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行业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623231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房地产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房地产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房地产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房地产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房地产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房地产行业研究报告.docx

《房地产行业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房地产行业研究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房地产行业研究报告.docx

房地产行业研究报告

2020年房地产行业研究报告

政策端——2020年楼市回落,政策基调维持不变

(1)短期内随着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大,政府或会在“房住不炒”的硬约束下根据市场情况因城施政对其进行逆周期微调,整体趋稳。

(2)2019年以来政府对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渠道进行全面管控,融资收紧是影响2020年房地产企业经营行为以及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中长期将更加继续倚重新型城镇化、土地流转政策环境的创造、根据库存周期来调节土地供应量等修复手段。

供给端——整体投资施工放缓,结构性调整可期

(1)本轮融资调控很难由紧转松,但预计2020年仍然会有筑底略微边际改善的趋势。

(2)考虑土地供应原则、溢价率以及房企补库存需求,我们预计在供需关系更为紧张的一二线城市及部分强三线城市,土地供给将进一步加快,但受融资政策趋紧的影响,房企底价拿地的概率持续增大,土地流拍现象会持续增多。

(3)目前整体现房库存进入下行通道,未来房企新开工意愿将有所下滑、拿地也将趋于谨慎,预计行业整体开发施工投资增速将大概率会回落至5.00%—6.00%的区间内运行。

需求端——居民购买力有限,城市轮动效应明显

(1)需求的硬上限为购买力,我国居民债务收入比指标虽然自2018年有明显的改善,但仍处于较高水平且目前各手段难有较大的松动空间。

(2)2019年销售“韧性”较强,展望2020年,我们认为一线市场商品房市场容量将保持稳定,未来政策性住房空间较大;二线城市预计将逐步从需求端打开限购或通过人才引入的方式变相打开商品房市场;三四线城市受棚改退坡、城市群崛起以及城市独立周期效应的综合影响,未来将有所回落。

我们预计一线、二线及三线以下城市销售面积同比增速分别为1%、2%和-4%,销售价格同比增速为1%、2%和-2%。

企业端——行业兼并重组有向上趋势,看好有加杠杆空间的房企

(1)行业竞争由增量转为存量,集中度不断提高,但随着地产后时代的来临,行业内已不仅仅是大鱼吃小鱼,2019年末更是开启了大鱼吃大鱼的元年。

(2)具备加杠杆空间的房企符合政策调控导向,相对于其他房企而言会具备更加宽松的再融资环境,且有一定余力在行业并购重组浪潮中实现弯道超车。

一、房地产行业及企业基本面分析

虽然短期内我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大,但中央层次中长期调控总基调不会改变,整体趋稳,但小松可期,未来调控将会更加倚重中长期供给端的修复。

展望2020年,短期内房企会继续加大投资但受限于融资环境以及开工意愿,其投资增速预计将有所放缓;各城市之间相对独立的周期以及棚改退坡的平滑和滞后效应使得房地产行业整体销售呈现出相对韧性的态势,我们认为未来一线城市商品房需求维稳但会打开政策性住房空间、二线城市需求端边际变相放松走量、三四线城市棚改退坡及城市群崛起和城市轮动效应相互博弈。

1.政策端中央层次中长期总基调不变,短期内随着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大,政府或会在“房住不炒”的硬约束下根据市场情况对房地产行业进行逆周期微调,整体趋稳;调控政策已由“需求端”向“供给端”进行转变,2019年以来政府对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渠道进行全面管控,后续或将更加继续倚重新型城镇化、土地流转政策环境的创造、根据库存周期来调节土地供应量等“供给端”的修复手段。

(1)中央层次总基调2019年以来,中央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总基调不变。

从中央的调控思路看,具体总基调相关内容如下表所示,中央对房地产泡沫化所带来的金融风险、由此导致居民杠杆率快速增长问题表现出了极大的重视,是发起本轮房地产企业融资端调控政策的起点;6月份以来,促进国民经济战略转型诉求纳入监管层的视野,压缩房地产金融资源以促进国民经济转型亦成为政策调控的重要考虑因素。

从2019年三季度开始,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大,政府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9月全面降准+LPR降息,11月MLF降息,房地产政策向“松紧对冲”过渡;2019年11月16日,央行发布《2019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中删除了“房住不炒”的表述,仅强调“因城施策”,XX认为,不能将其简单作为放松信号,政策会根据市场情况进行逆周期微调,短期政策或将出现边际调整,但“房住不炒”仍然是硬约束,中长期来看仍将围绕总基调不变。

(2)具体调控手段不同以往从房地产“需求端”进行调控,本次调控政策主要从“供给端”进行调控。

2019年以来,房地产行业实施了全面的融资政策调控,对房地产企业各主要融资渠道都进行了管控。

第一,房地产信托资金受限;第二,加强对银行理财、委托贷款、开发贷款、海外债等渠道流入房地产的资金管理;第三,加强对存在高杠杆经营的大型房企的融资行为的监管和风险提示,合理管控企业有息负债规模和资产负债率;第四,严禁消费贷款违规用于购房。

同时,交易所和银行间协会也延长了房地产企业债券的审核时间。

在上述严格的融资管控下,未来供给端的修复可能会更多以来结构性的土地供应增加来实现。

短期内,供给端的修复会通过库存周期来实现结构性调整;中长期来看,供给端的修复会通过城镇化、宅基地复垦和集体经营性用地入市方面政策的推进等来改变土地流转的政策环境从而结构性调整土地供给来实现。

2.供给端房地产行业普遍面临补库存的需求,首先,融资政策是影响房地产未来经营行为的重要因素,本次融资调控很难由紧转松,但预计2020年仍然会有筑底略微边际改善的趋势;其次,随着土地成交溢价率的下滑,政府可能会放缓土地的出让,但按照我国土地供应的指导原则,在供需紧张的一二线及强三线仍然大概率会增加土地供应;最后,随着土地供应的放缓以及土地溢价率的下滑(价格敏感性指标可反应房企的开工意愿),预计2020年房地产行业开发投资完成额虽然仍然会正增长但其增速会有所下滑。

(1)资金方面:

2019年以来,房地产行业实施了全面的融资政策调控,我们认为从中央的调控思路与中国经济面临的实际问题两方面决定了本次融资政策的调控是“有定力”;预计未来开发贷款余额会逐月下降至19年3月末的水平,新增信托贷款会持续净流出,融资政策收紧是影响未来房地产经营行为以及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2020年资金环境仍然会相对紧张,但有着略微边际改善的趋势。

房企融资渠道主要有3大类,15小类,具体情况如下:

①股权类—发行股票、项目股权融资(明股实债或股+债)、房地产基金、引入战略投资者。

截至2019年6月底,房企股权类融资余额约0.67万亿元,17年之前主要是股权增发,其中包括绿地、招商蛇口等;受监管政策影响17年以来仅有18家房企完成增发。

②债权类—传统项目融资(并购贷、开发贷、土地前融)、短期过桥(信用贷款)、承债式资产包、限制性资产打包出售(被监管资金、应收款)、产业地产未来收益权质押、境外融资(美元债、境外银团融资)、公开市场标准化融资(信用债、可转债);资产证券化(ABS、ABN、CMBS)。

截至2019年6月底,房企银行贷款余额约13.9万亿元,从14年开始受棚户区改造计划大幅提升的影响,其中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余额约4.6万亿元;截至2019年6月底,房企非标融资余额约5.8万亿元,其受政策影响较大;截至2019年6月底,房企信用债余额约3.5万亿元,其中国内信用债余额约2.33万亿元,海外债余额约1.14万亿元,两者呈现一定的负相关关系;若以商业物业租金、购房尾款、REITs类、商业不动产抵押贷款等产品类别作为房企资产证券化的替代,那么截至2019年10月底,房企资产证券化存续规模约0.39万亿元。

③供应链上下游类(合作拿地、建筑公司工程款融资、票据保理供应链融资),受限于数据来源,我们无法获取具体融资余额数据。

从房地产开发投资的资金来源来看,2013-2018年,以销售为主的其他资金持续增长,但2019年以来各季度情况出现较明显的分化,主要来自于国内贷款和自筹资金的变化,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而国内贷款和自筹资金中很大的一部分都与房企的融资息息相关,因此下文我们将重点分析地产融资(即开发贷和信托借款)。

从地产融资调控政策效果看,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速较2019年1季度出现下滑。

但是,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仍然在增长,并没有如期控制在3月末的水平;我们认为监管机构会严格执行控制在3月末的水平窗口指导,预计未来房地产开发贷款会逐渐下降至3月末10.85万亿左右的水平,10月份以后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会逐月下降。

2019年5月以来,当月新增信托借款金额由正转负,8月以来新增信托借款累计值由正转负。

较大的融资压力会较大的影响到房地产企业的经营行为,进而会影响到行业未来发展走势。

(2)市场供给(现有库存及土地供给)方面:

一方面行业整体现房库存进入下行通道,但2019年以来库存去化周期有所延长,各城市能级之间分化较为明显;另一方面,房企补库存需求仍然较高但当地政府面对较低的土地成交溢价率可能会考虑放缓土地出让进度与规模,不过考虑到政府的供地原则,XX预计在供需关系更为紧张的一二线城市及部分强三线城市,土地供给或将进一步加快。

从商品房待售面积(已竣工待售)数据来看,自2016年2月(7.39亿平方米)达到历史顶峰后持续下滑,目前为4.92亿平方米;说明行业整体现房库存进入下行通道,目前现有库存相对稳定,但仍有一定下降空间。

从库存去化周期数据来看,2019年以来大口径与现房口径的库存去化周期均处于上行通道,房地产企业抢开工以及销售面积小幅负增长(即新开工面积增速与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之间的剪刀差)是推动库存周期提升的主要因素;其中,三四线城市库存去化后期是拉动整体上扬的主要推手,二线城市去化周期基本保持稳定,一线城市去化周期略有下滑。

从土地供应节奏来看,2019年1-11月,100大中城市住宅类建筑面积累计供应6.99亿平方米,同比增长6.54%(较2018年下降19.94个百分点),住宅类建筑面积累计成交5.2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5.44%(较2018年下降1.88个百分点),增速均有所回落,但仍然实现了正增长。

分城市能级来看,一线城市累计供应0.3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1.92%(较2018年增长35.84个百分点),累计成交0.3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5.49%(较2018年增长19.24个百分点);二线城市累计供应3.10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0.61%(较2018年下降-11.97个百分点),累计成交2.79亿平方米,同比增长7.73%(较2018年增长6.85个百分点);三线城市累计供应3.5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35%(较2018年下降31.70个百分点),累计成交2.88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14%(较2018年下降15.41个百分点)。

2019年1-3月,土地市场较为冷清;4月开始随着行业融资有所松动以及小阳春行情的影响,以及房企库存普遍下降的情况下,房企拿地意愿有所增强;6月开始小阳春行情的消退以及行业融资再度收紧,土地市场同步降温。

XX预计未来土地溢价率会持续下探至0%—5%左右,房地产低价成交概率持续增加,土地流拍情况会持续增加,地方政府出于维护土地价格考虑会放缓土地出让进度与规模;但同时考虑到政府在2019年4月再次强调库存周期在6—12个月之间的城市要增加供地,去化周期在6个月以下的要显著增加并加快供地,我们预计在供需关系更为紧张的一二线城市及部分强三线城市,土地供给或将进一步加快。

(3)房地产开发投资方面:

土地成交总价与土地购置费用的关系自2019年开始出现了变化且未来土地供给增幅大概率将放缓,因此整体土地购置2020年将有所放缓甚至下滑,但土地购置会出现结构性分化;未来房企新开工意愿将有所下滑,虽然净复工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冲该负面影响,但预计行业整体开发施工投资增速2020年将有所下滑。

2019年1-11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完成12.13万亿元,同比增长10.16%,增速稳定,市场表现超预期。

分结构来看,土地购置费3.93万亿元,同比增长17.00%,但其走势与土地出让金走势相背离,主要系房地产投资统计口径的变化(由形象进度法改为财务支出法)以及地方政府对土地款的催缴的共同影响所致;剔除土地购置费的施工投资等支出合计7.39亿元,同比增长7.15%;从贡献度的绝对值来看,土地购置与施工投资均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增长,其中土地购置费用的增长量稍高于施工投资。

从土地购置端来看,我们可以看到土地成交总价与土地购置费用的关系自2019年开始出现了变化,我们预计2020年土地购置费用增速将进一步放缓;此外,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未来土地供给增幅大概率将放缓,整体土地购置2020年将有所放缓甚至下滑,但在供需关系更为紧张的一二线城市及部分强三线城市,土地供给或将进一步加快。

从施工投资端来看,施工投资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新开工、竣工和净复工。

其中,新开工因素与购地以及开工意愿密切相关,我们用土地溢价率(本质上是价格信号,反映了开发商对未来的预期)来衡量新开工意愿,用拿地作为新开工的软性约束上限;从上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土地溢价率在下行通道,开发商对后市趋于谨慎,预计2020年新开工虽然仍然呈现正增长,但增速会逐渐放缓。

竣工一定来自于以往开工,2019年1-11月,全国住宅类房屋竣工面积为4.53亿平方米,同比减少4.04%,数据与预期背离,主要系精装修比例的提升使得竣工周期的延长以及棚改缩量和资管新规导致的资金受限;考虑到开工的房屋大部分会正常竣工交付,2020年我们预期竣工同比转正。

净复工主要是停工因素,2016年以后停工比例增加主要与政府限价同时地价上行有关,2019年以来复工相对强劲主要与2018年限价停工项目在2019年限价有所放松所致;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后续房地产企业资金面仍然是相对收紧的状态,同时2019年以来限价政策略有松动,相对前几年有所缓和,我们预计在此背景下,2020年开发商复工意愿会相对强烈。

虽然预计新开工仍然会增长,但增速将有所放缓;同时,行业净复工可能仍然较强,可对冲新开工增速回落,但最终预计房地产行业2020年施工缓慢降速。

预计未来一年,房地产施工投资同比增速会有所回落,最终大概率会在5%—6%的区间运行。

3.需求端

需求的硬上限为购买力,从数据来看,中国居民杠杆率处于较高水平,尤其是2017年增幅较快,虽然2018年有明显改善,但政府未来预计以稳杠杆为主来防范系统性风险;随着调控政策的长期化和城市独立化,未来房地产市场预计稳中有降,但区域分化会越发明显,一线城市商品房需求维稳但会打开政策性住房空间、二线城市需求端边际变相放松走量、三四线城市棚改退坡及城市群崛起和城市轮动效应相互博弈。

另外,从购房预期分析架构来看,2020年末市场可能会出现剧烈变动。

(1)居民购买力方面:

我国居民债务收入比指标与其他国家相比相对较高,虽然自2018年有明显的改善,但未来政府会继续严控居民杠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房屋的销售首先来自于居民的购买力,我们通常使用居民部门债务占GDP比重(即居民部门杠杆率)来衡量居民部门杠杆,但该指标忽略了国家间国民收入分配差异(不同国家居民要素收入占GDP的比重差异较大,如美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为76%,中国只有44%左右),往往得出的结论是我国居民杠杆水平较发达国家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该指标可能会美化我国的实际情况。

因此,使用居民贷款余额/可支配收入来衡量居民杠杆率更加合理。

2000-2018年,我国居民债务收入比快速攀升。

2018年,我国住户把部门可支配收入54.4万亿元(此为估算值,由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6年我国住户部门可支配收入为基数,按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进行估算),住户部门债务收入比为99.9%;同期,美国该指标为100.62%、日本为103.95%,1990年日本房地产价格泡沫破灭前该指标为120%,2007年美国次贷为积极爆发前该指标为134.62%,同时,考虑到信贷参与率、民间借贷与“首付贷”等情况,个体的杠杆率可能更高。

2018年,我国房贷收入比(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可支配收入)为47.4%,我国居民实际杠杆率水平属于较高水平。

预期未来政府会继续严控居民部门债务杠杆,虽然2018年上述指标有明显改善,控杠杆效果显著,但目前各手段难有较大的松动空间,政府仍会严控居民杠杆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国内目前需要控制的是该指标的上涨幅度,预计2020年,债务收入比将会保持稳定或略有下滑。

(2)市场需求方面:

从目前销售数据来看,房地产市场韧性十足,且住宅类产品的去化明显优于其他类型;从购房预期来看,房地产开发商的一致行为以及二手房市场的走弱,未来房地产商品房销售大概率走低;从城市能级来看,一线城市未来更加倚重政策性住房及城市更新,商品房市场将会保持稳定,二线城市预计将逐步从需求端打开限购或通过人才引入的方式变相打开商品房市场,三四线城市受棚改退坡、城市群崛起以及城市独立周期效应的影响,预计未来会稳中有落。

从2019年销售表现来看,2019年1-11月商品房成交面积累计14.89万亿平方米,同比增长0.20%,结束了2019年以来的负增长:

呈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2018年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房改以来历史高点(17.17亿平方米),从来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基数效应导致了增速呈小幅负增长态势;负增长逐月收窄也反映了房地产企业加速去化的行业一致行为以及地区市场轮动为商品房销售面积带来的“韧性”。

2019年1-11月商品房销售额累计13.90万亿元,同比增长7.30%:

呈增加态势主要受前期土地市场价格增长所导致的成本因素驱动,同时房地产企业调整开盘区域增加售价较高的二线及核心三线城市楼盘的共同影响。

若仅考虑住宅类商品房销售情况,2019年1-11月,住宅类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3.08万亿平方米,累计同比增长1.60%,自2019年8月就结束了2019年以来的负增长;住宅类商品房销售额累计12.17万亿元,同比增长10.70%,说明住宅类商品房的销售状况优于整体情况,商办类不及预期。

分城市能级来看,2019年1-10月,一线城市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增长7.8%,二线城市销售面积累计同比下降2.4%,三四线城市销售面积累计同比增长1.1%。

我们下文分析将整体销售结构按照城市能级进行拆分。

A、一线城市:

已基本进入存量和城市更新时代,同时随着保障性住房/租赁住房/共有产权房的逐步入市,未来商品房成交面积占比较小,预计价格略有回升,销售面积基本保持稳定/略有上涨。

B、二线城市:

受益于大都市圈、新型城镇化以及人才吸引放宽落户限制等合理需求引导,未来商品房成交面积将有所提升,价格预计略有上涨。

C、三四线城市:

从销售面积来看,部分三四线经历上一轮去库存周期,供需结构有所改善,同时棚改货币化力度的减弱使得三四线购买力有所下滑;但一城一策的城市周期独立性以及城市群红利的释放提振了城市群中强三四线的需求,预计整体销售面积保持稳中有降。

从销售单价来看,销售价格将逐步回落。

4.房企信用表现和基本面房地产企业集中度提升大趋势不变,我们仍然延续上年的观点—国企/头部企业具有一定融资优势,但随着地产后时代的来临,行业内已不仅仅是大鱼吃小鱼,更是大鱼吃大鱼的元年,未来行业洗牌将会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持续且快速进行;权益杠杆将继续支撑ROE,在上述背景下,我们认为具备加杠杆空间的房企符合政策调控导向,会相对其他房企具备更加宽松的融资环境,且有一定余力在行业并购重组浪潮中实现弯道超车。

(1)2019年房地产发债企业信用表现①房地产行业信用级别的调整情况:

截至2019年12月底,2019年房地产行业发行主体涉及上调级别/展望调整的企业共20家。

其中,按照级别划分,调整至AAA的房企共12家,调整至AA+的房企共6家,调整展望的共2家,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下调级别/展望的企业共3家,分别为颐和地产、正源地产和爱普地产。

②风险企业梳理;2018年以来,已有中弘股份、新光圆成、银亿股份、华业资本、国购投资等若干上市公司及区域性房企进入破产程序,除行业下行压力大外,高杠杆、融资困难、经营能力弱等都是上述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2019年以来,颐和地产、爱普地产和正源地产信用水平快速下滑,下面我们这三家企业进行重点分析。

颐和地产:

公司房地产项目以高端别墅为主,项目去化速度较慢,回款速度不及预期致使项目信托逾期,导致公司的再融资能力进一步下降;公司拟通过项目债务重组偿还逾期债务和公司债,由于项目债务结构复杂,叠加2019年房地产市场景气度下降因素,公司债务重组进度远落后于预期。

正源地产:

公司在2016年大规模出资收购上市公司ST正源拟进行转型,但之后上市公司每年均处在盈亏平衡点附近,未能对公司的现金流提供帮助,公司现金流较为紧张;公司债务结构极不合理,在2019年7—9月面临近60亿元的公司债券的回售和到期,同时正值房地产行业景气度下降周期,项目出售进度不及预期,资金筹措压力大。

爱普地产:

私募债,Wind无法查询到公开资料。

(2)地产后开发时代到来,房企兼并重组有向上趋势:

随着行业下行压力的增加和调控趋紧的双重因素凸显,高杠杆及经营能力弱的中小型房企及部分高杠杆的大型房企资产的抛售力度加大,行业整合趋势明显,大鱼吃小鱼已成为行业定局;随着地产后开发时代的到来,2019年末大并购事件频发,大鱼吃大鱼的局面开始展现。

近年来,房地产市场下行压力日趋明显,加之行业调控趋紧;截至2019年11月底,全国已有459家房企进入破产清算程序,随着行业集中度的不断提升,未来行业洗牌还会继续进行。

在集中度不断提升及调控趋严的宏观背景下,排名靠后的房企获利能力及融资能力弱,给行业孕育了较多的并购整合机会。

除以之外,部分房企由于自身降杠杆的需要(如泰禾集团和新城控股),不得已抛售项目以寻求资金周转,资产包转让的行为也相对频繁。

一方面,核心城市招拍挂难度加大,二级市场收并购更具性价比,且能够缩短开发周期形成快速销售;另一方面,随着地产逐步进入后开发时代,房企向市场要份额逐步变为市场份额不断增长,“大鱼吃小鱼”演变升级为“大鱼吃大鱼”。

从下表来看,融创、世茂、金科等大型房企2019年收购扩张明显,预计未来行业内并购整合过程还将持续,且并购机会将逐步从中小型房企过渡到中型房企整体转让及大型房企的项目转让。

(3)步入存量时代的房企开始进行战略性调整

城镇化率的新水平、棚改的逐步退出、政策基调不动摇的环境背景决定了房地产企业不会再出现单边上涨的行情,随着存量时代的不断深入,房企生存的二八定律越发明显(即20%的房企掌握着80%的资源),第一梯队房企开始纷纷寻找第二增长极、第二梯队房企仍然在筑造规模的护城河、处在尾部的房企面临洗牌和出清。

①第一梯队房企提倡提质降速及业务多元化:

第一梯队房企有规模做支撑,但也开始强调现有项目的运营和聚焦现有土地储备的调整,投资放缓是大趋势;上述房企在主业的基础上也开始进行业务的多元化以寻求第二增长极。

比如碧桂园涉足科技小镇、机器人、长租公寓和现代农业等领域;恒大成立恒大旅游、恒大健康、恒大高科技集团三大集团,其中高科技产业是其重点方向,计划未来10年投入1,000亿元;万科也于2018年将租赁住房列入核心业务,定位“城乡建设与生活服务商”,从住宅向提供城市配套服务商转型,并砍掉了例如万村计划等不赚钱的探索项目;融创坚持一二线城市的拿地区域,并表示不会进入三四线城市,未来在保持地产核心地位的同时会在核心城市聚焦文旅和文化。

②第二梯队房企更加信仰“规模为王”,并提倡差异化竞争:

正如上文所提及的世茂房地产斥资购买泰禾、万通、明发等项目资产,金科地产在新城控股实控人风波后接盘16个项目等,这些并购的升级和大手笔反应的是第二梯队房企的投资端集中度的提升以及对规模的渴望;是背后的融资、拿地、销售集中度的提升对该梯队房企对寻求规模行为的驱动。

但在寻求规模的同时,这些企业在协同产业上都在培育自己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以在同质化竞争中寻求立足点和竞争力,如华润置地、大悦城控股、龙湖集团等在商业方面表现突出,佳兆业在城市更新方面有深耕优势,龙光地产禁止涉及非地产项目至专注于地产业务本身。

③尾部房企面临淘汰出清和重新洗牌

(4)关注有加杠杆空间的房地产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