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高一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63439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南昌市高一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西省南昌市高一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西省南昌市高一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西省南昌市高一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西省南昌市高一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南昌市高一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

《江西省南昌市高一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南昌市高一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南昌市高一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

江西省南昌市高一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江西省南昌市2019年高一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飞花令”本是中国古代一种喝酒时用来罚酒助兴的酒令。

不过,它比“五魁首,六六六”之类的民间酒令高难多了,没有诗词基础的人根本玩不转它。

追根溯源,“飞花”一词出自唐代诗人韩翃《寒食》诗中“春城无处不飞花”一句。

最基本的飞花令诗句中必须含有“花”字,而且对“花”字出现的位置同样有着严格的要求。

例如:

花开堪折直须折,第一字是花;落花人独立,第二字是花;感时花溅泪,第三字是花...…以此类推。

这些诗人可背诵前人诗句,也可现场吟作。

行令人一个接一个,当作不出诗、背不出诗或作错、背错时,由酒令官命其喝酒。

此外,还有另外一种行令方法:

行“飞花令”时,诗句中第几个字为“花”,即按一定顺序由第几个人喝酒。

酒令的历史由来已久。

春秋战国时期的饮酒风俗,就有所谓的“当是歌诗”“即席作歌”。

从射礼转化而成的投壶游戏,实际上就是一种酒令。

由此形成的“投壶令”,一直延续到明清时代。

到了秦汉之间,承袭前人遗风,文人们亦在席间联句,名之日“即席唱和”,用之日久,作为游戏的酒令也就产生了。

“酒令”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贾逵传》:

“(贾遵)尝作诗,颂、诔、连珠、酒令凡九篇。

”这里提到的酒令,即是行令的令辞。

魏晋时,文人雅士整日间饮酒作乐,清谈老庄,游心翰墨,作流觞曲水之举。

这种有如阳春白雪的高雅酒令,已不仅是一种罚酒手段,更因作诗这种高逸雅事的参与而不同凡响。

最著名的一次“流觞曲水”,当数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的兰亭俢禊大会。

当时,王羲之与众人所作诗篇荟萃成名传千古的《兰亭集序》。

唐宋时,酒令又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大诗人如孟浩然、王维、元稹、李商隐、杜牧、皇甫松等,为我们留下了大量描写饮酒行令的诗篇,为酒令文化增添了浪漫色彩。

中国历史上的酒令虽五花八门,品类繁多,但大致可分为雅令和通令两大类,其中又以雅令最受欢迎。

行雅令时,必须能引经据典,当场构思,即席应对,这就要求行令者既要有文采和才华,又要敏捷和机智,所以它是酒令中最能展示饮者才思的项目。

例如,宋人《苕溪渔隐丛话》中记载,唐朝使臣出使高丽,宴饮当中,高丽有一人行酒令曰:

“张良与项羽争一伞,良日‘凉伞’,羽日‘雨伞’。

”唐使即席应对曰:

“许由与晁错争一瓢,由曰“油葫芦”,错曰‘醋葫芦’”。

此令中名对名,物对物,唐朝使臣应对得体,同时也可以看出高丽人对中国文化之熟识。

雅令中最文的还要算诗酒令,这是文人墨客把酒令与诗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文字游戏。

好的酒今不但令人赏心说目,也能道出行令人的心境。

明朝国子监祭酒陈询因得罪权贵被贬谪,同僚为他送行,酒至微醺,行令是必不可少的游戏。

陈询说:

“轟字三个车,余斗字成钟,车车车,远上寒山石径斜。

”朋友对:

“品字三个口,水面字成酒,口口口,劝君更尽一杯酒。

”陈询又答:

“矗字三个直,黑出学成黜,直直直,焉往而不三黜。

”人生失意莫不酸楚,但能和同道之人借酒切磋,也算是苦中作乐,有所安慰吧!

毋庸讳言,酒令是我国古代流传至今的酒文化中一朵别有风姿的奇葩,是劝酒行为的文明化和艺术化,可称为酒席间的“笔会”。

自然,为健康计,饮酒还是不醉为佳,不过这就是另外的主旨了。

(选自张梦泽(“飞花令”与中国古代酒令文化》,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飞花令”是古人行酒令时的一种文字游戏,始于唐代,比民间酒令高难,属于雅令。

B.行飞花令的时候可以选用诗、词、曲。

行令规则不尽相同,只要有“花”就行。

C.雅令最能展示才思,参与者既要当场构思,还要具备深厚的文学功力和机敏的反应能力。

D.中国历史上的酒令五花八门,品类多,可将其分为雅令和通令两类,而雅令最受欢迎。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因为“飞花令”对行令者的诗词基础有要求,可以体现行令者的高雅品质,所以这种酒令深受文人墨客们喜爱。

B.“花开堪折直须折,第一字是花;落花人独立,第二字是花;感时花溅泪,第三字是花……”体现了行“飞花令”的要求严格。

C.《兰亭集序》说明高雅的酒令不是一种罚酒手段,而是一种不同凡响的高逸雅事。

D.诗酒令是文人墨客把酒令与诗结合在一起玩的文字游戏,表现了文人墨客喝酒时的快乐心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酒令是宴席上助兴取乐的游戏,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射礼,到唐宋时得到长足的发展,延续到明清时代。

B.《红楼梦》中第四十回写到鸳鸯做令官,喝酒行令的情景,描写了清代上层社会喝酒行令的风貌,他们行的是雅令。

C.唐朝使臣与高丽人行酒令一事,表明高丽人对中国酒令文化很了解,也表明了两国文化的一致性。

D.酒令使中华文化入于酒,是文明化和艺术化了的劝酒行为,可称得上酒席间的“笔会”。

2.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特色小镇是聚集特色产业,融合文化、旅游、社区等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

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特色小镇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统筹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布局,完善城镇功能、优化城镇环境、提升城镇品质。

从这个意义上说,特色小镇建设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载体,是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

我们应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引导作用,推动资源要素的整合集成与优化重组,走出一条特色鲜明、产城融合、惠及群众的新型小城镇发展之路。

然而,有的地方打着建设特色小镇的旗号,继续走跑马圈地、搞房地产开发、搞产业园区建设的老路。

这种“穿新鞋走老路”的做法,与特色小镇建设的初衷相悖,不仅不利于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发展动能转换,反而可能加剧产能过剩和要素配置扭曲。

(摘编自曾志敏《特色小镇建设须走出新路》,有删改)

材料二:

表格一2017年浙江特色小镇发展指数7月排行榜最新出炉

浙江省级特色小镇排行榜总榜单TOP10

排名

特色小镇名称

特色小镇发展指数

所在地区

产地

1

余杭梦小镇

85.69

杭州

新兴信息

2

上城玉皇山南基金小镇

85.53

杭州

金融

3

德清地理信息小镇

85.42

湖州

新兴信息

4

余杭艺尚小镇

85.00

杭州

时尚

5

桐乡毛衫时尚小镇

84.45

嘉兴

时尚

6

萧山信息小镇

83.74

杭州

新兴信息

7

鄞州四明金融小镇

83.38

宁波

金融

8

长兴新能源小镇

82.40

湖州

新能源

9

秀洲光伏小镇

81.79

嘉兴

高端装备制造

10

莲都古堰画乡小镇

81.00

丽水

旅游

(资料来源于浙江特色小镇官网)

表格二第二批276个全国特色小镇区域分布一览

(注)从小镇目前的区域分布来看,华东和西南地区的特色小镇数量最多,华东地区多达78个。

西南区域坐拥丰富的旅游资源,特色小镇多达47个,其中,基于旅游发展型的占大多数。

(资料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

材料三:

政府的创新理念和明确的政策支持对于推动特色小镇建设和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

英国政府从20世纪50年代起实施的乡村小镇建设,经历了由“单纯强调中心村建设”到“因地制宜进行村镇建设”的过程,政府改变过去单一的建设中心村的做法,使村镇建设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局面。

在很多国家,政府还通过规划加强对特色小镇建设的指导。

美国第一个世界级葡萄酒产地位于纳帕谷,整个山谷除了酒庄和八个小村落外种满了葡萄。

为避免同质化竞争,纳帕郡政府及旅游管理部门因地制宜对八个小镇提出了“葡萄酒本身、葡萄酒+体育运动、葡萄酒+商业艺术、葡萄酒+休闲养生”四个产业发展定位,形成了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的乡村休闲文旅小镇集群。

国外历史悠久的特色小镇在形成初期大多以工业生产制造为主,随着市场的发展,企业不断调整发展理念、拓展产业链,产业结构逐渐由制造业向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延伸,实现了三次产业间的联动融合发展。

纵观闻名全球且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特色小镇发展轨迹,我们可以发现,构建“特而强”“小而精”的产业生态系统,找准“产业生态位”是特色小镇核心竞争力得以发挥的关键。

产业生态位决定了资源要素甚至产业性质的差异,是产业间共生互补或竞争关系的基础和前提。

特色小镇不必追求像大城市那样的产业体系,更不用贪大求全、面面俱到,而应聚焦某个优势产业,围绕其来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链,确保形成主题性强的特色小镇。

历史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是特色小镇的“内核”。

许多国家的特色小镇不仅绿树成荫、干净整洁,而且有独特的历史底蕴,更不存在“千城一面、万镇雷同”的现象。

瑞士小镇坚持“生态优先”的“嵌入式开发”原则,在保留原始自然风貌的基础上,几代人用几百年时间打造一个特色小镇,让环保、绿色、舒适成为了小镇标准。

各国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不遗余力加以保护,并在小镇规划和建设中保护性利用,充分发挥历史文化遗产对于特色小镇文化的支撑作用。

在制订城市规划过程中不是根据现代生活需要推倒重来、重新布局,而是在原有城镇格局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功能划分,通过对原有建筑进行改造和利用来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

(摘编自白关峰《国外如何建设特色小镇》,有删改)

1)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特色小镇建设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载体,搞好特色小镇建设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发展动能转换。

B.建设特色小镇,除了以新发展理念为引导外,还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走出一条新型的小城镇发展之路。

C.我国特色小镇分布并不均衡,这和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可喜的是我国特色小镇建设不存在同质化现象。

D.特色小镇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有产物,借鉴国外建设特色小镇的经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建设我国的特色小镇。

2)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材料一指出了我国当前建设特色小镇的伟大意义,同时也指出了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走弯路的现象。

B.材料二用表格的形式展示了我国特色小镇发展指数排名以及区域分布情况,在浙江地区,旅游资源在特色小镇排名中不是取胜的关键因素。

C.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指出了我国当前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和短板,材料三则从国外建设特色小镇的角度指出了借鉴的方向。

D.材料一和材料三在特色小镇建设的指导方向上都有所暗示,其中都提及了特色小镇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

3)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我国应该借鉴国外建设特色小镇的哪些经验?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唐至宋代,也被国际学界视为丝路主干线自欧亚大陆陆路逐渐向海上转移的结点:

唐代中后期,“安史之乱”造成唐代国力的急剧衰落,吐蕃趁机北上,占据了河西陇右,逐渐强大的回鹘亦南下阿尔泰山一带,陆上丝绸之路逐渐梗阻。

然而陆上丝路逐渐被海上丝路所替代,原因不仅在于西域至中亚民族政治版图的更迭与动荡,更多原因则是中国经济重心已经逐渐南移,丝绸、茶叶、瓷器等大宗出口商品的产地靡集在东南一带,再以陆上丝路运输,转运繁复,劳民伤财;反之,随着造船和航海技术的成熟,中国东南地区海岸线长、不冻港数量众多的优势逐渐凸显,运价低廉可靠。

不仅如此,中唐之后,随着大食(阿拉伯帝国)定都于巴格达,取代波斯成为中西贸易中最大的中继站,也迫切需要与中国产生商品经济交换与往来。

唐代的对外开放性,在同时代全球性文明中,几乎无有可比拟者。

根据《唐大诏令集》记载,唐代前往长安朝贡的“四夷之国”多达70余国,其中将近半数在隋唐前未见诸史册记载。

751年怛罗斯之战,虽然使得唐代失去了在中亚的影响力,但被俘的中国工匠将造纸、金银镶雕、丝绸纺织与陶瓷绘画技术传入了阿拉伯世界。

《经行记》的作者杜环,即在此役中被俘,后将其旅行见闻编纂为此书,翔实反映了当时中亚各国,以及阿拉伯、东罗马帝国等国的情况。

唐代中后期,随着海路贸易的繁盛,阿拉伯和波斯的商贸船队从阿曼的苏哈尔或者波斯湾北岸的西拉夫起航,沿着印度西海岸,绕过马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