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律.docx
《诗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律.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诗律
一、什么是诗(定义)
二、诗体(定义;分类;古体诗&近体诗)
三、诗律(定义;用韵、节奏)
四、新乐府运动(定义;特点;诗人;结合诗人诗歌谈)
五、杜甫律诗
六、花间词(晚唐)
1定义:
2.特点
3.代表诗人
4.结合诗歌看
七、词
1.定义
2.词的发展
3.词的演变
4.词的变革——柳永
八、元杂剧
几折、怎么唱、什么叫一折
九、唐传奇&明清传奇(定义)
依照燕乐府乐曲所定的乐段句和音节声调而填写的歌词。
唐诗三百首:
诗歌总集。
清代乾隆年间蘅塘退士孙洙主编,继承诗经传统实选脍炙人口的唐诗三百首,75位诗人,分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绝、七绝以及乐府诸体排列。
选编的原意,本作为家塾课本。
所选诗作大都艺术性较高,便于吟诵,是流传最广的唐诗选本。
《兵车行》没有沿用乐府古题,而是缘事而发,即事名篇,自创新题,运用乐府民歌的形式,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的苦难生活。
一、什么是诗?
1.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也被称作诗歌,诗与歌的区分:
我国古代将合乐的诗歌称为歌,即与詩相配合的樂曲;将不合乐的诗歌称为诗,即詩人所作的歌辭。
无论合乐与否,都具有很强的音乐美。
2.同时它也是对《诗经》的简称。
二、诗体(即诗歌体裁)
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古体诗和近体
2.按内容分,有抒情诗(抒发感受情感)、叙事诗(以叙事和写人为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说理诗(侧重于讲道理和发议论)。
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
定义:
又称"古诗""古风",古体诗指唐以前(主要是汉魏六朝:
汉魏乐府古辞、南北朝乐府民歌、這個時期的文人詩)的诗歌和模仿唐以前的诗歌创作的作品,内容:
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特点:
它由民歌发展而来,没有一定的格律,是古代的“自由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分类:
古体诗,按字数分为四言诗、五言古体(五古)、七言古体(七古)、杂言体。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
《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中唐的白居易、元稹用乐府的形式创新题,称新乐府,仍属古体诗的范围。
)
(2)近体诗:
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代表诗人有:
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分律诗和绝句两类。
“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分对比?
在句法上,古体诗每句的字数不一,每首诗的句数也可以不一样。
而近体诗只有五言和七言两种(绝句为四句,律诗为八句。
超过八句的为排律或称为长律。
)
在用韵(押韵)上;古体诗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二个或二个以上的韵,也就是说可以在一首中换韵。
而近体诗每首只可以用一个韵,一韵到底,不可以换韵。
古体诗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在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
近体诗只在偶数句上押韵(除第一句可押可不押。
)古体诗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
而近体诗一般只可用平声韵。
在平仄方面,古体诗不讲究。
而近体诗是十分讲究的。
在律诗中,第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是尾联。
颔联和颈联必须句形一样,词性相对,平仄相反。
十分工整。
实际上三、四、五、六就是二副绝好的对联。
(3)词:
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
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4)曲:
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
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按内容分,有抒情诗(抒发感受情感)、叙事诗(以叙事和写人为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说理诗(侧重于讲道理和发议论)。
三、诗律——用韵、节奏
定义:
由于诗歌属于韵文,在其最初的发展阶段,一般依据语音的自然节奏和口语的韵律而形成某种音乐性的效果。
当诗歌发展到高级阶段时,人们总结了语音与诗歌形成相结合的经验,形成了格律。
(一)用韵
1、漢魏六朝詩的用韻
繼承了詩騷傳統,四言詩和五言詩一般是隔句用韻,即偶句的最後一字用韻。
五言詩首句可入韻,也可不入韻,並以不換韻為比較常見。
七言詩在南北朝以前句句入韻,如曹丕《燕歌行》,後人稱此種七言詩為“柏梁體”。
直到鮑照才出現了隔句用韻的七言詩。
附:
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旧鹄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犊,忧来思君不能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2、唐詩的用韻
產生于唐代的近體詩,押韻的位置較為固定。
律詩是二、四、六、八句押韻,絕句為二、四句押韻。
首句可入韻,亦可不入韻。
唐以後的古風和樂府,在用韻方面與漢魏六朝詩沒有什麼不同。
只不過七言詩以隔句用韻為常。
3、近體詩與古體詩用韻的特點
近體詩:
一般只押平聲韻,且必須一韻到底,不可以鄰韻通押。
(只在偶数句上押韵)
古體詩:
即可押平聲韻,又可押仄聲韻。
且可以鄰韻通押(即可以在偶数句或者是偶数奇数句上都押韵。
)
(二)古典詩歌的句式節奏
四言詩:
一般句式是二二。
例如: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五言詩:
一般句式是二三,也可以細分為二一二或二二一。
例如:
《归园田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七言詩:
一般句式是四三,也可以細分為二二三。
例如:
《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三、新乐府运动:
1.新乐府:
“新乐府”一名,是白居易相对汉乐府而提出的,其含义就是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故又名“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诗创始于杜甫,为元结,顾况等继承,又得到白居易,元稹的大力 提倡。
)
2.运动:
诗歌革新运动,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等所倡导,继承了杜甫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重通俗,尚写实”,本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原则,从爱国、忧时,同情人民的立场出发,大写以讽喻、以新题乐府为形式的诗歌,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一时之间蔚成风气,形成高潮,这就是新乐府运动。
3.特点有:
一是用新题,建安以来的作家们歌写时事,多因袭古题,往往内容受限制,且文题不协。
白居易等诗人自创新题来写时事。
如白居易的《观刈麦》、《杜陵叟》、《卖炭翁》,杜甫的《兵车行》、《丽人行》、《哀江头》,元稹的《织妇词》,故又名“新题乐府”。
二是写时事,建安后作家有自创新题的,但多无关时事。
既用新题,又写时事,姑于杜甫。
白居易等人继其传统,以新乐府专门美刺现实,针砭现实,反映现实社会问题。
就如白居易,大量写时事的“讽喻诗”,如《轻肥》针对性极强,讽刺揭露社会弊病极为尖锐深刻。
这首诗写宦官的骄横之态并与江南天灾作对比。
在大灾之年,意气骄满路的内臣去赴宴会,夸赴军中宴”还有朱绂大夫、紫绶将军,而宴会中,喝的“樽罍溢九酝”,吃的是“水陆罗八珍””洞庭橘”、”天池鳞”
待这些官吏“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下,笔锋一转: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对官场奢侈、挥霍的生活的痛恨、批判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如。
”异曲同工之妙。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同样的《卖炭翁》以及杜甫的《病车行》、《三吏》当中的《石壕吏》也是对下层人民悲惨生活的描绘。
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三是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标准。
不入乐,旧乐府诗是能否配乐歌唱作为一个标准,而到新乐府不以此为标准。
新乐府诗从音乐角度看是徒有乐府之名,而在内容上则是直接继承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是真正的乐府。
4.新乐府运动的理论要点
1、在文学与现实关系上,白居易主张服务于现实,服务于政治,要求诗歌必须负起“补阙时政”“泄导人性”的政治使命,重视诗歌的教化作用。
2、在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上,认为诗歌有四大要 素,情、言、声、义, “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
3、重写实,要求发挥美刺作用,揭露现实弊端, 注重刺。
4、提倡通俗平易的诗风。
《轻肥》
意气骄满路⑵,鞍马光照尘⑶。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⑷。
朱绂皆大夫⑸,紫绶悉将军。
夸赴军中宴⑹,走马去如云。
樽罍溢九酝⑺,水陆罗八珍⑻。
果擘洞庭橘⑼,脍切天池鳞⑽。
食饱心自若⑾,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⑿!
[
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揭露了统治者对人民残酷的剥削和奴役。
4、律诗
1.概念:
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常见的类型有五律,七律和排律三种。
2.特点:
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分为五言、七言句,简称五律、七律。
超过8句,即10句以上的,则称排律或长律。
求全首通押一韵,偶数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通常押平声韵;
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
讲究粘和对。
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习惯是对仗句(句法相同、词性相对、平仄相反)。
每首中对仗联可以多到三联、也可以少到一联,这是律诗的重要特点。
广义律诗允许失粘,狭义律诗不允许失粘。
粘”指意思要衔接好,不能东一句,西一句,要有过渡,一般先景后晴“对”应该就是对仗了啊
3.杜甫律诗
(1). 拓宽了律诗的表现范围及表现手法。
广泛表现应酬、咏怀、羁旅、宴游、山水,等体裁;以律诗写时事,在字数、格律限制中,运用自如,“圣于诗者”,少叙述而多议论、抒情。
代表作:
《秋笛》、《即事》(“闻道花门破”)、《王命》、《征夫》等。
(2). 以律诗形式的组诗表现重大历史题材:
《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诸将五首》、《秦州杂诗》二十首等
(3). 格律运用的出神入化:
把律诗写的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合律而看不出声律束缚,对仗工整而看不出对仗痕迹。
杜甫律诗里的对仗工整、形象、讲究、富有人生的感悟和哲思。
如杜甫诗中的对仗以写自然风景为例: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日常之景,口语化,没有生僻字。
对仗:
爱用数字。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爱用叠词。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幌,双照泪痕干。
6、花间词(晚唐)
花间词派:
花间词派是中国古代汉族诗词学流派之一。
出现于晚唐五代时期,产生于西蜀,得名于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
奉温庭筠为鼻祖而进行词的创作的一个文人词派。
主要的词人还有孙光宪、李珣、牛希济。
这一词派题材狭窄、情致单调。
大都以婉约的表达手法,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以及他们的离愁别恨。
在这些词中描绘景物富丽、意象繁多、构图华美、刻画工细,能唤起读者视觉、听觉、嗅觉的美感。
由于注重锤炼文字、音韵,从而形成隐约迷离幽深的意境。
1定义:
花间词是一种活跃在晚唐和五代的汉族词派,从它的来源《花间集》得名。
以温庭筠为鼻祖。
花间词是供歌妓伶工演唱的曲子词选本,是齐梁宫体与晚唐五代倡风相结合的产物。
内容大多是冶游宴乐,男女私情,离愁别恨。
词风香艳秾丽
2.特点:
辞艳情柔
3.代表诗人:
温庭筠、韦庄;二人侧重写艳情离愁,风格:
温词秾艳华美,清新明快,韦词疏淡明秀。
4.结合诗歌看: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上片,写床前屏风的景色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下片写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
这是一首写深闺美女懒起梳妆的图画,“鬓云”“香腮雪”“蛾眉”几个词写出了女子的美丽,“懒起”一词写出女子对梳妆打扮并无兴致,“弄”一词便显示无聊已极而借此消遣的意味,煞拍(即最后一句)一句点出了女子心思,如此慵懒,是因为心爱的人不在身边
所谓“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便是指诗歌内容多以描绘女子闺中生活情态为主,带给人女性化的审美感受的特征。
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
望江南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mò)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pín)洲。
一首写闺怨的小令。
此词以江水、远帆、斜阳为背景,截取倚楼顒望这一场景,以空灵疏荡之笔塑造了一个望夫盼归、凝愁含恨的思妇形象。
7、词:
1.定义:
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词也是一种诗的别体,最初为配樂的歌詞,称為曲子詞。
唐宋時代,了解音乐的詞人按照乐谱的声律节拍來寫詞,即為填詞,又稱倚声。
後來詞人大都按照前任作品的字句平仄來填写,於是词就逐渐脱离了音樂,纯粹成为诗的别体。
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
2.其特点:
第一形式上:
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每首词都有词牌名,又叫词调名。
词调是用来规定这首词的音律的,所以每个词调的字数、字声以及用韵的位置都是固定的,不能任意改。
词调名与词的题目的发展变化:
在当时,有些調名本来是樂曲的名稱,如菩薩蠻、西江月等;有些調名还是詞的題目,保持一致性,如漁歌子、鹊西桥、更漏子。
到了宋代,詞調名與詞的題目漸漸脫離了關係,如蘇軾《念奴嬌》是它的调名,“赤壁懷古”是它的题目。
詞調本為寫詞時所依據的樂譜。
唐宋時代,詞調的來源有民間音樂、西域音樂,有些來自樂工歌妓或詞人創作的,還有的是國家音樂機關創制的等等。
第二,詞調的分類
1、按照字数長短,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2、從分段來看,詞有單調、雙調、三疊、四疊。
詞的一段叫阙,單調的詞不分段,往往為小令,如如夢令、夢江南等。
雙調次分為前後(或上下)兩阙。
雙調最為常見。
第三,句式长短不一。
人们根据词句式上这个特点,又把词称之为长短句。
3.詞作為一種長短句,與樂府的長短句有何不同?
1、詞多律句,這是因為文人詞頗受律詩的影響。
2、樂府的長短句是隨意的,而詞中句子的長短則由詞調所規定。
4.曲終叫闋,也叫片,一闋就是說樂曲已奏過一遍。
另外,一首詞也可以叫一闋。
3同調異名
即一種詞調有幾種調名。
例如憶秦娥又名秦樓月,攤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等。
詞調的別名大都取自這一詞調的某一名作。
4附詞數首
夢江南(本名謝秋娘,又名憶江南、望江梅)
蘭燼落,屏上暗紅蕉。
閑夢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蕭蕭。
人語驛邊橋。
菩薩蠻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
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
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2.词的发展
(1)词最早产生于隋唐民间。
初为配樂的歌詞,称為曲子詞。
(2)中唐时,蓬勃发展的民间曲子词引起了文人的注意,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一些诗人开始涉足词坛,经过他们的提倡,词逐渐由民间走向文坛。
到了晚唐,词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花间词出现这时出现了以专力填词的温庭筠。
温庭筠的词在内容上主要抒写妇女的相思离情,但语言绮靡华丽,抒情深隐细致,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开启了文人词的传统,对五代乃至后来词坛产生较大影响,人称“花间鼻祖”。
唐五代以小令统治词坛的单一局面。
进入宋代后,词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繁荣昌盛的新阶段。
早期小令词人在北宋词坛活跃,他们的作品在题材、风格乃至形式上主要是继承的唐五代词风。
代表作家有晏殊、欧阳修。
柳永是宋代词坛第一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家。
发展慢词。
打破小令统治词坛的单一局面促进了宋词的发展与繁荣。
他的作品长于铺叙,多用俗语,以白描的手法极写都市的繁荣景象,男女间的相思离愁,以及自己的羁旅愁思,为宋词,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天地,对后世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苏轼的词作可以说是继柳永后宋词发展史上的另一座重要里程碑。
他以诗为词,冲破了“词为艳科”“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以及音律的束缚,使词的内容,风格都得到很大拓展,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大大提高了词的品格和地位。
继苏轼后,出现了以周邦彦为代表的格律词派,他的作品声律严整,音乐性强,最宜歌唱,且语言精丽工巧,长于刻画描写,他对于词的贡献主要在词调的创制、表现技巧和格律规范化方面。
(3)南北宋之交,出现了杰出的词人李清照、辛弃疾。
婉约词和豪放派词的出现。
在艺术表现上,她善于运用提炼过的口语委婉地抒写凄苦的情怀,音律和谐,给人一种自然隽永的感觉
(4)南宋灭亡以后,以文天祥代表的遗民词人,用词篇表达爱国热情和战斗精神。
(5)进入元代,由于曲子盛行,作词的人不多。
(6)明代写词的人不少,但成就却不高。
4.词的变革——柳永
他大力创作慢词,一改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
下面以《戚氏》为例,谈谈柳永对宋词的全面变革:
一、大量创制新的词调。
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其词一向以“创”字为挈领,他自创词牌,不拘一格,如《迎新春》《黄莺儿》„„这首《戚氏》就是柳永的首创,前后三叠,二百一十二字,是《乐章集》中最长的一首词。
二、大力创作慢词,使慢词与小令平分秋色。
唐五代时期,词主要以“小令”为主,慢词在词的总数中占有很小的比例。
当时慢词只在市井艺人口中传唱。
柳永大量创作慢词、填写慢词,从根本上打破唐五代以来小令统治词坛的单一局面。
比如柳永的慢词长调《戚氏》“ 晚秋天。
一霎微雨洒庭轩。
槛菊萧疏,井 梧 零 乱 惹 残 烟 。
凄 然 。
望 江 关 。
飞 云 黯 淡 夕 阳 间...... 对 闲 窗 畔 ,停 灯 向 晓 ,抱 影无眠。
”全文长达200多字,因此,作者可以游刃有余的把所表达的内容最大限度的表现出来。
肆意的展开联想与想象,联系到大自然的万物生灵,广泛的描绘到“槛 菊”、“井梧”、“飞云”、“蝉、蛩”等事物,因而作者可以更自然地融入感情,以达到情景交融的表现效果。
极大限度的扩展了词的容量,提高了词的表现范围。
柳永对慢词的推崇,打破了唐五代以来小令统治词坛的单一局面,促进了宋词的发展与繁荣。
3、语言表达方式上的革新:
雅俗并陈
雅词多从书面语汇中提练高雅绮丽的语言,而俗词则充分运用日常口语和俚语,生动活泼。
柳永不只是从书面的语汇中提炼高雅绚丽的语言,而是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
如“怎”、“争”、“伊家”、“阿谁”、“看承”、“消得”等等通俗又富表现力的词,比如《戚氏》中的“晚秋天”、“当时”、“度日如年”、“从前”等等都是运用了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使读者感到亲切有味,又易于理解接受。
柳永的词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柳永词大量描写市民阶层男女之间的感情,描写都市生活和市井风光,描写羁旅行役。
四、对表现方法进行了革新
创造性地运用了铺叙和白描的表现手法。
柳永的词作一般都是直接层层刻画抒情主人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或铺陈描绘事情发生,发展的场面和过程,以展现不同时空场景中人物情感心态的变化。
这首《戚氏》共分为三片,上片描写的是微雨刚过、夕阳西下时的情景,中片写入夜时分从日斜到日暮,再至更阑,风清露冷,天气渐变,人声悄然,下片写从深夜到拂晓,都围侥一个独宿旅寓的行人,写他在这三段时间内的所见、所思和所感。
作者把行人的人生体会,真实的人生感受融入词中,此词的慢词扩大了篇幅体制,也相应地扩充了词的内容含量,
了词的表现能力。
五、在题材取向上自我化的方向拓展
晚唐五代词,除韦庄、李煜后期词作以外,大多是表现离愁别恨、男欢女爱等类型化情感,柳永词则注意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
这首《戚氏》或作于柳永外放荆南期间。
在困于驿馆前路迷茫之际,柳永反思自己一生行历,于词勾画出自己懊悔与自责的孤独身影。
在这首词中,更是着重于描写羁旅行人的自我的心情感受,抒发自我的真实感情,是抒情自我化的发展与体现。
***柳永词从哪些方面促进了宋词的发展?
(1)艺术上完备了词的体制。
创用词调最多,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朝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
(2)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3)取材上朝着自我化的方向发展,晚唐五代词除韦庄、李煜后期词外大多表现离愁别恨、男欢女爱。
柳永词则注意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
早期的《鹤冲天》展现了他的叛逆反抗精神和狂放不羁的性格。
(4)语言表达方式上的革新。
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口语和俚语:
恁、我、你、伊家,用富有表现力的口语入词不仅生动活泼而且像是直接与人对话,使读者感到亲切有味又易于理解接受。
(5)创造性地运用了铺叙和白描手法。
柳永将“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的手法移植于词,或层层刻画抒情主人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如《定风波》;或铺陈描绘事情发生发展的场面和过程,以展现不同时空场景中人物情感心态的变化,如《雨霖铃》。
八、元杂剧(几折、怎么唱、什么叫一折)
1.定义:
是是融合了前代各种表演艺术,把唱、念、科、舞等艺术有机结合起来的用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
形成于宋末,繁盛于元。
主要代表作家有,关汉卿、马致远、等。
主要代表作有,《窦娥冤》、《倩女离魂》等。
其内容主要以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为主,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
其结构上最显著的特色是,四折一楔子和“一人主唱”。
在音乐上,一折只采用一个宫调,四折四种,不相重复。
每个宫调又有曲牌——曲子的调名;演剧角色可分末、旦、净、杂四类。
主唱元杂剧一般全剧只能由正末或正旦一人主唱。
其他为念。
科是做工、武打、歌舞等表演动作,有时为音响效果。
如《窦娥冤》窦娥主唱。
一般来说,一剧中一人主唱到底,这是通例。
2、元杂剧的体制:
其结构上最显著的特色是,四折一楔子和“一人主唱”。
(由四折组成,剧本前或折与折之间会加一个楔子,如此构成一本。
但不等于一本一个作品,有的作品可以超出一本,如《赵氏孤儿》五折;《西厢记》是五本二十一折;)
如何唱:
全剧只能由正末或正旦一人主唱。
其他为念。
科是做工、武打、歌舞等表演动作,有时为音响效果。
套曲:
即同一宫调由多个曲牌组成。
例如《》
曲牌
9、唐传奇&明清传奇
1.唐传奇:
唐代文人短篇小说的统称,指在前代志怪小说和史传文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言 小说,传奇作者更注重作品的审美价值,注重小说愉悦性情的作用,形成作章好奇有意为小 说的特点情节完整,生动曲折,注重刻画人物性格,反映更加复杂的社会内容,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