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 探究性试题Ⅱ.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599528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85.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 探究性试题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初三化学 探究性试题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初三化学 探究性试题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初三化学 探究性试题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初三化学 探究性试题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 探究性试题Ⅱ.docx

《初三化学 探究性试题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 探究性试题Ⅱ.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化学 探究性试题Ⅱ.docx

初三化学探究性试题Ⅱ

探究性试题(3)

教学目标

1、通过试题讲析、归纳探究性试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通过探究性试题的分类练习,掌握解决探究性试题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3、通过对试题剖析,会在审题过程中去挖掘试题的“题眼”,从而提高审题能力。

教学内容

1.(安徽)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

铁丝燃烧没有火焰,蜡烛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

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探究一:

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右图所示)。

由此可知:

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3)探究二:

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

物质

熔点╱℃

沸点╱℃

燃烧时温度╱℃

石蜡

50∽70

300∽550

约600

1535

2750

越1800

97.8

883

越1400

由上表可知:

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

由此推测:

钠在燃烧时,(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4)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但生活中木炭燃烧时会产生火焰,其原因可能是。

(1)3Fe+2O2

Fe3O4(2分)

(2)气态(1分)(3)沸点有(各1分)

(4)木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CO2等可燃性气体继续燃烧产生了火焰(2分)

2.(安徽)为研究锌和铝的金属活动性,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1)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

向表面积相同的铝片和锌粒中分别加入盐酸。

写出锌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小芳将去膜和未去膜的铝片分别放入盐酸中,发现前者比后者反应快,原因是————————————————————————————————————————————————————————————————————。

(3)小芳在

(2)实验中,还观察到有“灰黑色沉淀”这一异常现象出现。

【提出问题】铝与盐酸反应出现的灰黑色沉淀的组成是什么?

【查阅文献】铝在颗粒较小时为灰黑色;AlCl3为无色透明晶体或白色而微带浅黄色的固体,易溶于水和乙醇。

【提出合理假设】假设a:

该灰黑色沉淀可能含有—————————————;

假设b:

该灰黑色沉淀可能含有AlCl3;

假设c:

该灰黑色沉淀可能含有难溶于酸的物质。

【设计并完成实验】取灰黑色沉淀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加入适量稀盐酸

有微量气泡,固体全部溶解,得到澄清溶液

加入适量蒸馏水

固体部分溶解

加入适量无水乙醇

固体部分溶解

【得出结论】由实验①可判断假设c(填“成立”或“不成立”),再集合②和③可得出该灰黑色沉淀的成分是。

(4)你认为①中小明的实验能否比较锌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填“能”或“不能”),分别从设计方法和操作可行性的角度,具体说明理由:

(1)Zn+2HCl==ZnCl2+H2↑(2分)

(2)未去膜的铝片表面有氧化铝(氧化膜),氧化铝先与盐酸反应(1分)

(3)铝(或铝和氯化铝1分),不成立(1分),铝和氯化铝(2分)

(4)不能(1分),小明的实验方案中未控制金属的纯度,盐酸的浓度等相关变量相同(1分)

操作中难以做到铝片和锌粒的表面积相同(2分)

3.(巢湖)以下是某研究小组探究影响反应速率部分因素的相关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H2O2溶

液浓度%

H2O2溶液体积/mL

温度℃

MnO2的用量/g

收集氧气的体积/mL

反应所需

的时间/s

5

1

20

0.1

4

16.75

15

1

20

0.1

4

6.04

30

5

35

 

2

49.21

30

5

55

 

2

10.76

(1)通过实验①和②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             有关;

从实验       和       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是:

                              ;

(2)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微观粒子相互接触、碰撞的结果,化学反应速率与微观粒子的概率有关。

试从微观角度解释“反应物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的原因是:

                                                          。

(2分)

(3)用一定量1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为了减小反应速率,可加适量的水稀释,产生氧气的总重量         (选填“减小”或“不变”或“增大”)。

(1)反应物浓度(或浓度)    ③ ④ 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2)反应物浓度越大,单位体积的反应物中含有的粒子数越多,粒子间碰撞的概率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3)不变

4.(河北)在一次实验课上,各小组同学在不同地点找来的小石块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明发现,相邻小组气体产生的速率比自己小组的快。

小明将这一情况报告老师,老师鼓励他们对此问题共同探究。

【提出问题】影响二氧化碳气体产生速率的因素是什么?

【作出猜想】①不同地点石块中碳酸钙含量不同;

②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同;

③还可能是。

【设计实验】

(1)验证猜想①是否成立,要设计的实验:

分别取大小相同、质量相同、的石块,加入质量相同、的稀盐酸进行实验。

(2)验证猜想②是否成立,对盐酸的要求是。

【交流讨论】实验中可以通过观察气泡产生的剧烈程度,粗略地比较反应速率。

若要做到精确比较,应该测量的实验数据是。

【拓展延伸】上述实验中,小明采用了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

用此方法探究“催化剂对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需要控制不变的因素有(答出两点即可)等。

CaCO3+2HCl=CaCl2+H2O+CO2↑

【作出猜想】石块大小不同(或石块质量不同、盐酸质量不同)

【设计实验】

(1)不同地点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2)溶质质量分数不同

【交流讨论】相同时间内收集的二氧化碳体积(或收集相同体积二氧化碳所需的时间)

【拓展延伸】温度、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液质量、压强

5.(南昌)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

请你参与完成:

【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

【交流讨论】

(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

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

【综合应用】“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H2和一种碱,该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知识回忆】与氧气(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减少污染(环保),擦干

(2)氧气(空气)【综合应用】放热,2K+2H2O==2KOH+H2↑

6.(南昌)铝制品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但铝制品却不宜长时间盛放腌制食品。

资料显示:

“铝制品表面虽然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保护……氯化钠也会破坏氧化膜的结构,加速铝制品的腐蚀。

【提出问题】氯化钠溶液中的哪一种离子对氧化膜产生了破坏作用?

【实验方案】

序号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方案

现象

A中铝片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B中铝片五明显现象。

与A中的现象相同

结论

溶液中对氧化膜产生了破坏作用的离子可能是①。

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铝片会与CuSO4溶液反应。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③。

验证了实验1的结论。

【反思】针对实验3,莹莹认为还应增做一个对比实验,她的方案是向B试管中再加入Na2SO4溶液,结构无明显现象。

该实验可这么溶液中对氧化膜不产生破坏作用的离子是⑤。

①Cl—(氯离子)②铝片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

③2Al+3CuSO4===Al2(SO4)3+3Cu

④氯化钠(NaCl)⑤钠离子(Na+)

7.(南通)某兴趣小组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进行了氧气的制备实验。

(1)甲同学选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氧气。

①写出仪器B的名称:

②甲同学应选取的试剂是Mn02和_______(填化学式),

Mn02固体在该反应中起_______作用。

③除用排水法外,甲同学还可选择_____________法收集氧气。

④实验前,甲同学先向仪器A中加入水,然后将导管放人水槽中,并打开仪器A的活塞,观察导管口是否有连续的气泡出现。

该实验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

(2)乙同学称取一定质量KMn04放在大试管中,将温度控制在250℃加热制取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实验结束时,乙同学发现收集到的O2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l:

反应生成的MnO2分解放出02;

猜想Ⅱ:

反应生成的K2Mn04分解放出O2;

做出上述猜想的理由是。

【实验验证】同学们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①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Mn02,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

测得Mn02的质量不变。

则猜想________________错误。

②第二组同学取K2Mn04在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得

出了猜想Ⅱ正确的结论。

该组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

【拓展延伸】实验发现,K2MnO4受热只能部分分解,经分析可能是生成物K2O对其分

解产生影响。

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

【实验反思】通过以上实验探究,你对“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有何认识?

_________。

(1)①水槽②H2O2催化③向上排空气法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KMnO4======K2MO4+MnO2+O2↑

它们都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

①1②制得了一些氧气

取等量的锰酸钾固体于两支试管中,一支试管中加入氧化钾,一支试管中不加入氧化钾。

用同样火焰的酒精灯加热,用相同规格的集气瓶,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气体,收集一瓶氧气所用的时间作比较。

确定锰酸钾的分解是否与氧化钾有关系。

必须通过认真分析,用实验来加以证明。

8.(上海)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Ⅰ.仪器a的名称是。

Ⅱ.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是______________。

Ⅲ.符合启普发生器原理的装置是________(填编号)。

②制取二氧化碳后剩余溶液的成分探究(假设二氧化碳已完全放出,杂质不溶于水且不参加反应):

甲、乙同学分析认为剩余溶液中一定有氯化钙,可能有盐酸。

为验证是否含有盐酸,他们采用了不同方法进行实验,得到了相同的结论。

查找资料:

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滴加__________试液

试液变红

有盐酸

取样于试管中,逐滴滴加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___________

丙同学取样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由此得出和甲、乙一致的结论。

甲、乙认为丙的实验设计不合理。

理由是________。

③从剩余溶液中得到尽可能多的氯化钙固体。

同学们认为加入稍过量的__________(填化学式),经_____、蒸发等操作后即可完成。

试管,CaCO3+2HCl→CaCl2+H2O+CO2↑,向上排空气法,C,紫色石蕊,有气泡产生,加入的氯化钙和硝酸银反应也可以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证明稀盐酸的存在,CaCO3,过滤。

9.(宿迁)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一包干燥的红色粉末组成进行探究。

请你参与并回答有关问题。

【教师提醒】它由Cu、Fe2O3二种固体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

【提出猜想】红色粉末可能的组成有:

①只有Cu;②只有;③是Cu、Fe2O3的混合物

【资料获悉】Cu在FeCl3溶液中发生反应:

2FeCl3+Cu==2FeCl2+CuCl2

【实验探究】

(1)甲同学取少量红色粉末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振荡后观察,发现固体全部

溶解。

甲同学认为可以排除猜想中的①和③,而乙同学认为只能排除猜想①,你认为的观点正确(填“甲”或“乙”)。

(2)丙同学为进一步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称取该粉末5.0g装入硬质玻璃管中,按

右下图在通风橱中进行实验。

开始时缓缓通入CO气体,过一段时间后再加热使其充分反应。

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仍继续通CO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

反应前后称量相关装置和物质的总质量,其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

反应后

Ⅰ组

玻璃管和红色粉末的总质量为37.3g

玻璃管和固体物质的总质量为36.1g

Ⅱ组

洗气瓶和所盛溶液的总质量为180.0g

洗气瓶和瓶中物质

的总质量为183.1g

 

【交流讨论】

(1)在装置A中先通CO气体的作用是。

(2)应该选择组的实验数据计算来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

最终计算结果表明:

该红色粉末的组成是猜想中的第组(填序号)。

(3)写出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中观察到A装置中的现象为。

(4)为了防止溶液倒吸,本实验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先断开A和B的连接处?

(填“需要”或“不需要”),理由是。

【反思评价】丁同学指出:

从环保角度,上图装置有严重不足之处。

你认为应该如何改进?

【提出猜想】②Fe2O3【实验探究】

(1)乙

【交流讨论】

(1)排净装置中的空气(或防止CO和装置中的空气混合受热发生爆炸)

(2)Ⅰ,③(3)3CO+Fe2O32Fe+3CO2部分红色粉末变黑

(4)不需要,因为一直通入CO气体,B中溶液不会倒吸到A装置中

【反思评价】在B装置后放一燃着的酒精灯将剩余气体烧掉(或用塑料袋收集等)。

10.(泰州)化学实验中常常会出现意外情况,这是提升我们学科素养的良好机会,要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

例如:

(1)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呈红色。

原因是,相应的改进措施是。

(2)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部破裂。

原因是,相应的改进措施是   。

(3)用盐酸和碳酸钙固体反应,将得到的气体X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始终没有发现石灰水变浑浊。

针对此现象,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以下探究。

[假设]

小英的假设:

澄清石灰水已变质

小青的假设:

气体X中除了有CO2外,还有 

[实验探究]

Ⅰ.小英的探究: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

可能的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和实验结沦

探究所用

澄清石灰

水是否变

①用一支试管另取少

量原澄清石灰水

②取稀硫酸与碳酸钠

反应制取CO2

③  

步骤③中现象为:

   

 

步骤②中反应方程式为:

   

步骤③可能的反应方程式略

实验结论:

   

Ⅱ.小青的探究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化。

学方程式和实验结论

探究气体X

中是否含有

气体

将气体X通入硝酸银

溶液

  

 

反应方程式为:

 

实验结论:

气体X中含有

气体

[实验反思]

Ⅲ.同学们经过讨论发现,只用一组实验装置就可以同时完成上述两个假设的探究。

请你从下图中选择一组合理的装置(填序号)。

ABC

Ⅳ.在上述合理装置的第二支试管内应放入溶液,其作用是。

 

(1)试管口未放蓬松的棉花团    试管口放蓬松的棉花团或少量的玻璃棉

 

(2)集气底未放少量水或铺一薄层细沙  集气底放少量水或铺一薄层细沙

 (3)氯化氢或HCl       

Ⅰ.小英的探究: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

可能的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和实验结沦

探究所用

澄清石灰

水是否变

①用一支试管另取少

量原澄清石灰水

②取稀硫酸与碳酸钠

反应制取CO2

③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所用澄清石灰水中

步骤③中现象为:

石灰水变浑浊或未变浑浊 

 

步骤②中反应方程式为:

H2SO4+Na2CO3=Na2SO4+

H2O+CO2↑

步骤③可能的反应方程式略

实验结论:

所用澄清石灰水没有变质

或所用澄清石灰水已变质

Ⅱ.小青的探究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化。

学方程式和实验结论

探究气体X

中是否含有

氯化氢或HCl气体

将气体X通入硝酸银

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反应方程式为:

HCl+AgNO3=AgCl↓+HNO3 

实验结论:

气体X中含有

氯化氢或HCl气体

Ⅲ.AⅣ.AgNO3溶液  验证HCl气体已除尽

11.(福州)某课外活动小组同学用图12装置(固定装置未画出)测定含有杂质的镁带中镁单质的质量分数(杂质与酸接触不产生气体)。

实验过程是:

①取一段镁带样品,准确称得其质量为0.030g。

②往量气管内装水至低于刻度“0”的位置。

按图12所示(未装药品)装配好仪器。

③检查装置气密性。

④在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稍倾斜试管,将用水湿润的镁带小心贴在试管壁上,塞紧橡皮塞。

⑤调整量气管液面,使两边的液面保持同一水平,记录量气管中液面位置。

⑥把试管底部略为抬高,使镁带与稀硫酸接触完全反应。

⑦待冷却至室温后,再次记录量气管中液面位置。

⑧算出量气管中增加的气体体积为23.96mL。

已知:

同温同压下,不同气体混合后体积等于混合前各气体体积之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能否用托盘天平称量0.030g镁带样品。

(填“能”或“不能”)

(3)若不改变温度,如何用较简单的方法检查图12所示装置的气密性?

(4)经换算,该实验获得的氢气质量为0.0020g。

该镁带中单质镁的质量分数是。

(5)实验过程⑦中再次记录量气管的液面位置时,试管中留有氢气,是否会影响实验最终结果(填“是”或“否”)。

理由是。

12.(佛山)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实验室制取气体是初中重要的一组实验,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装置

是加热固体的装置,指出其中的错误;

要改正错误需要操作的按钮时(填字母)。

(2)使用装置

制取O2,化学方程式为。

(3)使用装置

前要检验气密性,方法是。

(4)实验室制取H2、O2、CO、CO2、NH3等五种气体,可选用装置

来收集的气体

有(填化学式)。

(二)某实验小组为测定铜和氧化铜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设计了用干燥纯净的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所需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5)将上图连接成整套装置,连接顺序依次为B→→→→E(填写字母)。

(6)A装置中实验前混合物质量为2.5g,实验后的剩余固体质量为2.1g,则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为。

(7)某同学用E装置增加的质量来计算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计算的结果会

(填“增大”、“减少”或“不变”)

(1)试管口向上倾斜(或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AB

(2)2H2O2

2H2O+O2↑

(3)夹紧装置中导管的橡胶管,在长颈漏斗中加少量水,长颈漏斗中的水保持不下去

(4)H2、O2、CO(5)D→C→A(6)80%(7)偏大

13.(清远)学习了CO2的有关知识之后,同学们查阅资料发现Mg能在CO2中燃烧:

2Mg+CO22MgO+C,所以镁着火不能用CO2来灭火。

但没有找到有关钠能否与CO2反应的介绍。

于是同学们展开钠着火能否用CO2来灭火的探究。

【提出猜想】钠能发生类似于CO2与镁的反应,可能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将燃着的钠伸入装有CO2的集气瓶中,钠能在CO2中继续燃烧。

进一步【查阅资料】得知:

①Na2O是白色固体,能与CO2反应生成Na2CO3,与H2O反应生成NaOH。

②Ba(OH)2溶于水而BaCO3不溶于水。

③Na2CO3的存在会干扰NaOH的检测。

基于以上资料,同学们认为钠在CO2中燃烧的产物应该与Mg在CO2中燃烧的产物情况有所不同,并对产物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①Na2O、C②、C③NaOH、C④Na2O、Na2CO3、C

通过理论分析,猜想(填序号)肯定是错误的,理由是:

【验证猜想】

步骤

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结论(燃烧产物判断)

(1)

将产物溶于适量水中

部分溶解,试管

底部有黑色固体

燃烧产物中肯定有

(2)

(1)所得少量上层清液,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

燃烧产物中肯定有Na2CO3

(3)

(2)所得少量上层清液,加入溶液

有蓝色沉淀生成

燃烧产物中肯定有

在步骤

(2)中BaCl2溶液为什么要加入至过量:

在步骤(3)中也可以通过加入

试剂的方法进行检验(任写一种试剂)。

【结论】猜想(填序号)正确。

4Na+CO22Na2O+CNa2CO3

③NaOH中有氢元素而反应物

中没有氢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③错误

步骤1:

肯定有C(炭)步骤2: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

步骤3:

加入CuSO4(或CuCl2)溶液;肯定有Na2O

完全除去Na2CO3,以免Na2CO3干扰NaOH的检验

酚酞(或紫色石蕊试液、或能与OH—反应生成沉淀的可溶性物质)

14.(湘潭)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Mg、Cu、Fe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开展了一下以下探究活动。

(1)进行试验,获得结论。

完成如下实验报告,并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Fe丝浸入CuSO4溶液中

Fe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金属活动性:

Fe_①_Cu(填“>”或“<”)该反应的反应类型属于②_反应。

将Mg和Cu分别在空气中灼烧

发现_③_(填元素符号)能剧烈燃烧,而另一种不能

金属活动性:

Mg_④_Cu(填“>”或“<”)

分别将Mg和Fe放入_⑤_(一种酸)溶液中,观察现象

观察到_⑥_(填元素符号)产生气泡的速度较慢

 

金属活动性顺序:

Mg>Fe

(2)反思与交流。

经过讨论,该小组同学一致认为:

比较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快慢,有两种测定方法:

方法一是在相同时间内测量氢气体积的大小。

若用右图所示装置测量,则接口c应与__________

(填“a”或“b”)相连。

方法二是测定产生相同体积氢气时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②置换③Mg④⑤稀H2SO4(稀HCl)⑥Fe

(2)a所需的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