(1999至今),为推进数字国土工程的实施,采用新一轮国土姿源大调查的规范要求,用"多S"集成技术逐渐完成了黄院、官地太平山、牛口峪等区段笫一代1:

10000数字仪地形图等,将周口店地区的区域调查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到2000年以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赵温霞等老师经过对周口店地区的深入研究,编写了《周口店地质及野外地质工作方法与高新技术应用》并于2003年出版,为周口店地区的学习研究工作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此后周口店的地质研究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予我们则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来认识周口店地区的地质现象。

笔者在实习过程中各条路线的露差良好,所行道路通畅,实习内容更是丰富。

笔者自7月10曰起至8月20日止共40天的实习时间。

在这40天的实习过程中共分为三个阶段展开、第一阶段教学路线阶段;第二阶段、独立填图阶段;第三个阶段图幅编制及报告编写阶段。

在这三个阶段的实习过程中要求实习者掌握在野外工作的各种技能,进行区域地质调查的各种方法以及锻炼绘图、野簿记录的方法和团结合作能力。

我们班共37个人,班导为章泽军教授,队长为袁晏民教授。

我们分为七个组,笔者在第五组,组长:

张璋,其他组员分别为杨翠平,王翠翠,吴义布。

我们小组工作量适中,具体工作量见(表0一1)

工作量名

单位

数量

教学路线阶段

实习天数

12

实习路线

12

共定点数

45

共采标本

48

共画素描

35

 

独立填

图阶段

实习天数

8

实习路线

7

共定点数

31

填图面积

Km2

1.2

共采标本

30

共画素描

14

实测剖面

剖面长度

m

200.94

采集标本

18

第二章地层

周口店习区地层出露较齐全,有太古宇(地层)、元古界、上古生界的(寒武系、奥陶系)、下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以及新生代第四系泥土等。

(见柱状剖面图2一1)。

 

1,太古宇

太古宇零星分布在房山岩体边缘,称为官地杂岩。

是太古宇基底变质岩(Arg),。

其主要岩性为黑云母角闪斜长片麻岩、混合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及黑云母角闪变粒岩等,普遍发生糜棱岩化。

2,中元古界

中元古界在周口店地区出露广泛,主要出露有:

雾迷山组、洪水庄组和铁岭组。

岩石普遍轻微变质,局部地段受房山复式岩体的影响变质程度加深。

1.雾迷山组(Jx1w)

本组在区域上分为四个岩性段。

但八角寨等出露点只为第四段,以块状藻团白云岩、硅质粒屑白云岩及硅质条带白云岩为主。

本组在周口店地区西南八角寨、黄山店、孤山口一带大面积分布,以孤山口至八角寨一带发育较完整。

主要岩性为灰白色中厚层灰质白云岩,单层厚度大约在50cm左右,最厚可达1m左右,最薄为10cm。

层内含燧石条带和团块,越往上部燧石团块逐渐增多。

白云岩内还夹有泥质条带,多变质为千枚岩或千枚状板岩。

层内发育密集的水平层理和波状藻层。

在黄山店还发育大量波纹状叠层石及锥柱状叠层石,局部可见变形层理。

就其岩性特征而言,其层位相当于邻区雾迷山组第三、四段。

由于普遍发育水平薄纹层和波状藻层,应属一套潮坪沉积,旋回性明显,显现潮下—潮间—潮上有规律的交替。

2.洪水庄组(Jx2h)

分布在黄山店、八角寨一带(图1-1)。

岩性以灰黑色千枚状板岩为主,可见不规则石英脉(发生褶皱)及黄铁矿顺层分布,厚38m。

区内本组厚度及岩性非常稳定。

与下伏雾迷山组呈整合接触关系。

由于该组沉积物细,色暗,且发育水平层理及含黄铁矿,反映了宁静、还原的环境,属陆架氧化界面以下的低能沉积。

3.铁岭组(Jx2t)

主要分布在黄山店、八角寨等地有出露,以八角寨东坡沿公路的剖面最完整。

铁岭组与下伏洪水庄组为整合突变接触。

底部为灰色厚层—巨厚层灰白色白云岩。

白云岩底部夹20一30cm厚的千枚状板岩。

发育交错层理(见图2一2),

 

含少量硅质条带;

中部为深灰色薄—中层白云岩夹板岩、燧石团块,白云岩单层厚度为5一10cm。

普遍发育有顺层滑动。

上部为灰白色中—厚层白云岩,含少量硅质条带和硅质透镜体,单层厚度为20一40cm。

顶部为灰色中—厚层含叠层石白云岩,叠层石发育,厚186~215m。

铁岭组底部及下部由于单层厚,发育大型交错层理,局部可见内碎屑,代表潮下高能环境。

中部单层厚度减小,具水平层理,属浅海低能环境,也可能是海侵最大时的产物,上部至顶部单层厚度增大,水平藻纹层和波状藻纹层发育,偶见鸟眼构造,叠层石发育。

为一潮下高能—潮坪的海退演化序列。

之后地壳一度上升遭到剥蚀,形成了平行不整合。

第三节新元古界

新元古界青白口群在本区出露齐全,分布在黄院、拴马庄、以及一条龙、山顶庙和房山一带。

自下而上分为下马岭组、龙山组和景儿峪组。

1.下马岭组(Qb1x)

岩性以千枚状板岩及粉砂质板岩为主,厚120~170m。

明显四分,下部为褐绿色含磁铁矿千枚状板岩出露宽度大约30一40cm左右磁铁矿粒度为1一2mm;中部为浅灰色千枚状板岩及粉砂质千枚状板岩,由粉砂与泥质组成的韵律层清楚,每一韵律的间距1~10cm;下部为暗绿色板岩夹灰黑色、暗色炭质板岩,或互层,含黄铁矿,水平层理发育。

反映了一种富含有机质还原的泻湖环境;上部为褐灰色粉砂质板岩夹薄层变质细砂岩,具低角度交错层理和小型“人”字形交错层理(图1-4),反映了双向水流作用,属潮坪沉积。

图1-4青鱼骨刺交错层理

下马岭组与下伏铁岭组之间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图1-5),不整合面起伏不平,具1~3m厚的褐铁矿质古风化壳,是铁岭组沉积后地壳上升遭受长期风化作用导致铁质富集的结果。

2.龙山组(Qb2l)

龙山组与下伏下马岭组呈整合接触关系。

明显分为两部分,下部为灰色—褐灰色厚层变质中粗粒石英砂岩,局部含有海绿石,发育海滩冲洗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属海滩砂坝沉积。

上部为浅灰色千枚状板岩或斑点状板岩,发育水平层理,代表较宁静的浅海环境。

与上覆景儿峪呈整合接触关系。

3.景儿峪组(Qb2j)

景儿峪组与下伏龙山组呈整合接触关系。

在黄院等地有较好出露,特别黄院有很好鲂的人工露头。

与下伏龙山组呈整合接触关系。

下部为白色薄—中层大理岩夹灰黑色薄层大理岩;上部为灰色、灰黄色钙质板岩。

总厚36~55m,属一套正常浅海沉积。

第四节下古生界

周口店地区下古生界只发育寒武系和下奥陶统,其分布较广,周口店、黄院、一带均有出露,黄院等地发育较好。

岩层遭受过轻度区域变质作用。

一、下中寒武统

1.府君山组(∈1f)

下部为青灰色厚—巨厚层豹皮(或云斑)灰岩,风化表面多夹有泥质小团块;上部为青灰色中厚层纹带状灰岩。

府君山组灰岩中产三叶虫RedlichiachinensisWalcott(中华莱得利基虫),厚25~45m。

代表正常的滨浅海沉积环境。

本组与下伏景儿峪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接触界面平整。

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府君山组小于6亿年,而景儿峪组为8亿~9亿年,二者之间缺失了2亿~3亿年的沉积记录。

2.馒毛组(∈1+2m)

周口店地区馒头组及毛庄组界线不易划分,故而合之称为馒毛组。

馒毛组与下伏府君山组为整合接触关系。

其岩性为灰色、银灰色、灰黄色、浅灰绿色千枚状板岩(也称杂色板岩)夹灰黄色大理岩透镜体。

因馒头组为早寒武地层而毛庄组为中寒武地层,故馒毛组应属跨早—中寒武世的地层单位。

由于馒毛组有泥岩变质来的千枚状板岩和灰岩,因此,其沉积环境是正常滨浅海,沉积环境。

3.徐庄组(∈2x)

与下伏馒毛组为整合接触关系。

银,灰色千枚状板岩、粉砂质板岩夹中厚层鲕状灰岩和泥质灰岩,厚41m。

因夹有鲕状灰岩反映还常浅诲静水环境与动环境的互相转变过程。

4.张夏组(∈2z)

张夏组与下伏徐庄组成简便过渡接触关系。

中厚层鲕状灰岩和结晶灰岩,或互层。

产三叶虫。

和下伏徐庄组相比,本组灰岩的鲕粒大而明显,鲕粒灰岩层增多,两组为渐变过渡关系。

由于鲕粒发育,代表一种水动力较强的潮下高能环境。

5,黄院组

黄院组与下伏长夏组成渐变过渡接触关系。

下部为灰、灰黄色薄层泥质条带灰岩夹少量薄层鲕粒灰岩。

越往上部泥质越多灰岩含量相对减少。

据其在实习区总体特征,与邻区业已详细划分的层组无法对比,故五万分之一周口店幅区调报告(1988)以黄院东山梁剖面作为层型命名为黄院组(∈3h),在层位上相当于山东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