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传统文化备课.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63261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传统文化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一年级传统文化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一年级传统文化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一年级传统文化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一年级传统文化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传统文化备课.docx

《一年级传统文化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传统文化备课.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传统文化备课.docx

一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4《不学礼无以立》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理解“礼者……自卑而尊人”

教学难点:

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过程设计

一、简介《礼记·曲礼》

《礼记·曲礼》文字通俗易懂,却饱含着为人处世的哲学。

三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经常诵读这些经典,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而且能规范我们的言行。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诵读《治家格言》。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

“礼者,不可不学也。

夫礼者,自卑而尊人。

”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曲礼》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六、作业练习:

看演出的时候你要怎嘛做?

上下楼梯时你要怎么做?

5《长者问需辞让》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理解“长者问……非礼也。

教学难点:

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过程设计

一、诵读《礼记·曲礼》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诵读《礼记·曲礼》。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

“长者问……非礼也。

”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礼记·曲礼》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六、作业练习

与长辈说话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6《天地民孝尊长》

教学目的

1)了解有关《孝经·三才章》的文学常识。

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

重点与难点

1)《孝经·三才章》文学常识的掌握

2)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

过程设计

教学流程:

一、课文分析

1、课文引入:

2、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

3、翻译:

总结:

从文中寥寥几句,我们就能体会深刻道理,而这正是《孝经·三才章》。

并且在语言方面我们也能感受的《孝经·三才章》简洁明了,清丽委婉的特征。

三、知识的扩展

1、有关隐语的介绍

我国的谜语源远流长,早在生产力还十分低下的西周以前,就出现了谜语的语言现象。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语言日益丰富,具有隐示性的歌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出现了我国谜语的最早形式--廋辞和隐语,这是谜语的最初萌芽。

到东汉时期,隐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利用方块字在离合增损中形、音、义的变化,产生了第一条文义字谜,即“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

隐语从先秦过渡到西汉,就开始逐步趋向于谜语,当时流行的射覆,已成为民间和宫廷的娱乐品了。

并且大量的隐语开始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而文人也表现出对其的特别钟爱。

2、用猜谜的形式使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

1)谜面:

呀(打一成语)

2)谜面:

群英会(打一教育机构)

3)谜面:

欧美民族(打一人名)

谜底:

1)唇齿相依2)幼儿园3)西施

7《尊师长重学礼》

教学目的

1)了解有关《礼记·曲礼》的文学常识。

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

重点与难点

1)《礼记·曲礼》文学常识的掌握

2)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

过程设计

一、课文分析

1、课文引入:

2、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

3、翻译:

三、知识的扩展

1、有关隐语的介绍

2、做联句游戏,看谁完成得又快又好。

四、教师小结

这节课告诉我们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教导我们要尊敬师长,见到老师有礼貌,听老师教导。

8《三人行有我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教学难点:

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论语》。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出示论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⑵ 指名读,正音。

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

谁来说说。

(引导学生说完整话)

⑵ 质疑:

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

学生说。

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⑹ 小结。

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

你是怎么读懂的呢?

总结学习方法:

1、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

4、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1、出示《论语》

2、读一读,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收集描写拜师的古诗。

9《父母呼勿应缓》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教学重点:

学习理解“父母呼,行勿懒。

教学难点:

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的是《弟子规》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出示古诗: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⑵ 指名读,正音。

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

谁来说说。

(引导学生说完整话)

⑵ 质疑:

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

学生说。

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⑹ 小结。

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

你是怎么读懂的呢?

总结学习方法:

1、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

2、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读一读,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介绍自己孝敬父母的故事。

10《顺乎亲以为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教学重点:

学习理解“不得乎亲,,,,,,不可以为子。

教学难点:

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弟子规》。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出示古诗: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⑵ 指名读,正音。

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

谁来说说。

(引导学生说完整话)

⑵ 质疑:

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

学生说。

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读一读,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介绍自己怎么关心爸妈

11《亲有疾细心侍》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教学重点:

学习理解“出入......莫厌烦。

教学难点:

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是《劝报亲恩篇》。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出示课文: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⑵ 指名读,正音。

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

谁来说说。

(引导学生说完整话)

⑵ 质疑:

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

学生说。

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读一读,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将照顾生病父母的小故事。

12《亲其亲孝爹娘》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教学重点:

学习理解“人人,,,,,,而天下平。

教学难点:

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孟子·离娄上》。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出示课文: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⑵ 指名读,正音。

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

谁来说说。

(引导学生说完整话)

⑵ 质疑:

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

学生说。

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读一读,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介绍体贴理解父母的小故事。

13为君子与人善》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教学重点:

学习理解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教学难点:

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孟子·公孙丑上》。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出示古诗: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⑵ 指名读,正音。

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

谁来说说。

(引导学生说完整话)

⑵ 质疑:

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

学生说。

⑶ 小组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