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基本主义课后思考题及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63749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9.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基本主义课后思考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马克思基本主义课后思考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马克思基本主义课后思考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马克思基本主义课后思考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马克思基本主义课后思考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基本主义课后思考题及参考答案.docx

《马克思基本主义课后思考题及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基本主义课后思考题及参考答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基本主义课后思考题及参考答案.docx

马克思基本主义课后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日期:

2012-06-24] 来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网 作者:

admin 阅读:

19次[字体:

大中小]

参考答案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既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简述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及其来源。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包括极为丰富的内容,几乎涵盖了全部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根本上说,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批判继承和创造发展,其中,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国、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

它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自然科学前提和理论来源。

(1)社会历史原因: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以及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需要。

17至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在欧洲取得了胜利并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这一矛盾的发展引起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怎么消灭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将向什么方向发展?

马克思、恩格思在分析资本主义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为了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必须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论断。

由于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在根本利益上是对立的,所以,资本主义社会从一开始就存在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这个斗争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自发到自觉的过程,从19世纪30年代起,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当时在欧洲爆发了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的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这三大工人运动震撼了资产阶级的统治,表现了无产阶级打碎旧世界,创造新社会的决心。

尽管这三次工人运动都失败了,但它标志着无产阶级已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为了使自己的斗争目标更明确、方法更科学、更有成效,无产阶级迫切希望得到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正是适应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需要而创立的。

(2)自然科学前提:

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尤其是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即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离不开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其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这三大发现,揭示了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及各种物质形态之间联系和发展的辩证性质,为总结自然现象以及认识它们的一般规律提供了可靠的知识基础。

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科学依据。

(3)理论前提:

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就其直接理论来源来说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国、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总之,19世纪40年代,时代的发展已经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准备好了各方面的条件,所以说,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2页)

[日期:

2012-06-24] 来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网 作者:

admin 阅读:

19次[字体:

大中小]

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两个方面内容。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是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何为世界本原,谁是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分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基本哲学派别。

第二方面是我们意识能不能正确反映现实世界?

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还是不可认识的?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什么是辩证法?

什么是形而上学?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什么?

(1)辩证法是主张用联系、发展和全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的世界观。

(2)形而上学是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世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的世界观。

(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和发展。

3、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集中体现在列宁的经典论述中,即“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确立,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首先,它指出“物质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明确了物质对意识的独立性、根源性和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派生性,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其次,它指出物质“是通过人的感觉感知的”,能“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论,同不可知论划清界限。

第三,它指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这就既肯定了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联系,又把它们区别开来,从而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揭示了自然和社会的物质性,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建立起统一的说明自然过程和历史过程的唯物主义原则。

4、如何理解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运动之所以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因为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表现在:

第一、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全部科学都证明辩证唯物主义这个原理:

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的物质,整个物质世界从宏观到微观、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生物界到人类社会都在运动、变化、发展着,绝对不动、凝固不变的东西是没有的。

第二,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运动必然有它的物质主体,从简单的机械运动到复杂的社会运动和思维运动,都离不开物质主体。

7、简述实践及其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1)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2)实践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

客观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3)实践主要有三种基本形式:

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

其中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8、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和发源地。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从自然世界中分化出来的人类世界,因此,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实际上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归根到底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实践的产物。

第二,实践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人们的实践活动,包括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以及科学实验。

这三种实践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并对象化为社会的基本结构--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物质生产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因为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社会基本矛盾产生和存在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所以,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物质生产实践活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9、什么是联系?

联系有哪些特点?

(1)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2)联系的特点主要有:

(1)客观性。

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本性,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2)普遍性。

事物联系的普遍有三层含义:

第一,任何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着的;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第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事物都是这一整体中的一个部分或环节。

(3)多样性。

联系的多样性是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联系方式是极其复杂的和多种多样的。

10、发展的实质是什么?

为什么说新生事物不可战胜?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新生事物之所以是战胜不可战胜的,是由新生事物的本质特点和事物发展的辩证本性所决定的。

第一,新生事物代表着事物的发展方向,符合历史发展规律,有着自己生存的根据和强大的生命力。

第二,新生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腹”里孕育成熟的。

新事物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吸取、继承并发展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因而它就比旧事物优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第三,新生事物符合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反映社会进步的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11、什么是矛盾?

简述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及其对立统一关系。

(1)唯物辩证法认为,所谓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

同一性和斗争性。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区别的。

区别表现在:

首先,两者属性相反,即同一性是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倾向;斗争性是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倾向。

其次,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另一方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相互联结的。

首先,同一性不能离开斗争性而存在。

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是包含着对立的统一,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其次,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

斗争也不是乱斗的,斗争只有在统一体内部才有斗争,离开统一性就不会有斗争。

12、如何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原因在于:

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的根本内容在于互相对立的矛盾双方之间的关系,发展的源泉、动力在于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又统一又斗争。

只有抓住对立统一才能说明联系和发展的实质。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基本范畴的钥匙,是贯穿辩证法全部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对立统一规律是一条中心线索,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全部规律和范畴之中,其他规律和范畴都是对立统一规律的表现和展开。

第三,矛盾分析方法是人们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用对立统一的矛盾观来观察处理问题,就是矛盾分析法。

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最根本的方法。

离开了矛盾分析法,就不可能认识物质世界的联系和发展,也就不可能正确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3、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

(1)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含义

矛盾普遍性包含着两重意义:

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即处处有矛盾;其二是说,每一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矛盾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其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2)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第一,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是相互区别的,矛盾的普遍性指矛盾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是事物的共性,它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矛盾的特殊性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是事物的个性,它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第二,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是相互联结的。

任何现实的事物都是特殊性和普遍性、个性和共性的有机统一。

一方面,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没有特殊性也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只有特殊性而没有普遍性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第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是相对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