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理试题Word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620206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77.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理试题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理试题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理试题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理试题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理试题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理试题Word版.docx

《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理试题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理试题Word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理试题Word版.docx

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理试题Word版

辽宁省大连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30小题,1〜10小题每题1分,11〜30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选择题各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人体成熟红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

A.细胞内液B.血浆C.淋巴D.组织液

2.人体在安静状态下,身体产热的主要的部位和产热方式分别是

A.骨骼肌,有氧呼吸B.骨骼肌,无氧呼吸

C.内脏器官,有氧呼吸D.内脏器官,无氧呼吸

3.给正常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进入休克状态,要使其及时复苏可适量注射

A.甲状腺激素B.生长激素C.生理盐水D.葡萄糖液

4.2017年12月1日是第30个“世界艾滋病日”,活动主题是“共担防艾责任,共享健康权利,共建健康中国”。

下列行为中,不会传染艾滋病的是

A.与艾滋病患者握手和拥抱B.与静脉吸毒者共用一个针管

C.与艾滋病患者共用剃须刀D.发生不安全的性行为

5.在“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活动中,甲同学持有2张“糖卡”,乙同学保管“胰高血糖素卡”和“胰岛素卡”,丙同学持有4张“糖卡”。

能够代表人体内胰岛的是

A.甲同学B.乙同学

C.丙同学D.甲同学和丙同学

6.如果某人听不懂别人的讲话,但却可以讲话,可能出现问题的区域是

A.W区B.S区C.H区D.V区

7.某小组同学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在下列实验材料用具中,属于本实验需要的是

A.琼脂块B.双缩脲试剂C.放大镜D.显微镜

8.下列各组生物中,种间关系属于竞争的是

A.玉米和杂草B.狼和羊

C.青蛙和昆虫D.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9.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从黄花蒿中成功分离提取了抗疟药物青蒿素。

黄花蒿的药用意义说明了生物多样性具有

A.直接价值B.间接价值C.潜在价值D.生态价值

10.将每年的6月5日确定为“世界环境日”,旨在提醒人们要为保护环境做出努力。

下列人类活动中,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使用含磷洗涤剂B.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C.选用大排量汽车D.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11.某人的手被图钉扎到,随即产生了缩手反射,反射弧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效应器是肌肉

B.该反射弧包含三个神经元

C.刺激M点后肌肉收缩,属于反射活动

D.刺激感受器后,将在脊髓处产生感觉

12.下列膜电位变化的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由静息状态转变为兴奋状态的是

13.如下图所示将灵敏电表连接到神经纤维表面,当在P点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所示实验可以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双向传导

B.电流表可以检测到的电位变化是由于Na+外流引起的

C.P点处的K+浓度膜外高于膜内

D.电表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14.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递质立即被分解。

某种药物可阻止该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导致

A.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B.突触前神经元持续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抑制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抑制

15.关于反馈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

B.正反馈调节是维持稳态的重要调节形式

C.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被污染水体中生物的大量死亡使污染加剧属于正反馈调节

16.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内环境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

B.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C.机体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17.—般来说,当人们感到口渴时,其体内的

A.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的能力减弱

B.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的能力增强

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的能力减弱

D.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的能力增强

18.如下图所示,用燕麦胚芽鞘做实验,可使其发生向右弯曲生长的是

19.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发育中的种子中合成的色氨酸,经一系列反应转变成生长素

B.生长素是对植物生长发育有着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C.在成熟的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极性运输

D.生长素理论有广泛的生产实践应用,如棉花栽培要适时打顶

20.目前,“全面放开二胎”的政策是根据我国人口状况所制定的一项调整性政策,该政策的实施有利于

A.调整年龄组成B.降低出生率

C.降低人口密度D.改变性别比例

21.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

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h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一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为32只,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为36只,其中有标记的鼠4只。

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A.—年后重捕调查的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一定比此时明显降低

B.经过计算而得出的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可能会比实际的偏高

C.该草地上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144只/hm2

D.该调查方法不适用于调査一块农田中蚯蚓的种群密度

22.20世纪30年代,人们将环颈雉引入一个岛屿,在1937〜1942年期间,这个种群数量变化的情况如下表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年份(年)

1937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种群数量(个)

256

46

208

440

770

1380

A.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为1380个

B.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该种群种内竞争逐渐减弱

C.在1937〜1942年期间,该种群数量增长大致呈“S”型

D.该种群数量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

23.下列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实例中,具有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作用的是

A.番茄只有在相对长的黑暗条件下才能萌发生长

B.雌蛾会释放出性外激素传递信息

C.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信息

D.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

24.塞罕坝林场位于中国河北省北部,占地9.3万公顷。

由于历史上的过度采伐,土地日渐贫瘠。

在半个多世纪时间里,三代造林人持续奋斗,让贫瘠沙地变成绿水青山。

目前,这片山林每年向北京和天津供应1.37亿立方米的清洁水,同时释放约54.5万吨氧气。

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们因此而获得了2017年联合国环保署的最高荣誉一一“地球卫士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半个多世纪时间里,塞罕坝林区发生了初生演替

B.修复生态环境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投资

C.人类活动改变了塞罕坝林区自然演替的方向

D.人类活动改变了塞罕坝林区自然演替的速度

2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生态系统中,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称为初级消费者

B.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也可能是生产者

C.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

D.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

26.下图所示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⑤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A.若⑤为aKJ,则①至少为125aKJ

B.从能量关系看,③<⑤十④

C.④包含三级消费者的粪便中的能量

D.能量流动是以物质为载体实现的

2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叙述错误的是

A.温带针阔混交林比热带雨林的抵抗力稳定性低

B.生态系统中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C.抵抗力稳定性低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一定高

D.生态系统能保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28.下列有关制作生态瓶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放置生态瓶时要避免阳光直射

B.制作完成后要对瓶做密封处理

C.要定时向生态瓶内通人洁净空气

D.瓶内各个营养级生物数量要合理搭配

29.人口增长过快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可以体现在

①对土地资源的压力

②对水资源的压力

③对能源的压力

④对森林资源的压力

⑤使环境污染加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30.通过保护濒危物种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下列不属于该项措施的是

A.实验室保存物种的精子库、种子库

B.利用人工授精、组织培养等生物技术

C.适时适量地开发利用濒危物种的资源

D.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繁殖率和存活率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O分)

31.(10分)下图为人体在“饥寒交迫”时体内的一些生理变化过程示意图(a〜d为激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图中的(填结构名称)。

图中的a表示,b、c、d通过运输到达靶细胞,b的靶细胞是。

(2)人在饥饿时,体内血糖浓度下降,可直接刺激图中胰岛内的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填“肝糖原”或“肌糖原”或“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通过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相互作用,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3)当你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再通过途径发送信息,机体做出反应以抵御寒冷。

其中,图中(填字母)激素的分泌增加,可以增加产热。

32.(10分)冬春季是感冒高发季节,小明最近突然起病,畏寒高热,体温持续高达39℃。

经医生诊断小明患了病毒感染所致的单纯性流感。

医生建议卧床休息,多饮水,监测体温,症状加重时给予抗感染治疗。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体温持续在39℃,该时段内产热量散热量(填“>”或“=或“<”)。

若体温持续偏高会导致内环境稳态,需要采取降温措施。

(2)通常,病毒要入侵机体,首先需要突破的身体屏障是,该屏障属于性免疫。

(3)外周血检测显示免疫细胞增高,说明机体在发生免疫反应。

下图所示为流感病毒侵入机体后发生免疫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

图中①细胞依靠溶酶体处理病原体后,会暴露出,将其传递给②细胞,刺激②细胞产生。

(4)当为患流感后发生并发症风险较高的人群接种流感疫苗后,机体可以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会产生抗体,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等。

此后当该种流感病毒再次侵入机体,机体将启动特异性免疫,一方面记忆B细胞能够迅速,形成,大量分泌抗体;另一方面记忆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

T细胞,通常,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

33.(10分)实际生产中,农户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去与单子叶农作物混生的双子叶杂草。

请回答相关问题。

(1)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

生长素类似物是其中的一类。

(2)生长素类似物可作为除草剂,原理是: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具有,即(填“高”或“低”)浓度时促进生长,(填“高”或“低”)浓度时抑制生长。

(3)下图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单子叶农作物和双子叶杂草的影响。

图中代表单子叶农作物的曲线是(填序号)。

当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在B〜C段之间时,其对曲线①所代表的植物的作用是。

该农户所用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最好在图中点左右(用字母表示),理由是:

(4)刚刚收获的马铃薯块茎种到土壤里不能发芽,其原因是块茎中含有较多的(填激素名称)使其进入休眠期,要解除它的休眠,促使其发芽,可用与(填激素名称)作用效果类似的化学物质处理。

34.(10分)某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主峰海拔2500m。

某一年夏季,一个研究小组调査了该主峰植物种类,部分结果如下表。

请回答问题:

样地

海拔(m)

光照(%)

物种数目

灌木

草本

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1070

20.9

3.1

3

5

16

1120

34.6

5.9

2

17

6

1130

28.3

15.8

1

9

20

(1)该主峰群落中植物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该景区植物的。

研究者调查该景区某种植物数量采用的是法。

(2)该主峰山上1100m处的植被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及草本层,构成此区域群落的结构。

各层的物种数目由大到小依次是。

若无人为干扰,未来三十年的时间里,该主峰山上的乔木、灌木及草本植物数量将会是(填“逐年增加”“逐年减少”“波动状态”)。

(3)自海拔1500m主峰山上开始出现草地或草甸,到了山顶完全看不到高大林木。

不同类型的植物群落随海拔高度发生规律性变化,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35.(10分)下图1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下图2代表的是图1中能量沿着食物网流动的“金字塔”结构图,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

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A、B、C、D共同构成了(填“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其中能够将大气中C02固定下来的生理过程主要是作用,D代表的成分是,生物群落中的碳返回大气的途径有(填数字序号)。

(2)“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使全球再次聚焦碳排放问题,呼吁人们积极行动起来,力求减少图1中的

(填数字序号)过程。

(3)图1中B对应图2中的第(写罗马数字)营养级。

(4)根据图2所示信息可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E1,即。

(5)请分析营养级Ⅱ的能量不能100%流向下一营养级的原因: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二生物(理科)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50分)(1~10题每题1分,11~30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5BCDAB6~10CDAAD11~15BDDAB

16~20BDBCA21~25ADCAB26~30BCCDC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31.(10分)(注明外每空1分)

(1)下丘脑促甲状腺素体液几乎全身所有细胞

(2)胰岛A细胞肝糖原拮抗

(3)神经-体液b和c(2分)(只答“b”给1分,多答“a”不扣分)

32.(10分)(注明外每空1分)

(1)=失调(遭到破坏、紊乱)

(2)皮肤、黏膜非特异

(3)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淋巴因子

(4)增殖分化浆细胞

识别并与被病原体入侵的宿主细胞紧密接触,可使之裂解死亡(2分,酌情赋分)

33.(10分)每空1分

(1)植物生长调节剂两重性低高

(2)②促进生长DD点(生长素类似物浓度)抑制杂草生长,促进作物生长(接近促进作物生长的最适浓度)(表达出此意给分)

(3)脱落酸赤霉素

34.(10分)(注明外每空2分)

(1)丰富度样方

(2)垂直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1分)波动状态

(3)温度(1分)

35.(10分)(注明外每空1分)

(1)生态系统光合分解者②③④(都答出给分,多答⑤不扣分)

(2)⑤

(3)Ⅰ

(4)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5)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流向分解者,还有一部分未被利用(3分)(答出其中一部分给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