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考.docx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考.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考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考
摘要:
药家鑫等大学生恶性杀人案在某种意义上反映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不足、实效性不强。
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从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实现途径上入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吸引力和实效性。
关键词:
大学生恶性杀人案;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8级学生曾世杰自感因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及自身相貌等原因受到别人歧视,2010年3月30日晚手持刀具在校园内制造了1死2伤的惨案[1]。
2010年10月20日深夜,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2]。
2011年6月16日凌晨,兴义民族师范学院2009级物理系学生龙仕旭割破同寝室一名同学郝进的喉咙后,又砍向另一名同学韦宸的头部,造成一死一重伤[3]。
近年来大学校园接二连三发生的恶性杀人案,反映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不足、在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上引导不力。
新形势下,高校应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终极目标,在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上下工夫。
一、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1.平等性
主体间性理论昭示我们,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处于主体的平等地位,受教育者不再是处于依赖和服从的被支配地位[4]。
据了解,药家鑫在小时候时常遭受父亲的打骂,曾被父亲关在地下室[5]。
我们不难看出,家长在对孩子教育的问题上始终处于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彻底抹杀了孩子的主体性,养成了孩子偏激和叛逆的性格,从而导致悲剧的发生。
青年大学生热衷民主、自由,崇尚自我,张扬个性,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教育双方人格上的平等性,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能动性、创造性才能收到实效。
2.差异性
社会关系的复杂多变性决定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人也是极其复杂的,个体会因自身成长环境、知识背景、生活经验等不同表现出有别于其他个体的唯一性。
矛盾的特殊性启示我们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体现差异性。
针对不同身心发展阶段的人群,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方式方法上应有所区别,体现教育的层次性,改变
“揠苗助长”的现象。
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要因材施教。
家庭养成的“问题孩子”的药家鑫需要“对症下药”,来自西部农村贫困家庭的曾世杰、龙仕旭同样需要来自学校方面给予特殊的“人性关怀”。
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避免“撒胡椒面”的做法,正视差异,对性格偏激型、家庭贫困等重点人群给以重点关注和个别辅导。
3.互补性
法律是外在的“他律”,惩恶扬善,道德是内在的“自律”,劝善抑恶。
在对个体的教育活动中必须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相结合,同时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法制水平。
对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来说,杀人偿命的法律常识是再简单不过的了,但在侥幸心理的驱使下药家鑫是在企图利用当前我国交通法中的
“撞伤不如撞死”的制度缺陷。
稍微有一点良知的人都对药家鑫的行为不耻,所以会招来广大网友的围攻和齐声谴责。
这反映出我们在加强大学生知法、守法教育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大学生的基本人伦道德教化。
信息化时代,法制教育并不完全依赖教育者的“口头传教”,但道德觉悟和意识的提高则主要依赖于教育者的率先示范和谆谆教诲。
二、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1.联系日常生活教育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从传统偏重政治生活转向对其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个体日常生活的关注,从庙堂之高回归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建立和大学生生活世界的广泛联系。
曾世杰因家境贫寒和相貌丑被人嘲笑,龙仕旭看见比自己过得好的同学产生不平衡思想,最终他们没有从日常生活的失落中迈出。
对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应注重为指导大学生的现实生活服务,而不是片面强调道德知识的灌输,需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恋爱、就业等现实问题联系起来,积极引导大学生在价值冲突中学会思考,理性地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
2.重视生命伦理教育
人之所以为人,因为人有基本的人伦道德。
大学生恶性杀人案反映出滋事者对生命敬畏的缺失。
一方面,高校要有意识地挖掘大学教育课程中的生命教育内涵,激活蕴藏在学科教育中的生命教育内容;另一方面,通过班团活动、社会实践等途径,采用情景模拟、角色体验等多种形式,提高大学生的生存技能和对生命价值的体验,使大学生学会珍爱自身的同时懂得对他人生命的关爱。
通过生命伦理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命中的失落和痛苦,确认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沟通、学会与人相处,从而摆脱迷茫,树立信心,激发勇气,重新点燃生命之火,走出困境,走出焦虑、抑郁、消沉的泥沼[6]。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没得意思,人活起真没意思!
”这是龙仕绪被抓后讲得最多的一句话[3]。
“自己上大学后因为相貌、经济方面原因受到很多人的嘲笑与歧视,加之性格内向,遇事都爱憋在心里,时间长了便产生了特别强烈的抑郁感与自卑心理。
”曾世杰写下了这样的内心陈述[1]。
家庭教育的不当也使药家鑫养成了偏激型人格。
近年来发生的多起大学生恶性杀人案,是对高校“心理关注”缺失的一种拷问。
物质贫困往往会导致精神贫困,对贫困大学生更需要在心理层面上予以关怀。
事实证明,高校在大学生中普及心理健康观、心理健康知识以及建立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十分必要。
三、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
1.实践锻炼
如果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不能从内心到外在行动上确实地遵循,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是大打折扣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实践。
思想政治教育要科学实效必须遵循实践的观点。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
“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先进典型等社会资源载体作用,开展参观调研、志愿服务、“三下乡”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让大学生在实践中、互动中、交往和反思中激发道德情感,实现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从内化到外化的升华。
2.情感激励
列宁指出:
“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
”[7]马克思也曾指出:
“人作为对象性、感性的存在物,是一个有激情的存在物。
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
”[8]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为教育对象的接受活动提供持久的动力。
只有通过情感的激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才能深深地植根于精神世界,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为此,教育者与教育对象首先得建立起一种亲近感和知心朋友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交流、沟通、畅谈,将自身对思想政治教育真谛的理解、对教育理念的诗情守望传导给教育对象。
这种以情感人的教育方式能让受教育者在思想上和情感上产生共鸣,符合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品德素质形成发展的根本规律。
3.环境熏陶
人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必然要受环境的耳濡目染。
催人奋进的环境激励人进取,腐败颓废的环境诱使人腐化甚至堕落。
大学生既要受社会大环境的感染,又要受校园小环境的熏陶,而且这种熏陶更直接,影响和作用力更大。
高校须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
高校校园文化环境更多是属隐性的教育资源,相对于显性教育,更能在潜移默化中感召学生。
通过营造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优美的校园环境、优质的管理和服务,能使身处校园的大学生时刻都能在无意识的状态中接受思想教育、陶冶情操,填补大学生精神空虚的性格弱点。
4.新媒体运用
“曾经——总乐于看别人的‘杯具’;现在——总被别人看成是‘杯具’。
”事后人们在曾世杰的网络空间看到了他的留言[1]。
“地狱在欢迎,地球在为我送行。
”qq空间的一些零碎的细节,拼凑出在割喉事件发生前3个月龙仕绪的心路历程。
“如果我们早点发现他偏激的情绪就好了。
”一室友感叹道[3]。
遗憾的是,没有人发现这些异常并引起警惕。
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现代思想政治教育随着社会的高度开放打破了时空界限,逐步过渡到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即时教育。
尤其是要注重发挥互联网新媒体的教育传播功能。
只有通过开通班级qq群、辅导员博客,开辟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专栏,架设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才能把握当今大学生的思想脉搏,还大学校园一片宁静的天空。
参考文献:
[1]王鑫昕.大学生因被嫌丑杀人家境贫寒与家人缺乏交流[n].中国青年报,2010-09-15.
[2]马昭.西安中院认定药家鑫为逃避责任杀人灭口[n].新京报,2011-04-23.
[3]李剑南.兴义民警赴海南街头抓捕
“马加爵”[n].贵州都市报,2011-11-04.
[4]张耀灿,刘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内涵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2).
[5]张寒.从撞人到杀人药家鑫的蜕变[n].新京报,2011-12-06.
[6]宫龙江.生命教育:
让大学生走出焦虑[n].中国教育报,2007-02-09.
[7]列宁全集:
第20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58.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2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