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最可能考的13个知识点 12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632388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最可能考的13个知识点 12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最可能考的13个知识点 12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最可能考的13个知识点 12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最可能考的13个知识点 12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最可能考的13个知识点 12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最可能考的13个知识点 12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docx

《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最可能考的13个知识点 12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最可能考的13个知识点 12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最可能考的13个知识点 12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docx

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最可能考的13个知识点12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2020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最可能考的13个知识点

十二.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推荐理由】2015-2019五年高考14套全国卷,本知识点共出现选择题11道,考查频率79%。

【真题例证】

1.(2019全国I卷,35)3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青年艺术家在瑞士组成艺术群体“达达派”。

他们用纸片、抹布、电车票、火柴盒等进行创作,甚至把瓷质的小便器命名为“喷泉”搬上展览会。

这类作品(  )

A.抒发了浪漫情怀B.遵循了写实原则

C.突出了理性思维D.表达了幻灭反叛

【答案】D

据所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的残酷性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危机,从而出现侧重于表现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的现代主义美术,材料中“达达派”就是现代主义美术的分支,它们通过反美学的作品表达了他们对一战的绝望,表达幻灭反叛的内心感受,故选D项;抒发了浪漫情怀是浪漫主义,排除A项;遵循了写实原则是现实主义美术的特点,排除B项;突出了理性思维是新古典主义美术的特点,排除C项。

2.(2019全国III卷,33)33.恩格斯在评价某一文学艺术流派时说:

“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属于这一流派的作品是(  )

A.《哈姆雷特》B.《等待戈多》C.《人间喜剧》D.《西风颂》

【答案】C

“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是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人间喜剧》属于现实主义文学,故选C项;《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体现了对人的重视和人的价值的尊重,排除A项;《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期特征是强调表现现代人的自我感受,故事背景模糊不清等,排除B项;《西风颂》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更强调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排除D项。

3.(2018·全国Ⅰ卷·33)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

“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

”这一变化说明(  )

A.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

C.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答案】A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体现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而正义者同盟接受了这些,说明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故A项正确;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而此时马克思主义尚未诞生,故B项错误;工人运动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而兴起,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法德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就爆发了大规模工人运动,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使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这种矛盾在这一变化前后并未发生改变,与材料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

4.(2018·全国Ⅰ卷·34)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

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答案】B

这些观点分别从经济、政治、自然条件方面说明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都有一定的合理性,故A项错误;从传统上强调经济条件到后来注重政治制度和自然条件的作用,对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发生的认识越来越多元化,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故B项正确;研究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自然要把重心放在英国方面,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是次要因素,故C项错误;后期学者的研究只是研究视角的不同,不能以此否定传统观点,故D项错误。

5.(2018·全国Ⅱ卷·34)1836年,俄国著名戏剧家果戈里发表剧作《钦差大臣》,描写的是一名小官吏路过某偏僻小城,当地人们误把他当作钦差大臣而竞相巴结、行贿。

该作品(  )

A.抨击了资本主义政治腐败B.揭露了专制体制的腐朽

C.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风格D.讽刺了拜金主义的风气

【答案】B

由材料“1836年”可知俄国为沙皇专制统治时期,故A项错误;由材料“小官吏路过某偏僻小城,当地人们误把他当作钦差大臣而竞相巴结、行贿”可知为现实主义文学,揭露沙皇专制和农奴制下的黑暗,故B项正确;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西欧,因对理性王国的失望故寄希望于未来,故C项错误;拜金主义强调以金钱为崇拜对象,由材料“误把他当作钦差大臣”可知崇拜的是权力而非金钱,故D项错误。

6.(2017·全国Ⅰ卷·33)表3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

年份

约1770

约1790~1793

约1830~1835

数额(百万英镑)

140

175

360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

年份

1755

1797

1835

指数

42.74

42.48

78.69

综合表3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答案】D

依据表中的英国国民总收入和工人实际工资的数据变化分析,可以看出英国工人实际工资的增长赶不上国民总收入的增长,且1755—1797年甚至没有增长,所以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并不同步增长,故A项错误;表中涉及的数据变化是在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工人使用机器生产,经济快速发展主要依赖于生产工具的改进,不是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故B项错误;工人工资在1797—1835年有较大幅度增长,说明工人生活在一定时期内有明显改善,故C项错误;对比表中英国国民总收入和工人实际工资的数据变化,可知工人工资水平提高速度赶不上国民总收入增加速度,说明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故D项正确。

7.(2017·全国Ⅱ卷·34)1800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

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

亚当斯此举(  )

A.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B.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

C.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D.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

【答案】C

材料涉及的是联邦政府内部总统和内阁成员之间的矛盾斗争,与加强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无关,故A项错误;依据1787年宪法,总统和内阁有明确的权限划分且总统有权任免内阁成员,故B项错误;根据美国宪法的规定,总统作为政府首脑有权任免内阁成员,因此材料中的事件只是总统行使职权的表现,故C项正确;材料中美国总统亚当斯和内阁成员都属于联邦党人,两者政见不同是属于联邦党派内部的斗争,故D项错误。

8.(2016·全国Ⅱ卷·33)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

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

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答案】A

19世纪上半期,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加快,城市工厂产生大量环境污染,进而影响人口寿命,导致后死亡率上升,故A项正确;化学工业产生是在19世纪晚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工业革命一方面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增加了社会物质财富,另一方面又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导致后死亡率上升,所以不会出现人口膨胀食物短缺的问题,故C项错误;19世纪上半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的医疗技术水平也会不断上升,故D项错误。

9.(2016·全国Ⅲ卷·33)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

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

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

A.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B.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

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

【答案】A

根据“铁路有多种轨距”可以看出各地区之间的交通联系存在不便,这必然会阻碍全国统一市场的成熟,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铁路有多种轨距,未涉及经济增长,故B项错误;多种轨距的出现与科技水平无关,更无法体现限制制造业的发展,故C项错误;多种轨距的出现与战争无关,而是由于美国国内铁路建设不平衡和国内市场没有统一,故D项错误。

10.(2016·全国Ⅲ卷·35)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

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

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  )

A.有利于政局稳定B.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

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

【答案】A

根据“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可知法国1875年确立的共和政体下政局更迭频繁,1958年赋予总统“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政局不稳定的局面,故A项正确;法国1875年宪法就规定了总统是国家元首,故B项错误;议会的主要权力是立法权,材料只是提及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没有体现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故C项错误;法国是多党制国家,这一变化与两党制无关,故D项错误。

11.(2015·全国Ⅱ卷·33)由表1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

表1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

年代

1870

1896~1900

1913

比例

78%

74%

72%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答案】B

从表1可以看出,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虽然是下降的,但幅度不大,仍占据垄断地位,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与表1不符,故A项错误;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下降,反映出其他地区的工业生产总和上涨,即世界其他地区的工业化有所发展,故B项正确;从表1四国工业生产总和的比例无法得出各国工业发展程度,故C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但与表1内容无关,故D项错误。

【知识点复习】

阶段特征

总体

18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人类渐次进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推动资本主义民主政体在世界范围内初步确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丰富发展了人类的现代文明内涵。

政治

一方面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发起或影响下的自由主义革命和改革运动风起云涌,资本主义代议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高涨。

经济

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后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又推动垄断组织成为主要的生产组织形式,进入电气时代。

文化科技

三大思潮想到交织,推动19世纪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发展、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等三大运动的高涨;两次工业革命推动19世纪物理、生物等自然科学领域产生许多重大科学发现,涌现出众多的科技发明。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剧烈变革推动了19世纪文学艺术的繁荣。

主干知识排查

一、政治:

近代西方两种政治文明的发展

1.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完善与扩展

(1)完善

①英国:

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取得更多的议席,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和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②美国:

内战后,形成了两党对峙、交替执政的政党政治新局面,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2)发展

①德国: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德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和联邦制度,促进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德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②法国: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共和政体最终在法国确立。

2.社会主义运动发展

(1)马克思主义诞生: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2)巴黎公社:

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二、经济: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1.第一次工业革命

(1)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①政治前提:

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

②资金:

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和黑奴贸易等积累了原始资本。

③劳动力:

通过圈地运动获得大量自由劳动力。

④技术: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

⑤市场:

英国庞大的海外殖民地为资本主义经济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2)成就

①纺织机器:

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②动力机器:

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

③交通工具:

英国人史蒂芬孙制造出蒸汽机车。

(3)影响

①生产力:

人类历史进入“蒸汽时代”。

②生产方式:

确立了工厂制。

③阶级结构:

资本主义社会逐渐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

④世界市场: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欧美列强成为机器工业生产中心,亚、非、拉地区成为原料产地和工业品销售市场。

⑤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2.第二次工业革命

(1)条件

①政治前提:

主要国家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②科技支持:

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③市场需求: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和扩大。

(2)兴起:

19世纪晚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以美国和德国为中心。

(3)成就:

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电力、内燃机、通讯、化学和钢铁工业方面取得很大成就。

尤其在电力方面,发电机和电动机发明,“电气时代”来临。

(4)影响

①生产力:

人类历史进入“电气时代”。

②生产方式:

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出现垄断组织,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了垄断资本主义。

③产业结构:

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变化,重工业成为整个工业的主导。

④世界市场: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并最终形成。

三、科技文化

(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1.物理学:

相对论和量子论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1900年,德国的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

2.生物学:

进化论

(1)标志:

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提出生物是不断进化的,进化的规律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

(2)意义:

是对封建神学创世说的有力挑战。

3.技术进步:

蒸汽机、电的发明和应用,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也促使城市面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二)近代文学艺术的繁荣

1.近代文学

(1)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

①背景:

18世纪末到19世纪30年代,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

②特点:

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③代表:

法国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英国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等。

(2)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早期)

①背景:

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日益暴露。

②特点:

关注社会问题,深入剖析社会生活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力图真实地表现现实生活,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

③代表作:

法国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俄国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等。

2.近代美术作品

(1)新古典主义美术

①背景:

18世纪末19世纪初,强调理性,选择以古代历史和现实重大事件为题材。

②代表:

法国大卫的《马拉之死》《拿破仑加冕》和安格尔的《泉》。

(2)浪漫主义美术

①背景:

19世纪初叶以后,特别强调色彩的作用。

②代表:

法国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

(3)现实主义美术

①背景:

19世纪中期,注重表现社会现实。

②代表:

法国米勒的《播种者》《拾穗者》和俄国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4)印象画派

①背景:

19世纪60年代以后,重视光色的作用。

②代表:

法国莫奈的《日出·印象》,荷兰凡高的《向日葵》。

3.近代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1)贝多芬:

连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

(2)约翰·施特劳斯:

代表作《蓝色的多瑙河》。

(3)歌剧:

意大利威尔第的《茶花女》,法国比才的《卡门》。

(4)民族乐派:

俄国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

4.电影的产生:

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首次放映电影短片,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强化练习】

1.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有一条极富争议的规定:

“总统的每一命令须给部长副署方能有效。

”有学者据此判断,总统的职权徒有虚名;但也有学者反对称,部长副署权实际上不能阻止总统意志的执行,它只是一个纠错机制。

反对者的合理依据应是(  )

A.部长地位过低导致无法与总统抗衡

B.第三共和国宪法依然保留封建残余

C.宪法规定总统拥有最高人事任免权

D.君主派的实力在当时的政坛占上风

【答案】 C

 依据材料“部长副署权实际上不能阻止总统意志的执行,它只是一个纠错机制”,再结合1875年宪法的相关信息,可知反对者认为部长副署对总统不能起到限制作用,原因在于总统掌握行政权,拥有最高人事任免权,部长是由总统任免的,故C项正确。

2.(2019·安庆模拟)在很长一段时间,革命这个词意味着“动乱”。

而在法国大革命中,“革命”由可咒的“动乱”变为普天之下最正当、最神圣的事物,法国大革命的参与者也就成为历史上第一批敢于公开把自己所从事的斗争称作“革命”的人。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各阶级对革命的理解不同

B.人民主权观念深入人心

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封建势力的日益衰落

【答案】 B

 据材料“‘革命’由可咒的‘动乱’变为普天之下最正当、最神圣的事物”可知人们认为推翻君主是动乱到认为推翻君主是神圣权利是因为人们觉得主权在民,推翻暴君理所当然,故B项正确。

3.法国思想家贡斯当指出,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革命法庭根据情绪和良心来断定罪行,这是对权力的放任,因为“程序构成了一道安全屏障,省略程序就是削弱或撤除这道安全屏障”。

贡斯当旨在说明(  )

A.法国大革命存在多数人暴力

B.需要实现人的彻底解放

C.司法正义与公共安全很重要

D.民主政治建设尚需时日

【答案】 C

 根据题意,强调的是程序的重要性,A项表述并未体现主题思想,故A项错误;根据题意,牵涉的是法律中程序的重要性,并未提到人的彻底解放问题,故B项错误;根据题意,牵涉的是法律中的司法问题,并未牵涉民主政治建设问题,故D项错误。

4.(2019·大庆模拟)1883年6月,德意志帝国议会通过了《疾病保险法》,随后社会保障类立法在帝国议会都获得通过并实施。

其适用范围包括全国所有工业人口,具有强迫性质,各种保险由国家直接筹备和管理,后来还成立了专门的分级机构来管理,甚至分担部分保险费的开支。

由此创建的国家福利使当时的德国(  )

A.权力回到全体人民手中

B.社会矛盾得以缓和

C.助长了民族主义的情绪

D.马克思主义影响扩大

【答案】 B

 从材料中可知德国的福利政策的适用范围和保障措施都对低收入阶层十分有利,故该措施会缓解社会阶级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故B项正确。

5.恩格斯在1883年《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中说:

“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

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

”恩格斯意在说明马克思主义(  )

A.建立在工业革命的基础上

B.必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

C.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D.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

【答案】 B

 据材料“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可知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变化不断发展的,故B项正确。

6.2016年11月,法国国民议会在巴黎公社145周年纪念之际,依据《宪法》通过了“为所有遭镇压的1871年巴黎公社社员平反”的第907决议,认为这是一次“尽历史责任”的“庄严行动”。

这样评价的依据是(  )

A.巴黎公社采取了限制资产阶级的革命措施

B.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

C.巴黎公社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肯定

D.巴黎公社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答案】 C

 现代法国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权,不可能肯定巴黎公社采取的限制资产阶级的革命措施,故A项错误;肯定巴黎公社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与现代法国国体相违背,故B项错误;当代法国认可巴黎公社的“尽历史责任”指的是巴黎公社抵抗外国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故C项正确;肯定巴黎公社丰富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法国国体相违背,故D项错误。

7.马克思认为:

“公社以其审慎温和著称的措施,只能适合于被包围城市的情况……它所采取的一些特殊措施只能表明通过人民自己实现的人民管理制的发展方向。

”这表明巴黎公社(  )

A.对旧势力妥协导致革命形势恶化

B.缺乏斗争经验错失了有利时机

C.缺乏爆发的社会条件具有偶然性

D.未能有效动员农民而孤军奋战

【答案】 C

 “审慎温和”并非对旧势力妥协,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突出巴黎公社错失有利时机,故B项错误;根据“它所采取的一些特殊措施只能表明通过人民自己实现的人民管理制的发展方向”说明巴黎公社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其爆发具有偶然性,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动员农民问题,故D项错误。

8.(2019·河间模拟)“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除了在强有力的需要的刺激下,发明者很少做出发明。

作为种种新发明的基础的许多原理在工业革命前数世纪已为人们所知,但是,由于缺乏刺激,它们未被应用于工业。

”材料强调的是(  )

A.发明者无法决定历史发展轨迹

B.历次工业革命很少将科学原理用于实践

C.现实需要是推动工业革命的强大动力

D.科学研究直接催生了工业革命

【答案】 C

 材料信息“强有力的需要的刺激”“许多原理在工业革命前数世纪已为人们所知”“由于缺乏刺激”“未被应用于工业”表明,现实需要是推动工业革命的强大动力,故选C。

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D两项所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9.有学者指出,西方国家用武力打开各国大门,将整个世界征服于脚下。

被征服的人民在这个过程中饱受苦难。

他们为了生存,也开始追求工业化。

从这个时候起,一个世界性的现代化过程就开始了。

这说明(  )

A.当今世界各国已实现现代化

B.现代化过程即主动融入世界过程

C.有些国家现代化具有被动性

D.西方的崛起起源于工业的现代化

【答案】 C

 “当今世界各国已实现现代化”的表述是不正确的,故A项错误;中国的现代化过程是一个被动融入世界的过程,故B项错误;通过“被征服的人民在这个过程中饱受苦难……也开始追求工业化”说明有一些国家的现代化具有被动性,故C项正确;题干没有提及西方崛起的原因,故D项错误。

10.据统计,18世纪末,英国棉纺厂中,约300家是雇佣人数在50人以上、使用动力机器的工厂,600家是雇佣人数在50人以下、使用珍妮机或骡机的工厂。

这客观上反映出(  )

A.机器生产摆脱地理环境限制

B.技术变革推动生产规模扩大

C.工业化造成分工越来越细密

D.生产力的提高促使资本集中

【答案】 B

 由材料“使用珍妮机或骡机的工厂”可知依然受到地理环境的限制,故A项错误;由材料“约300家是雇佣人数在50人以上、使用动力机器的工厂”可知工业革命促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