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3 学案专题七 第3课 人类文明的引擎.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631747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25.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3 学案专题七 第3课 人类文明的引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创新设计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3 学案专题七 第3课 人类文明的引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创新设计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3 学案专题七 第3课 人类文明的引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创新设计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3 学案专题七 第3课 人类文明的引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创新设计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3 学案专题七 第3课 人类文明的引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新设计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3 学案专题七 第3课 人类文明的引擎.docx

《创新设计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3 学案专题七 第3课 人类文明的引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设计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3 学案专题七 第3课 人类文明的引擎.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新设计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3 学案专题七 第3课 人类文明的引擎.docx

创新设计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3学案专题七第3课人类文明的引擎

第3课 人类文明的引擎

[课标要求] 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1.棉纺织技术的创新

(1)创新

①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②1769年,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纺纱机。

③1779年,克隆普顿发明了“骡机”。

④1785年,卡特莱特研制出水力织布机。

(2)意义:

棉纺织业的技术创新揭开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序幕,使英国的棉纺织业逐步完成了由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

2.“万能的原动机”

(1)条件:

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和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

(2)发明:

1769~1782英国工人瓦特完成了蒸汽机的改良。

3.意义

(1)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一切生产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万能的原动机”。

(2)推动了工厂的建立,人类历史跨入“蒸汽时代”。

4.蒸汽动力的应用

(1)推动交通工具的改进

①1803年,美国工程师富尔顿造出了汽船,并试航成功;

②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研制出第一辆蒸汽机车,昭示着“铁路时代”的到来。

(2)推动了机械加工业的发展

①1794年,英国人莫兹利发明了移动刀架。

②1797年制成带有移动刀架和导轨系统的车床。

③到19世纪初,机械加工制造业诞生,近代工业体系最终确立。

[关键点拨]工业革命的基本特征是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二、第二次科技革命

1.电的发明和应用

(1)理论创新:

1831年,英国的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2)技术创新

①1838年,俄国物理学家雅可比采用电磁铁做转子,制成了第一台实用的电动机。

②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③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制成了电动机。

(3)影响:

推动了电力工业和电气设备工业的发展。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

(1)发明

①19世纪80年代前期,德国人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各自制成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

②1887年,狄塞尔发明柴油机。

(2)应用:

19世纪末,汽车诞生了。

此后,以内燃机为发动机的远洋轮船、飞机等也陆续出现。

(3)意义

①内燃机的发明对交通领域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汽车工业建立起来。

②内燃机的发明也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了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3.化学工业的建立:

1867年,诺贝尔发明了炸药。

[关键点拨]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发电机和其他电力技术发明的出现,促进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

主题一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1.瓦特蒸汽机为何被称为“万能蒸汽机”?

据此如何理解“蒸汽时代”?

(1)主要是指瓦特改良的蒸汽机适应能力强、适用范围广。

它能够适应不同工厂的需要,纺织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业等工业部门都采用蒸汽机作为动力。

(2)“蒸汽时代”释义: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

由于蒸汽机在工业革命中起了最重大的作用,它使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生产工具进入蒸汽化时代,蒸汽机成为时代的象征。

人们称工业革命时期为“蒸汽时代”。

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对社会发展起到怎样的作用?

(1)成就

①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有力地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

1803年,美国工程师富尔顿制成了第一艘汽船。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研制出第一辆蒸汽机车,昭示着“铁路时代”的到来。

②到19世纪初,随着一系列机械加工设备的问世,一个以机器制造机器的新工业部门——机械加工制造业诞生了。

它的出现,标志着近代工业生产体系的最终确立。

(2)作用

①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瓦特制成蒸汽机以后,机器生产在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迅速发展,火车和轮船的发明又使交通运输更加便捷,机器使用更加普遍,生产技术更加先进;促进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

②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的改变。

资产阶级由于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实力日益强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同时,随着信息交流和交通运输的便捷,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③社会财富的大大增加和人们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蒸汽机出现以后,形成了新的城市。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更加繁荣而且日益重要。

材料 “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供给动力的手段。

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

材料是对哪一发明的描述?

这一发明最重大意义在于什么?

答案 蒸汽机。

使工厂设立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人类历史跨入“蒸汽时代”。

用图示法归纳“蒸汽时代”

主题二 电气技术的发明与应用

1.第二次工业革命开辟的时代为何被称为“电气时代”?

(1)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

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

电力逐步取代蒸汽动力,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

(2)电力的广泛应用,给人们的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它促成了一大批新的工业部门的诞生,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本主义生产的面貌。

(3)电力在生活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1)成就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到20世纪初基本完成。

1831年,英国的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后来,有人根据这一理论制成了发电机和电动机,电灯、电话、电车、电报等纷纷涌现。

由于电力的广泛应用,世界跨入“电气时代”。

②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是科学与技术结合的又一典范。

19世纪末,汽车诞生了,汽车工业随之建立起来。

20世纪初,美国的莱特兄弟制成世界上第一架飞机。

(2)特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电动机和内燃机为标志;以重工业部门为主体;代表性的产业是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的新兴产业部门,如电气、电机制造、钢铁、汽车、化工等;几乎同时在欧美诸国展开;迎来了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

材料

(1)依据材料指出从图一到图二交通工具在动力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与这一变化密切相关的新能源是什么?

指出当时这种新能源的应用对世界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答案 

(1)从蒸汽机到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

(2)石油。

影响:

以汽油、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的诞生,带来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与石油相关的新兴工业部门产生,工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伴随石油工业等新兴工业部门的发展,垄断组织产生。

用图示法归纳“电气时代”

主题三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与比较

1.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应用的不同

(1)产生方式:

蒸汽动力主要是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不是科学与技术真正结合的产物,主要在英国完成;电力是科学家创造出来的,是建立在电磁学理论基础上的,由多国科学家共同创制出来。

(2)生产组织形式:

蒸汽时代是工厂代替工场手工业;电气革命是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形成垄断组织。

(3)生产力:

蒸汽时代出现大机器生产,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电气革命使生产力高度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4)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程度:

蒸汽时代使欧美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即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电气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日趋完善,进入成熟阶段;垄断资产阶级干涉国家政治经济生活。

2.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特点?

科学和技术真正结合;超出一国范围,许多国家几乎同时开始;许多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3.近代科技的发展表明,科技对社会发展有怎样的作用?

(1)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2)世界形势的改变,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3)城市化进程加快。

(4)人们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材料

根据材料中的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蒸汽机和发电机的发明过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案 ①相同点:

具备一定科学知识的人发明;经过长时间的探索;都是对前人探索成果的总结和升华。

②不同点:

科技含量不同:

发明蒸汽机的瓦特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初步将科学与技术结合起来。

西门子发明发电机则是在科学理论(电磁感应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

范围不同:

蒸汽机的发明在英国进行。

而发电机的发明超出一国的范围,更具广泛性。

“科”与“技”结合情况不同:

蒸汽机从发明到应用经历了84年;电动机为65年。

表明从科学到技术再到生产的转换速率加快。

用“三个时代”、“三大推动力”归纳近现代科学技术成果

三个时代:

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

三大推动力:

蒸汽机、电力、信息技术。

1.下列人物与成就搭配正确的是(  )

A.瓦特——内燃机

B.达尔文——量子理论

C.爱迪生——汽车

D.爱因斯坦——相对论

答案 D

解析 瓦特改良蒸汽机和内燃机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的;达尔文的成就是进化论;量子理论的创立者是普朗克;爱迪生的发明不包括汽车。

2.“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供给动力的手段。

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

”这是对哪一发明的描述(  )

A.发电机B.纺纱机

C.电动机D.蒸汽机

答案 D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题干中的“为机械供给动力”。

四个选项中属于为机械供给动力的为A、C、D三项,D项出现早,B项纺纱机是机器,而非动力。

3.1851年在伦敦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可能展出的是(  )

A.①③B.①②③

C.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汽车是1885年发明的,飞机是1903年发明,都在伦敦世界博览会后。

4.历史上的工业革命浪潮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我们习惯上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机械特色不同B.构成材料不同

C.交通工具不同D.能源动力不同

答案 D

解析 蒸汽时代是以煤、蒸汽为能源动力,电气时代是以电为能源动力的。

5.“两个世纪前,1000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一个世纪以前,500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现在,1000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不穿袜子。

”(引自1831年《机械的成绩》)。

这段通俗的话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

A.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

B.工业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C.工业时代的人们更懂得生活享受

D.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 B

解析 解答本题学生易误选A项,原因在于没把握题干的关键词“本质”,A项说明的是现象。

只有B项才符合题意,因为题干表明了工业革命对人们生活质量的影响。

6.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发电机和其他电力技术的发明,促进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工业革命的成果按照发明的时序排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有资格成为时代特征的发明是________。

“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使世界各地联系更加密切,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的时代,也是西方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建构世界市场的时代。

(2)面对“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到来,先进的中国人先后出现哪些思想变化?

说说你的认识。

(3)科学技术的历史作用从来就是一把双刃剑,无论在蒸汽时代、电气时代,还是信息时代的今天都是如此。

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说说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答案 

(1)② ① ④ ③ ①瓦特改良蒸汽机

(2)面对蒸汽时代,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的思想,学习西方科技,洋务运动兴起;电气时代来临,资产阶级开始提出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中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十月革命后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

认识:

先进的中国人从器物层到制度层再到文化层由浅入深地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3)正面:

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世界联系不断加强。

负面:

带来环境污染,损害人类健康;西方资本主义扩张,给东方国家带来灾难;全球化过程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挑战等。

基础巩固

1.“瓦特蒸汽机出现以后,工厂不必建在水流湍急的地方。

”这说明瓦特改良蒸汽机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  )

A.动力问题B.资金问题

C.市场问题D.劳动力问题

答案 A

解析 蒸汽机问世之前,工厂的设置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

瓦特改良蒸汽机后,使得工厂的设置不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从而解决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动力的需求。

2.第二次工业革命被称为“电气革命”。

对此理解最为确切的是(  )

A.电气产品的发明层出不穷

B.电力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C.此后人类普遍用上了电

D.电的发明及其广泛使用扮演着重要角色

答案 D

解析 本题易错选A项,原因是把电气产品的发明作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全部;C项的说法本身不正确;B项虽然说法正确,但不能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本质是电气革命。

3.日新月异的科技的进步极大地改善着我们的生活。

现在许多中学的校园食堂里推行IC卡就餐制,该卡应用的是物理学上的电磁感应原理。

这一技术运用与哪次科技革命有关(  )

A.第一次工业革命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科技革命D.新知识经济的兴起

答案 B

解析 电磁感应现象为电力广泛应用奠定理论基础,而电力的广泛应用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

4.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与发明”。

下图所示上述两类发明,属于后者的是(  )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C

解析 “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与发明”主要指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汽车和电灯的发明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而蒸汽机和骡机的发明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属于“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

5.2010年5月1日~10月31日,第42届世博会在中国上海举行,从19世纪中叶诞生以来,世博会已经走过了150多年,世博会的历史,是人类生产力发展的编年史。

请结合所学知识完善表格(  )

举办时间

举办城市

主要展品

1851年

英国伦敦

1878年

法国巴黎

1904年

美国圣路易斯

A.①火车机车、留声机;②电话、汽车;③蒸汽引擎、飞机模型

B.①火车机车、蒸汽引擎;②电话、留声机;③汽车、飞机模型

C.①蒸汽引擎、汽车;②留声机、电话;③火车机车、飞机模型

D.①蒸汽引擎、飞机模型;②火车机车、电话;③留声机、汽车

答案 B

解析 1851年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代表性的成就是蒸汽机和火车机车等。

1878年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代表成就是电话等。

1904年飞机已经发明,故在世博会上可出现飞机模型。

6.从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带来的后果看,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  )

①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②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发生改变 ③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出现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 B

解析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出现与生产力的发展并无直接关系,而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决定的,故排除④,正确选项为B。

能力提升

7.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一场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变革。

它包括生产组织变革、技术变革和社会阶级关系变革。

下列与之对应正确的是(  )

A.工厂   蒸汽机 工业资产阶级

B.工场   蒸汽机 产业工人阶级

C.圈地运动 珍妮机 金融资产阶级

D.工厂   飞梭  中小资产阶级

答案 A

解析 根据所学史实工业革命后,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成为主要生产组织形式,蒸汽动力和机器生产是主要的技术变革,产业工人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主要阶级,所以A项正确。

工场是在工业革命之前的生产模式,所以B项不正确。

同理圈地运动也是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前,所以C项不正确。

工业革命的开始是以1765年珍妮纺车的发明为标志的,而飞梭是在1733年发明的,是在工业革命之前,所以D项不正确。

故选A。

8.有学者提出经济危机的“短周期”“长浪潮”的理论,如下表所示“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长浪潮”,对此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  )

序号

时间

状态

时间

状态

1

1790~1814

飞跃

1814~1848

危机

2

1848~1872

飞跃

1872~1893

危机

3

1893~1914

飞跃

1914~1945

危机

4

1945~1968

飞跃

1968~2008

危机

A.世界经济发展基本百年一个周期

B.战争是世界经济涨落的主要动因

C.全球化趋势下经济危机周期延长

D.技术革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技术革命影响的理解能力。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周期性的,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矛盾激化经济危机爆发,危机发生后,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故选D。

9.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工业革命的主角——蒸汽机,是经验和科学相结合的产物。

科学对工业革命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工场手工业生产主要依靠人力和经验为主的技术,以机器为主的大工业生产,需要用自然力代替人力,这就得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知识,大工业把科学作为一种独立的生产能力,从此,科学在生产中的地位一天比一天高。

——《简明科学史话》

材料三 如果说工业化在开始时不得不满足于现有的交通工具,那么现在它就自己来发展新的交通工具,新的交通工具……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

——英国学者汉斯·豪斯赫尔

材料四 两次科技革命引起了两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在世界上牢固地确立了统治地位。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迅速集中,形成垄断,使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这是资本主义因生产力的发展而对生产关系作出的局部调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一和图二,分别代表了世界历史上两个重要的时代。

请分别指出材料中的两个人物和各自的发明,并指出这两个时代的名称。

(2)对材料二中所说的蒸汽机是“工业革命的主角”,你如何理解?

工业化开始时现有的交通工具主要有哪些?

谈谈你对材料三中新的交通工具“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的理解。

(3)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

答案 

(1)图一:

瓦特和他改良的蒸汽机,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图二:

爱迪生和他发明的电灯,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2)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是工业动力史上的一场革命,影响深远;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促使火车、汽船的发明,开辟了交通运输的新纪元,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工业化开始时现有的交通工具主要有汽船、火车等。

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交通工具的革新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创造了条件;交通工具的发明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

(3)工业革命与科学的关系,工业革命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工业革命的发展又依靠科学的进步;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对工业生产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解析 第

(1)问,考查的是识图能力,也是解答整个题的关键。

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图一是瓦特和蒸汽机,图二是爱迪生和他发明的电灯。

其所代表的时代分别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即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2)问,从蒸汽机在交通运输工具与工业化之间的关系方面考虑。

第(3)问,从科学技术与工业生产之间的关系来思考。

【学习思考】

1.(P131)大机器工厂与手工工场有哪些区别?

提示 用机器进行生产;实行工厂制管理;使用蒸汽机作动力。

2.(P131)蒸汽机的发明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提示 从生产力进步、生产关系变革、国际格局变化和科学文化事业进步等方面分析影响。

如经济上:

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迅速推广后,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3.(P132)“天才,不过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看的?

提示 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艰辛历程正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

它告诉我们,要想取得成就必须依靠勤奋的努力。

4.(P133)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东西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发明的?

提示 发电机、电灯、电话、电车、电影、内燃机、柴油机、电报、塑料、人造纤维、人造染料等等。

【自我测评】

(P134)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各有哪些特点?

提示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

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

以电力、电动机和内燃机为标志;以重工业部门为主体;代表性的产业是以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的新兴产业部门,如电气、电机制造、钢铁、汽车、化工等;几乎同时在欧美诸国展开,见效快;迎来的则是“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

【材料阅读与思考】

(P134)上述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都真实吗?

它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 真实。

说明工业生产的进步,一方面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新的不平等和各种社会问题,尤其是给工人阶级带来严重的剥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