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A卷.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94139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5.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A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杭州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A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杭州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A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杭州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A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杭州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A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杭州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A卷.docx

《杭州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A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A卷.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杭州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A卷.docx

杭州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A卷

杭州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A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1题;共6分)

1.(6分)(2017高二下·邹平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土司文化是土司制度创建和推行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历史现象,它是根植于土司制度之中的。

土司制度是元明清中央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推行的一种特殊的管理方式,即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世袭地方官,通过他们对少数民族的管理,达到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统治的目的。

土司有专门的机构,如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长官司、土府、土州、土县等。

土司地区实行的是一种区域性的自治,但要归地方行政长官统一管理,并纳入国家的官制体系之内。

土司制度推行之前,少数民族地区大多未纳入中央政府的有效管辖之中,被历代统治者视为“化外”之区。

土司制度带来了区域社会管理的新模式,使得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出现了相互依赖的关系,促进了土司地区与中原地区经济、文化的往来。

其特殊的管理模式及相关的依赖交流机制、世袭制、等级制构成了土司制度与文化的鲜明特征。

土司制度推行了六百多年,在西南等少数民族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土司制度的建立,实际上是中央政府与地方首领的双方认同。

一方面地方首领表示“归顺”“向化”,希望保住自身的地位和利益;另一方面朝廷在不易派官管理的少数民族地区需要寻求代理人。

因此,当土酋“归顺”,朝廷即授以土司之职,通过颁发敕书及官印,使其成为可以世袭的朝廷命官,并允许他们管理自己的领地。

而中央政府也经常征调土司兵作战,或抗击外寇,保卫疆土;或镇压内乱,稳定地方。

明嘉靖年间的抗倭战争,明廷就调集了大量土兵。

因此,土司制度是一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体现了元明清中央政府“齐教修政”、“因俗而治”的统治方针,同时采取这样一种过渡性的管理方式,将其纳入中央政府的管理体制之内,也为日后的郡县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这与其他国家中由少数民族统治的行政中心更多体现其强势的当地民族特征是完全不同的。

作为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土司制度创建了一种区域社会管理的新模式,即在行省之内实行双轨制,既有流官管理的府州县,又有土司自治的地区。

这种管理模式体现了两个特点:

其一是体制的稳定性。

土司制度推行长达六百多年,虽经三个朝代的更迭,这一政策仍得到有效的实施,其基本点在于维持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

其二是政治运作的协同性。

在土司制度推行过程中,中央政府与该地区少数民族之间在某种程度上是存在一定的和济与协调的。

它的运作,对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社会文明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土司制度是在保留各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建立的。

当地民族的宗教信仰、传统文化、生活习俗继续保留、发展,形成了促进该地区社会稳定以及民族和谐共处的长效机制,从而促进了多民族文化的共处与包容,保护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传承。

清代在四川等地新设土司,不强求那里的少数民族剃发易服。

从制度层面上说,土司制度也许不是一种理想的社会制度,但可以肯定,它是适合当时西南等地少数民族社会实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制度。

(摘自《文史知识》2016年第4期,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土司制度是元明清中央政府为实现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而设置的一种区域性自治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

B.土司虽有自治权和专门机构,属于区域社会管理模式,但要归地方行政长官统一管理,纳入国家官制体制之内。

C.土司制度推行之前,少数民族地区大多未纳入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中,被历代统治者视为“化外”之区。

D.地方首领想要保住地位和利益,而朝廷需要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寻求代理人,在这种认同之下,建立了土司制度。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土司制度的推行实现了边远少数民族从“化外”到“归顺”“向化”的转变,为日后的郡县化打下基础。

B.在土司制度推行过程中,体制的稳定性与政治运作的协同性使政府与少数民族间产生了某种程度上的和济与协调。

C.土司制度是一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在行省之内实行双轨制,对于国家的统一与稳定、文明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D.土司制度也许并不理想,但它在保留了各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多民族文化的共处与包容,保护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传承。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土司制度的创建与推行,使得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出现了相互依赖的关系,朝廷在管理这些地方的时候,也经常会需要这些地方的支持。

B.虽然土司有地方的管理权甚至可以有自己的军队,但是土司的军队也必须听从朝廷的调遣,随时准备抗击外寇,保卫疆土,或镇压内乱,稳定地方。

C.区别于其他国家少数民族统治政权的强势,元明清中央政府“齐教修政”“因俗而治”的统治方针体现了我国民族管理体制方面的吸纳性和包容性。

D.土司制度保留、发展了各民族的宗教信仰、传统文化、生活习俗,体现了我们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管理智慧。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题;共24分)

2.(11分)(2017高三上·武威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杨震传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

震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

诸儒为之语曰:

“关西孔子杨伯起。

”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迁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

“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密曰:

“暮夜无知者。

”震曰: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

”密愧而出。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

“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延光二年,代刘恺为太尉。

帝舅大鸿胪耿宝荐中常侍李闰兄于震,震不从。

皇后兄执金吾阎显亦荐所亲厚于震,震又不从。

司空刘授闻之,即辟此二人,旬日中皆见拔擢。

由是震益见怨。

时诏遣使者大为阿母①修第,中常侍樊丰及侍中周广、谢恽等更相扇动,倾摇朝廷。

震前后所上,转有切至,帝既不平之,而樊丰等皆侧目愤怨,俱以其名儒,未敢加害。

寻有河间男子赵腾诣阙上书,指陈得失。

帝发怒,遂收考诏狱。

结以罔上不道。

震复上疏救之曰:

“臣闻尧、舜之世,谏鼓谤木,立之于朝;殷、周哲王,小人怨詈,则还自敬德。

所以达聪明,开不讳,博采负薪,尽极下情也。

今赵腾所坐激讦谤语为罪,与手刃犯法有差。

乞为亏除,全腾之命,以诱刍荛舆人②之言。

”帝不省,腾竞伏尸都市。

会三年春,震部掾高舒召大匠令史考校之,得丰等所诈下诏书,具奏,须行还上之。

丰等闻,惶怖,会太史言星变逆行,遂共谮震。

及车驾行还,便时太学,夜遣使者策收震太尉印绶,于是柴门绝宾客。

丰等复恶之,乃请大将军耿宝奏震大臣不服罪,怀恚望。

有诏遣归本郡。

震行至城西几阳亭,乃慷慨谓其诸子门人曰:

“死者士之常分。

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因饮鸩而卒时年七十余。

岁余,顺帝即位,樊丰、周广等诛死,震门生虞放、陈翼诣阙追讼震事。

朝廷成称其忠,乃下诏除二子为郎,赠钱百万,以礼改葬于华阴潼亭,远近毕至。

(节选自《后汉书·卷五十四》)

【注】①阿母:

汉安帝的乳母王圣。

②刍荛舆人:

割草打柴的普通人。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因饮鸩而卒/时年七十余

B.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因饮鸩而卒/时年七十余

C.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因饮鸩而卒/时年七十余

D.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因饮鸩而卒/时年七十余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茂才就是秀才,东汉为避光武帝刘秀的讳而称秀才为茂才,指才能优秀的人,是汉代作为举荐人员的科目之一,与明清科举考试时的秀才不是一回事。

B.延光是年号,纪年的名称,是帝王用的,新皇帝即位后通常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明代以后才规定一帝一元。

C.太学是我国古代设立在京城的最高学府,西周已有太学之名,汉武帝时设五经博士,唐宋两代太学与国子学并存,元明清时期则不设太学,只设国子学。

D.顺帝是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贵族、大臣等死后,朝廷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不是用来褒扬死者功绩品德,就是用来同情死者不幸命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舅大鸿卢耿宝、皇后的哥哥执金吾阎显向杨震推荐自己亲近的人入朝为官,杨震都没有答应。

司空刘授听说这件事后,立即征召了这两个人,且让这两个人十天内都得到提拔。

B.河间的男子赵腾上书指陈政事得失,顺帝大怒,就把赵腾关入监牢受审,以欺君犯上的罪名结案。

杨震上折救赵腾,请皇上保全他的性命,以鼓励百姓发表言论。

但皇上没有同意。

C.延光三年春,杨震的属官高舒获得樊丰等人伪造下发的诏书,杨震就写成奏折,准备上奏。

樊丰等人害怕事情败露,就一起诬陷杨震。

皇上回京后,当夜派使者收回杨震的印绶。

D.杨震死了一年以后,樊丰等人被处死,杨震的门生虞放、陈翼等人上书要求重新审查杨震冤案。

当时朝廷上下都交口称赞杨震的正直忠烈,于是,汉顺帝就下诏为杨震平反昭雪。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震曰:

“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密曰:

“暮夜无知者。

②所以达聪明,开不讳,博采负薪,尽极下情也。

3.(8分)(2016高三上·龙江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

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

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

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B.“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C.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D.“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E.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2)

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

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4.(5分)(2018·东莞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作者由“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等现象想到提高君子学养的方法和按照此法能达到的效果:

“________,________。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的“________,________”,突出表现了诗人心系天下、牺牲自我的理想和精神。

(3)杜牧《阿房宫赋》描写高耸的建筑不计其数的一句是“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题;共13分)

5.(13分)(2017高二下·长春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瓷瓶

这时他的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母亲告诉他医院催着交钱。

他说,知道了,并叫母亲不要着急。

他坐车来到市区的一个叫着王记的古董行。

“你们这里收古董吗?

”顾林低声问正在电脑上忙着的一个男人,他是王经理。

“你有什么古董?

”王经理问。

顾林把手机上的照片翻给王经理看。

“瓷瓶现在在哪里?

”王经理问。

“在家里。

“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

”王经理自言自语。

“应该是真品。

”顾林说。

他有点心虚,其实他也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

母亲常对他说,那是你父亲一直为之骄傲的东西。

王经理打了一个电话,一个穿着唐装的60多岁的老人从楼上下来。

人们都喊他老教授,他曾是一所名牌大学的教授。

顾林把手机送到老教授手里。

老教授看到照片,眼睛突然睁大,后陷入深思,后又摇了摇头。

“刚才听犬子说瓷瓶在你家里?

能方便去看看吗?

”老教授问。

“能。

”他说,“不一定卖。

“不妨。

去观赏观赏。

你不卖也不妨。

”老教授说。

“顾林啊,快点来啊,又催交钱了。

”母亲电话再一次打来。

他连连说,知道了。

“胎骨薄匀,绘画细腻,不错。

”老教授看到瓷瓶说。

老教授边看边摸。

他时而嘴角露出一点微笑,时而蹙眉。

“太像了”,老教授自言自语。

“你认识顾开庭吗?

”老教授问。

“是家父。

”他说。

“他人呢?

”老教授问。

“他住院了,急需要钱,不是这样我还不卖。

您怎么知道家父的名字?

“有过一面之缘。

你打算卖多少?

“30万。

”他说。

老教授沉思片刻,说,“好,30万就30万。

到了古董店,老教授吩咐王经理付8万元现金给顾林,还开了一张22万元的支票,还亲自给他写了个条子。

“你怎么有这么多钱?

”母亲看到几捆钱后,惊奇地问。

“卖了瓷瓶。

”他如实说。

“也罢。

你快去交钱,省得再催。

重症病房花钱多。

你爸还没醒转过来,这次受苦了。

”母亲说时眼里含着泪“那个撞了他之后逃逸的人不知道能不能查出来?

“应该能。

”顾林安慰母亲。

两天后,父亲醒了过来。

父亲出院后,问瓷瓶卖了多少钱。

顾林说,“30万元。

父亲说,“可以了。

“看过瓷瓶后,买家还提到你的名字。

”顾林说。

“他会认识我?

不可能啊,这个瓷瓶的主人在江南啊,离这远着呢,而且又这么多年了。

”父亲说。

年底的一天,顾林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约他到市黄海咖啡馆见面。

“是您?

”他一见面就认出老教授,陪同他的还有他的儿子王经理。

“看到你的瓷瓶,我太喜欢它了,无论是真品还是仿品,我无所谓,看到它亲切啊。

”老教授说,“你知道你家怎么会有这个瓷瓶的?

顾林说,“我听母亲说,25年前,父亲在江南打工,在一个冬日里,他救了一个落水的孩子,还救了跳到水里救孩子的父亲。

天冷,父亲自己差点送了命,这家是开古董店的,就送了这个瓷瓶,听母亲说父亲当时还不愿意要,嫌弃它不能吃,还易碎,人家开古董店的老板正好到江北有事,父亲带着瓷瓶顺便坐着人家雇的船回了家。

“你的父亲救了我和他啊。

”老教授指着王经理说。

“怎么这么巧?

”顾林笑着感叹。

“其实我那天一看到这个瓷瓶,我就感觉是以前送出去的那个瓷瓶。

”老教授说,“当年我父亲在送瓷瓶之前,找人鉴定过的,说是后人仿造的,知道它并不值钱,可是当时我的家里的日子也不好过,我们还是把它送给你父亲。

这些年我们一直愧疚啊,你父亲救了我家两条命,我们却给他一个不值钱的东西。

为了这个瓷瓶,我们才在江北开了个分店,就想找到你父亲啊。

“原来是仿造的啊,那就不值钱了!

”顾林说。

“不是钱的事。

”老教授说,“我们现在就去见你的父亲,瓷瓶我们也带来了,送出去的东西我们不敢再要回来。

这次我找专家鉴定过了,是清代粉彩瓷真品。

“那值多少钱?

”顾林问。

“最少400万。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4年第16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以顾林接到母亲的催款电话为开篇,这既交代了顾林家里当时所面临的困境,又为下文顾林卖掉瓷瓶埋下了伏笔。

B.老教授鉴别古董的眼光非常犀利。

当年明知瓷瓶是赝品,还是因为当年日子艰难,把“假”瓷瓶送给救命恩人,可见老教授也有自私的一面,这个情节使人物形象具有层次感。

C.顾林在对话中介绍了父亲当年救人的事情,这一细节主要是为了塑造父亲的高大形象,同时也补充交代了瓷瓶的来历。

D.当年顾林父亲救人之后,不肯要老教授送的瓷瓶,可见他并非施恩图报之人,不想因为救了别人就接受别人的馈赠。

E.小说以“瓷瓶”为题,有深刻的意味。

瓷瓶是全篇的线索,贯穿全文始终;以“瓷瓶”为题揭示了小说的主要内容。

(2)老教授提出去家里看看瓷瓶,顾林说他不一定卖。

请结合文本分析顾林此时的心理。

(3)小说以瓷瓶的真正价值“最少400万”收尾,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全文分析。

四、语言文字运用(共6题;共21分)

6.(2分)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第一代华侨,寄籍外洋,但始终情系故土,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从普通居民到绅士名流,都表示出休戚与共、风雨同舟的情谊。

B.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这也许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要想和自然友好相处,唯有先学会“像山一样思考”,功败垂成,在此一悟。

C.溪头的山,树密雾浓,蓊郁的水汽从谷底冉冉升起,时稠时稀,蒸腾多姿,幻化无定,美轮美奂,极富云气氤氲的情调。

D.纳粹政府的危言危行,逐步通过学校教育渗透进少年的心灵,即便躺在担架上,他依然觉得“炮声均匀而有节奏”,“多出色的炮队啊”!

7.(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当我所管的“闲”事能给群众带来哪怕一点点的幸福和快乐时,我也很幸福,很快乐。

B.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

C.她因不堪忍受雇主的歧视和侮辱,便投诉《人间指南》编辑部,要求编辑部帮她伸张正义,编辑部对此十分重视。

D.十月一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宴会,招待来自五大洲的华侨、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中国血统的外籍人士共度国庆佳节。

8.(2分)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

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①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

②用葫芦做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

③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

④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使用

⑤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

⑥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

A.⑥②③⑤④①    

B.⑥①④②③⑤    

C.⑤③④①⑥②    

D.③⑤④⑥①②    

9.(5分)根据下面的情景,揣摩人物的对话,写出①②③相应的内容,要求符合人物的身份,做到前后连贯、语言得体。

小晗放学回家,很沮丧地告诉妈妈,这次考试成绩被同桌小嵩超过了。

妈妈对小晗说:

“小嵩没什么了不起的,下次打败他!

爸爸拿着一本杂志走过来:

“这里有篇文章,介绍一个叫隆•克拉克的老师,得过美国最佳教师奖。

他教的学生个个成绩优异,又彬彬有礼。

妈妈急切地问道:

“①?

爸爸说:

“他的制胜法宝是他的班规。

比如这两条,别人有好的表现,要替他髙兴;自己有什么好的表现,不要炫耀,输给别人也不要生气。

妈妈有点生气:

“②。

你看,我们公司的成功,靠的就是这种不服输的劲头。

爸爸说:

“③!

小晗看着父母,自语道:

“我该听谁的呢?

10.(5分)(2020高三上·淮北模拟)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5字。

我国首艘国产极地探险邮轮于9月6日在江苏海门举行命名交付仪式,该船被命名为“格雷格・莫蒂默”号,并交付给船东美国SunStone公司,在10月将开启为12天的南极首航之旅。

该船由中国招商工业集团和美国SunStone公司联合设计,中国招商工业集团负责建造。

该船采用符合国际规范的较高的设计标准,满足世界最严苛的安全返港、美国公共卫生署、美国海岸警卫队等相关规范以及板地规则要求。

同时,建造中还实现了薄板切割、身工装等多项技术攻关,成功解决了邮轮建造中的薄板切割以及焊接过程产生的受热变形等各种技术难题。

11.(5分)某中学文学社举办“感动心灵——我最崇敬的课文人物”评选活动,请从蔺相如、苏武、张衡三人中任选一位,为其写一则参评的理由。

要求:

①请先将所选人物姓名写在答题卡上,然后写参评理由;②符合人物特征;③语言表达生动、连贯、得体;④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50字以内。

五、写作(共1题;共5分)

12.(5分)(2017·浙江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

春天的美,在于她的蓓蕾初绽。

有人说:

春天的美,在于她的繁花满树。

有人说:

春天的美,在于她的落英缤纷。

读了以上文字,你有什么联想和感悟?

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角度自选。

②明确文体,不要写成诗歌。

③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1题;共6分)

1-1、

1-2、

1-3、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题;共24分)

2-1、

2-2、

2-3、

2-4、

3-1、

3-2、

4-1、

4-2、

4-3、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题;共13分)

5-1、

5-2、

5-3、

四、语言文字运用(共6题;共21分)

6-1、

7-1、

8-1、

9-1、

10-1、

11-1、

五、写作(共1题;共5分)

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