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学提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628710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6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写作学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写作学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写作学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写作学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写作学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写作学提纲.docx

《写作学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写作学提纲.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写作学提纲.docx

写作学提纲

写作学

绪说

 

第一节写作学年轻的成长中的学科

一、从人类文明史中来看

 

二、从时代发展的需要来看

三、从写作行为的综合性来看

四、从现有汉语言文学的学科分布来看

第二节写作的性质与特点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创造性脑力劳动,从采集材料、运思加工、创作表达,直至修改定稿全过程,都是写作主体的智能、知识、意志以及思想感情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体现。

一、写作的主观能动特性

所谓主观能动性,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是人的主观意识和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反作用,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写作活动是作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审美理想,再现客观生活的创作活动,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

写作的主观能动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主体精神活动的个性化、实践性和创造性三个方面:

1、写作的个性化特征;

2、写作的实践性特征;

3、写作的创造性。

二、写作的化生性特征

任何写作成果的诞生、都是写作主体特殊而又复杂的个体思维活动的结果。

所谓化生,是指在这一过程中,从认识客观事物到完成写作成果,必须经过主体思维的多重加工、转化,才能最后生成。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化生性特征既体现了写作主体的一种特殊心理功能,也反映了写作主体的一种特殊心理过程。

让我们来看看写作的化生全过程.

1、灵感的产生

所谓灵感,是指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活动中,由于艰苦学习,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

灵感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思维现象,是文艺、科学活动中应思想高度集中、情绪高涨而突然表现出来的创造能力,这种创造能力对写作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2、构思完成阶段

写作成果最终以书面形式来表现,准确的说,在写作主体的反复思考阶段所形成的清晰、具体、完善的程度总是未定的,因此通常所说的的“表达”并不确切,因为这个过程并不是简单的、被动地将某个即成资的写作对象书面化的过程,而是对这种写作对象作最后的思考、推敲和修整的过程,我们称之为构思完成阶段。

三、写作的书面性特征

书面性是指写作过程中一般使用书面交流语言。

这能扩大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流传,使作品更具广泛性。

自人类有历史记载以来,书面文字形式是人类保存和传播信息极为重要的途径。

人类创造文字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有可视的记载的符号——写作。

文字对写作的意义除了最直接的体现为写作提供记录工具之外,主要表现在这样两个方面:

一是文字的发明克服了语言交际在时空上的限制,使人类历史上产生的一切知识,都有可能大量的、系统地流传下来,成为后来者认识事物和思维活动的逻辑起点。

二是文字的使用具有统一和规范语言的作用,这使得运用文字表达的写作成果既有着为全民族、全社会成员普遍接受的可能性,也担负着纯洁语言、发展语言,提高全民族、全社会语言运用能力和水平的重任。

写作的书面性特征主要表现三个方面:

一是写作主体对写作对象的选择

二是写作主体对文章结构形式的选择

三是决定写作主体对表达方式的选择

 

思考题:

1、习写作的意义是什么?

目的何在?

2、谈谈对写作课的认识?

 

第二章写作主体

第二章写作主体

第一节思想

一、思想与写作的关系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

从广义上理解:

思想包括意识、精神。

二、写作主体思想修养的基本内涵

(一)共同性思想修养

1、共同理想

2、爱国精神

3、政治热情

4、科学精神

5、现代意识

(二)个体性思想修养

1、人品:

人品是指一个人的品行、人格。

2、文德:

“有德之文信,无德之文诈。

3、文风:

是指写作和说话时带有倾向性

或特征性的作风或风尚。

三、写作主体思想修养的主要方法

(一)努力学习提高认识

(二)参加实践获取真知

(三)勤于内省勇于改进

第二节感情

“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焉。

“情者文之经,理者文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

写作中,怎样才能使感情得到准确而充分的表现呢?

首先,“富于感情色彩的认识内容”,是我们写

作主体与读者实现感情交流的桥梁。

其次,文学写作应该十分注意用理性来制约自己

的感情。

第三,必须充分利用通感、移情、想象等艺术法。

第四,掌握抒发感情和再现感情的方法,如抒情

和心理描写的方法。

第三节生活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一、积累生活的主要途径有两条:

(一)直接积累生活

1、积累个体生活

个体生活,指的是写作主体自我的生活阅历或生活经验。

2、积累社会生活

社会是由人的群体结合组成的。

写作主体的个体生活必然与社会生活有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他同样必须在社会群体生活的领域里积累思想,积累感情,积累信息,以及积累其他的写作素材。

(二)间接积累生活

个体生活的积累和社会生活的积累都是写作主体对生活的直接积累。

但是,人的精力与经验总是有限的,而且往往受着时间、空间的限制,不可能任何生活都直接参与、直接体验。

这样,就有必要间接地积累生活经验。

二、写作主体积累生活的要求有三点

(一)热爱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我生活着,故我歌唱。

”“生活实践是诗人在经验世界里的扩展,诗人必须在生活实践里汲取创作的源泉。

“这种热爱和入迷却是我们做好任何工作的一个必要的条件!

(二)熟悉生活洞察生活的本质

“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

“美是到处都有的。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三)记录生活丰富生活积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第四节学识

写作主体应该是学者。

总结前人的经验,可以把学识对于写作的作用,归纳为以下三点:

第一,强化写作主体的思想、意识和感情;

第二,增进写作主体多方面的文化科学知识的素养,提高写作主体的学识水平;

第三,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以备写作的需要。

初学写作,主体怎样进行学识储备呢?

三、写作主体进行学识储备,主要有以下两条途径

(一)生活的知识储备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二)书本知识的储备

“无他术,惟勤读而多为之,自工。

书本知识是前人经验的总结,是人类文化的结晶。

一个写作主体要储备知识,是离不开读书这条途径的。

第五节语言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它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人的思想只有在语言材料基础上才能产生和存在。

⏹言语是人运用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

言语过程由两部分构成,其一是“说写者——作品”即编码创作过程,其二是“作品——听读者”即译码接收过程。

这两者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言语过程。

⏹语言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在于:

它既是组成文章或作品的要素,又是写作的工具。

⏹“积字成句,积句成章,合而读之,音节见矣;歌而咏之,神气出矣。

⏹写作使用的语言,与口语“有些不同”,是经过加工的语言,比口语简洁、明了。

第三章写作心理

⏹第一节感受

⏹感受是人对于客观事物的综合反映的心理特征。

⏹感受就是写作主体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写作主体要怎样才能培养感受能力呢?

⏹一、五官开放身心兼用

⏹感受能力是一种带有浓厚主观感情色彩的对于客观事物的综合反映能力。

⏹感受既是写作主体对自然环境的主观能动的反映,也是写作主体对社会生活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二、五官开放整体感受

⏹人的感受具有整体性,我们在感受某一事物的时候,要从多方面感受该事物的各种属性。

⏹三、五官开放具体感受

⏹能否积极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感受具体感受人类的复杂的、丰富的感情,这是一个写作主体是否能够在文章中生动、具体而又准确、充分地表达情感活动的关键。

⏹四、五官开放独特感受

⏹培养感受能力,要注意从生活中发现自己独特的感受。

这种感受往往会因其独特性而使写作主体有所创新。

⏹五、五官开放通觉感受

⏹通感是人们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等各种不同的感受器官的“暂时联系”或“接通”。

⏹第二节记忆

⏹一个人如果没有记忆能力,要正常生活是不可想象的,对于写作更是如此。

记忆可分为:

形象记忆、概念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形象记忆用于感知形象,如游过天一阁后,可以感知私人第一藏书楼的形象。

⏹概念记忆用于记忆抽象的词语概念,如对“理性”、“文德”等的记忆。

⏹情绪记忆用于感情积累,如《孔已己》中站着喝酒、身着长布衫,沾酒写茴香豆的几种“茴”字的孔已己,给鲁迅的记忆。

⏹运动记忆是往昔学会的如骑车、游泳、书写等活动而现在还会做的记忆,其中的书写对于写作尤为重要。

⏹在记忆中所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称为表象。

表象在记忆中占有重要地位。

有了表象,作者才能保持过去的反映,才能拿过去的事物和当前的事物作比较,进行思维。

所以,表象成为写作主体从感知到思维的必要的过渡环节。

⏹在理解表象的概念和作用之后,还须进一步了解记忆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方式有三种:

机械记忆、理解记忆、情绪记忆。

⏹它们分别建立在意志、思维、情感三种基本的心理活动功能之上。

三者相互渗透,相补为用,是每一个写作主体都要具备的素质。

⏹一般地说,科技写作要求写作主体有较强的机械记能力和理解记忆能力,文学创作则要求写作主体有较强的情绪记忆能力。

⏹创作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记忆是一种比机械记忆、理解记忆更为复杂的心理活动。

⏹一、记忆的四个显著特征

⏹1、古老与原始

⏹2、感性与新鲜

⏹3、可塑与变形

⏹4、无意与不自然

⏹第三节想象

⏹马克思说,想象力是“十分强烈地促进人类发展的伟大天赋”。

⏹所谓想象,是人在自己的头脑中对原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组而建立新的表象的过程。

⏹想象是以感觉、知觉和记忆为基础的。

⏹三者的区别在于:

感觉、知觉反映当前事物的形象;记忆反映过去感知的事物的形象;想象则反映未曾经历过的或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的形象,例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猪八戒及各种妖魔鬼怪,都是想象的形象,是非现实的。

⏹想象在科学论文和文学作品的写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大量的科学研究成果是受想象的启发而获得的,无数文学人物的形象是通过想象而创造出来的。

⏹古今中外的许多作家都认为想象力是文学创作绝对必需的。

⏹想象力的基础是敏锐的观察力和牢固的记忆力。

⏹较强的想象力表现为:

善于控制想象的方向,围绕一个中心展开想象;善于提高想象活动的新颖程度;善于在现实的基础上创造非现实的新形象;想象的内容是丰富的、多层次、多侧面的。

⏹想象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

⏹有意想象又可以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科学写作中的想象具有客观性和精确性,而文学写作中的想象具有主观性和虚构性。

⏹文学创作想象的主要特点是进行表象的分解与综合。

⏹学好写作要对想象的基本特征有所了解和把握。

⏹一、   年龄特征

⏹人处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想象是有其基本特征的。

超越了一定的年龄层次的想象,似乎就有些不适宜。

⏹老年人的想象,偏重于怀旧,中年人的想象大都务实,理性色彩比较浓重。

青少年学生是人生的春天,风华正茂,想象必然是冲动的、美妙的,因而带有很强的创新性。

⏹二、想象的个性特征

⏹想象要新颖独特,这是基本要求,否则也就没有什么意义和价值。

⏹三、想象的个体特征

⏹“想象”其实是一种心“悟”,“悟”就是“心”和“我”相加,有“我”的“心”介入,就能把万物笼于心端。

⏹四、想象的时代特征

⏹想象是以感觉、知觉和记忆为基础的。

三者的区别在于:

感觉、知觉反映当前事物的形象;记忆反映过去感知的事物的形象;想象则反映未曾经历过的或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的形象。

⏹想象在科学论文和文学作品的写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想象的方法很多,主要有这么几种:

⏹1、比拟法

⏹运用拟人手法,把物拟作人,赋予它人的思想感情,人的性格、情趣,使无生命的物具有人的灵性和活力。

⏹2、夸张法

⏹不拘泥于事物的常规形态,运用夸张手法,合理放大或缩小描写对象的细部,使事物更鲜明丰满。

⏹3、比喻法

⏹依照人或事物之间在性质和形态上的相似性,在由此及彼的联想的基础上,借以对相似事物进行生动具体的想象,尽情展示描写对象的“形”与“神”,使文章的内容更为丰富充实。

⏹4、梦幻法

⏹根据主题的需要,以社会或个人的理想、愿望为依据,通过梦幻的方式,在一定条件下虚拟出美妙的虚幻境界,用来寄托自己或他人的向往与憧憬、追求与志向,从而提升、开阔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境界和精神境界。

⏹5、体验法

⏹依据人物性格、行为的发展轨迹,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类似事物的共同特征,合情合理地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设身处地感受人物的情感动态。

⏹6、推测法

⏹依据描写对象的现实表现,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沿着情节的线索、人物性格的脉络,对人物的命运和事件的发展、结局等作合理的推测,想象可能或应该出现的变化。

⏹7、添加法

⏹按照生活的逻辑,依据同类事物的联系点,由现实中的这一人(事)生发开去,想象生活和文学作品中的类似情节、细节,并从中选取一些有效成分,补充、融进“这一人(事)”中,成为一件新事物。

⏹想象之光由生活之石激亮。

想象,是平时生活积累的有机组合,是依据有形的生活实际,在更高层次上展示一种生活的真实。

⏹第四节思维

⏹思维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具体地说,思维“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在感性认识、特别是表象的基础上,借助于词汇、语言的工具,以知识经验为中介而实现的。

⏹在写作主体的各种心理能力中,思维能力处于核心的地位。

写作思维能力主要有三种:

⏹一、逻辑思维能力

⏹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来得出结论,以认识和反映现实世界的能力。

又称抽象思维能力。

⏹是保证我们的认识活动得以正常地、有效地进行的一种重要能力。

⏹二、形象思维能力

⏹是选取并凭借具体的有感性特征的事物,通过想象并伴随强烈的感情和鲜明的态度,舍弃非本质的东西,来认识和把握现实世界的能力。

简言之,这是一种运用具体可感的形象来进行思维的能力。

⏹三、灵感思维能力

⏹灵感思维能力是人脑在高度兴奋情况下所出现的信息纷呈并互相沟通从而取得预期结果和效应的心理特征。

这种“顿开茅塞”的能力又称为顿悟思维能力。

⏹培养灵感思维能力,除了读书、研究、观察世界、深人生活、体验感受、加强平时的积累外,最重要的是写作时要精神高度集中,饱含激情,展开积极思维活动,以求出现思如泉涌的情景。

⏹但肯寻诗便有诗,

⏹灵犀一点是吾师。

⏹夕阳芳草寻常物,

⏹解用都为绝妙词。

——袁枚

⏹四、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写作主体有目的的围绕某一点,将思路四面八方扩散开去的一种思维方式。

⏹发散思维,其引发点可以是形象的,也可以是理念的。

发散思维所及,既可以是材料性的,也可以是认识性的。

第五节写作心理能力的养成

⏹一、良好的心理适应

⏹写作心理能力的发展与写作的兴趣和爱好有着密切的联系。

能力与爱好作为心理待征,二者是互相制约的。

写作的爱好吸引我们去从事写作活动,而写作活动又促进写作心理能力的发展。

写作心理能力的增强,能使写作活动产生良好的效应,写出好的文章,反过来又会强化写作的爱好与兴趣。

⏹二、生活与教育

⏹个体的生活史与心理能力的养成有密切的关系。

⏹必要的思想教育和专业教学不仅能培养思想、道德、精神、情操,而且能培养我们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言语等心理能力。

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既学习思想,掌握知识,又锻炼各种心理能力;在学习做人的同时学习作文。

⏹三、调节与治疗

⏹写作主体要学会自我调节心理态势。

⏹写作所必需的良好心理,如感知的鲜明性、记忆的牢固性、思维的敏捷性、想象的活跃性、言语的新颖性,以及坚强的意志、超人的胆识、进取的精神、热烈的追求、思索的习惯等等,都要自觉地进行锻炼。

⏹不良写作心理及疾病的调节、治疗方法主要有:

⏹一、自由联想法。

即在教师、医生、亲友的指导下,通过自由联想挖掘出深埋在心中最底层的不良动机和欲望——潜意识,努力予以根除。

⏹二、自觉分析法。

即写作主体自觉地进行分析,意识到自己存在哪些不良的写作心理,并采取有力的措施,培养良好的写作心理。

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写日记。

⏹三、强制医疗法。

对于某些不良的写作心理,当自己已无能为力改正时,就应该实行此种方法。

如对写字潦草成习惯又不自觉改正者,可强制自己按规定写工整,并抄写多少遍,直至改正写作心理疾病。

⏹思考题:

⏹1.如何培养写作主体的写作摄取意识?

⏹2.写作摄取包括那些内容?

3.如何培养写作主体的观察能力、阅读能力、和采集能力?

第四章写作过程

第一节聚材

⏹材料对于写作的重要如同粮食对于做饭的重要;任何高明的作家或写家、写手,都不能在腹中空空的状态下凭空写作,此即前人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聚材的原则是“多多宜善”。

这一环节的主要内容是:

⏹一、观察.写作中的观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观察,而是作为写作主体认识过程的观察。

从认识论的角度说,观察就是有意识、有目的地知觉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过程。

写作观察的特征是:

⏹第一,它有观察主体和观察客体两个侧面;

⏹第二,它是以视觉分析器官为主的多种分析器官的综合活动;

⏹第三,它是有目的、有意识进行的;

⏹第四,它渗透着思维。

⏹什么是写作观察能力呢?

⏹写作观察能力是写作主体进行观察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一种能动地发现客观事物的特点和变化的心理能力。

⏹观察能力的基础是人的感觉,它是视觉、听觉、嗅觉、昧觉、肤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的活动。

⏹其中最主要的是眼明和耳聪。

⏹具体地说,要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集中注意。

⏹第二、捕捉特征。

⏹观察的方法主要有:

⏹1)寻根观察法:

即老舍所说的“观察事物,必须从头至尾,寻根追底,把它看全,找到它的‘底’,不知全貌不会概括。

⏹2)比较观察法:

要观察到一个人物或一个事物的本质特征,往往需要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才能掌握人物或事物的特征。

⏹3)定序观察法:

观察是有意识的活动,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或由上到下,或由左到右,或由近及远,或由东到西,或由点到面,或由外及里……观察的顺序、方位不同,所观察到的情状也不相同。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4)换时观察法:

人物和事物在不同的时间里是富有变化的。

⏹“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4)易地观察法:

人物或事物在不同的空间里的表现是不相同的。

同是一个人物或事物,在不同的地点就有不同的表现。

⏹6)机遇观察法:

这种观察不是按计划进行的,而是遇到机会,及时观察。

如对海市蜃楼、车祸、火灾、救人等景物或事件,就需进行机遇观察。

⏹观察的注意事项:

⏹首先,观察必须“五官开放”;其次,观察要事先制订观察计划,按计划进行观察。

⏹二、调查

⏹调查指的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材料、认识事物的活动。

“调查”往往和“研究”联系在一起。

因为,这种收集材料、认识事物的活动必须是较为系统的,最后的结果应该是寻找到事物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调查研究应遵循的原则是:

有的放矢,实事求是。

⏹所谓有的放矢,就是要有明确的调查目的,做到“心中有数”;

⏹所谓实事求是,就是必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

⏹调查方法主要有(常用):

(一)典型调查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个案调查法

⏹(四)蹲点调查法

⏹(五)现场调查法

⏹(六)查阅资料法

⏹调查应注意的事项

⏹第一,事先做好调查的各项准备工作,如认真制订调查计划,拟出调查提纲。

⏹第二,充分认识第一手材料的重要性,努力从获取第一手材料来开展和深入调查活动。

⏹所谓“第一手材料”是指:

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而直接从所要报告的事实得到的材料。

⏹第三,对第二手、第三手的间接材料既要大量收集,又要注意核实。

⏹三、阅读

⏹如何阅读才有利于写作:

(一)选择第一流的书籍

⏹怎样选择书籍呢?

⏹第一,根据专业需要选择第一流的书籍

⏹第二,“广博”与“精深”结合

⏹第三,勤做笔记和卡片

⏹“业精于勤荒于嬉”

⏹“不动笔墨不读书”

⏹第二节分析

⏹分析是思维的深化和具体化

⏹写作中的分析就是要对观察、调查和阅读所得到的写作素材,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的研究工作。

⏹分析,不是在观察、调查和阅读之后才开始的。

事实上,在观察、调查和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就已经在自觉地进行着分析。

⏹分析工作主要表现为材料的整理、鉴别和观点的概括、提炼。

(一)材料的整理、鉴别:

对于观察、调查和阅读得来的材料,必须做好整理、鉴别工作。

⏹怎样整理、鉴别材料呢?

⏹1、材料整理

⏹2、材料鉴别

⏹鉴别材料的主要方法是核实。

有以下一些方法:

(1)溯本求源

(2)寻求物证材料

⏹(3)多方证实各种物的材料、各种人的材料、各种时间的材料,在某一事实上说法是否一致。

⏹(4)逻辑判断

⏹(5)技术验证

⏹(6)校正误差

⏹关于观点的概括、提炼。

⏹写作中,观点的概括与提炼是十分重要的,主要体现为对一般的吸收和对特殊的摒弃。

⏹对观点进行提炼应注意以下四点:

⏹一、要善于提出问题

⏹“什么叫问题?

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

那里没有解决的矛盾,那里就有问题。

既有问题,你总得赞成一方面,反对另一方面,那你就得把问题提出来。

⏹二、必须从全部材料中概括、提炼观点——分析、归纳、挖掘事物的本质

⏹三、提炼观点要自然地得出结论,避免外加硬套,不能生硬拔高,不要骛趋新奇,走向极端。

⏹四、在表述观点时,用语要准确精当,简明扼要。

⏹第三节创意

⏹写作是一种用语言文字表达人类思想感情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在形成写作能力的话因素中,创意能力较其它因素显得更为重要。

⏹“文章美不美,在乎它所含的创造的元素多不多。

创造的元素愈多,便愈美。

⏹创意能力怎样养成呢?

⏹第一,在深入生活、学习社会中去发现、去创造。

⏹第二,要突破陈旧性思路,进行创造性思维。

⏹第三,正确把握创意的方法。

(1)深入开掘主题。

(2)进行改造制作。

(3)选取立意角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