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交大地质地貌学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60321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66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交大地质地貌学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重庆交大地质地貌学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重庆交大地质地貌学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重庆交大地质地貌学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重庆交大地质地貌学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交大地质地貌学实习报告.docx

《重庆交大地质地貌学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交大地质地貌学实习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交大地质地貌学实习报告.docx

重庆交大地质地貌学实习报告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

——野外实习报告

 

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

地质工程

2012年3月24日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1、为了增强自身的野外实践能力,能更好的识别与判断各类岩石及其结构构造类型;

  2、通过实地的实习进一步巩固地质地貌学的基本原理,学习并把握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我们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科理论教学体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3、野外考察实习使我们对地质地貌学有一个感性直观地熟悉,锻炼了我们探究的能力和野外勘查实验的能力;

  4、通过对各种地质地貌的观察,认知并了解典型的地质地貌特征,能对野外的地质地貌构象作出基本的解释,并能做出公道的推算当地的地质演变历史。

二、实习概况:

1.实习时间:

2011年12月29日

2.地点:

重庆市合川区

三、合川地区概况:

合川区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地处重庆市北大门,距重庆56公里。

地理坐标在东经105.58'37"至106.40'37"、北纬29.51'02"至30.22'24"之间。

东邻渝北区、岳池县,南靠北碚区、璧山县,西连铜梁、潼南县,北接武胜、蓬溪县。

东西宽69公里,南北距58公里,全市幅员面积2356.21平方公里。

合川区地处中丘陵和川东平行岭谷的交接地带。

出露地层从老至新有古生界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和侏罗系、新生界第四系。

其中,以侏罗系分布面积最宽,占全区幅员面积四分之三以上。

侏罗系中又是沙溪庙组面积最大,达1664.03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70.62%。

合川区太和镇马门溪还首次挖掘出了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化石“马门溪龙”。

地质构造属新华夏系构造体系,全境有两种地质构造类型:

境东及东南部属川东平等岭谷区华蓥山复式背斜褶断带,其余的大部分地区属川中褶带龙女寺半环状构造区。

全市地貌因受地质构造和岩性的制约,其特征是东、北、西三面地势较高,南面地势较低。

最高点是三汇镇白岩头,海拔高度为1284.2米;次高点在西部龙多山,海拔高度619.7米;最低在南面的草街镇嘉陵江边,海拔185米。

全境地貌大致分为平行岭谷和平缓丘陵两大类型:

东南边缘之华蓥山区为平等岭谷地形,分布面积359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15.5%;西北部广大地区,属川中丘陵盆地,为平缓丘陵地型,分布面积1997.21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84.5%。

四、实习路线:

(图示为本次实习的总地形图)

重庆合川——炮台村——龙溪村——嘉陵江沿岸地带

主要地貌类型:

河谷地貌;方山地貌

五、实习内容:

12月29日的早上,我们地质三个班全体在交大二号门集合,乘车前往本次实习的目的地——合川。

本次实习地区分为两个:

丘陵地带,丘陵较低,平均高度低于200米,四周伴有典型的方山地貌;另一区域是河流地貌,地处嘉陵江龙溪村段,两岸形成阶地,流水较缓,并伴有支流,弯曲河床塑造了边滩、河流地貌与沉积层。

丘陵地貌:

丘陵是海拔500米以下的走向明显或不明显的高地与洼地相间排列的地貌之组合,成因上与山地有联系。

我们实习的第一个地区炮台村为丘陵地带,表面形态起伏,绝对高度在50米以内,相对高度不超过10米,由多种岩类组成的坡面组合体。

此处丘陵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形成,一般没有明显的脉络,顶部浑圆,是山地久经侵蚀的产物。

它是坡度小于25度的沉积岩缓丘陵,由剥蚀夷平化作用形成,是平原丘陵。

实习地区丘陵地貌的边缘部分由于流水、重力、生物等外力作用下发生塌落和滑落,在陡坡下泥岩区形成坡度大约为30度的斜坡,并且该地区水分充足,地表被植物所覆盖,极大程度上限制周边流水等外力作用对丘陵陡坡的破坏。

河流地貌:

1、河谷:

河谷形态。

实习地区河谷横剖面呈“U”型,为“U”型河谷,谷府包括了河水占据的河床和洪水淹没的河漫滩。

河谷形成过程:

实习地区河谷经历了“V”型谷,河漫滩河谷,成型河谷三个阶段。

“V”型谷是河流形成早期以垂直侵蚀为主,河流深入基岩,形成的河身直,河床坡度陡,水流湍急,两岸崩塌发育,断面呈“V”型。

河漫滩河谷形成于河流发展中期,这一阶段主要以侧向侵蚀为主,通过水流侧向移动削除旧的地貌,塑造出宽广的河漫滩,即河漫滩河谷,成型河谷在河漫滩河谷,由于种种原因使河流垂直侵蚀作用复壮,河流下切,于是河漫滩转化为不受洪水淹没影响的河流阶地,发育为有河流阶地的成型河谷。

2、河流阶地

(1)阶地简图

(2)阶地概括

第一级阶地较为平坦,部分已被嘉陵江淹没,实习地位于嘉陵江河岸的凸岸上,在该地区可以看到河流的堆积相,在第一级与第二级阶地的过渡陡坡可以看见细小松散的壤质,该壤质颜色接近于深灰色,该地区伴有少量砾石,粒径约为2—4厘米,接近于圆状,分选性差,坡度约为20°左右,外露坡长约为5米左右。

第二级阶地坡长约为30—40米,此处有大量细腻砂石,表层为冲积物,坡度在40°—50°,后缘高为10米左右,该阶坡处有冲沟产生,并伴有冲积物冲入江中。

粒径约为10厘米。

第三级阶地坡长20—24米,后缘高度为15—20米,坡度约为45°,在三级阶地所处地含有砾石层,厚度为25—40厘米,砾石粒径约为15—18厘米,分选性强,该地区土壤接近红色,土质粒性很大。

第四级阶地,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四级阶地只能看到阶坡,阶坡处有不同厚度的砾石层,粒径大小约在10—25厘米间,这些砾石层是经过河流侵蚀搬运堆积而成。

(3)形成原因

该阶地主要由间歇性新构造运动造成,第四纪地质时期以来,构造隆升,致使侵蚀基准面下降,河流在重力等的作用下向下侵蚀,

形成“V”型河谷,由于构造运动停止,河流下蚀到侵蚀基准面就不再下蚀,此后一段时期内河流主要以侵蚀为主,并使河谷发育为“U”型谷,时间推移,地壳又一次隆升,再次引起河流的下蚀,形成“V”型谷,而在“U”型和“V”型的过渡地带就形成了阶地面,在实习地总共有四级阶地,就说明该地质时期地壳至少隆升了四次。

(4)演化机制

通过对阶地形成机制的分析,在第四纪以来,该地区的构造极其不稳定,同时也不能引起过该地区的气候的变化。

在将来的时间中,该地区的构造可能再次隆升,并且在隆升的过程中很可能引发严重的地质灾害。

六、实习总结:

在本次实习中,我们学会地形图、地质图的使用和阅读地质现象,掌握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练习做野外笔记,锻炼野外工作技能,而且能比较正确地分析和认识一些地质地貌现象,了解实习区地层发育情况及接触关系,观察了实习区的地貌形态,了解实习区总的构造构架和特点,初步分析实习区矿产、地貌、水文地质等的一般轮廓。

实习过程充实有趣,我们将书本上的内容运用到实际中,对知识点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而且学习了书本上所学不到的实践知识,丰富了我们的阅历,增长了我们的知识。

同时,这次实习又让同学之间又多了一分了解,彼此更加团结。

美丽的大自然让我们对地质更加热爱,因自己是地质人感到自豪!

同时,也非常感谢老师的指导,为我们带来了这次难以忘怀的实习旅程。

 

附图:

图示为丘陵地带的梯田

图示为第二级阶地图

位于第三级阶地上的较大粒径砾石

图示为川东丘陵地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