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届高三一轮复习岳麓版必修三教学案 第10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化学习精品.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61581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资料届高三一轮复习岳麓版必修三教学案 第10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化学习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教育资料届高三一轮复习岳麓版必修三教学案 第10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化学习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教育资料届高三一轮复习岳麓版必修三教学案 第10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化学习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教育资料届高三一轮复习岳麓版必修三教学案 第10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化学习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教育资料届高三一轮复习岳麓版必修三教学案 第10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化学习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资料届高三一轮复习岳麓版必修三教学案 第10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化学习精品.docx

《教育资料届高三一轮复习岳麓版必修三教学案 第10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化学习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资料届高三一轮复习岳麓版必修三教学案 第10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化学习精品.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资料届高三一轮复习岳麓版必修三教学案 第10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化学习精品.docx

教育资料届高三一轮复习岳麓版必修三教学案第10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化学习精品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岳麓版历史必修三教学案

第10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化

【考纲考情】

2019~2019全国卷考情统计与分析

考试说明

考查角度

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

教育事业的发展

1.(2019·课标全国Ⅱ,31)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2.(2019·课标全国卷Ⅲ,31)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3.(2019·课标全国Ⅱ,31)俄语教学与中国的外交政策

4.(2019·课标全国Ⅱ,31)学校教学与国家意识形态构建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

【考情分析】

高考对本讲的考查比较零散,既有不同时期的教育制度,又有科教兴国战略和“双百”方针,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兼有非选择题。

本讲命题趋势可能不会重点考查,最多命制一道选择题。

可能考查的方向有:

新中国教育的历史阶段特征及其与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关系;对“双百”方针的理解。

【考向预测】

2019年高考复习中应侧重于考查新中国“两弹一星”科技成就、教育方针,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的发展;分析“两弹一星”的背景和影响,了解“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和“双百”方针的提出的背景;改革开放后取得的科技成就,新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新时期“双百”方针恢复的产生的影响。

注意运用关于“两弹一星”、科教兴国和“双百”方针的史料、图片考查运用历史知识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考点1大国重器——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一、两弹一星

背景

20世纪中期,高新科学技术成果往往最先应用于军事领域

程度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影响到它的国际地位

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中共中央作出发展原子弹、导弹的战略决策

成就

1964年6月,中国发射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

1964年10月,中国爆炸成功

1966年10月,试验成功

1967年6月,我国成功试爆第一颗氢弹

1970年4月,“”号人造地球卫星升入太空轨道

1975年11月,中国又首次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

二、“东方魔稻”

(1)成就:

①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技术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②在理论上打破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传统观念。

③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此后又培育出“超级杂交稻”。

(2)影响:

①世界各地正在推广杂交水稻,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战略思路。

②西方媒体称杂交水稻为“东方魔稻”、“第二次绿色革命”。

三、“银河”系列计算机

(1)成就:

①1983年,中国第一台运算速度每秒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银河—Ⅰ”型机诞生。

②2019年,“”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标志我国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取得新的突破。

(2)意义:

中国政府实施以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实现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四、“神舟”号飞船

(1)载人航天:

2019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宇宙飞船把宇航员杨利伟顺利送入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意义:

①是继之后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又一个光辉的里程碑。

②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成为带动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

【认知深化】

一、助推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

(1)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是科技发展的政治基础。

(2)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前提。

(3)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4)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为科技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5)社会生产、生活发展的推动和需要是重要动力。

(6)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和积极引进世界先进技术。

二、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

阶段

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末

20世纪80年代以来

背景

①美国敌视新中国,企图扼杀新生政权

②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

③美苏争霸,造成世界局势紧张

①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②国际经济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

③改革开放日益深化

侧重点

发展军事科技,如原子弹、导弹、氢弹、人造卫星,以提高国防实力

①科技为经济服务,如注重核能的和平利用

②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致力于提高综合国力

影响

①巩固并维护了中国国家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安定的外部环境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提高了综合国力,缩小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

考点2包容并存——“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双百”方针的提出

(1)地位: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基本方针,也是党领导工作的基本方针。

(2)意义:

①“双百”方针符合我国文艺和学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促进文艺繁荣、、科技兴旺有重要作用。

②“双百”方针在文艺界和科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各部门都显示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③学术界围绕中国历史分期,以及人口学、遗传学方面的一些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2.遭遇曲折

(1)原因:

受反右斗争扩大化和“”的影响和破坏。

(2)表现:

①1957年,后,“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严重干扰和损害。

②“文化大革命”期间,“双百”方针再遭重创:

“文化大革命”盛行“阶级斗争”文艺,文艺界呈现出“”的局面,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也几乎中止。

3.文学艺术的春天

(1)原因:

科学文化领域在后走向正途,1979年“双百”方针重新确立。

(2)表现

①文学艺术领域:

各类文艺流派交相引领风潮。

②学术、科技领域不断创新和发展。

【认知深化】

“双百”方针的实质、意义和经验教训

1.“双百”方针的实质:

“双百”方针的实质就是学术自由。

具体地讲,在文艺和学术问题上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坚持自己意见和保留自己意见的自由。

2.家国情怀——“双百”方针的现实意义

(1)“双百”方针是党在总结我国文化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科技进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

(3)我们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努力发展学术自由和创作自由。

(4)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3.“双百”方针的经验教训

(1)党和政府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处理问题。

(2)在文学艺术领域要始终坚持“双百”方针,这对发展我国科学文化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3)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同政治和人民生活的关系,以及继承传统和不断创新的关系。

考点3百年树人——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1.扫盲教育

(1)政策保障:

①1950年,党和政府召开会议,政府开办了各种类型的实习学校。

②1982年颁布的《》明确规定:

“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

③1993年,《》提出:

在20世纪末,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使青壮年文盲率降到5%以下。

(2)主要成效:

年1月1日,中国政府宣布:

中国如期实现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

2.义务教育

(1)1986年,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通过了《》。

(2)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提出了“”战略。

(3)国家实施了“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

(4)成就:

我国实现了基本普及和基本扫除的战略目标。

3.高等教育的发展

(1)建国后至“文化大革命”前:

①建国初,中国参照的高等教育模式,对高等院校进行改造、调整。

②1958年“大跃进”时期,实施以教育与相结合为核心的“教育大革命”。

③1961年,教育部对高等教育进行全面调整,中国高等教育进入稳定发展的轨道。

(2)“文化大革命”期间:

高等教育遭到严重破坏,大学停止招生,专家教授被批斗。

(3)“文化大革命”后:

①1977年,恢复制度。

②建立起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度。

③政策放宽: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民办高等教育都有长足发展。

【认知深化】

教育、科技和经济之间的关系

(1)教育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

科技和教育是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要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

(2)教育的发展推动着科技的进步,科技的进步也推动着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科技的进步,而科技的发展又带动国民经济的提高。

(4)教育是培养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因此,国家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

【高考真题再现】

1.(2019·全国卷Ⅱ·31)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19年增长至719万人。

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

由此可知(  )

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

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

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

2.(2019·全国卷Ⅱ·31)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

这是我国当时(  )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3.(2019·课标卷Ⅱ·31)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

其主要目的是(  )

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

4.(2019·全国卷Ⅲ)右图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  )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

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

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

5.(2019江苏卷·13)《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文章中提到:

“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

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B.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成功培育杂交水稻

【高考仿真训练题】

1.孙丽在《“两弹一星”人文精神哲学反思》一书中说,中国研发“两弹一星”旨在维护本国安全、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安宁,构建和谐的世界,这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两弹一星”科学技术本身的价值。

这说明科学技术(  )

A.保障了我国的国家安全B.撑起了中国经济崛起的保护伞

C.承载了济世的价值诉求D.维护了地区及世界的和平安宁

2.新时期文艺经历了从80年代初歌咏健康自然人性的文化小说,到寻根思潮对民族文化血脉的发现和重构;从90年代中期的“人文精神大讨论”,到近年来对底层生活农民命运和反腐倡廉的关注,这表明新时期文艺(  )

A.注重人文关怀B.强调历史理性

C.重在现实批判D.借鉴先进理念

3.1959年,文化部在全国各大城市同时举办“庆祝建国十周年新片展览月”活动,35部优秀影片同时展出,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欢迎。

这些影片还进入世界市场,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

新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