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市新兴县水台镇云端花岗岩石场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修.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600940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13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浮市新兴县水台镇云端花岗岩石场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云浮市新兴县水台镇云端花岗岩石场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云浮市新兴县水台镇云端花岗岩石场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云浮市新兴县水台镇云端花岗岩石场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云浮市新兴县水台镇云端花岗岩石场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浮市新兴县水台镇云端花岗岩石场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修.docx

《云浮市新兴县水台镇云端花岗岩石场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浮市新兴县水台镇云端花岗岩石场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修.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浮市新兴县水台镇云端花岗岩石场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修.docx

云浮市新兴县水台镇云端花岗岩石场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修

I1编制总则

1.1编制目的

《云浮市新兴县水台镇云端花岗岩石场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编制,是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修正)》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的规定,明确项目建设单位所应承担的水土流失防治范围和责任,使法定的水土流失防治义务落到实处;同时,根据项目建设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和治理措施,为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防治提供技术保证,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部门实施检查、监督提供科学依据。

水土保持方案经批准后具有强制实施的法律效应,项目生产建设单位应将水土保持方案中的各项防治措施纳入生产建设项目的总体安排和年度计划中,按方案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从而确保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落到实处。

1.2编制依据

1.2.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国务院第120号令,1993年);

(3)《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修正)》(1997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1998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

(6)《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1998年);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

(8)《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9)《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

(10)《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91);

1.2.2部委规章

(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1994年)

(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1995年水利部第5号令发布,2005年水利部第24号令修改);

(3)《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水利部第12号令,2002年);

(4)《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2002年水利部第16号令发布,2005年水利部第24号令修改)。

1.2.3规范性文件

(1)《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务院国发[2000]第38号);

(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保送及有关格式暂行规定》(2003年);

(3)《全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纲要》(水利部水保[2004]332号);

(4)《关于加强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理工作的通知》(水利部水保[2003]89号);

(6)《水土保持监测资格管理暂行办法》(水利部水保[2003]202号);

(7)《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咨询服务费计列的指导意见》(水利部保监[2005]22号);

(8)《关于规范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评审工作的意见》(水利部办水保[2005]121号);

(9)《广东省采石取土管理规定》(广东省第九届人大[1998]31号);

(10)《关于颁发<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和定额>的通知》(水总[2003]67号);

(11)《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监理管理暂行办法》(水利部水建管[2003]79号);

(12)《广东省水土保持补偿征收和使用管理暂行规定》(1995年11月13日);

(14《关于发布<全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通告>的通知》(粤水农[2000]23号)。

1.2.4规范标准

(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

(2)《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

(3)《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

(4)《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3-2001);

(5)《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

(6)《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SL73.6-2001);

(7)《水土保持概(估)算编制规定》(水利部水总[2003]67号);

(8)《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水利部水总[2003]67号);

1.2.5技术文件和相关资料

(1)《广东省云浮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1999年12月)

(2)《云浮市新兴县水台镇云端花岗岩石场初步设计报告》(2005年7月)

(3)云浮市新兴县水台镇云端花岗岩石场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编制委托书。

(4)新兴县林业局征地批文

1.3指导思想和编制原则

1.3.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文件精神,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以服务开发建设项目为出发点,解决好开发建设项目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工程建设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环境。

注重自然修复,在利用当地水土保持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尽量做到科学、低投资、高效益,有效控制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新增水土流失和原有水土流失。

采取土建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以防治项目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为重点,确保安全生产,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将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过程与主体工程施工工序紧密结合,达到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双赢的目的,促进项目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3.2编制原则

(1)预防为主的原则,在工程开发建设前及建设过程中加强水土流失的预防工作,做到先拦后堆弃。

(2)综合防治的原则,做到土建措施与植物措施、临时措施和永久措施相结合,治理与开发利用相结合。

(3)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建设过程中发生的水土流失防治费用,从基本建设投资中列支”。

(4)坚持“三同时”的原则。

水土保持工程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水土保持工程施工进度必须与主体工程施工进度相衔接。

(5)生态优先原则,在进行工程建设的同时,进行资源综合利用,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6)水土保持措施的布设本着“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重点治理与一般防护相结合”,“重点突出”的原则。

(7)与主体工程相衔接的原则,水土保持措施的设计与主体工程自身的防护体系相配合,形成系统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

(8)坚持经济可行的原则。

从工程实际出发,在有效防治工程建设过程中新增水土流失的同时,充分考虑经济合理,防治措施的配置具有可操作性,以较少的投入争取最大的生态、社会效益。

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4方案编制深度和设计水平年

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深度为初步设计阶段。

本项目为已建生产类项目,按基础建设期和生产运行期确定水平年。

主体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期为2005年,石场开采期为2006-2020年,建设生产类项目为主体工程完工后投人生产之年,由于本项目已经运行5年,本次续做水保方案,所以本方案设计水平年为2010年。

1.5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本项目地处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属西江流域,根据《广东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图》该地区是广东省的重点治理区和重点监督点,所以本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标准为二级标准。

 

2、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2.1建设项目概况

2.1.1建设项目特性

项目名称:

云浮市新兴县水台镇云端花岗岩石场

投资单位:

新兴县泰野石矿有限公司

建设范围:

矿区位于云浮市新兴县北东南方向,属新兴县水台镇云端村委会管辖,地质情况良好。

建设性质:

新建石场开采工程

总服务年限:

约14年

本期水保服务年限:

5年

开采方式:

露天开采

开采规模:

根据矿产资源规模和可利用的矿产资源储量确定的规模为:

10万m3/a;成品石仔规模约为9万m3/a;副产石粉沙约为1万m3/a。

开采条件:

该矿区矿体出露地表,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环境地质条件为简单类型,本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为简单类型(Ⅰ类型)。

工程范围:

矿石埋藏区总面积5.4hm2,拟采矿区面积2.8hm2,拟采矿标高:

+60~+145m。

2.1.2项目概况

据邻近已采石场的观察及本石场钻探揭露,石场内矿体形态简单,矿石中无非矿夹层,厚度与分布地形有关。

矿体分布最大标高+150m,拟采矿区德矿体最大标高为+145m,最低标高+60m。

矿体呈西南至东北向展布,长约350m,宽约143m,水平投影面积约0.085km2,沿倾向延深一般大于130m,分布均匀、连续、完整,厚度大。

表层残坡积层厚6-10m,平均厚度8m,砂质粘性土、强风化、中风化花岗岩分布在矿区表层,剥离层厚度变化较大,平均厚度约17m,。

石料为新鲜中粒二长花岗岩。

矿石呈灰色,主要由钾长石、石英、斜长石为主,含少量黑云母。

1、结构构造

呈灰白色,中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显微定向构造。

2、矿物成份

钾长石约67%、石英24%、斜长石8%、云母1%;

3、石料化学成份和有关物理性能

本次详查工作共取集15块物性样品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见表2-2),岩石饱和抗压强度最小的115.6Mpa,最大的136.0Mpa,平均124.5Mpa。

根据化学成分分析,矿石化学成分中SiO2:

76.18%、Al2O3:

12.63%、Fe2O3:

1.21%、K2O:

5.09%、Na2O:

2.36%、CaO:

0.66%、MgO:

0.098%、TiO2:

0.06%、FeO:

0.73%、MnO:

0.076%。

受物理、化学作用相对较弱,矿石质量较稳定,可作为一般民用建筑用的石料。

表2-2岩石天然抗压强度统计表

岩石名称

花岗岩

样品数量(个)

15

最小值(MPa)

115.6

最大值(MPa)

136.0

平均值(MPa)

124.5

矿区岩石经放射性检测,内照射指数IRa0.062,外照射指数Ir0.34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放射性核元素限量》(GB6566—2001)和《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的要求进行判定,矿石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镭-226、钍-232、钾-40的放射性比活度同时满足IRa、Ir小于等于1.0,矿石用途不受限制(A类建筑材料)。

据相近采石场开采的矿石经有关建筑行业使用,该石场的石料可破碎为各种规格的建筑用石料。

2.1.3效益分析

矿山在可利用矿产资源储量的范围内进行开采,经估算石场的投资为720万元,年总生产费用200万元,年销售收入350万元,年利润150万元,静态投资回收期为4.8年。

企业在服务年限内,每年生产9万m3碎石。

企业投产后,可向当地社会提供就业机会,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对当地山区人民致富奔康有重要作用。

该项目回收期适度,投资合理,短投入长收益,是一项发展经济建设的理想途径,此项目可行。

 

表2-4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年销售收入

万元

350

1

成品石仔

万元

315

 副产品粉沙

万元

35

年总生产费用

万元

200

1

其中:

采矿生产成本

万元

200

包括剥离费用

2

开完表土

万元

30

3

设备折旧

万元

20

4

运输费

万元

20

5

电费

万元

15

6

爆破费用

万元

30

7

人工费

万元

50

8

有关部门税费

万元

10

9

管理费

万元

15

10

道路维护及不可预计

万元

10

静态投资回收期

a

4.8

不含建设期,未计息

2.1.4项目占地

本次核实拟开采花岗岩碎石矿区范围为2.8hm2,本项目主要包括采石场防治区、弃土场防治区、破碎站防治区、生产生活区、运输道路防治区。

项目占地主要为灌木林地、旱地和荒地。

项目各部位所占地类型见表2-5

 

表2-5各项目区占地类型面积表单位(hm2)

项目

预测分区

占地类型

总面积

占地性质

旱地

荒地

林地

1

采石场防治区

0.7

0.1

2

2.8

永久

2

弃土场防治区

0.4

0.3

0.3

1

永久

含破碎站防治区

0.1

0.1

0.15

0.35

生产生活区

0.1

0.1

0.05

0.25

3

运输道路防治区

0.3

0.12

0.40

0.82

永久

4

合计

1.6

0.72

2.7

5.22

5

5.22

2.1.5开采矿区概况

云浮市新兴县水台镇云端花岗岩石场开采工程主要有:

采石场、弃土场、破碎站、运输道路、生产生活区等组成。

1、采石场

本矿区地势为低丘陵,采场位于山坡上,拟开采矿体在60m标高以上,最低开采境界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约10m(矿区的侵蚀基准面为50m)。

矿区开采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矿山开采技术条件较好。

石场露天开采,必须执行《广东省露天矿场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的要求,采剥作业必须遵守“由上而下,分水平台阶开采”的原则。

采场的最大采高在矿区的西北侧边坡处,为150m。

经计算的最终边坡角为44.7°。

对于形成面积为2.8hm2、深约40m的采坑,开采时矿坑汇水则不能自然排出,应采取机械排水方式。

闭坑后可以填土复垦造林,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避免产生大的自然灾害。

2、弃土场

根据采矿区附近的地形条件,在采矿区的西南侧山洼处设置有一个弃土场进过计算可以填方15.95万m3。

根据计算,矿区剥离岩土方量为22.4万m3,运输道路区挖方量为0.16万m3,矿区复垦需要利用方为5.3万m3,破碎站和生活区需要1万m3土方进行找平。

土石方基本平衡。

弃土场台阶高度及总堆积高度取决于地形、废石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等因素,并与堆排方法及运输设备有直接关系。

本方案设计采用汽车开拓运输方式,推土机堆排,堆排方法采用分阶段自下而上堆积。

弃土场第一层台阶高度为5m,第二层至第四层台阶高度为10m,安全平台宽度5m。

堆积的剥离物为松散硬质混合岩土,并考虑到弃土场的地形地质条件,弃土场的最低堆积标高为+60m,最高堆积标高约为+95m,总堆积高度为36m,堆积容量为15.95m3。

建议在弃土场坡底+59m标高处新修建一个拦渣坝,拦渣坝高6m,坝长16m。

由于前修建的拦渣坝已经年久失修,并且是干砌石砌成,存在很大安全隐患,建议拆除修建新坝。

由于弃土场堆排物为松散的坚硬岩土,剥离物的安息角根据同类矿山弃土场经验及现场实际地形考虑,设计弃土场阶段高度为5-10m,台阶平均坡面坡比为1:

2.5,坡面角约为21.8°,实际坡面线随现场地形变化,安全平台宽度为5m,则最终边坡比为1:

3,最终边坡角约为18.0°,符合安全要求。

弃土场坡底设置专用排洪沟,承接弃土场边坡和坡顶平台汇水,并与矿区沉沙池和排洪沟贯通。

表2-6弃土场设计要素表

序号

要素名称

单位

数值

1

地基标高

m

+60

2

台阶高度

m

5-10

3

总高度

m

40

4

安全平台宽度

m

5

5

台面顶标高

m

+100

6

台阶坡面角

°

21.8

7

最终边坡角

°

18.0

8

占地面积

万m2

1.4

9

总容积

万m3

35.34

3、破碎站

破碎站设置在弃土场顶部平台上,原矿石料由采石场通过履带运输机输送至破碎站,破碎与筛分设备基本上同等高程配置,并用胶带输送机连接。

规格碎石堆场和石粉堆场布置破碎站南侧,产品堆场可堆放破碎站生产约3天的产品量。

4、运输道路

内运道路修建平均纵坡约为4.69%,最大纵坡30%,外运道路修建平均纵坡约为18.7%,最大纵坡20.4%,干线道路为双车道,采用砂石路面,路基宽7.0m,路面宽6.0m,均设排水沟和过水涵管。

5、施工生产生活区

生产生活区布置在破碎站旁边,根据现场情况采取有利位置布置,主要在石场开采时进行使用。

2.2项目区自然概况

2.2.1地形、地貌

石场所经地区位于新兴县东北部,地处新兴江水系,地形介于丘陵地区,该区地处丘陵地区,矿区西南侧最高标高+160m,北东侧河床最低标高+55m,相对高差105m,沟谷发育,地势南西高北东低,自然斜坡稳定,总体的地形坡度20~50°。

植被发育,主要生长松木、灌木。

矿区范围无地表水系流入,矿区内的沟谷无泉水渗出,矿区山脊近西北走向,矿区采用山坡露天水平台阶开采方式,矿开采底界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大气降水可顺山坡自流排出。

由于矿区的集雨面积不大,可在矿区外围修筑截水沟将大气降水引导排出矿区外。

矿体表层为厚6~10m的残坡积土,土质疏松;矿体上部呈全风化~中风化岩,厚度较大,风化深度2.3~41.9m;由于矿区表土及风化岩稳固性差,开采时易导致塌方或滑坡等地质灾害。

2.2.2地质

本矿区在区域上位于湛江~韶关新华夏构造带,罗定~广宁大断裂和吴川~四会大断裂的接合部位,具体位置位于风村岩体的北部。

矿区属华南褶皱系,在志留纪末加里东运动转化为地台。

广东地壳普遍上升,发生全面海退。

当海水全面退出,地壳运动以下降为主。

2.2.2.1地层

1.第四系(Q4)残坡积层主要分布于矿区斜坡坡麓和坡脚处,其厚度变化较大,坡脚、山梁处较厚,山顶部较薄,层厚1.2~5m,平均厚度3.6m,主要为砂质粘性土,褐黄、灰白色,硬塑,主要成份为粘粒,含少量中粗粒石英砂,为花岗岩风化残积土,局部含较多花岗岩碎石或风化球。

2.侏罗系(J2)主要出露于矿区的北东部位,侏罗系中统褐黄色、浅褐色粉砂质页岩,粉砂岩,区内地表岩石风化较强烈。

3.全风化、强风化、中风化粗中粒花岗岩褐黄、浅灰色、灰白色,较松散,风化裂隙发育,根据钻孔揭露,风化层厚度变化大,ZK3及ZK4风化层厚度达36.75m和41.9m,ZK5风化层最薄为2.3m,其它钻孔揭露风化层厚度8.8~10.5m,平均厚度约17m。

4.微(未)风化粗中粒黑云母花岗岩浅青灰色-灰白色,坚硬,风化裂隙稍发育,岩质新鲜,块状构造,粗中粒花岗结构,矿物成份以钾长石、石英、斜长石为主,含少量黑云母。

2.2.2.2构造

矿区构造简单

1、F断裂构造:

构造走向近北西向,倾向30°~50°,倾角60°~67°,局部产状有较大的变化,构造延伸大于500m,宽度1~2m。

2、节理

矿区内节理裂隙比较发育,主要发育二组节理裂隙,产状为315°∠59°、193°∠75°,节理面较平直,规模不大,间距多大于1.0-2.0m左右。

2.2.3河流水系及水文地质

水台镇蕴藏丰富的矿泉水、温泉水、石英石及高岭土等优势资源。

矿区属于松散泥质红壤土的丘陵区,一条常年流水的山间小溪,流向自南向北流入廻龙河。

全镇地下水和山泉水源丰富,水质清、涵养好。

根据区内地下水赋存条件及含水层岩组特征,将其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块状岩类裂隙水。

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岩组为粘性土、砂(砾)质粘性土,为相对隔水层,透水性差,含水性弱,水量贫乏;块状岩类裂隙水含水岩组为风化裂隙,富水性贫乏。

矿床范围内地表水不发育,未发现含水构造,矿床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风化裂隙水,矿床水文地质勘探类型为块状风化裂隙充水型。

由于矿区地表水体不发育,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依靠大气降水补给,而块状岩类风化裂隙水又主要依靠上部松散岩类孔隙水的迳流补给,因此矿床充水条件简单。

综上所述,地表水、地下水对矿床开采影响较小,矿床开采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

2.2.4气象特征

项目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暖夏热,雨量充沛,雨季长,夏季湿热,多台分暴雨,冬季干燥,由冷空气入侵,偶有寒冻。

年平均气温21.7℃,一月份平均气温9.7℃,七月份平均气温29.8℃,年最高气温39℃;年平均降雨量1621.70mm,日最大降雨量为157.70mm,相对湿度81%左右,每年4~6月为雨季,雨水集中,占全年降水量的80%,属湿润地区。

本地区夏季多东、南及东南、西南风,风力4~5级。

7~9月时受台风侵扰,年平均1~4次,风力达6~9级,最大10级,风速最大30m/s。

2.2.5土壤特征及植被

(1)土壤

成土母质以花岗岩为主,发育于花岗岩母质上的赤红壤、红壤,由于在高温多雨条件下,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都极其强烈,风化产物分解彻底,形成深度的风化壳。

土壤结构疏松,植被破坏后,容易冲刷流失。

(2)植被

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樟、桑、茶、杜鹃等科是构成阔叶林和灌木林植被的主要成分。

松树和杉科是云浮市的优势树种,是构成云浮市植被、用材林的主要植物。

矿区山体基岩裸露,山顶覆盖有植被,无高大树木,矿区范围内林草覆盖率80%以上。

2.3项目区社会经济概况

水台镇2009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1.2亿元,比上年增长8%;工农业总产值2.1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9590万元,比上年增长9.6%;工业总产值11396万元,比上年增长15%;全镇人均纯收入4183元,比上年增加240元;地方财政收入474.5万元,比上年增长1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该镇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实施“三化一游”发展战略,确立了抓基础设施建设、抓项目引进、加快旅游项目建设进度三方面工作重点,统一思想,努力在镇内构筑“新型工业区”、“旅游绿化区”、“商业贸易区”镇域三大区域,全力推动镇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2.4项目工程施工

2.4.1生产工艺及组织

2.4.1.1主体及水保工程布置方式

结合矿区位置,贮存量,矿体赋存条件及周围地形地貌特征,考虑到本石场的建设规模和本次矿床开采范围,根据圈定的终了境界,+110m以上标高采用山坡露天开采,+60~+110m标高采用凹陷露天开采。

采矿场总面积约2.8hm2,通过长约400m,宽7m的内运道路与弃土场相连。

据计算,采矿场剥离岩土方量为22.4万m3,先将采矿场上层剥离岩土通过汽车运输至弃土场,分层碾压整实,回填弃土场标高至+60m,在其上建立破碎站与生产生活区,主体工程运行期间,开采的石矿通过皮带运输至破碎站加工处理,然后通过与原有公路连接的长约800m,宽7m的外运道路运输出去。

2.4.1.2碎石运输方式

根据地形地质现状及圈定的终了境界,本方案可选用场内道路开拓运输和场外道路开拓运输两种方式。

道路修建均设计为:

双车道,路面宽度约为7m。

汽车拐弯处设置不小于20m的缓坡段。

2.4.1.3生产工艺

1、破碎筛分工艺流程

(1)根据产品方案要求,将750mm的岩石破碎至40mm以下,采用三段一闭路破碎流程可满足生产要求。

其总破碎比I为18.75,各段破碎比为i1=3,i2=3,i3=2.08。

破碎生产工艺流程详见图2—1。

图2-1破碎生产工艺流程图

(2)生产流程简述

石料从采场用履带运输至破碎站受料仓,料仓设有格筛,个别大于750mm的块石用电葫芦吊出,采用液压锤式预先进行冲击破碎处理。

小于750的石料进入受料仓。

受料仓的块石经重型板式给料机送到PE900×1200颚式破碎机破碎,粗碎后用胶带输送机运往中间料场。

粗碎产品从中间料场用电振给料机给入胶带输送机送入YA1542圆振筛,筛上(+40mm)产品进入PYB—1750圆锥破碎机进行中碎,筛下(-40mm)产品与中碎产品合并通过集料胶带输送机送至2YA1842圆振筛,+40mm粒级产品进入PYD—1200圆锥破碎机进行细碎,+20mm~-40mm粒级作为最终产品用胶带输送机运至产品堆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