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病房加强医疗病房管理制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610687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症监护病房加强医疗病房管理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重症监护病房加强医疗病房管理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重症监护病房加强医疗病房管理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重症监护病房加强医疗病房管理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重症监护病房加强医疗病房管理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症监护病房加强医疗病房管理制度.docx

《重症监护病房加强医疗病房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症监护病房加强医疗病房管理制度.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症监护病房加强医疗病房管理制度.docx

重症监护病房加强医疗病房管理制度

ICU

(重症监护病房、加强医疗病房)

管理制度

—、医院重症

二、ICU病房医师与护士配备

三、医院ICU(重症病房、加强医疗)病房管理制度

四、危重病人进行高风险诊疗操作的许可授权制度

五、为病人提供非医疗技术方面的服务制度

六、ICU医嘱制度

七、知情同意书制度

八、手术病人转入ICU后的交接制度

九、对进入ICU病人的初始评价制度

十、ICU患者转出制度

十、

ICU

患者检查和治疗转运制度

十二、

ICU

患者入住接待流程

十三、

ICU

(重症病房、加强医疗病房)护理工作制度

十四、

ICU

护士准入制度

十五、

ICU

护理管理制度

十六、

ICU

护理工作制度

十七、

ICU

医院感染控制

十八、预防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的制度

十九、ICU人员岗位职责

—、医院重症

ICU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集中救治危重病人的ICU病房,集中了医院先进监护设备和急救设施,对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规范ICU病房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救治水平,当医院设臵二个ICU单元及二个以上时,应设置医院ICU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必需加强对各类ICU病房的管理。

1.人员组成

1.1主持:

主管业务院长

1.2成员:

医务处、护理部、人力资源管理与财务部门、药剂科、学影像科、临床检验科、医学工程科、医院感染科等部门主任;各类ICU病房的主任;相关临床科室主任。

2.职能权限:

为院长决策提供支持、对工作情况提出协调与评价

意见,保障ICU工作临床正常运行。

2.1ICU的设置与变更、人力资源的配置、设施设备配置。

2.2ICU科主任、护士长、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人员的评价与权限

认定。

2.3定期与不定期对ICU工作情况提出评价意见,重点是医疗

质量与安全的持续改进。

2.4对ICU与院内各科室、以及各类ICU之间,提出协调意见。

2.5对ICU临床技术的准入与培训提出意见

2.6完成院长交办的其它工作。

3.工作要求:

3.1由医务处、护理部主任负责日常工作,至少每半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

3.2有会议记录、内容纪要。

3.3对提出的意见,相关科室有具体整改措施,由医务处、护理部负责督导,并在下次会议上有落实的结果反馈

二、ICU病房医师与护士配备

1.医师配备:

1.1根据工作量与工作性质而定,综合ICU床位与人员之比为

1:

0.8-1,固定的重症医学医师,不应低于70%确保能够实施三级医师查房与承担独立值班。

1.2应由从事重症医学的主任或副主任医师负责领导,非固定医师可定期轮换,但轮换期不应少于6个月。

1.3制定与实施岗前业务培训计划,经考核后方可上岗,进修与见习期人员不得单独执业。

2.护士配备:

2.1根据工作量与工作性质、监护项目、监测项目、医疗技能的不同,合理确定病人与护士比例,综合ICU床位与人员之比为

1:

2.5-3,固定的重症医学护士,不应低于80%护师以上人员不低于50%

2.2应由在ICU从事重症医学五年及以上资历的主管护师及

以上职称的人员领导护理工作,护师以下人员可定期轮换,但轮换

期不应少于12个月。

2.3制定与实施ICU护士岗前业务培训计划,经考核后方可上岗,

进修与见习期人员不得单独执业。

2.4对ICU在岗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与技能培训实行分级管理。

3.医院有重症医学医护人员应急调配的预案

3.1医务处、护理部会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制定有“ICU医护人员应急调配的预案”

3.2医务处、护理部适度安排其它临床骨干医护人员(主治医师及护师)接受ICU培训/ICU临床轮转。

(注释:

ICU常因手术季节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因素,员工妊娠、临产、生病等减员原因导致人员紧张,工作超负荷时间过长,护患矛盾监隐患安全隐患凸显致使医疗纷增加,护士流失增加,医院应随时调配人力资源,以确保每一位ICU患者的安全。

三、医院ICU(重症病房、加强医疗)病房管理制度

1.入住ICU病房的病人选择:

1.1严格执行收治标准(见《ICU的收治范围》)。

1.2各类ICU病房可根据本科室实际情况,制定入住ICU病房具体病种选择标准,例如各种复杂大型手术后的危重患者;需行呼吸管理和(或)呼吸支持的患者;心功能不全或有严重心律紊乱患者;急心肌梗死患者各类克患者严■创患者各种因所致的急性肾小管坏死患者;器官移植患者;急性中毒患者;其他经短期强化治疗可望恢复的多系统、器官功能不全的患者等。

1.3全麻术后麻醉作用尚未消失或生命体征尚未稳定,一般经短时间观察,病人苏醒或病情稳定后及时转到普通病房。

1.4不适宜ICU病房收治的,如已认定脑死亡者、急性传染病、无急性症状的慢患者恶性肿瘤晚期老龄自然死过程患者治疗无望或因某种原因放弃抢救者。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2.1在已有院级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各ICU应进一步制定相应的制度及细则,不断改进及完善本科室的诊疗常规,所有的医务人员均应熟练掌握。

2.2严格执行三级查房制度、病历书写制度、病历讨论制度、请示报告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及会诊制度及消毒隔离等规章制度。

3.质量目标与指标:

定期讨论在贯彻医院(ICU部分)的质量方针和落实质量目标、执行质量指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并有反馈记录文件。

4.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的管理:

4.1诊疗方案的讨论与制定

4.2院内感染监控

4.3抗菌药物及胃肠外营养的合理应用

4.4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等。

5.诊疗管理:

5.1ICU的患者由ICU医生负责管理,ICU医生应该与原发疾

病的专科医生保持密切联系与沟通。

5.2ICU医师主要承担脏器功能监护和支持救治,患者原发疾病的相关

专科情况,主要由原发疾病的相关专科医师负责及时诊疗。

5.3对重点高危患者,建立实行ICU医师与负责原发疾病诊疗相关医师联合查房的机制。

6.高风险操作实行许可授权制:

对危重病人进行高风险诊疗操作,实行许可授权制。

7.优先原则严格执行危重病人出、入ICU病房优先原则。

8.入住与出ICU病房的病人需进行APACHEII评分,医务处定期对各

ICU病房及进行分析总结。

四、危重病人进行高风险诊疗操作的许可授权制度

医师与护士为危重病人进行诊疗操作须承担极大的风险,为确保诊疗操作质量与病人安全,实行诊疗操作的资格许可授权制,减少诊疗操作的风险性。

1.诊疗操作资格的许可授权范围,应当包括所有进行本诊疗操作的医疗与护理人员。

无操作权的个人,除非在有正当理由的紧急情况下,不得从事诊疗操作。

2.医院对操作危险性大、易于发生并发症的诊治操作项目应有明确的资格许可授权有规定,每项具体诊治操作项目都有操作常规,制定考评标准,全院各临床科室均应遵照执行。

3.由医疗、护理管理职能部门负责建立相应的资格许可授权体系。

3.1由医疗、护理管理职能部门与相关专业人员组成考评组织。

3.2提供需要资格许可授权的诊治操作项目的操作常规与考评标

准,并实施培训与教育。

3.3应当结合操作者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对其熟练掌握程

度进行认定。

3.4所有资格评价资料都应当是可信任的,是书面的、详细的,

并能随时可查。

4.诊疗操作的资格许可授权实行动态管理,至少每二年复评一次,当

出现下列情况,贝师当取消或降低其进行操作的权力。

4.1达不到操作许可授权所必需的资格认定新标准者。

4.2经质量评价证明,其操作并发症的发生率超过操作标准规定的

范围者。

4.3在操作过程中明显或屡次违反操作规程者,并发症发生率增加

者。

5.通常需由医师在危重病人诊疗活动中完成的,具有高危险性、

高难度操作项目如下,但不限于。

例如:

经皮动脉置管术、各种途径的中心脉置管术肺动脉术经静脉临时起器置术丿心律复除颤术气管内88术纤支气8镜查术三腔管气囊填塞术。

经皮气管造口术、环甲软骨切开置管术(Seldinger

断性腹腔灌洗术、腹膜置管透析术、机械通气、持续动静脉血滤和透

柝人工#外膜市人工L室辅助主动内球囊反搏人工玉血浆置换等、以及卫生行

政部门和医院规定需要授权的其它项目等

五、为病人提供非医疗技术方面的服务制度

1.收住ICU的患者符合入住ICU收住指征。

2.病人的诊疗知情同意权得到保障。

3.出ICU的病人能够优先得到连贯的医疗服务。

4.ICU患者转科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合格的医疗护理人员监护。

5.病人的病历资料能随患者的转科而同时转移。

6.为清醒的病人提供心理方面的护理服务。

7.非清醒患者的隐私得到尊重。

8.主动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诊疗计划,实施高危操作应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签字同意。

9.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拒绝复苏和放弃或停止维持生命治疗的权利和应承担的责任。

10.及时向患者家属告知奔者确切病情,并给予他们支持和安慰,适时提供接近患者的机会。

六、ICU医嘱制度

(1)具有执业资格的ICU医师具有下达医嘱的权限。

(2)准确录入或书写下达医嘱时间、病人姓名和床号。

书写医嘱时字迹要清晰,签全名。

意义要明确,不得随意涂改,修改医嘱要签名。

(3)医嘱内容要求使用中文通用名,无准确中文译名的药品,用公认英文代号。

(4)如开错或取消未执行的医嘱用红笔在此条医嘱中注明“DC字样及本人签字。

对护士已执行的医嘱,禁止使用“DC,只能下达停止医嘱。

(5)医生在开完医嘱后需及时通知该病人的主管护士,以免遗漏、延误执行。

(6)医生不得下达口头医嘱(抢救时除外)。

抢救时医生下达的口头医嘱护士必须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抢救结束后半小时内完成口头医嘱的补记。

(7)电子录入医嘱系统应能有效识别录入者的身份和权限。

(8)必要时设置不同级别医师的医嘱权限;对明显错误或超出正常

使用范围的医嘱,应有提示功能。

七、知情同意书制度

(1)在ICU临床诊治过程中,因患者病情危重、体质特殊、需行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费用过大和试验性临床医疗等情况,医务人员应履行告知责任,详细填写知情同意书。

(2)ICU知情同意书的内容包括:

有创操作、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项目目的、风险性及可能并发症等,也应包括不执行此操作、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所带来的后果。

每一项的具体内容在一个科内应使用同一个格式及内容,同时应随着专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完善,及时修订。

知情系列医疗文书的签字应包括患者、家属及医师三方签字栏目。

2.1在法律上,患者是知情同意权的主体,但在我国临床实践上

表现出特殊性,强调由病人家属或单位(涉及医疗经费的负担)签字,并注明与患者的关系。

2.2知情同意权的享有者包括患者本人和患者家属,或者是患者委托人,医疗机构和医师在履行告知义务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告知对象。

2.3家属是指本人以外的家庭成员,应根据配偶、父母、成年子

女祖父母夕祖父母成年的兄弟姐妹翔序决定近亲属行使知青

同意权。

2.4委托代理人签字,应该有患者或近亲属书写的《授权委托书》。

(3)紧急避险时,以维持病人生命安全为原则:

3.1危及病人生命的手术、操作,有时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在签完字后才能进行,这时可通知家属,讲明情况后执行。

3.2若由于各种原因不能通知到家属及签字者,应征得上级医师及院领导同意后方可执行。

3.3为最大限度维护患者的生存权,对心肺复苏初期A、B、C,包括电除颤等紧急避险时,在紧急无时间先征求家属意见时,可先救命后告知

(4)知情同意书一旦签署,必须妥善保存,切勿丢失。

八、手术病人转入ICU后的交接制度

ICU医生、护士应与手术室人员(麻醉医生和外科医生)交

接,全面了解病人的情况,包括:

(1)一般情况:

病人的姓名、年龄、及其它有关资料。

(2)麻醉前状态:

2.1简单的现病史和主要的既往病史、过敏史。

2.2心脏功能检查异常情况、肺功能检查异常情况、药物治疗情

况、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其它有关资料。

2.3病人对术前药物反应及监护导管臵入情况。

(3)麻醉情况:

3.1麻醉方法、麻醉药物和药物剂量。

3.2麻醉中遇到的问题,如:

困难插管、循环波动、心电图异常、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正性肌力药物使用、低体温等。

3.3麻醉期间液体平衡情况,包括晶体液输入量、胶体液输入量和胶体液种类血液制品输量和类围术期出量围术尿量等。

3.4目前输注的药物和剂量、术中最后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3.5预测可能遇到的问题,如清醒和拔管延迟、再插管困难、清醒时血压波动。

(4)手术情况:

4.1所施手术及术中遇到的问题。

4.2术后应特别注意观察的问题。

4.3预测可能遇到的问题,如:

止血问题、血液制品补充等。

九、对进入ICU病人的初始评价制度

应该对所有进入ICU病人的病情迅速进行系统准确的评价,据此制订诊治原则。

(1)一般观察:

1.1根据心肺复苏ABC原则迅速确认气道通畅、判断通气和循

环状态。

1.2确认所有的监测导联线、静脉管道、胸管、尿管通畅并正常工作。

1.3确认ICU所有的监护仪已校对并正确连接。

(2)呼吸系统:

2.1确认呼吸机已连接和调整。

2.2检查气管插管的位臵和气囊容量。

2.3接呼吸机前手控呼吸时听诊双肺呼吸音质量及气流分布。

2.4确认胸引管开放并引流。

2.5如在ICU开始机械通气,初始吸入氧浓度为60-100%,以后根据动脉血气和胸片结果进行调整。

2.6如有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观察波形以确认气管插管的位置和无气道梗阻。

2.7经皮脉搏氧饱和度评价动脉血氧合情况。

(3)循环系统:

3.1检查心率和心律:

ECG监测有无心肌缺血和/或心律失常;检查起搏器的功能。

3.2评价体循环:

比较动脉血压和袖带血压结果。

检查周围脉搏、

皮肤颜色、体温和尿量。

测定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和肺动脉楔

压(如有漂浮导管)。

热稀释法测定心输出量,计算心脏指数、体循

环阻力和肺循环阻力(女n有漂浮导管)。

(4)检查术后出血情况:

注意伤口有无渗血、引流管及胸管的引流量。

(5)中枢神经系统:

意识水平,应包括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对光

反应及四肢活动变化。

(6)肾脏系统:

6.1日尿量与单位时间尿量。

6.2注意尿的性质(尿浓缩、血红蛋白尿、或血尿)。

6.3必要时叩诊膀胱有无尿潴留并留臵尿管。

(7)胃肠系统:

胃管的通畅和位臵,胃管引流有无血性液体。

(8)皮肤:

受压部位有无皮肤损害。

(9)体温:

9.1测定中心体温和外周体温。

9.2如直肠温度低于35C,用加热灯或复温毯复温。

9.3注意有无寒战并给予治疗。

(10)完成\PACHEII评分和/或Glasgow昏迷评分(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而昏迷的病人)。

十、ICU患者转出制度

(1)总则:

患者的转出,遵循病情及双方科室共同协商决定,并有

责任告知家属。

(2)ICU患者应经ICU上级医师查房和允许转出后,与接收科室负责医师共同商定后方可转出。

(3)患者转入ICU的原因基本去除,相应接收科室能继续完成治疗时,可考虑转出。

(4)对于患者及其家属要求或接收科室要求将患者转出时,如病情不允许,须详细告知病情及风险,其仍坚持的可考虑转出,应请患者或其家属在病历中签字确认。

(5)因基础疾病的不可逆或植物状态导致的不能撤机、或存在血管

活性药依赖的患者,以及其它非医疗原因在ICU住院的患者,

也应转出ICU

十一、ICU患者检查和治疗转运制度

为保障转运途中及检查治疗过程中的安全,特制定如下转运制度:

转运原则:

确认转运的必要性,转运前充分的评价,并做好必要的准备(人力、物力),确保患者安全。

(1)转运前评估及知情同意

1.1危重病人转运必须确认是必须和必要的,并由上级医生对转

运前病人的生命指征及转运的可行性作出评估和批准;

1.2应该充分向病人或家属说明检查或治疗的必要性及转运风险,征得病人或家属的同意,使用正规的知情同意书,由病人或家属签字认可

(2)转运前协调与沟通转运前必须协调好相关部门,包括目的地科室

相应人员、途径各关口(电梯、门卫、急救车等)。

(3)转运时人员要求根据病人的危重程度,协调组织必要的医护人员,但至少有两人以上,要求至少是熟练掌握ICU技能的医生、护士。

(4)转运设备及药物准备

4.1设备需要:

4.2生命支持设备:

简易呼吸器,必要时应用便携呼吸机,状况良

好的氧气瓶,连接用管路;手动或脚动吸痰器

4.3便携式监测仪,至少具有SP02及心率监测功能。

4.4药物需要:

4.4.1常用复苏药物:

如肾上腺素,阿托品等。

4.4.2常用镇痛及镇静药物:

如吗啡,安定等。

(5)临转运前再次评估病人及调整相应物品,防止窒息、缺氧、脱管等意外。

5.1评估是否需要人工气道,若已经存在,检查其固定是否可靠,

并保证通畅。

5.2患者生命体征维持相对稳定。

5.3需保证有畅通的静脉通路(两条或两条以上)。

5.4患者身体其它管路及引流装臵保证固定可靠,如:

胃管,腹

盆腔引流管等。

(6)转运时注意事项

6.1密切监测ICU患者各项生命指征。

6.2保证生命支持设备工作稳定(患者生命征稳定)。

6.3保证各种附属管路固定可靠(以防脱落)。

6.4防止患者发生意外损伤。

十二、ICU患者入住接待流程

入住ICU患者—生命体征不平稳者生命体征评估生命体征平稳者一一即刻报告上级医师一一询问病史一一迅速予以相应处理――体格检查一一了解于普通病房的一一病情变化及诊疗经过一一开出急查化验单和临时医嘱一一向家属交代病情,签署重病通知及有创治疗签字单一一向上级医师汇报病例,确定治疗方案一一开长期医嘱及进一步检查项目.

十三、ICU(重症病房、加强医疗病房)护理工作制度

1、ICU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

(1)护理部应加强对ICU护理质量的控制及管理,成立ICU护理质量管理组织。

其组成由护理部和ICU护士长等组成,在护理主管院长(或医疗主管院长)和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

(2)主要职责与权限是:

对ICU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予以咨询及评议,对本院的ICU护理问题负责提出鉴定和处理意见。

2.1职责:

2.1.1研究全院ICU护理质量管理情况,审定ICU护理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

2.1.2建立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ICU护理质量方面的重大事项,遇有紧急问题随时召集会议。

2.1.3组织ICU护理的会诊及病例讨论

2.1.4ICU护理问题鉴定:

a.对本院ICU发生的护理问题进行鉴定,讨论分析问题性质,为医

院做出处理决定提供依据。

b.对于ICU发生重大问题与相关部门共同鉴定,并报医疗质

量管理委员会。

2.2权限:

2.2.1实施ICU护理质量监控,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及改进措施,以促进全院ICU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2.2.2对各ICU制订的护士培养计划进行审定,对其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考评。

十四、ICU护士准入制度

(1)ICU护士准入条件(新上岗)

1.1具有护士执业资格。

1.2两年以上的临床护理实践经验,熟练掌握专科疾病的护理常规。

1.3通过三个月以上的危重症护理在职培训。

1.4经考核合格方可从事ICU临床护理。

(2)ICU护士独立工作准入资格

2.1实行一对一带教,直至其能独立完成危重症病人的护理工作。

2.2带教期间在带教老师指导下进行各项护理操作。

2.3带教期间,每月由护士长和临床教师能考核。

2.4带教期结束后,能熟练掌握ICU各种规章制度、规程、岗位职责并通过严格的理论及技能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工作。

十五、ICU护理管理制度

(1)ICU护理人员在科主任领导下,由护士长负责管理,主管病房医师给与协助。

(2)ICU护理人员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及执行各项医疗护理操作常规。

(3)ICU护士对病人实行24小时连续动态监测并详细记录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急救护理措施准确及时。

(4)各种医疗护理文件书写规范,记录完整、整洁。

(5)危重症病人护理措施到位,杜绝差错隐患,确保病人安全。

(6)做好病房的消毒隔离及清洁卫生工作,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7)ICU仪器、设备应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定期保养,使之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8)ICU物品定位、定量、定人保管,未经护士长允许不得外借或移出ICU。

(9)ICU护理人员衣着统一规范,严格控制非本室人员的出入。

(10)及时家属提供确病情并舒他'支帑安慰仓造条件鼓励他们亲近病人。

十六、ICU护理工作制度

(1)ICU护理工作基本要求

1.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及各种管道的通畅,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1.2有完整的特护记录,详实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

1.3重症患者的生活护理均由护理人员完成。

1.4随时做好各种应急准备工作。

(2)ICU护理交接班基本要求

2.1每班必须按时交接班。

在接班者未接清楚之前,交班者不得离开岗位。

2.2严格床旁交接班。

交班中发现疑问,应立即查证。

2.3交班内容及要求:

2.3.1交班内容突出病人病情变化、诊疗护理措施执行情况、管路

及皮肤状况等。

2.3.2特殊情况(如:

仪器故障等)需当面交接清楚。

2.3.3晨会中护士长可安排讲评、提问及讲课,布臵当日工作重点及应注意改进的问题,一般不超过15分钟。

(3)ICU护理查对制度

3.1对无法有效沟通的病人应使用“腕带”作为患者的识别标

志,“腕带”填入的识别信息必需经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二人核对。

3.2对用药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3.3给药时查对药品质量,注意配伍禁忌,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如患者提出疑问应及时查清方可执行。

3.4医嘱需由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记录执行时间并签名。

(若有疑问必须问清后方可执行。

3.5认真查对医嘱,规范本科室医嘱查对时间及人员要求。

3.6抢救患者时,下达口头医嘱后,执行者需复述一遍,由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并暂保留用过的空安瓿,以便查对。

(4)ICU患者转科(院)制度

4.1患者需要转回原临床专业科(院)继续治疗原发病时,由医生向家属交待病人病情及途中风险,取得家属同意并签字后,方可进行转科(院)事宜。

4.2根据转科医嘱,进行转移前患者评估及各项护理准备,并通知接收科室的主班护士

4.2.1检查患者护理记录齐全,记录内容完整。

4.2.2检查病人的个人卫生:

转出时病人面部、手足、会阴、皮肤清洁,无褥疮。

4.2.3检查各种管道应清洁通畅,固定合理、牢固,引流袋清洁。

注明插管/换管日期、时间,伤口敷料保持干燥清洁。

4.2.4检查静脉穿刺部位。

保持静脉输液通畅,所用药物标示清楚。

4.2.5备妥病历记录、各种检查胶片、有关药品和病人的物品准

备移交

426向接收科室护士介绍病人的情况:

姓名、诊断、主要治疗、皮肤及各种管道情况。

4.3根据病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