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第一初级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人教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61325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第一初级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中语文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第一初级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中语文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第一初级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中语文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第一初级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中语文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第一初级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第一初级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人教版.docx

《初中语文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第一初级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第一初级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人教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语文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第一初级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人教版.docx

初中语文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第一初级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人教版

2016-2017学年度上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憔悴(cuì)枉(wǎng)然静谧(bì)贮(chù)蓄

B.耸(sǒng)峙高邈(miǎo)诅(zǔ)咒云霄(xiāo)

C.分歧(qǐ)秕(bǐ)谷烂(nàn)漫贪婪(lán)

D.脸颊(xiá)荫(yìn)蔽难堪(kān)祷(dǎo)告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各得齐所花枝招展肃然起敬人迹罕至

B.淅淅沥沥高不可攀浮想连翩宽弘大量

C.心惊肉跳小心翼翼鸦雀无声恍然大悟

D.坚强不曲花团锦簇人声鼎沸饥肠辘辘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这些瀑布之所以不被人知,只是因为它们处在交通阻隔、人迹罕至的地方。

B.听了老师的讲解,同学们才恍然大悟:

原来这道题应该这样做啊。

C.汽车在老大爷身边戛然而止,市长面带笑容地打开车门,亲自搀扶老大爷上了车。

D.我看着面前高耸着的烈士雕像,一股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考试焦虑是在考生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情绪反应,如果考生善于调适心理,就能避免减轻不良反应。

(去掉“避免”)

B.中高考评卷已经采取了对字迹潦草的试卷酌情扣分。

(在句末添加“的方法”)

C.在老师的帮助下,让他的语文成绩有了提高。

(把“在”改为“通过”,并删去“下”)

D.雾霾天气不仅大大影响了城市的空气质量,也加大了城市的交通拥堵。

(“加大”改为“加剧”)

5.依次填人下面文段横线处的短语,衔接恰当的一项是[](2分)

博览群书是读书的一大要诀。

______,可以让我们知悉社会的变迁、民族的盛衰、政治的演变,更新自己的观念;_______,可以让我们了解名人身处逆境奋发图强的经历,振奋自己的精神;_______,可以让我们体验事物的因果、世道的崎岖、沧桑的演变,增加自己的阅历;_______,可以让我们怡情

养性……

①读小说②读诗词③读历史④读传记

A.①③④②B.③④①②C.③①④②D.④①②③

6.诗句默写(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3)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借明月表达对友人同情,关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诗人借故园菊表现惜花和思乡之情,并借以表达对百姓疾苦关切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下面文段内容,回答问题。

(4分)

照例还有一个同乡会,吊烈士,骂满洲;此后便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

会众即刻分成两派:

一派要发电,一派不要发。

我是

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一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来:

“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

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窥视。

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

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

(1)文段选自《_______________》(书名),作者是_______________。

(2分)

(2)文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__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2分)

8.综合性学习(6分)

开学了,同学们在新的学校,认识了很多新朋友。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友情?

如何与朋友相处呢?

与朋友意见不一致该怎么办……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面对这些问题吧!

(1)请写出与友情有关的成语。

(至少两个)(2分)

(2)请写出连续两句与友情有关的古诗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以下的材料中你获得哪些启发?

(至少写两条)(2分)

懂得处友,就懂得处人;懂得处人,就懂得做人。

一个人在处友方面如果亏缺,他的生活不但不能是快乐的,而且也决不能是善的。

——朱光潜《论交友》。

财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却是财富。

——斯托贝

启发: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9—12小题(12分)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就悄悄的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静,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

”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

“我活着有什么劲!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

“咱娘儿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她说。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

”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来:

“那就赶紧准备。

”“唉呀,烦不烦?

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

“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苗儿。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

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跟儿,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看着三轮车远走,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一生艰难的生活。

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

“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妹妹也懂。

我俩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9.“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句中是写有意的动作还是无意的行为?

请说明理由。

(3分)

 

10.文中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

有何作用?

(3分)

 

11.第①段中母亲说“好好儿活”和第⑦段中“我”说“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义?

(4分)

 

12.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

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

(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3—17小题(16分)

“娃子们"的一封家信

①上午第二节课下课不久,一个被人称作“小广播"的女同学拿了一摞信回到教室。

她手里挥动着一封皱巴巴的信,用清脆的声音喊道:

“娃子!

谁叫娃子?

信!

一定是家信,快来拿呀!

”她的语音一落,从城市里来的同学都笑开了:

“哈哈,娃子?

多富有诗意的名字啊!

还蕴涵着浓厚的泥土气息。

一定是个乡下人!

哎,娃子先生,快来拿信啊!

”从农村来的同学一个个都抬起头,远远地望着“小广播”手中的那封信.可是,却没有一个人去接。

②在乡下.许多男孩都被父母叫做“娃子”,虽然这不是名字而是爱称.有的甚至成年后还被父母这么叫着,谁也没觉着别扭。

可现在不是在乡下,而是在大学的教室里,所以,那些曾经被叫过“娃子”的人,都希望有另一个叫“娃子”的同学去接那封信。

可是没有,没有一个有勇气公开承认自己就是“娃子”信,在一些同学的嬉笑声中传来传去,最后落在了讲台上。

④离讲台很近的座位上,坐着一个瘦小伙,早就关注着那封信了.他叫马健生,来自农村.刚才,信在同学们手中传了一遍,惟独没有传到他的手中.他窘得红了脸,感到口干舌爆,手心里的汗几乎要流到桌子上……他若无其事的看着一本小说,心中却盼望教室里的同学们尽快离去。

④左等右等,好容易等到教室里只剩下他一个人,他注视着静静地躺在讲台上的那封信,然后埋下头在桌上趴了一会儿,最后,怀着复杂的心情,快步走向讲台,一把抓过那封信,急不可耐的打开了信,信上写道;“娃子,今年咱这里大旱,大伙都到山上的水库挑水浇玉米地.你爹挑水时腿摔断了,大伙把他送去了医院。

你妹决定不读书了,在家绣花挣钱给你爹治病,也好让你把大学读完。

哦,没事的,不用担心,安心读你的书就是了……"

⑤他泪如泉涌,再也读不下去了,他决定下午回家。

可是当他把信塞回信封的时候,才发现信封上没写寄信人的地址。

是不是另外的娃子的信?

如果我拿了别人的信,岂不是误了大事?

于是他把信又放回到讲台上。

但是,他还是决定下午回家看看。

⑥回到家,他才知道,家里平安无事,父亲正忙着抗旱,妹妹还在上学,早出晚归,妈妈也里里外外忙个不停。

这使他的心放了下来,只字不提那封信的事,第二天一早便回了学校。

⑦可是当他回到学校。

才发现班上有十一个男同学请了假,其中有一个,过了一星期才回到学校。

13.文章以“娃子们的一封家信”为题目有何作用?

(3分)

 

14.第①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分)

 

15.文中第③段画线部分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4分)

 

16.文中第⑤段写道,马健生看到这封信可能不是他的,为何“仍然决定回家看看”?

(3分)

 

17.文章的结尾耐人寻味,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

三.文言文阅读(共14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8—21小题(10分)

《论语》十二则

1、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2、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3、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4、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5、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6、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 

7、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18.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2分)

(1)人不知而不愠()

(2)为人谋而不忠乎()

(3)温故而知新()(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