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科肝病科7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631263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7.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科肝病科7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传染科肝病科7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传染科肝病科7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传染科肝病科7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传染科肝病科7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染科肝病科7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docx

《传染科肝病科7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科肝病科7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传染科肝病科7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docx

传染科肝病科7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目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医临床路径„„„„„„„„„„„„349慢性乙型肝炎中医临床路径„„„„„„„„„„„„„„„352积聚(肝硬化)中医临床路径„„„„„„„„„„„„„„„355急性病毒性肝炎中医临床路径„„„„„„„„„„„„„„360时行感冒(甲型H1N1流感)中医临床路径„„„„„„„„„„367手足口病(普通型)中医临床路径„„„„„„„„„„„„„370流行性出血热(轻型)中医临床路径„„„„„„„„„„„„37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医临床路径

一、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ICD-10编码:

K76.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

诊断标准:

参照2006年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诊

疗方案”。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临床常见证候:

肝郁脾虚,痰湿阻滞证痰阻血瘀,湿郁化热证湿郁血瘀,肝阴不足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诊疗方案”

及《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ZYYXH/T93-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8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ICD-10编码:

K76.001)。

2.患者空腹血糖≤7.0mmol/L,甘油三酯≤5.0mmol/L。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肝功能、血脂、血糖

(2)腹部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病原学筛选(乙肝、丙肝)、甲胎蛋白、CT、肝脏病理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肝郁脾虚,痰湿阻滞证:

疏肝健脾,化湿活血。

(2)痰阻血瘀,湿郁化热证:

化痰活血,祛湿清热。

(3)湿郁血瘀,肝阴不足证:

祛湿化瘀,滋补肝阴。

2.运动、饮食治疗

3.其他疗法:

针刺疗法、耳针、耳穴埋豆、经穴磁导疗法、穴位注射、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等。

(九)完成路径标准

1.病情稳定,主要症状改善。

2.肝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期间合并其他疾病需要治疗,退出本路径。

2.病情加重,需要住院治疗,退出本路径。

3.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ICD-10编码:

K76.001)。

患者姓名:

进入路径时间: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年月日结束路径时间:

实际治疗时间:

年月日

标准治疗时间≤84天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临床路径

一、慢性乙型肝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ICD-10编码:

B18.103+B18.104)。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16751.1-1997)《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肝胆病专业委员会制订的诊断标准(2002年)。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学分会制订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05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慢性乙型肝炎

诊疗方案”。

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临床常见证候:

湿热蕴结证肝郁气滞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瘀血阻络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慢性乙型肝炎诊疗方案”及《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ZYYXH/T86-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慢性乙型肝炎(ICD-10编码:

B18.103+B18.104)的患者。

2.伴有肝功能ALT<2倍正常值、TBIL<2倍正常值,或肝穿刺病理活检查在G2

以下;和/或ALT≥2倍正常值但有抗病毒治疗禁忌证的患者或患者自身原因暂不考虑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患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既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肝功能

(2)病毒指标:

HBVM,HBVDNA(3)腹部超声(4)AFP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常规、凝血功能、免疫功能、病毒变异株、甲状腺功能、自身抗体、CT、肝穿刺病理活检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湿热蕴结证:

清热利湿。

(2)肝郁气滞证:

疏肝理气。

(3)肝郁脾虚证:

疏肝健脾。

(4)肝肾阴虚证:

滋补肝肾。

(5)脾肾阳虚证:

温补脾肾。

(6)瘀血阻络证:

活血通络。

2.其他疗法: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穴位贴敷、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等治疗方法。

(九)完成路径标准

1.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

2.肝功能(ALT、AST和/或总胆红素)恢复正常或下降≥70%。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期间合并其他疾病需要治疗,退出本路径。

2.病情加重,需要住院治疗,退出本路径。

3.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慢性乙型肝炎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

慢性乙型肝炎(ICD-10:

B18.103,B18.104)轻中度患者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病程:

进入路径时间:

年月日标准治疗时间:

≤28天

结束路径时间:

年月日实际治疗时间:

积聚(肝硬化)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

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肝硬化的代偿期患者。

一、积聚(肝硬化)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积聚(TCD编码:

BNG040)。

西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肝硬化(ICD-10编码:

K74.6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内科学》第七版(田德禄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000年)及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关于肝硬化代偿期的部分进行诊断(2005年)。

2.疾病分期

(1)代偿期

(2)失代偿期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积聚(肝硬化)诊疗方案”。

积聚(肝硬化)代偿期临床常见证候:

湿热内阻证肝脾血瘀证肝郁脾虚证脾虚湿盛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型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积聚(肝硬化代偿期)诊疗方

案”及《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ZYYXH/T88-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积聚(肝硬化)代偿期。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积聚(TCD编码:

BNG040)和肝硬化(ICD-10编码:

K74.601)的患者。

2.疾病分期属于代偿期(活动性),肝功能(ALT、AST、TB)异常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3)凝血功能(4)甲胎蛋白(5)腹部超声

(6)病原学筛查(乙肝、丙肝等)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自身免疫抗体、遗传学检查、肝纤维化指标、电子胃镜、肝组织病理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湿热内阻证:

清热利湿。

(2)肝脾血瘀证:

活血软坚。

(3)肝郁脾虚证:

疏肝健脾。

(4)脾虚湿盛证:

健脾利湿。

(5)肝肾阴虚证:

滋养肝肾。

(6)脾肾阳虚证:

温补脾肾。

2.辨证选择中成药。

3.其他疗法。

4.护理:

辨证施护,饮食指导。

(九)出院标准

1.病情好转,疲乏、纳差、肝区不适、黄疸等主要症状、体征明显改善。

2.肝功能好转。

3.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积聚(肝硬化)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积聚

(肝硬化)(TCD编码:

BNG04、ICD-10编码:

K74.601)疾病分期为代偿期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病时间:

年月日时分住院日期:

年月日出院日期:

年月日标准住院日:

≤28天实际住院日:

急性病毒性肝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

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或急性无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

一、急性病毒性肝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ICD-10编码:

B19.904);急性无黄疸型病毒性肝炎(ICD-10编码:

B19.905)。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肝病专业委员会修订的《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中医内科学》、(田德禄,蔡金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2000年修订)。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急性病毒性肝

炎诊疗方案”。

急性病毒性肝炎临床常见证候:

肝胆湿热证湿阻脾胃证肝郁气滞证肝郁脾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急性病毒性肝炎诊疗方案”

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85-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急性病毒性肝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ICD-10编码:

B19.904),或急性无黄疸型病毒性肝炎(ICD-10编码:

B19.905)的患者。

2.肝功能:

总胆红素<171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60%。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3)凝血功能

(4)病原学检查:

甲肝抗体、乙肝五项、丙肝抗体、戊肝抗体(5)腹部超声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抗HBc-IgM、HBV-DNA定量、HCV-RNA定量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肝胆湿热证:

清热利湿。

(2)湿阻脾胃证:

醒脾除湿。

(3)肝郁气滞证:

疏肝理气。

(4)肝郁脾虚证:

疏肝健脾。

2.辨证选择口服或静脉滴注中成药。

3.中药保留灌肠。

4.针灸治疗。

5.其他疗法。

6.护理:

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病情好转,乏力、纳差、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失。

2.谷丙转氨酶、血清总胆红素较入院时明显下降。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经检查发现伴发其他系统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者,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当达到急性重症肝炎、亚急性重症肝炎的标准,或出现如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362

二、急性病毒性肝炎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或急性无黄疸型病毒性肝炎(ICD-10编码:

B19.904、B19.905)。

患者姓名:

发病时间: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实际住院日:

住院号:

年月日住院日期:

年月日出院日期:

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21天

—363

—364

传染科中医临床路径

—366—

传染科中医临床路径

时行感冒(甲型H1N1流感)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

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甲型H1N1流感的轻症患者。

一、时行感冒(甲型H1N1流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时行感冒(TCD编码:

BNW011)。

西医诊断:

第一诊断甲型H1N1流感(ICD-10编码:

J09)。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

参照卫生部公布的《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10版》2.病情分类

(1)轻症

(2)重症(3)危重症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时行感冒(甲型H1N1流感)轻症诊疗方案”。

时行感冒(甲型H1N1流感)临床常见证型:

症分型

(1)风热犯卫证

(2)热毒袭肺证重症分型

(1)热毒壅肺证

(2)毒热闭肺证危重症分型

(1)气营两燔证

(2)毒热内陷,内闭外脱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时行感冒(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时行感冒(甲型H1N1流感)。

—367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7天(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时行感冒(TCD编码:

BNW011)和甲型H1N1流感(ICD-10编码:

J09)的患者。

2.轻症患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

(2)CRP(3)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首诊患者有高危因素或重症倾向者,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进行血气分析、血生化、胸部CT检查、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异性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风热犯卫证:

疏风清热。

(2)热毒袭肺证:

清肺解毒。

2.其他疗法:

根据不同情况可酌情选择针灸、刮痧、穴位敷贴等疗法。

(九)完成路径标准流感样症状基本消失,体温正常3天。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期间合并其他疾病需要治疗时,退出本路径。

2.进展至重症或危重症者,退出本路径。

3.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时行感冒(甲型H1N1流感)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时行感冒(甲型H1N1流感)(TCD编码:

BNW01;ICD-10编码:

J09)患者姓名:

标准治疗时间≤7天性别:

年龄:

门诊号:

实际治疗时间:

发病日期:

年月日进入路径时间:

年月日结束路径时间:

年月日

手足口病(普通型)中医临床路径

一、手足口病(普通型)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手足口病(普通型)(ICD-10编码:

B08.4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诊断标准:

参照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颁布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

2.疾病分类

(1)普通型

(2)重症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传染病协作组手足口病(普通型)诊

疗方案”。

手足口病(普通型)临床常见证

候:

肺脾湿热证

湿热郁蒸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传染病协作组手足口病(普通型)诊

疗方案”及《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手足口病(普通型)。

2.患者适合,患者或监护人同意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手足口病(ICD-10编码:

08.401)。

2.疾病分类属于普通型。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的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胸部X线片(3)心电图

(4)肝功能、肾功能、血糖、心肌酶谱(5)咽拭子病原学检查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特异性抗体检测或病毒RNA测定、脑脊液、MRI、CT、血气分析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肺脾湿热证:

清热解毒,化湿透邪。

(2)湿热郁蒸证:

清气凉营、解毒化湿。

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局部给药:

针对口腔溃疡、疱疹/皮疹等局部病变,给予局部治疗。

(九)出院标准

1.体温恢复正常,疱疹、皮疹基本消退。

2.血常规等指标恢复正常。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因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需要进一步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2.治疗期间出现重症时,退出本路径。

3.因患者或监护人的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手足口病(普通型)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手足

口病(ICD-10编码:

B08.401)

性别:

疾病分型为:

普通型患者姓名:

年月日出院日期:

年月日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发病日期:

年月日住院日期:

流行性出血热(轻型)中医临床路径

一、流行性出血热(轻型)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ICD-10编码:

A98.502+N08.002*)轻型。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

诊断标准:

参照卫生部1987年发布的流行性出血热诊疗方案。

2.疾病分型轻型中型重型危重型非典型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流行性出血热(轻型)诊疗方

案。

流行性出血热(轻型)临床常见证候:

邪袭肺卫证

邪入气分证气血两燔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流行性出血热(轻型)诊疗方

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57-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流行性出血热(轻型)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流行性出血热(ICD-10编码:

A98.502+N08.002*)的患者。

2.疾病分型为轻型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3)凝血功能

(4)特异性抗体检测(出血热抗体)(5)腹部超声(6)心电图(7)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腹部CT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邪袭肺卫证:

清热宣肺。

(2)邪入气分证:

清热解毒。

(3)气血两燔证:

清热凉血。

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其他疗法。

4.护理:

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病情稳定,发热、“三痛”“三红”、、出血点等主要症状、体征消失。

2.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好转或正常。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伴有其他系统疾病,住院期间病期加重,需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中出现严重并发症,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家属的意愿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流行性出血热(轻型)中医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流行性出血热(ICD-10编码:

A98.502+N08.002*)疾病分型:

轻型患者姓名:

病日期: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年月日住院日期:

年月日出院日期:

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7天实际住院日:

传染科中医临床路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