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记叙文阅读含答案汇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64123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记叙文阅读含答案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初中记叙文阅读含答案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初中记叙文阅读含答案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初中记叙文阅读含答案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初中记叙文阅读含答案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记叙文阅读含答案汇总.docx

《初中记叙文阅读含答案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记叙文阅读含答案汇总.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记叙文阅读含答案汇总.docx

初中记叙文阅读含答案汇总

5年的世界

①5年前,他18岁,高中毕业。

那时,他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大学,可惜家里没有钱,读不起,没有办法,他只得进了城,开始谋生。

在城里转了两天,总算找到了一份工作,就是当一名送水工。

他一没有阅历,二没有工作经验,有的只是年轻力壮,当送水工正好合适。

②他很珍惜这份工作。

每天,他都得卖力地骑着自行车在街上穿行,自行车后面挂着三四桶纯净水。

他送了一家又一家,来来回回地跑,在城里穿来穿去,把每一条街都跑过了。

送水得送到客户家里,有时遇上几层楼没有电梯的,他就得用肩扛上水,送上门去。

一天下来,累死累活。

开始的时候,他受不了,晚上腰疼得睡不着觉,可是他还是坚持下来了。

同他一起当送水工的,没干几天,就因为受不了而跑了。

一段时间过后,他总算适应了。

③他对每一位客户都很有礼貌,敲门总是轻轻的,进门总是把鞋子脱了,光着脚进屋,而且每送一位客户的水,他都会记下客户的地址,并在心里默念上几遍。

这样,下次送水的时候,就不用走弯路,可以走最近的路。

如此一来,他的效率大大提高了,每天,他都能比别人多送些水,这样,他的收入也大大提高了。

④一个送水工,一般每个月只有500块钱的收入,而他,也不过只有600块左右。

那些送水工,干上一年半载不干了,另谋高就去了。

而他,干了一年又一年,有认识他的人,告诉他说,年轻人,你有文化,又年轻力壮,怎么不去找更来钱的事做?

这送水是没文化的人干的体力活,不应该是你干的。

他却告诉别人说,我觉得送水挺好的,我喜欢干这事!

别人听了就摇头叹息,背地里说他只能干一辈子送水工,只能一个月挣几百块钱,说他是个十足的傻瓜。

要知道,城里有好多高中生一个月都能挣上1000多块钱。

他不去找更来钱的事做,当送水工,不是傻瓜是什么?

⑤5年,对于一个工作辛苦的人来说,很长,但是对于一个工作快乐的人来说,则很短。

5年,他开开心心地当一名送水工。

5年过后,他终于辞职了。

⑥以前,多次有人劝他不要当送水工,他都不听,现在,没有人肯劝他这个傻瓜了,他倒主动地辞职了。

他用自己这些年的积蓄开了一家送水公司。

人们觉得他必定失败无疑,城里的人家,早就订水了,他新开,谁订他的水?

⑦人们都错了,他没有失败,有很多人订他的水,订他水的人,是他这些年认识的客户,以及客户的亲朋好友。

每天,他的送水工来来往往地将公司的纯净水一桶桶地送出去。

现在,他送水的业务占据了全城的一半,别的送水公司只有几名送水工,而他的公司,则有几十名送水工。

他每天不再需要去给人送水了,他只需要坐在办公室里办业务就行了。

⑧听了他的故事,我觉得这是一个奇迹。

他说,一个人,只要认认真真地干一件事,只要干上5年,就一定能够干出成绩,创造出一个世界来!

选自《人生与伴侣》凤凰

1、理清选文思路,不全情节。

(2分)

辍学送水——()——()——创业成功

2、认真阅读第四段,概括回答别人说主人公是“傻瓜”和他这样做的原因。

(4分)

3、选文第三段加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4、选文第一至第七段已将故事叙述完整,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第八段?

(4分)

5、就业选择是每个人都将面临的课题,你从主人公的经历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4分)

《5年的世界》1、辛苦5年、辞掉工作(每点1分)2、说他“傻瓜”的原因:

因为工资低,别的送水工,干上一年半载不干了,另谋高就去了。

而他,干了一年又一年(1分);有人告诉他:

你年轻力壮有文化,应该找更来钱的好工作,他却说送水挺好,喜欢干这个工作(1分)。

他这样做的原因:

磨练意志,熟悉业务,培养客户,为自己创业做准备(2分)。

3、动作描写(1分),“敲门总是轻轻的,进门总是把鞋子脱了,光着脚进屋”,这个句子中的“轻轻”“脱”“光”这几个动作写出了他的礼貌、细心,又体现了他的文明修养(1分),“他都会记下客户的地址,并在心里默念上几遍”中的“记下”“默念”的细节动作描写,写出他颇有心计,为自己创业打下坚实基础(1分).这段动作描写,生动展现了人物对工作精益求精的性格,为下文创业成功做了铺垫。

(1分)4、第一,如果股市叙述完整就结束全文,可能会使文章中心不明确;第二,作者这样做事为了总结全文,点明主旨,升华文章主题,揭示生活哲理;第三,是为了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5、示例:

启示一,吃得常人吃不了的苦,才可以做成常人做不成的事;启示二,耐住寂寞,具有定力和耐心,才可以做出一番事业。

把粥晾到适口的温度

①初夏的黄昏,我早早做好晚饭——绿豆小米粥、四个馒头、一碟肉丝炒油菜。

简单的农家饭菜,如我简单的日常生活。

 

②丈夫还没有下班,十岁的儿子正入迷地看漫画书。

摆好碗筷,我慢悠悠地将粥盛到碗里,放在饭桌的三个方位。

儿子从书后面抬起头问:

“现在就吃饭吗?

”“等爸爸回来饭也晾好了,到时我们一起吃。

”我答道。

淡淡的菜香和袅袅升腾的白色热气突然让我感到一种浓浓的温馨。

这温馨并非偶然而至,而是从多年前就渗入我的内心。

 

③脑海中浮现做姑娘时的情景:

小小的土坯院落,被两棵浓荫如盖的大枣树温情地呵护着。

堂屋的门前,一张老旧的小方桌,桌上摆着三双筷子、三个粗瓷碗,里面盛了黄灿灿的玉米粥,或是泛着红褐色泡沫的绿豆小米粥,外加一碟红萝卜白萝卜咸菜。

这是已过花甲之年却仍健康麻利的母亲为我们准备的晚餐。

一年四季母亲总是早早为我们做好一日三餐,并且把粥舀到碗里晾着,等我和父亲从地里干活儿回来,粥也晾到了适口的温度。

 

④最让我魂牵梦绕的是这样的黄昏:

太阳沉进村西幽绿的树林深处,但人间还残留着淡淡的余晖。

不用掌灯,我们三个人就坐在这朦胧的光线中,闻着枣花喷吐的浓浓香气,听着院西池塘里此起彼伏抑扬有致的蛙鸣,细嚼着饭菜。

我的未来和四时的农谚是父母百谈不厌的话题。

面对在黄绿间变换的季节,父母的感受似乎千篇一律却又常看常新。

 ⑤其实对于这个家庭我完全是多余的。

我不过是父母生育过五个女儿之后,盼子心切时不知趣地来临的又一个女儿。

虽是多余的,但从小到大,我从来也没有过“自己是多余的”的感觉。

在父母温馨地呵护中我快乐地长大。

 

 ⑥随着父母的相继离世,我再也不可能吃到母亲做的适口的饭菜,再也不可能听到父亲的“高谈阔论”。

我悲痛但没有绝望,我知道我必须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不仅是生活还有心情。

我慢慢习惯没有父母的日子,只是常常会想起那晾得适口的饭菜,和那千篇一律浅淡的话语。

 

⑦在为人妻为人母之后,我不由自主地沿袭了母亲的习惯,那就是按时为家人做一日三餐,并且要晾到适口的温度。

⑧有一段时间,看着周围的家庭妇女都拼命似地出外打工挣钱,我也眼红了。

钱多了真的可以买到许多东西,可以把日子过得更滋润。

我狠狠心也出门打工,但是没几天我就后悔了。

不是因为苦累,是因为家人的一日三餐再吃不上适口的饭菜。

更让我心痛的是,儿子放学回家看到的不是我,而是门上的那把冰凉的大锁。

想到儿子凄惶失落的眼神,我的心里漫过一丝酸楚。

 

⑨我这是在做什么?

钱多了固然可以买到许多东西,但有些东西钱是买不到的。

拥有多少钱不重要,重要的是儿子的童年不能再过一次。

一个再普通的家庭,生活可以清苦,但绝不可以缺少温馨。

⑩ 我仍然认真地熬我的粥,慢悠悠地盛到碗里。

我以平静的目光望着一桌简单的饭菜,等家人归来时,正晾到适口的温度。

1、“把粥晾到适口的温度”在文中反复出现,它有什么作用?

(3分)

2、第二段中加线句子“这温馨并非偶然而至,而是从多年前就渗入我的内心”,为什么说这“温馨”并非“偶然”而至?

(4分)

3、你怎样理解第九段中加线句子“一个再普通的家庭,生活可以清苦,但绝不可以缺少温馨”?

(3分)

4、从“把粥晾到适口的温度”这件生活琐事中。

可以看出“我”具有怎样的人生态度?

(4分)

5、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分)

《把粥晾到适口的温度》答案:

1、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2、小时候,一年四季母亲总是早早为我们做好一日三餐,并且把粥舀到碗里晾着,等“我”和父亲从地里干活儿回来,粥也晾到了适口的温度(2分);在为人妻为人母之后,我不由自主地沿袭了母亲的习惯,就是按时为家人做一日三餐,并且要晾到了适口的温度(2分)。

3、在家庭生活中,物质可以贫乏,但维系家庭的爱是万万不可缺少的。

4、恬淡从容,热爱家庭,重视家庭温馨的氛围。

5、篇尾点题(2分),深化文章的中心(1分)。

鄙视也是一种力量

①我毕业那年19岁,在一所中学教音乐。

那所中学在我们当地也算名校,校长是我姨夫的哥哥,我托了姨夫的关系才进去的。

②由于音乐课不是什么重要的课,我的日子过得天马行空。

上完课就溜到街上逛,常常偷偷跑到附近的山上游玩,喜欢写风花雪月的诗。

我活在自己的童话里,完全进入不了工作状态。

一段时间以后,我隐隐感觉到学生对我的不满,但依旧我行我素。

③有一次,我经过校长办公室的时候,听到校长正在打电话。

我听出他是在说我,打给我姨夫的。

他的语气里满是鄙夷:

“你这个外甥女,根本就不是个当老师的料儿,我敢说她这辈子也当不好老师……”瞬间,我呆站在那里。

要知道,我从小到大一直是学校里的佼佼者,没有人敢怀疑和否定我。

他的话,是我听到的有生以来最让我沮丧的话。

这样一个岁数不算小的校长,居然就这么简单地全盘否定了我。

我才十九岁,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他就料定我会满盘皆输。

这个人,未免也太门缝里看人了。

他总以为我是托后门去的,所以从开始就带着鄙视的心理看我。

④于是,我愤然离开了那所学校,去了另一所学校任教。

我一改以往的工作作风,脚踏实地,勤勤恳恳。

不多久,“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的荣誉纷纷向我涌来。

我把工作做得风生水起,所以有很多去其它学校观摩交流的机会,也因此会遇到原来的校长。

每次见到他,我就故意做出趾高气扬的样子,招呼也不打,在他面前走过去,丢给他一个不屑的眼神。

我要以牙还牙,回赠鄙视。

⑤我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狭隘。

他的鄙视曾经像利剑一样,刺痛了我,留给我一道伤痕。

我要用我挣来的尊严一点点把伤痕抚平。

他在我心里,俨然成了一个假想敌,甚至是仇人。

我在当地报纸上发表小说,小说里写到的反面形象都带有他的特征:

驼背,瘦高,总从眼镜片顶上看人,看上去一脸阴险……我用真名发表。

我知道,我的小说他一定能看得到。

每当这时,我会有一种复仇的快感。

⑥多年来,我忘不了他鄙视的话,鄙视的眼神。

直到前不久,在我外祖母的丧礼上,我又看到了他,他来帮忙料理丧事。

他已经退休了,人老了很多,看人的时候依然从镜片顶上看,眼镜片后面有松弛的眼袋,目光浑浊。

当着那么多亲戚的面,他竟然有些低声下气地对我说:

“那年,你在我那儿教书,我没有好好照顾你。

”我的心陡然一软,赶忙别过了脸去,强忍住泪水。

⑦那一瞬间,仿佛我苦心经营的坚强的城堡瞬间坍塌了。

我一直以为,我是在和他斗。

其实,我是在和自己斗,和以前那个糟糕的自己斗。

他仅仅是那段糟糕记忆的见证。

他的鄙视,何尝不是一种力量?

一种让我看到自己弱点的力量,一种让我奋起拼搏的力量。

作者:

王纯选自《潮州日报》2011-9-6

1.我在19岁时与在另一所学校的生活状态怎样,分别用文中的两个词语描绘一下(4分)

2.⑤⑥两段都写到了老校长的外貌,有什么不同?

并说说原因。

(4分)

3.请找出与⑥段中划线句子相照应的句子,并且体会两处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3分)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我”面对老校长的鄙夷采取的狭隘做法。

(4分)

5.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分)

6.本文给了你什么启示?

(3分)

《鄙视也是一种力量》1.19岁时天马行空我行我素

另一所学校风生水起脚踏实地(答出一点给1分)2.⑤段中的老校长带有反面形象,给人以高傲、阴险、鄙夷之感,是因为我对他带有仇恨心理。

⑥段中老校长真实的外貌,多年未见,苍老了许多,此时我对他的仇恨心理已经淡化。

(答出一点给1分)3.照应的句子是③段中“你这个外甥女,根本就不是个当老师的料儿,我敢说她这辈子也当不好老师……”③段这句话表达出老校长对我表现的不满和鄙夷。

⑥段中划线句子表达出老校长对我的愧疚、歉意、惭愧心理。

(答出一点给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