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增强文化创新力与影响力全面建设文化强省.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63109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7.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增强文化创新力与影响力全面建设文化强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辽宁省增强文化创新力与影响力全面建设文化强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辽宁省增强文化创新力与影响力全面建设文化强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辽宁省增强文化创新力与影响力全面建设文化强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辽宁省增强文化创新力与影响力全面建设文化强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增强文化创新力与影响力全面建设文化强省.docx

《辽宁省增强文化创新力与影响力全面建设文化强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增强文化创新力与影响力全面建设文化强省.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增强文化创新力与影响力全面建设文化强省.docx

辽宁省增强文化创新力与影响力全面建设文化强省

  

 

  

辽宁省增强文化创新力与影响力全面建设文化强省

 

  

 

 

 

 

 

 

 

   

 

 

 

 

 

一辽宁文化建设进展情况分析

2012年以来,在发展和繁荣文化的时代背景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辽宁省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及《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的各项部署决策,协调有度,落实到位,继续保持“十一五”以来特别是2011年以来的良好发展势头,在努力建设文化强省的进程中取得了卓越成就。

截至2011年年底,全省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200亿元,比2010年增长33%。

2012年,以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为契机,通过加大政策、资金支持,继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文化产业优化升级,增强文化影响力,扩大文化经济规模,辽宁不断夯实文化软实力,正在全力冲击文化强省的发展目标,预计到年底全省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增加值可达260亿元,比2011年增长30%。

(一)优秀作品不断涌现

1.艺术创作生机勃勃

2012年围绕迎接党的十八大、备战辽宁省第九届艺术节,精心组织省直和各市的艺术家制订规划,深入生活,潜心创作,推出一批优秀的新剧目,抓好一批重点选题的创作,实行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立项制度,重点扶持重大现实题材,特别是工业题材、儿童题材和有代表性的辽宁本地题材原创作品。

为选拔青年编剧人才,充实创作队伍,提高创作水平,为全省舞台艺术创作提供强劲的人才支撑,7月30日,由辽宁省文化厅举办,省艺术研究所和省文化艺术职工大学承办的全省青年戏剧编剧人才培训班在沈阳开班。

培训班邀请了省内外12位知名编剧和理论家为青年作者授课,来自全省各市有舞台剧本创作经验的30余名青年作者参加了培训。

10月,“2012年省重点作者剧本研讨会暨艺术创作座谈会”在沈阳召开,省戏剧创作的重点作者、理论家,省直文艺院团有关负责人以及各市艺术研究所、剧目室负责人等40多人参加了会议。

研讨会共提交了9个剧本,2个剧本提纲。

2.舞台艺术精品硕果累累

2012年6月15日,第七届全国儿童剧优秀剧目展演在浙江宁波闭幕。

辽宁儿童艺术剧院排演的儿童剧《水晶之心》获优秀剧目奖。

在文化部8~10月在北京举办的“讴歌伟大时代,艺术奉献人民——2012年全国优秀剧目展演”中,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话剧《郭明义》、《父亲》,沈阳京剧院京剧《将军道》三部剧目入选。

第九届首尔国际舞蹈比赛中,辽宁芭蕾舞团舞蹈学校选派的参赛选手取得了三金、三银的骄人成绩;第七届赫尔辛基国际芭蕾舞比赛中,辽宁芭蕾舞团国家一级演员王韵获得了“特别大奖”和“柴可夫斯基音乐表现大奖”两项大奖,辽宁芭蕾舞团的参赛队伍还囊括了少年组的金奖、银奖、铜奖。

3.送戏下基层工作扎实推进

合理安排,制定政策,鼓励先进,积极、深入、持续地开展送戏下乡活动,全年不间断,把优秀的艺术作品送到农民群众身边,在全省继续扩大舞台艺术的影响力。

推进专业艺术与群众文化的结合,促进群众文化发展,把优秀的文艺演出送到基层群众身边。

2012年5~6月,辽宁歌剧院文化志愿者先后进军营、进社区、进机关进行惠民文艺演出,所到之处传播艺术与欢乐,赢得掌声一片。

7月24日,作为营口市文化广电局2012年实施的新的5项惠民工程之一,为期一个月的营口市艺术院团城乡巡演工程在辽河老街正式启动,活动整合营口市的专业艺术人才资源,组织营口市艺术剧院、盖州市辽剧团演出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综艺晚会,巡演以歌舞、器乐、戏曲、曲艺表演为主,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为一体,抒发热爱家园的美好情感。

4.辽宁省优秀剧、节目演出季活动继续顺利实施,艺术演出品牌效应提升

2012年5月15日,话剧《郭明义》在宁波大剧院上演,这是该剧第124场演出。

此次该剧应江苏、浙江两省邀请,再次赴江南演出,在宁波、张家港、苏州、湖州、南通连续演出10场。

4月24~25日,辽宁芭蕾舞团在辽宁大剧院演出原创现代芭蕾舞剧《末代皇帝》和世界经典芭蕾舞剧《堂吉诃德》,为省第六届演出季献上了两场精彩的视听盛宴。

5月1日起,《末代皇帝》在青岛、合肥、武汉等14个城市巡演25场;巡演结束后,辽宁芭蕾舞团于8月中旬推出“芭蕾相约·2012”大型展演月活动,多部优秀舞剧陆续与沈阳观众见面。

6月13日晚由辽宁歌舞团排演的满族舞剧《珍珠湖畔》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上演,这是全国第四届少数民族会演开幕式后的首场演出,不仅洋溢着浓郁的民族风情,也呈现出独具特色的辽宁地域文化。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1.群众文化繁荣发展,群众文化品牌初步树立

2012年,在全省组织开展了“学习郭明义,传承雷锋精神”主题群众文化活动的同时,也拉开了全省“文化志愿者走基层”系列服务活动的序幕。

启动了“幸福歌潮”辽宁省迎接党的十八大群众文化主题活动及“全省群众文化优秀成果展演展示”活动。

启动“七个一百”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程,利用4年时间,在全省建立百个县(区)特色群众文化活动基地、百个基层文化示范广场、百支文艺下基层骨干队伍、百个文艺辅导基地,评选百个群众自办文化典型、百部群众原创文艺作品、百名“群文之星”,提高基层文化建设水平。

8月15~16日,东北三省第十五届群众文化学术讨论会在辽宁瓦房店市召开。

9月下旬,由辽宁省群众艺术馆主办并组织省内文化志愿者队伍进行的“文化下乡手拉手”下基层演出活动在葫芦岛塔山乡落下帷幕。

此次文化志愿者下基层演出活动从8月中旬开始,以深入各市村镇的方式先后到鞍山、铁岭、辽阳、抚顺、丹东、本溪、锦州、盘锦、葫芦岛等地进行公益性免费演出。

演出活动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艺节目,为各地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丰富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加强了群众文化建设,带动了基层文化队伍发展,并逐步引导基层群众创造文化、参与文化、享受文化,对推动全省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8月30日晚,由省文化厅、抚顺市政府共同主办,抚顺市文广新局承办的“旗帜永远飘扬”抚顺市专场文艺演出在人民广场精彩上演,由此拉开了全省喜迎党的十八大全省群众文化系列活动的序幕。

随后省文化厅与沈阳市政府、鞍山市政府、锦州市政府主办的三场群众文艺专场晚会也陆续在当地上演,为党的十八大召开营造热烈、浓郁、喜庆、祥和的群众文化氛围。

2.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继续创新推进文化惠民工程

积极推进国家级、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继续开展基层文化创先活动,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规范化。

同时,充分整合国家和本省文化惠民项目,充分整合各级财政投入的建设资金,充分整合各级各部门已有场所和文化信息资源;利用同一个网络平台、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构建全省文献资源合作网,全面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进村入户,完成全部县(市、区)公共电子阅览室和360个乡镇电子阅览室建设,启动数字图书馆建设。

其中,通过不断增强村级文化阵地建设,桓仁满族自治县103个村全部有了图书馆等文化场所,覆盖面达到100%,发放各类农村实用书籍10万余册。

该县还在县内各村屯新建文化广场80余个,使农村文化工作得到质的提升。

继续推进公共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开展“公益文化惠民工程”系列活动。

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2012年9月6日,由辽宁省文化厅主办,辽宁省图书馆承办,各市图书馆协办的“全省图书馆服务宣传月”系列文化活动全面启动。

在为期一个月的活动中,以“文化强国——图书馆的责任与使命”为主题,组织开展百场讲座、辽宁省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成果展、图书馆知识百题竞答、“图书馆之旅”参观、数字图书馆体验阅读、“我心中的图书馆”有奖征文活动。

通过系列活动的举办,在全省范围内深入宣传图书馆在文化强国中的责任和使命,使广大社会公众进一步了解图书馆、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

同时,省文化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总工会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文化工作的意见》,就加强农民工文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保障措施,进一步加强政府在农民工文化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以城市社区为主要平台和载体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鼓励和引导用工企业加强农民工文化工作等方面都提出明确要求。

辽宁现有农民工约450万人,其中本省农民工约350万人,外来农民工约100万人。

“职工书屋”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工读书、看报、看电视、上网难的问题。

社区文化室建设,为农民工融入城市搭建了桥梁。

全省有2890个社区建立了社区文化室。

全省社区年开展文艺活动达到34279次,组织讲座16559场,举办培训班28106期,培训人员50.4万人次,为农民工融入城市、融入社区营造了和谐氛围。

全省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在为农民工的文化服务中,发挥了骨干作用。

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把农民工列为重点服务对象,设置了阅读专架、服务园地,开展了各种类别和形式的培训活动。

(三)文化产业不断壮大

2012年以来,辽宁在演艺娱乐、动漫游戏、文博会展、工艺美术四大主导文化产业方面发展中不断取得成效,全省文化产业总体实力持续增强。

省级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基地)、重点文化企业、品牌文化产品和文化市场建设均有所突破,抓好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服务工作,积极落实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评审、申报工作与文化产业“走出去”服务工作,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对文化企业发展的服务工作。

5月18~21日,第八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召开,辽宁省统一组团参加,召开文化产业项目推介签约会,总签约额300多亿元,其中实质性文化产业项目12个,签约额达281亿元。

辽宁代表团获得文博会组委会颁发的优秀展示奖和优秀组织奖;和平区代表沈阳市,从40多个副省级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中脱颖而出,与北京、上海、武汉一起跻身全国四强,成为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对沈阳市创建国家中心城市,提高文化装备老工业基地的核心竞争力增添了新引擎;本山传媒有限公司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

6月29日至7月3日,2012中国大连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在大连星海会展中心举办,本届展会吸引了包括巴基斯坦、缅甸,以及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福建、新疆、吉林、山东、辽宁及香港、台湾等参展单位300多家,展览总面积达到12000平方米,国际标准展位500个。

9月12日,第七届中国·阜新玛瑙博览会在阜新鑫维玛瑙城隆重开幕,展会总展销面积达2万平方米,设1000个国际标准展位,会展区域和展位数量均是历届之最。

连续七届博览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提高了阜新作为“中国玛瑙之都”的影响力、知名度和产业竞争力。

此外,葫芦岛葫芦山庄有限责任公司进入文化部命名的第五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自2004年文化部命名第一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以来,全省已经有13家单位获得这一称号。

葫芦山庄被誉为“中国葫芦文化之乡”和“中国关东民俗文化第一村”,具有浓郁的辽宁地域特色,2011年,公司综合收入过亿元,为推动本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2012年8月23日,2012年中国(营口)首届国际乐器博览会开幕,共吸引83家乐器及配件制造企业参展,200余家乐器经销商、琴行参会。

开幕式上,集乐器研发、生产制造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乐器产业园营口乐器产业基地被省政府命名为首家省级重点文化产业基地。

同时,为增强辽宁省文化产业的国际影响力,鼓励和支持文化企业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省文化厅组织开展了全省文化系统2011~2012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申报工作,推荐沈阳杂技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抚顺平天蜡制品有限公司、辽阳飞天工艺品有限公司和本溪市辽东盛溪木坊有限责任公司申报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推荐沈阳杂技演艺集团有限公司的“天幻Ⅱ——太阳鸟”项目申报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

(四)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是全省14个市完成了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三部门的整合,到2011年年底,全部实现了“三局合一”。

二是全省100个县(市、区)完成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