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冬施规程混凝土部分讲稿.docx
《B冬施规程混凝土部分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B冬施规程混凝土部分讲稿.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B冬施规程混凝土部分讲稿
11版《冬施规程》讲座
——B.混凝土部分——
修编时间2011-12-2
B.1关于受冻指标的控制
(1)临界强度法(R-法)混凝土综合蓄热法在运用早强型复合外加剂、昼夜环境温度T=-2℃~-19℃变化下,其临界强度初始试验值在0.4~1.1MPa之间,满足保证率95%的安全取值在1.54~2.66MPa之间,保持原规定受冻临界强度=4MPa,具有足够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通过本实验分析(Ry=e-0.0135C)表明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具有随着强度等级的提高而降低的规律,因此规定受冻临界强度=4MPa,应该同样适用于>C60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2)临界龄期法(t-法)控制混凝土早期受冻指标除采用传统的受冻临界强度外,也可采用预养时间法进行辅助控制。
根据本实验结论,在20℃温度下取为12.8h。
应用时可根据混凝土实际温度(测温),再根据附录B的等效系数进行换算,或参照表2.2.9-1查取。
12.8h(20℃)等效龄期换算表表B.2.2.9-1
温度(℃)
20
10
8
6
4
2
0
-2
-4
-6
-8
-10
等效系数αt
1.00
0.58
0.51
0.45
0.39
0.33
0.28
0.24
0.20
0.17
0.13
0.11
等效龄期(h)
12.8
22
25
28
33
39
46
53
64
75
98
116
(3)临界成熟度法(M-法)控制混凝土早期受冻指标,也可采用成熟度法进行辅助控制。
根据本实验结论,可采用M≥372。
成熟度计算式采用
M=∑(T+10)Δt,成熟度计算式中T为混凝土的温度,Δt为测温时间间隔。
(4)三种控制法
三种控制法列表如下:
受冻指标控制法汇总表表2.2.9-2
方法名称
控制值
计算依据
R-法
4MPa
同条件试件和成熟度计算
t-法
12.8h(20℃)
测温记录和附录B的等效系数换算
M-法
372
测温记录和计算
B.2成熟度计算式
根据本次临界强度试验,对M-R计算式详下:
(1)由通式A推导出Ry与成熟度M的对数关系式:
R=9.8·lnM-54(通式A或B.2.2.6-1)
式中R——由成熟度M值计算所得的强度值(Mpa);
M——通过测温记录计算器所得的成熟度(℃h)。
式B.2.2.6-1适用于≥C20;270≤M≤1440
(2)由式B.2.2.6-1计算值经拟合得Ry与M的线性关系式
R=-5.89+0.0264M(B.2.2.6-2)
式中R——由成熟度M值计算所得的强度值(Mpa);
M——通过测温记录计算器所得的成熟度(℃h)。
式B.2.2.6-2适用于≥C20(Ⅱ类水泥);300≤M≤450
以上两式可作为混凝土质量检查的手段(详《冬施规程》6.9.5-3)。
B.3可行性判别式
可行性判别式是《规程》第6.3.2条操作必要的补充手段,《规程》规定的三个条件:
[
(1)Tmin≥-15℃;
(2)MS=5~15m-1;(3)L=50~200kJ/(m3•h•k)]只是对它们单独的边缘值作了限定,完全满足这些限定不一定都可行,各参数还有个合理组合问题,为了检验选定的相关参数,应对选取L值先用判别式判别其可行性,然后进行热工计算,可简化方案的编制时间。
水泥类别N表表B.4.1-1
类别
水泥型号
T(27级)
P.Ⅱ62.5R(32)
P.Ⅱ62.5(28)
P.Ⅱ52.5R(27)
P.O52.5R(27)
Ⅰ(22级)
P.Ⅱ52.5(23)
P.S52.5R(23)
P.O52.5(23)
P.Ⅱ42.5R(22)
P.O42.5R(22)
P.S52.5(21)
Ⅱ(18级)
P.S42.5R(19)
P.Ⅱ42.5(17)
P.O42.5(17)
Ⅲ(15级)
P.S42.5(15)
P.S32.5R(15)
Ⅳ(10级)
P.S32.5(10)
注:
1.表中P.S型水泥包括P.P、P..F和P.C水泥;P.Ⅱ包括P.Ⅰ水泥;
2.括号内为f3规定值;3.T(27级)水泥应用较少,未列入计算式中。
计算式:
Tm,a≥10[ln(L/(223×0.803N))-0.0022•mce](B.4.1-1)
L≤223×0.803N×e(Tm,a/10+0.0022*mce)(B.4.1-2)
N=2时:
Tm,a≥10·lnL-0.022mce-49.7(B.4.1-1a)
L≤143.8•e(Tm,a/10+0.0022·mce)(B.4.1-2a)
L确定后,即可根据结构的表面系数计算所需的总传热系数K≤L/MS
式中L——散热系数,L=K•MS(W/m3·h·K);
K——保温层总传热系数(W/m2·h·K);
MS——结构表面系数(1/m);
N——水泥类型(详见表B.4.1-1),1类水泥用1代入;2类水泥用2代入,以此类推;
mce——水泥单方用量(kg/m3)。
Tm,a——满足可行性要求的环境平均气温(℃)
根据可行性判别式可推导出允许散热系数Lmax,以便确定保温构造所需的K值,就可据以确定保温做法。
例1:
已知条件:
某工程散热系数L=K·MS=160kJ/(m3hK),混凝土用PO42.5水泥,单方用量280kg/m3,施工期预计平均气温-5℃,选用综合蓄热法施工,试用判别式判断是否可行?
解:
查表B.4.1-1知PO42.5水泥为Ⅱ类水泥,即N=2,再将L=160,mce=280代入判别式(Tm,a≥10[ln(L/(223×0.803N))-0.0022•mce])即得Tm,a=-5.09℃,此Tm,a为根据所给条件算出的允许平均气温,现所给条件Tm,a=-5℃>-5.09℃,故方案可行。
例2:
已知条件:
某工程混凝土结构表面系数MS=14.3m-1,用PO42.5水泥,单方用量280kg/m3,施工期预计平均气温Tm,a=-5℃,试计算散热系数Lmax允许值?
解:
将N=2,Tm,a=-5℃,mce=280代入计算式(B.4.1-2):
L≤223×0.803N×e(Tm,a/10+0.0022*mce)=161.5kJ/(m3hK)
即得Lmax=161.5kJ/(m3hK),将MS=14.3m-1代入关系式K=L/MS,即得保温层的总传热系数K=11.3kJ/(m2hK),查附录需30mm草帘(K=8.7)或用计算式所需草帘厚:
τ=e(5.77-lnK/0.9)=26mm。
B.4综合蓄热法热工计算
4.1混凝土进场各阶段温度计算
(1)混凝土进场温度T1
混凝土罐车进入工地出罐时的温度,以T1表示;
出罐温度T1应根据冬施方案的需要和商混站可能提供的温度确定,T1应满足以下要求:
T1≥T0+dT=T0+dTR+dTJ+dTBB.4.2.2
式中dTJ——混凝土浇筑过程的温降(℃);
dTR——混凝土模板和钢筋吸热温度损失
dTR=T2-T3;T3(规程见A.1.4,简称“规(A.1.4)”)
dTB——泵送温降(℃)。
(2)混凝土出泵温度T21
T21=T1-dTB
dTB为混凝土经泵管输送t(min)时的温降(℃);可根据情况选用以下两式之一进行计算:
非稳态传热型:
dTB=(2d+Di)/Di·ω·Kt·[0.06/(0.04+d/)]·(TC-Ta)·t/(552Di)
/[1+(2d+Di)/Di·ω·Kt·0.06/(0.04+d/)·t/(552Di)](B.4.2.3A)
稳态传热型:
dTB=(2d+Di)/Di·ω·Kt·[0.06/(0.04+d/)]·(TC-Ta)·t/(552Di)(B.4.2.3B)
式中
dTB——泵管内混凝土经输送t(min)温降(℃);
d——保温层厚度(m);
——保温材料导热系数(W/(m·K));
Kt——泵管外保温层不完整的系数,可取1.1~1.5;
注:
下标t——导热性thermal
ω——泵管外围面透风系数,可取1.2~1.3;
TC——泵管内混凝土的温度(℃);
Ta——泵送时的气温(℃);
(TC-Ta)即为ΔT(泵管内混凝土与气温之温差(℃);)
t——混凝土在管内输送时间(min);
Di——泵管内径(m)。
注:
式(B.1.4-1A,B)均为直接参数,确定后代入即可算出温降值dTB。
(3)混凝土浇筑完成时的温度T2
T2=T21-dTJ(B.4.2.4-1)
式中dTJ——混凝土浇筑过程的温降(℃),
dTJ=(T21-Ta)/(1+(9•10-4•M•tj•θ)-1)(B.4.2.4-2)
tj——砼浇筑延续时间(min);
M——结构表面系数(1/m);
θ——结构形式系数:
对楼板:
θ=1;对墙、梁和柱:
θ=0.5
T21——砼开始浇灌时的温度,即出泵管温度(℃);
Ta——浇灌时的气温(℃)。
(4)入模温度T0(T3)
入模温度T0指砼经浇灌、保温且与钢筋、模板热交换完成后的温度,该温度
作为开始养护的温度T0,在《冬施规范》中标为T3。
入模温度T0是混凝土综合蓄热法施工的重要条件之一,T0对冷却期的平均温度影响较大,对冷却时间也有一定影响,也就是说混凝土能否在冷却期达到临界强度4MPa有很大影响,因此应予保证。
一般情况下应满足T0≥10℃,应根据早期养护阶段的平均气温Tm,a和散热系数L=K·M条件确定:
Tm,a↘T0↗;L=K·M↗T0↗;
T3=(CCmCT2+CfmfTf+CSmSTS)/(CCmC+Cfmf+CSmS)规(A.1.4)
式中:
T3——混凝土成型完成时的温度(℃);
Cf——模板的比热容(kJ/kg·K);
Cs——钢筋的比热容(kJ/kg·K);
mc——每立方米混凝土的重量(kg);
mf——每立方米混凝土相接触的模板重量(kg);
ms——每立方米混凝土相接触的钢筋重量(kg);
Tf——模板的温度(℃),未预热时可采用当时的环境温度;
Ts——钢筋的温度(℃),未预热时可采用当时的环境温度。
4.2养护阶段T,Tm计算式
砼综合蓄热养护任一时刻t(h)的温度T(T4):
T=ηe-·Vce·t-φe-Vce·t+Tm,a规(A.2.1-1)
砼综合蓄热养护任一时刻t的平均温度Tm:
Tm=1/Vcet·(e-Vce·t-/·e-·Vce·t+/-)+Tm,a规(A.2.1-2)
第1个参数:
=·L/(Vce·Cc·c)
=1.35;Cc=0.92KJ/kg·K;c=2400kg/m3代入式:
=·K·M/(Vce·Cc·c)=1.35L/(2208·Vce)=L/(1636·Vce)
得:
=L/(1636·Vce)
第2个参数:
=Vce·Qce·mce/(Vce·Cc·c-·L)=Vce·Qce·mce/(2208·Vce-1.35L)
得:
=Vce·Qce·mce/(2208·Vce-1.35L)
第3个参数:
η=T3-Tm,a+φ
例如设定条件例:
L=K·M=11.2×14.3=160KJ/m3·h·K;
选用P.O42.5水泥,Vce=0.012(h-1/5℃);Qce=350KJ/kg;mce=280kg/m3
T3=T0=10℃
则:
=L/(1636·Vce)=160/(1636·0.012)=160/19.63=8.15
=Vce·Qce·mce/(2208·Vce-1.35L)=0.012×350×280/(2208×0.012-1.35×160)=
1176/-189.5=-6.2
η=T3-Tm,a+φ=10+5-6.2=8.8
得:
=8.15;=-6.2;η=8.8代入计算式规(A.2.1-1)和规(A.2.1-2)
T=ηe-·Vce·t-φe-Vce·t+Tm,a=8.8e-0.0978·t+6.2e-0.012·t-5规(A.2.1-1)
即T=8.8e-0.0978·t+6.2e-0.012·t-5
经迭代运算得:
当t=28h,T=-0.0002℃,即得t0=28h
Tm=1/(Vcet)·(e-Vce·t-/·e-·Vce·t+/-)+Tm,a规(A.2.1-2)
=1/(0.012t)·(-6.2e-.012·t-8.8/8.15·e-8.15·.012·t+8.8/8.15+6.2)-5
=83.3/t×(-6.2e-.012·t-1.08e-.0978·t+7.28)-5
Tm=83.3/t×(-6.2e-.012·t-1.08e-.0978·t+7.28)-5将t=28代入的
Tm=3.27
此结果是否满足该楼面工程采用综合蓄热法施工的可行要求,即当混凝土冷却到0℃时,混凝土是否达到4Mpa ?
检验:
可采用成熟度方法。
本例的成熟度:
M=Σ(Ti+10)·Δt=(Tm+10)·t=13.3×28=372.4℃h
f=a+bM=0.0186M-2.39=4.5Mpa>4Mpa,满足要求。
本例L=160
本例L=160概念:
L=K·M=K·14.3=160,K=160/14.3=11
需铺盖草帘30mm(表5.1-2,P.38)K=180τ-0.9=8.4
若经济些可按下式计算:
草帘厚度:
τ=e(5.77-lnK/0.9)=e(5.77-ln11/0.9)=26mm。
B.5规程附录A.2.2-1(改)
水泥水化换热量Qi,水泥水化速度系数Vce表表A.2.2-1(改)
水泥类别
水泥品种
Qi(kJ/kg)
Vce(h-1)
20℃/5℃
3d(20℃/5℃)
7d(20℃/5℃)
Qce
1
P.Ⅱ52.5/P.O52.5
290/238
381/313
400
0.018/0.015
2
P.Ⅱ42.5/P.O42.5
234/192
322/264
350
0.015/0.012
3
P.S42.5
190/156
275/226
310
0.013/0.011
4
P.S32.5
144/118
220/181
260
0.011/0.009
注:
1.应用于综合蓄热法时Qi直接采用Q0水化热值计算,Qi及Vce应采用5℃下数据;用于蓄热法时Qi按表中数值60%~80%采用。
2.表中P.S型水泥包括P.P、P..F和P.C水泥;P.Ⅱ包括P.Ⅰ水泥。
3.Vce栏中分母值为适合于综合蓄热法低正温条件(5℃)下的应用值。
B.6楼板的计算
楼板的保温主要是上下两面,且楼板厚度大多数不大,因此表面系数较大,浇筑时上表面裸露,浇注过程散热多;若措施不力,楼板极易遭冻。
因此对其保温尤应注意。
但楼板的上下两面保温做法往往不同,环境温度也可能有差异。
如何对其进行合理的热工计算,详见以下步骤。
计算参数的简化处理
由于楼面上下面积相同,故对于上下环境温度Tm,a和保温做法K不同的情况可近似地取其平均值进行计算。
具体计算详下:
6.1计算例
例1:
京津地区某工程楼面结构,计划于一月上旬施工。
板厚d=150mm,采用PO42.5水泥;mce=300kg/m3;T0=10℃;综合蓄热法施工;板底模板采用18mm胶合板,板下空间采取封闭和低温加热措施(维持0℃左右);板面保温做法(自下而上)为:
塑料薄膜;两层带编织袋阻燃草帘(有效厚度共30mm);试进行热工计算(冷却时间t0和平均温度Tm)。
由于楼面结构上、下环境温度和保温做法均不同,也就是说Tm,a和L值均不同,故取两者的平均值。
解:
(1)一月上旬施工平均气温Tm,a预计为-5℃;
(2)楼板结构表面系数MS=2/d=2/0.15=13.3m-1;
(3)总传热系数K计算:
1)板下的K值用KX表示;查表5.1-2序号2直接得18mm厚胶合板的
KX=24.7kJ/(m2hK);
2)板上的K值用KS表示;保温二层草帘共30mm厚(由实测确定,本例取30),查表5.1-2序号5得KS=8.7kJ/(m2hK);
3)K平均值=(KX+KS)/2==16.7;
L=K·MS=16.7×13.3=222
4)环境温度Tm,a取上下温度平均值,本例板下封闭微加热维持0℃左右,计算按-1℃取值,Tm,a按平均值取(-5+-1)/2=-3℃。
冷却时间t0和平均温度Tm计算
参数计算:
=L/(1636·Vce)
=Vce·Qce·mce/(2208·Vce-1.35L)
η=T3-Tm,a+φ
将已知参数代入参数计算式:
L=222KJ/m3·h·K;Vce=0.012(h-1/5℃);Qce=350KJ/kg;mce=300kg/m3 ;T3=T0=10℃;Tm,a=-3℃
则:
=L/(1636·Vce)=222/(1636·0.012)=222/19.63=11.3
=Vce·Qce·mce/(2208·Vce-1.35L)=0.012×350×300/(2208×0.012-1.35×222)=
1260/-273.2=-4.6
η=T3-Tm,a+φ=10+3-4.6=8.4
将参数=11.3;=-4.6;η=8.4代入计算式规(A.2.1-1)
T=ηe-·Vce·t-φe-Vce·t+Tm,a=8.4e-0.1356·t+4.6e-0.012·t-3
得T=8.4e-0.1356·t+4.6e-0.012·t-3
经迭代运算得:
当t=36h,T=0.05℃,即得
t0=36h
再将参数=11.3;=-4.6;η=8.4代入计算式规(A.2.1-2)
Tm=1/(Vcet)·(e-Vce·t-/·e-·Vce·t+/-)+Tm,a
=1/(0.012t)·(-4.6e-.012·t-8.4/11.3·e-0.1356·t+8.4/11.3+4.6)-3
=83.3/t×(-4.6e-0.012·t-0.74e-.01356·t+5.34)-3
Tm=83.3/t×(-4.6e-.012·t-0.74e-.01356·t+5.34)-3
将t=36代入得:
Tm=2.43℃
本例计算得:
t0=36h和Tm=2.4℃;成熟度M=12.4×36=446
结果是否可行,应进行可行性判别,可应用可行性判别式(B.4.1-1)计算:
Tm,a≥10[ln(L/(223×0.803N))-0.0022•mce](B.4.1-1)
将L=222,N=2,mce=300代入得:
Tm,a=-2.3℃此为本例设置参数条件下的允许最低气温,但本例要求在Tm,a=-3℃下施工,说明本例设置参数不可行。
拟调整L值,运用计算式(B.4.1-2)计算允许的L值(Lmax)
L≤223×0.803N×e(Tm,a/10+0.0022*mce)(B.4.1-2)
将Tm,a=-3℃,N=2,mce=300代入得:
Lmax=206,
将L=206,N=2,mce=300代入得:
Tm,a=-3℃满足了原参数设置要求。
计算指明,在所给条件下,L值不应大于206,原K值应调整为:
K=L/M=206/13.3=15.5kJ/(m2hK)。
调整后计算得:
t0=42h和Tm=2.4℃;M=12.4×42=521℃h
f2=0.0149×521-2.9=4.9MPa>4MPa,调整后方案可行。
K值调整后,板上保温做法:
调整前:
K平均值=(KX+KS)/2==16.7
调整后:
K平均值=(KX+KS)/2==15.5,KS=2×15.5-KX=31-24.7=6.3kJ/(m2hK)
草帘厚度:
τ=e(5.77-lnK/0.9)=e(5.77-ln6.3/0.9)=41mm。
例2:
除板底不加热外,其余条件同例1。
注:
例1相关参数:
mce=300kg/m3;N=2;Tm,a=-5℃
本例楼面结构上、下环境温度相同,环境温度为气温Tm,a=-5℃。
在进行热工计算前,先进行可行性判断或计算允许的散热系数L,计算如下:
可行性判别式:
Tm,a≥10[ln(L/(223×0.803N))-0.0022•mce]
判别式计算结论:
原设置参数在Tm,a=-5℃下不可行;
根据Lmax计算式(允许的散热系数)
将给定条件Tm,a=-5℃;mce=300kg/m3;Ⅱ类水泥N=2代入上式得:
L≤e-5/10+0.0022•300×(223×0.8032)=168.7kJ/m3hK
根据板上、下环境温度相同的条件,板上保温采用30mm草帘做法,查表5.1.2,KS=8.7,即可算出板上的LS=K·M=8.7×13.3=115.7kJ/m3hK,根据L=(LS+LX)/2可推算出LX=2L-LS=2×168.7-115.7=221.7kJ/m3hK>200,取LX=200
以上判别式计算表明,当上、下平均散热系数L≤169时,可在环境温度-5℃下施工,本例应根据此计算成果设置保温体系,具体计算如下:
根据二层草帘共30mm厚的做法,
KS=8.7kJ/(m2hK);得LS=116kJ/m3hK;
L=(LS+LX)/2=(116+200)/2=158
LX=KX·M→KX=LX/M=200/13.3=15kJ/(m2hK),
即要求KX≤15kJ/(m2hK);
先在模板外加10厚草帘(一层草帘)按下式试算;
K=3.6/(0.04+Σdi/Ki)=3.6/(0.04+0.018/0.17+0.01/0.08)
=13.3kJ/(m2hK)<15kJ/(m2hK),可行。
通过判别计算可行后,再进行具体的热工计算。
本方案楼板上、下的平均传热系数K=(8.7+13.3)/2=11kJ/m2hK,
L=K·M=11×13.3=146kJ/m3hK,其它参数:
d=150mm,采用PO42.5水泥;
T0=10℃;mce=300kg/m3;Tm,a=-5℃
代入下表计算后得:
t0=37h;Tm=3.2℃
M=13.2×37=488℃h
f2=0.0149×488-2.9=4.37Mpa>4Mpa;满足要求。
本例计算表明:
在北京等华北地区冬期施工,对于表面系数较大的楼面结构,
板上下在环境温度相同或接近时,板底应根据热工计算进行保温,否则在混凝土温度降到0℃时,强度达不到4MPa。
在Tm,a≤-5℃,楼板厚度在100或120mm条件下,板下空间应封闭并采取加热措施,至少采取微加热(宜采用电热风机)使空间温度保持在0℃~5℃(热工计算时,板底温度按-1℃计算,在计算前应进行可行性判别计算,以提高方案编制效率)。
B.7结构柱的计算
高层或超高层建筑的地下和底部若干层柱子均采用高强混凝土,新规程对其临界强度以提高到设计强度等级的30%,但此类构件尺寸较厚大,表面系数MS较小,对其如何满足综合蓄热法要求,现以计算例计算如下。
例:
某工程为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