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实验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606381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8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实验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实验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实验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实验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实验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实验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实验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实验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实验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实验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

【最新】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实验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B.瓷碗破碎C.食物腐败D.石蜡熔化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白酒B.

加碘盐C.

食用醋D.

干冰

3.近期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国》很受观众欢迎,该节目主要介绍中国的美食及其制作方法。

“饮食健康”是人们普遍的生活追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甲醛浸泡海产品

B.为保持香肠肉质鲜美,添加过量的亚硝酸钠

C.在煲好的鸡汤中放入适当的加碘食盐

D.在果汁中加入“塑化剂”使其口感更好

4.【最新】2月,国务院发布空气质量新标准,下列项目没有列入空气质量监测的是(  )

A.二氧化氮B.氮气C.一氧化碳D.PM2.5

5.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B.

滴加液体C.

加热液体D.

读取液体体积

6.成语“釜底抽薪”的本意包含着灭火的原理,下列灭火方法也依据这个原理的是()

A.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B.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

C.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D.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

7.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袋鼓起,是因为袋内的气体分子

A.间隔增大B.质量增大C.体积增大D.个数增多

8.物质的用途和性质密切相关

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

石墨制铅笔芯

B.

氧气用于金属切割

C.

食品充氮防腐

D.

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9.菜地里绿色蔬菜叶片边缘发黄,小豆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建议父母买化肥改善现状,以获得好收成,他提出买的化肥是(  )

A.NH4ClB.Ca3(PO4)2C.KClD.CO(NH2)2

10.砷化镓(GaAs)是一种“LED”绿色节能光源材料,镓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

下列有关镓的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的核电荷数是31B.元素符号是Ga

C.属于金属元素D.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g

11.青少年过多摄入蛋糕里的人造奶油会产生一种影响身体发育的反式脂肪酸,其化学式为C18H34O2。

下列对该物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是有机物B.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由54个原子构成D.碳元素与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9:

1

12.从石灰浆抹的墙壁上掉下一块白色固体,某学生为探究其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将固体研磨成粉末状,加水搅拌固体没有全部溶解;②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根据以上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一定有CaCO3和Ca(OH)2B.一定有Ca(OH)2,可能有CaCO3

C.一定没有CaCO3和Ca(OH)2D.一定有CaCO3,可能有Ca(OH)2

13.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14.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4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图4

A.硝酸钾的溶解度一定大于氯化钾的溶解度

B.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饱和

C.t℃时,硝酸钾和氯化钾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60℃时100g水中加入90g硝酸钾,充分搅拌,可得到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15.宇宙飞船内,宇航员所呼出的气体要通过盛有氢氧化锂的过滤网,以除去所含的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LiOH+CO2→Li2CO3+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B.Li2CO3属于有机物

C.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D.检验生成Li2CO3可用稀盐酸和石灰水

16.小明在实验室用足量的锌粒与稀硫酸按如图装置制取一定量的氢气,发现液面刚好不与锌粒接触而又无硫酸可加,若从长颈漏斗中加入适量下列试剂,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量,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

B.稀盐酸

C.氯化钠溶液

D.澄清石灰水

17.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物质

实验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NaCl(Na2CO3)

除杂

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

B

MnO2(KCl)

分离

溶解、过滤、蒸发

C

CO2(H2O)

干燥

将气体通过碱石灰(主要成分氢氧化钠)干燥管

D

NaOH、Ca(OH)2

鉴别

分别加入Na2CO3溶液,观察溶液的变化

A.AB.BC.CD.D

18.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D.碱性溶液的pH都大于7,所以碱溶液pH一定大于7

19.A、B、C、D、E、F分别是氧化铁、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中的一种,B不属于氧化物。

他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反应关系,图中短线相连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连的物质间发生的反应均属于复分解反应

B.固态C物质可用于人工降雨

C.A与D混合后有气泡产生

D.C与D混合后溶液中始终没有明显现象

二、多选题

20.利用曲线图对化学实验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对研究对象形成规律化的认识,下列各选项中观察曲线图后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A.等质量的金属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活动性越强的金属生成的氢气就越多

B.两种溶质质量分数的硫酸吸水性强弱的比较:

质量分数越大的硫酸吸收水的质量越多

C.某物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D.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影响:

加入二氧化锰使H2O2生成氧气的量增多了

A.AB.BC.CD.D

三、填空题

21.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合理摄取营养物质和人体必需的元素。

(1)食物的成分主要有蛋白质、糖类、油脂、_____、无机盐和水等六大类,通常称为营养素。

下列各类食物中含淀粉最丰富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

西红柿B

大米C

鸡蛋D

牛奶

(2)小华经常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你觉得小华体内缺少的元素是______(填序号)。

①铁②硒③钙④锌

(3)家庭生活中常使用下列用品,其中用到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填序号)。

①不锈钢炊具②合成橡胶手套③纯棉饰品④电话塑料外壳

(4)潍坊许多公共金属设施使用了科技含量非常高的氟碳漆,这种漆可以使设施的抗腐蚀能力提高3到5倍,其防锈的原理是(根据生锈条件说明)________。

(5)服装的面料主要成分是天然纤维与合成纤维方法,如何鉴别天然纤维与合成纤维_______。

22.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

试用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节约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下列做法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有(填序号)_________。

A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B工业废气处理后排放

C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

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2)如图是水电解的示意图。

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在实验过程中,电解水18g,则试管b中产生的气体的质量是_______克。

(3)为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某同学制作了如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其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

(4)树木上常涂石灰浆防止害虫生卵。

写出用生石灰制得石灰浆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5)水的硬度较大时,煮沸是降低硬度的好办法,其化学原理是Ca(HCO3)2、Mg(HCO3)2加热后发生反应生成了水垢。

Ca(HCO3)2加热分解为碳酸钙、二氧化碳和水,请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Mg(HCO3)2加热后分解为氢氧化镁和二氧化碳,请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四、流程题

23.下图是某实验中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2)气体C的化学式是_______。

(3)溶液D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写化学式),可能有的溶质是____。

(4)写出溶液A与固体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五、实验题

24.根据如图中所示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示的仪器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填字母序号,下同),收集装置可选用___(写一种即可),取用KMnO4固体时,应选用的仪器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注射器C可用于检查装置E的气密性,步骤如下:

①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至没过长颈漏斗下端处;②将注射器C连接到装置E的导管口处。

③缓慢拉动注射器C的活塞,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装置E的气密性良好。

(4)实验室用装置E制取CO2时,如用注射器C替换长颈漏斗,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六、科学探究题

25.小强同学看到妈妈将买来的排水口洗净剂(主要成分:

过碳酸钠、柠檬酸)洒在厨房排水口网状盖的底部,倒上温水后迅速冒出气泡。

为了解其反应过程,他与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小组同学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A     B        C

实验中观察到如下现象:

A中有气泡产生;B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收集到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由此同学们得出结论:

生成的两种气体分别是:

______(填化学式)。

B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

(1)实验过程:

教师提供了一瓶过碳酸钠(Na2CO4),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2)提出问题:

无色溶液X中的溶质有哪些物质?

(3)猜想与假设: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X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________;还可能存在Na2CO3、NaHCO3、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

(4)查找资料:

资料1:

氯化钙溶液呈中性;氯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合不发生反应;

氯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后发生如下反应:

Na2CO3+CaCl2═CaCO3↓+2NaCl。

资料2:

NaHCO3溶液呈碱性,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氢钠、碳酸钠与足量的酸反应产物相同。

(5)实验过程:

小组同学对溶液X中的溶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请将下列实验方案填写完整。

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结论

_________

__________

证明溶液中有Na2CO3

__________

___________

证明溶液中无NaHCO3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证明溶液中无NaOH

(6)实验反思:

根据资料,NaHCO3溶液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于是,同学们猜想:

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是否可以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方程式)这样的反应?

于是,同学们进行了新的探究实验。

七、计算题

26.盐水选种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巧妙的挑选种子的方法。

农业生产上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5%-20%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1)要配置150kg16%的氯化钠溶液,计算应称取氯化钠的质量。

(2)选种进行一段时间后,农技员估计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都有所减少,他取出50g氯化钠溶液,加入过量AgNO3溶液,得到沉淀14.35g,计算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反应原理为:

(3)若此时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只剩下100kg,要使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都恢复到

(1)中的状态,计算需要加入的氯化钠和水的质量。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酒精挥发属于酒精的三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陶瓷破碎是物质形状的变化,为物理变化;

C食物腐败涉及诸多生物、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D石蜡融化为石蜡状态的变化,为物理变化。

故选C。

【点睛】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向来是中考的必考点,常在单项选择题里面比较靠前的位置出现,属于简单题。

2.D

【详解】

A、白酒中含有水和酒精,属于混合物,选项A错误;

B、加碘盐含有碘酸钾和氯化钠等物质,属于混合物,选项B错误;

C、食用醋是醋酸和水的混合物,属于混合物,选项C错误;

D、干冰中只含有一种物质二氧化碳,属于纯净物,选项D正确。

故选D。

3.C

【详解】

A、甲醛有毒不能用来浸泡食品,故选项错误;

B、亚硝酸钠属于食品添加剂,但要放入适量,添加过量的亚硝酸钠会影响人体健康,故选项错误;

C、加碘食盐既能调节汤的味道,又能提供碘元素,防止大脖子病的发生,故选项正确;

D、塑化剂的毒性远高于三聚氰胺,所以不能放到果汁中,故选项错误。

故选C。

4.B

【详解】

空气质量检测的项目为有害气体和烟尘,有害气体为氮的氧化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烟尘为PM2.5等颗粒物,氮气是空气的一种成分。

故选B。

5.D

【详解】

A、酒精灯点燃时必须用火柴点燃,不能用酒精灯引燃,故A错误;

B、胶头滴管在使用时要悬垂在试管上方,不能与试管接触,也不能伸入试管内,故B错误;

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该试管内液体量超过了一半了,故C错误;

D、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D正确。

故选D。

6.A

【解析】

试题分析:

“釜底抽薪”是一种常用的灭火方法,它利用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将锅底的柴火抽走,就没有了可燃物,起到灭火的作用。

A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利用了移走可燃物的原理起到灭火的作用。

此项符合要求。

B用二氧化碳灭火利用二氧化碳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绝,从而起到灭火的作用。

不符合要求。

C用碗盖盖来着火的油锅,利用了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绝的原理,从而起到灭火的作用。

不符合要求。

D用高压水枪灭火利用了水将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绝,同时水汽化时会吸收一部分热量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从而起到灭火的作用。

不符合要求。

所以应选A项。

考点:

燃烧与灭火

7.A

【解析】

此题结合实例考查引起气体压强变化的微观本质。

从平原到高原外界压强减小,塑料袋内的压强等于原来的大气压,所以包装袋鼓起,气体分子间隔增大。

8.A

【解析】

试题分析: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A、石墨制铅笔芯,是利用了石墨质软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A正确;B、氧气用于金属切割,是利用了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B错;C、食品充氮防腐,是利用了氮气化学性质稳定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C错;D、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了熟石灰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D错,故选A。

考点:

考查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9.C

【分析】

缺钾元素会导致中下部叶片黄环叶。

根据题意,菜地里绿色蔬菜叶片边缘发黄,应施用含钾元素的钾肥。

【详解】

A、NH4Cl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B、Ca3(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不符合题意;

C、KCl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符合题意;

D、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D

【详解】

A.根据原子的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则镓原子的核电荷数是31,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图可知信息:

镓元素符号是Ga,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名称有“钅”字旁,因此镓属于金属元素,故C不符合题意;

D.根据图可知信息:

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其单位为1,而非g.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1.C

【详解】

反式脂肪酸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所以属于有机物,正确;

根据反式脂肪酸的化学式可知,它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正确;

一个反式脂肪酸的分子由54个原子构成,不是该物质由54个原子构成,错误;

根据反式脂肪酸的化学式可知,碳元素与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9:

1,正确。

故选C。

12.B

【分析】

【详解】

石灰浆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在空气中放一段时间会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取固体溶于水没有全部溶解有可能含有碳酸钙,也可能只是没有完全溶解的氢氧化钙,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所以一定含有氢氧化钙,综上所述一定有Ca(OH)2,可能有CaCO3。

故选B。

【点睛】

对于常见化学物质的鉴别属于中考的必考点,选择填空均可出题,考察形式较为灵活,注意积累总结。

13.B

【详解】

燃烧条件有可燃物、助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

若证明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则需用控制变量法,保持助燃物、可燃物两个条件不变,即通入空气与白磷接触,只改变温度。

得到现象白磷在冷水中不燃烧,在热水中燃烧,可证明结论,故选B。

14.B

【分析】

【详解】

A、在温度大于t℃,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钾的溶解度,故A错误;

B、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饱和,故B正确;

C、t℃时,硝酸钾和氯化钾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其他情况不一定相等,故C错误;

D、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90g,所以100g水中加入90g硝酸钾,充分搅拌,得到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故D错误。

故选B。

15.D

【分析】

【详解】

A、反应物和生成物虽然都是化合物,但并不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的两种化合物,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A错;

B、Li2CO3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它的性质和无机物相似,属于无机物,故B错;

C、反应前是3个分子,反应后是2个分子,分子个数改变,故C错;

D、碳酸根离子检验方法:

加入稀盐酸有气体生成,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如果变浑浊,说明含有碳酸根离子,故D正确.

故选D。

16.C

【解析】

锌粒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A、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B、稀盐酸与锌粒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C、氯化钠溶液与锌粒和稀硫酸均不反应;D、澄清石灰水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

故选C。

点睛∶加入适量的试剂,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量,该试剂应是既不与锌又不与稀硫酸反应。

17.C

【详解】

A、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溶液中只剩下氯化钠,正确;

B、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化钾易溶于水,溶解、过滤、蒸发后可以分离,正确;

C、碱石灰(主要成分氢氧化钠)可以同时吸收二氧化碳和水,除去主要成分,达不到干燥的目的,错误;

D、分别加入Na2CO3溶液,氢氧化钠不会有明显的现象,而氢氧化钙会有白色沉淀碳酸钙生成,可以鉴别,正确。

故选C。

【点睛】

对于常见化学物质的除杂问题属于中考的常考点,选择填空均可出题,考察形式较为灵活,注意积累总结。

18.D

【详解】

A、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有:

酸和金属氧化物、碱和非金属氧化物,酸与碱,只有酸与碱的反应才是中和反应,选项A错误;

B、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选项B错误;

C、带电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如核外电子带负电,但不是离子,选项C错误;

D、碱性溶液的pH都大于7,所以碱溶液pH一定大于7,选项D正确。

故选D。

19.B

【分析】

氧化铁只与盐酸反应,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盐酸和碳酸钠三种物质反应,盐酸能与氧化铁、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四种物质反应,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氢氧化钠两种物质反应,碳酸钠能与盐酸、氢氧化钙两种物质反应,B不是氧化物,B不是氧化铁和二氧化碳,F为氧化铁,则E为盐酸,A为碳酸钠,D为氢氧化钙,C为二氧化碳,B为氢氧化钠。

【详解】

A、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由于没有相互交换成分,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故A不正确;

B、固态C是干冰,易升华获得低温。

可用于人工降雨,故B正确;

C、A是碳酸钠,D是氢氧化钙,两者混合后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生,故C不正确;

D、C是二氧化碳,D是氢氧化钙,两者混合后生成水和碳酸钙沉淀,故D不正确。

故选B。

20.AC

【详解】

A、等质量的金属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活动性越强的金属产生氢气的速度越快,表现为单位时间内生成的氢气就越多;而最终产生氢气的多少通过化学方程式中金属和氢气的关系进行计算,故正确;

B、该题变量有硫酸浓度和硫酸体积两个,无法进行比较,故错误;

C、从坐标中看出:

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正确;

D、二氧化锰作为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催化剂,加入二氧化锰使H2O2生成氧气的速度加快,而不能增加产生氧气的质量,故错误.

故选AC。

21.维生素B④②④隔绝空气(或氧气)和水蒸气取少许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进行灼烧,能燃烧成灰末的是天然纤维,燃烧是块状不能成粉末的是合成纤维

【详解】

(1)食物的成分主要有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大类,通常称为营养素;

A、西红柿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

B、大米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符合题意;

C、鸡蛋富含蛋白质,不符合题意;

D、牛奶富含蛋白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①缺铁会引起贫血,不符合题意;

②缺硒可能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如摄入过量,会使人中毒,不符合题意;

③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老年人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症,不符合题意;

④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符合题意。

故选④;

(3)①不锈钢炊具是由不锈钢制成,不锈钢是铁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②合成橡胶手套是由合成橡胶制成,合成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符合题意;

③纯棉饰品是由纯棉制成,纯棉属于天然材料,不符合题意;

④电话塑料外壳是由塑料制成,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符合题意。

故选②④;

(4)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空气(或氧气)、水接触,公共金属设施使用了科技含量非常高的氟碳漆,这种漆可以使金属隔绝氧气和水,起到防锈的目的;

(5)可用灼烧的方法来区分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取少许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进行灼烧,能燃烧捏成灰末的是天然纤维,燃烧时捏成块状不能成粉末的是合成纤维。

22.AD

16吸附

【详解】

(1)A工业废水直接排放会造成废水中的有害物质污染水源,符合题意,选项正确;

B工业废气处理后排放会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选项错误;

C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能够避免磷元素对水源的污染,不符合题意,选项错误;

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会造成残留的化肥、农药污染水源,符合题意,选项正确,故填AD。

(2)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

2H2O

2H2↑+O2↑;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中水的质量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