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育种业发展深度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62273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育种业发展深度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生物育种业发展深度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生物育种业发展深度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生物育种业发展深度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生物育种业发展深度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育种业发展深度报告.docx

《生物育种业发展深度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育种业发展深度报告.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育种业发展深度报告.docx

生物育种业发展深度报告

    

   

生物育种业发展深度报告

   

 

 

 

 

   

   

 

   

 

 

 

 

核心观点:

我国生物育种技术推广进入实质性的新阶段

我国传统种业,受到供给侧改革、市场竞争激烈的影响,市场规模增速略有下滑,导致大多数企业盈利能力下降。

但是,随着生物育种作物品种安全证书的发放增加,抗虫转基因玉米和转基因大豆为我国历史上首次获批安全证书。

于2020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重点提出2021年要“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还是首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层面提到解决种子问题,我国种业发展已经进入实质性的新阶段。

在生物育种政策春风的吹动下,国内的上市公司有望打开业绩天花板,从行业集中度和利润率两个角度提高盈利能力。

玉米种子上行周期已经开始,相关转基因产品市场规模最高467亿元

玉米是我国种植规模最大的农作物。

在供给端,玉米播种面积下滑的同时库存加速去化,草地贪夜蛾对玉米减产的威胁仍然存在;从需求端来看,截止2020年11月末,全国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均已恢复至常年水平的90%以上。

存栏量的上升会带动饲料需求增加,从而传导至对上游玉米的需求。

玉米种子的上行周期已经开始,龙头种企有望进入量价齐升的阶段。

根据测算,转基因玉米种子在我国实现商业化以后,预计可达到150亿元—467亿元的市场规模。

行业“马太效应”明显,仍有较大估值回归空间

生物育种技术进行商业化推广以后,受到研发开支大、技术门槛高等因素,小公司会逐渐被市场淘汰,“马太效应”下市场份额会进一步向龙头企业集中。

在我国生物育种政策春风下,种子行业将迎来质的飞跃。

截止2020年12月末,行业PE-TTM仍处于历史低位,在行业整体估值提升的预期下,拥有较大估值回归空间。

相关受益于生物育种市场开放的国内外上市公司有:

大北农、隆平高科、登海种业,及奥瑞金种业。

风险提示:

我国生物育种相关政策的推进不及预期。

1.我国传统种业发展稳健

农业属于第一产业,是以土地资源为生产对象的部门,在我国经济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根据国家统计局定义,农业指种植业,即庄稼种植,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生产活动,而种业是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1.1.种业相当于产业链中的“芯片”

目前,全球种业已经形成育种、制种、销售三大环节为主的较为成熟的产业链。

其中,育种是农业生产活动产业链中上游的关键环节,相当于种植业中的“芯片”。

农业生产流程一般包括农田基本建设,土壤耕作,播种及栽植,田间管理,收割及农田运输。

在上游端,种子的培育成为上游端最重要的一环。

除此之外,肥料、农药,以及现代化农业中的农业机械也是上游的组成部分。

上游的这些农资原料占去了农户生产农作物约40%的成本。

以玉米为例,据农业农村网数据显示,全国2018年玉米种植的平均种子费用为55.72元/亩,占据玉米种植总成本的5.33%。

上游端其他的化肥费、农药费和机械作业费分别占据种植总成本的13.16%、1.64%和11.22%。

农业生产活动产业链的中游端涉及了各种农作物的种植和生产;下游方面主要是农产品收割完成的后续应用,例如食品,工业加工,畜禽饲料等用途。

1.2.我国种业发展步入深化改革期

我国种业发展历程经历了4个阶段。

以2000年颁布的《种子法》为标志,我国种业逐步由政府主导型的全封闭发展模式进入产业化、市场化阶段。

1、1949-1977年:

“四自一辅”阶段。

实行“依靠农业生产合作社自繁、自选、自留、自用,辅之以调剂”的方针,在全国建立起以县良种场为核心、公社良种场为桥梁、生产队种子田为基础的三级良种繁育推广体系。

2、1978-2000年:

“四化一供”阶段。

实行“品种布局区域化、种子生产专业化、加工机械化、以县为单位统一供种”的方针,以大规模建设各类原(良)种场和种子繁育生产基地为核心。

3、2001-2009年:

市场化改革阶段。

重要里程碑是《种子法》和《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实施,我国种业生产开始进入以新品种培育为核心的市场化竞争时期,民营企业逐步增多成为市场主体。

4、2010年-现在:

深化改革阶段。

农业部把2010年定为种子执法年,确立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的地位,明确了深化种业体制改革的政策措施,提出了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建设种业强国的目标,各项政策陆续出台,加快行业整顿整合。

1.3.行业特点突出

1.3.1.我国种子的品种审定制度

在我国种业发展的同时,得益于品种审定制度,越来越多安全健康的农作物品种出现在市场上。

我国种子的审定制度起源于1982年,当时一个品种要通过3年的区试和2年的生产实验才能通过审定。

到1995年,政府引进滚动式的审定机制,每年新品种审定通过的同时都有品种被淘汰。

2000年,《种子法》在我国颁布实施后,民营种企数量激增,待审品种数量快速增长,导致审定过程进展缓慢。

审定制度的拐点发生在2016年,新版《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颁布实施后,放开了品种审定渠道的多样化,一共有统一试验、绿色通道、良种通关、联合体,以及特殊用途品种试验5条渠道。

自此以后,我国每年种子审定数量呈井喷式增长。

以水稻种子为例,1995年的品种审定数量仅有49种;从2005年至2016年,审定数量保持在500种-650种;2017年,审定品种数量跃升到775种。

1.3.2.种业具有壁垒高,投产周期长的特点

种子行业是农业生产产业链里重要的上游,该行业拥有较高的进入壁垒,属于产业链中技术含量最高的环节。

全球范围来看,种业都属于前期科研投入大、投入产出周期长,历史数据显示新品种从研制、获取专利、审批、试验到推广至少需要5年以上的时间。

我国从1997年开始实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颁布了《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对个人、企业育成的新品种进行知识产权保护。

条例规定未经品种权人许可,不得以商业为目的生产或者销售授权品种。

为了规范行业经营环境,新进入者必须取得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才能从事种子相关的生产经营活动。

整体来看,品种选育周期长、前期研发费用投入规模高,以及行业相关经营许可证的发放等原因,形成了种子行业较高的进入壁垒。

2.我国种业市场规模迎来拐点

在2016年以前,我国种子行业整体市场规模以3%左右的年复合增长率缓慢增长。

2016以后,我国主粮种子库存过剩,国家提出了以“调面积、减价格和减库存”为主的供给侧改革,种子行业市场开始承压。

目前,我国主要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种植面积(我国种子自主率)占比达到95%,其中,小麦、水稻都是自主选育品种;蔬菜品种中,进口种子的份额已经从5年前的20%下降到现在的13%。

近些年来,我国种子市场整体规模停滞在1200亿元左右。

2018年,我国种业市场规模为1174亿元,其中7种重要农作物种子(玉米、水稻、小麦、大豆、马铃薯、棉花、油菜)市值合计为836.85亿元;2019年行业整体市场规模迎来拐点,结束2017、2018年的下滑,同比略微增长,达到1192亿元。

2020年,我国种子行业在玉米种子需求扩大的带动下,市场规模有望保持缓慢增长。

2018年,三大主粮种子占据我国商品种子市场的半壁江山,其中玉米种子市值规模最大,达277.77亿元,小麦商品种子市值第二为170.69亿元,第三为杂交稻种子市值为140.43亿元;分别占比23.66%、14.54%和11.96%。

2.1.玉米是我国种植规模最大的主粮作物

我国玉米的主产区分布在东三省,其次是内蒙古和中原地区(山东、河北、河南省),这些地区的种植面积占据全国约67%。

其中,黑龙江省是玉米第一生产基地,拥有约8794万亩的种植面积,吉林省和辽宁省分别拥有6246和4038万亩玉米种植面积;内蒙古自治区为5575万亩、中原地区约17314万亩玉米种植地。

我国玉米进口依赖度低。

2019年,我国的玉米进口量为510万吨,较2018年增加62万吨,同比增幅为13.76%,仅占消费量的1.73%。

根据发改委信息,2020年的玉米进口配额为720万吨,维持在近5年的水平不变。

玉米种子市场是我国主粮作物中规模最大的,2018年达到了277.77亿元。

受玉米种植面积调减影响,自2016年开始玉米制种面积持续下降,同时我国玉米的消费量每年都在增加,导致玉米库存量近年一直在下降。

玉米种子费下游占比最大的是用于畜禽饲料,占比约55%,其次是用于工业加工(35%)和口粮(3%)。

2019年,我国玉米总消费量为294.06百万吨,同比下降9.46百万吨,降幅为3%。

其中,饲料、工业加工、食用的消费量分别是161.78百万吨、102.42百万吨和8.88百万吨。

2019年,我国玉米总消费量同比下降3%主要是受到非洲猪瘟的影响,畜禽饲料需求量下滑导致。

根据统计数据,2020年初以来,玉米价格明显回升。

截至目前,全国玉米均价已经涨至近6年内历史新高,较年初暴涨700元/吨,较2017年历史低点上涨超1000元/吨,尚未突破2014年9月份的超高价水平。

过去10年里,历史玉米均价在2.3元/公斤左右,且玉米价格具有均值复归的特征。

国内饲料用玉米在下游消费端占比最高,约55%。

受到猪肉周期性的影响,非洲猪瘟事件过去后,近两年我国生猪出栏量大幅增加。

2020年下半年,国内饲料需求迎来回升,玉米作为猪饲料的主要原料价格跟涨,相关种企玉米种子销售收入迎来量价齐升的局面。

据饲料行业信息网报道,2020年12月份饲料再次迎来涨价潮。

就在日前,来自黑龙江日报的最新报道显示,由于玉米深加工的快速发展,目前齐齐哈尔玉米收购价格从2016年的每斤0.6元攀升到如今的1.15元,当地产的玉米已经不再外运,就地加工转化率达80%。

12月初,正大、通威、大北农、海大等饲料企业就已经大范围上调价格,涨幅在50-75元/吨左右。

中国海关总署12月23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11月份中国玉米进口量为123万吨,同比增1142.2%;1至11月份的进口量为904万吨,同比提高122.7%。

创历史新高,离此前市场预计的“中国今年玉米进口量将达1000万吨”仅一步之遥。

就玉米行业内种企而言,我国玉米种子行业集中度相对水稻和小麦种子的行业集中度稍高一点,2018年推广前5的品种为郑单958(万向德农)、先玉335(登海种业、敦煌种业)、京科968、登海605、德美亚1号(北大荒)、伟科702(河南金苑种业),行业CR5市场集中度为20.2%。

从公司角度来看,2018年,国内玉米商品种子销售收入前10名的企业分别是:

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吉林省鸿翔种业有限公司、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德农种业股份公司、河南秋乐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金苑种业有限公司,和莱州市金海种业有限公司。

2.2.水稻

水稻无论在产量还是播种面积上都是我国排名第二的粮食作物。

其主要产区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成都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流域的河谷平原和三角洲地带;其中,湖南省、江西省和黑龙江省的水稻种植面积均超过5,000万亩,占据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38%。

在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