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器和电极箔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93031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5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容器和电极箔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电容器和电极箔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电容器和电极箔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电容器和电极箔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电容器和电极箔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容器和电极箔行业分析报告.docx

《电容器和电极箔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容器和电极箔行业分析报告.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容器和电极箔行业分析报告.docx

电容器和电极箔行业分析报告

 

电容器和电极箔行业分析报告

一、行业发展态势:

产业链相关业务前景看好

“铝锭和高纯铝——电子铝箔——电极箔——电容器”的产业链相关的业务占公司全部营业收入的50.3%,占总利润的60%,是公司最具核心技术优势的业务,尽管上述产业链中公司在各个环节都有产品对外销售,但是由于这些产品联系紧密,彼此构成了垂直的上下游关系,因此把这部分业务汇总讨论。

1、电容器相关工艺介绍

通常所指的铝电容都是指由一个铝箔卷绕结构的芯子,浸渍了液态电解质,引出两个端极并包封在密封金属外壳里。

从外观上看,芯子与纸介电容器的芯子类似,但其结构不同,它由一个阳极箔,浸透电解质的分隔纸和阴极箔层叠卷成,为了增加与电解质接触的表面积,在光滑的铝箔表面上用腐蚀方法刻蚀了许多微小的条状沟道。

表面看来容量似乎是由两个箔极之间决定的,实际上容量是由阳极箔与电解质之间来决定的:

正极平面层是阳极箔;电介质是阳极箔表面上绝缘的铝氧化膜;真正的负极平面应是导电的液态电解质,而阴极箔仅仅是起到连接电解质和端头引线的作用。

图5为一个铝电容的典型结构图。

在上述工艺中腐蚀和化成的主要过程和原理如下:

a)腐蚀:

电子光箔通过电化学方法腐蚀电子光箔表面形成孔洞,从而增加阴极、阳极光箔的表面积(对于低压电容,表面积可以通过刻蚀增大100倍,对高压则一般为20~25倍,这是由于高压的氧化膜较厚,部分掩盖了腐蚀后的微观起伏,降低了有效表面积的缘故),以提高其比电容而制成腐蚀箔。

腐蚀技术决定比容高低,比容越高,需使用电极箔面积越小,电容器体积也可以做的越小。

b)化成:

化成是针对经过腐蚀的阳极腐蚀箔进行阳极氧化的过程——根据对电极箔耐压值要求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阳极氧化电压,在其表面生成氧化薄膜(Al2O3),制成腐蚀化成箔。

化成技术决定电压和容量损耗的大小——化成技术越高,越耐高压,容量损耗越小,寿命越长。

c)切片。

在经过腐蚀、化成工艺后,再根据电容高度规格要求切成所需的宽度。

d)芯包卷绕。

铝箔切片后,在卷绕机上按一层隔离纸、阳极箔、另一层隔离纸、阴极箔合成并卷绕成柱状芯子结构,并在外面在卷上一个带状的压敏条来防止芯子散开。

分隔纸作为阳极箔和阴极箔之间的衬垫层,既可以用以防止两电极箔接触而短路,同时作为吸附和蓄存液态工作电解质的载体。

在芯包卷绕前或卷绕过程中,铝垫引出片铆接到两个电极箔上,以方便后面引出到电容的端极。

e)连接引出端。

铝垫引出片的扩展就是电容的引出端极。

对于轴向引线结构的电容,阴极垫在密封前与金属外壳焊接在一起。

f)注入液态电解质。

在芯子里注满了工作电解液让分隔纸充分吸收并渗透至毛细的刻蚀管道中。

电解液由不同化学成分混合而成,根据不同的电压和应用环境温度范围,其组成成分也不同。

水在电解液成分中占据一个主要角色,它增加了电解液可导性从而减小了电容的ESR,但同时降低了沸点影响了在高温下的性能,降低了贮藏时间。

当漏电流流过,水分子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氧气在漏电流处与阳极箔金属生成新的氧化膜(自愈),氢气则通过电容的橡胶塞逸出。

g)密封。

电容芯子密封在金属外壳罐里,大多数金属外壳为铝。

为了释放产生的氢气,并不是绝对的密封,当内外压力差值超过某一值时,氢气可单向透过橡胶逸出,消除爆破的危险。

h)老化。

在这个过程中,会施加一个大于额定电压但小于形成电压的直流电压,这个过程可以修复氧化膜的缺陷,是筛选早期失效的电容的一个很好手段。

2、电极箔是电容器产业链中核心的环节

电极箔是电解电容器产业链中最具价值和技术含量的环节之一。

上述铝电解电容器的基本流程和生产工艺为行业所熟识,除了某些工序的叫法不一样外,其它都相差无几。

由于组成铝电解电容器的主要材料在市场上都可以采购到,这对于每个铝电解电容器制造商都是一样的,企业间竞争的关键是核心环节的技术以及怎样以更低的成本整合产业链上的资源为客户提供需要的产品。

其中电极箔和电解液是最主要的核心部件。

电解液的配制是属于企业的核心机密,一般只有少数几个人掌握,属于绝密的范畴,企业与企业之间几乎都不会交流,我们在此不做探讨。

电极箔占铝电解电容器生产成本的30%-70%(随电容器大小不同而有差异),且其性能决定铝电解电容器的容量、漏电流、损耗、寿命、可靠性、体积大小等关键技术指标,是电容器产业链中最核心的环节,也是公司最核心的业务。

腐蚀和化成技术是电极箔制造的核心技术。

由于电极箔生产过程中融合了机械、电子、化学、金属材料多种学科和技术(如图6为铝制成电极箔的相关流程),电解液配方、电源控制都是关键,所以,各电极箔厂商之间的竞争核心是各种诀窍,包括参数控制、设备研制等,保密是本行业的一大特点,各厂家之间交流甚少,工艺流程控制差异较大,同时由于行业惯例,核心技术以非专利技术为主,申报专利的较少。

腐蚀环节是电极箔生产中技术壁垒最高的环节,最先进的技术在日本,东阳光铝在腐蚀环节国内领先。

高比容高压腐蚀箔原来在国际上仅有日本JCC、KDK等少数几家公司能生产。

但近几年我国在这方面的技术研究取得突破,目前国内同时具备腐蚀和化成技术较大规模生产中高压腐蚀化成箔的企业主要有:

东阳光铝、江苏中联科技集团,凯普松(宜都)、南通南辉电子和桂东电力,其中东阳光铝的腐蚀箔技术遥遥领先于国内同行业。

国内企业在腐蚀技术方面的突破不仅大大提高了我国铝电解电容器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而且结束了我国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使我国成为国际上少数几个能够生产高比容、高压电解电容器阳极用腐蚀铝箔的国家之一。

目前最先进的技术在日本,与国外相比,我国企业生产的腐蚀化成箔仍存在性能参数离散性大、一致性差、稳定性差等问题,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仍有待提高。

化成技术直接关系到腐蚀箔比容损失的大小、化成箔性能、化成箔生产成本等关键因素,是各家厂商的重要商业机密,东阳光铝在此环节的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目前国内主流中、高压化成技术主要有三种:

80年代末从法国引进的以壬二酸、己二酸铵为主要原料的有机酸化成技术;90年代末从日本引进的以硼酸为主要原料的无机酸化成技术;近几年国内自主开发的以硼酸、己二酸铵为主要原料的混合酸化成技术。

目前东阳光铝在化成环节的技术已非常接近日本厂商,且具有相当的成本优势。

3、电容器、高压电极箔消费升级,高端需求将持续旺盛

(1)电容器是用途广、用量大的基础元器件

电容器在三大被动元器件(电阻、电容及电感器)中用途最广、用量最大。

它除了滤波、旁路、耦合和退耦之外,还在特殊电路如S校正、分频电路、移相电路、脉冲电路、定时电路、储能和马达启动等电路起特殊作用,因此它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在电子元器件产业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从用量来看,约占到全部基础电子元器件用量的40%左右。

而从电容器的品种上来看,铝电解电容器占到三大类电容器(铝和钽电解电容器、陶瓷电容器和有机薄膜电容器)产量的45%左右(铝电解电容器在高压、大容量工频整流、滤波和辅助电源旁路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具有独特优势3)。

由于电容器和基础产业息息相关,是最基本的电路元器件,因此几乎涉及到电力应用的设备和零件都需要用到电容器。

就消费结构看从电容器已广泛应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通信产品、电脑及周边产品、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汽车工业、光电产品、高速铁路与航空及军事装备等。

可见,铝电解电容器产业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因此,也是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近年国家的相关的产业政策以及不断调高出口退税率等都表明国家支持该产业发展的导向。

(2)全球铝电解电容器需求增长稳定,需求升级明显

从全球看,铝电解电容器基本处于成熟期,2011年的行业市场规模在54亿美元左右,全球年增长率基本4%左右,需求增长较为稳定。

就消费区域看,亚太需求约占全球总额的80%。

就消费领域看,铝电解电容器的各需求领域比率如图5,其中消费电子、工业、和通讯行业是需求的大头,占比80%。

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和欧债危机将对部分传统应用领域的需求造成影响。

2009年至2011年的家电下乡政策透支了民众对家电的需求,2012年部分家电产销量预期将出现负增长,但从全球消费电子的整体需求看,2012年将持续维持高增长,美国消费电子协会预期全球消费电子行业的总产值增速将达17%左右。

新兴应用领域的需求将持续旺盛。

顺应国家“减排政策”的变频技术在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规模巨大的智能电网建设将在2012年拉开序幕;轨道交通建设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以风力发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绿色能源领域在快速发展将都对铝电解电容器提出了巨大的需求,这四大领域将成为铝电解电容器行业未来高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铝电解电容器需求升级趋势明显,需求结构升级将造成低端产品过剩,而高端需求持续景气。

如上分析,以家电为代表的相关传统行业不景气导致部分低端需求遭受冲击,且低压液态铝电解电容器的市场将渐被固体铝电解电容器所取代,供求形势不容乐观;而在高端需求方面,以变频技术、节能灯具、光伏产业、风力发电智能电网为代表的绿色节能领域的快速发展,以及以3G为代表的通讯领域设备更新和以高速铁路、电动汽车为代表的交通领域发展,都对高压电容器产生了巨大需求。

根据中国电子元件协会的资料,2012年我国铝电解电容器的产量将达1000亿只,国内市场需求量将达1280亿只,近年来我国电极箔实际消费量达到3万吨以上,预计2011年我国电极箔消费量将达到3.55万吨,约为11715万平方米,其中高端电极箔市场年需求量约为3000—5000万平方米。

作为电容器的主要原材料,电极箔的80%需求来自于电容器,因此高压阳极箔的需求也将持续旺盛。

4、高性能电极箔行业具有较高壁垒

低端的电极箔市场竞争激烈而高端高压电极箔由于腐蚀、化成技术壁垒以及客户认识、规模效应等非技术壁垒供需将持续平稳。

铝电解电容器尤其高压铝电解电容器的成本主要受电极箔价格的影响,因此在本行业发展的过程中,谁拥有较好电极箔的资源谁就将获得较高的利润。

从下游客户的角度来说,近年来,由于高端的终端客户不断地整合重组,它们在整合重组以后,都要进一步优化资源;同时,在本行业中,部分生产商由于技术或品质方面的原因,逐步被淘汰出高端市场,因此目前的高端市场将逐渐趋于平稳,利润率水平也将保持稳定。

而低端市场主要以价格为导向,由于这类市场的技术门槛很低,参与竞争的企业将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利润率水平将进一步下降。

技术壁垒阻止了低端厂商向高端厂商的升级。

电极箔制造行企业由于腐蚀和化成相关的核心技术的缺失,一般以有机酸化成体系和混合酸化成体系为主,只能满足电子玩具、电话机、电视机、显示器、普通电子镇流器为代表的中、低档市场。

而在以通信、开关电源、变频器、长寿命电子镇流器、汽车电子为代表的高档中高压阳极箔市场中,依旧维持供不应求的局面。

此外,市场和客户不断对电容器和电极箔会根据技术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这要求生产商能在短时间内根据客户要求确定工艺参数、进行快速试制,并最终提供成熟产品,这不仅要求企业有较强的研发团队,还需要先进的研发和试制设备,而新进入企业往往最缺乏具备丰富经验的研发人员,难以突破相关的技术壁垒。

买方认识和生产规模等非技术壁垒阻止了小企业的发展和潜在的行业进入者。

(1)买方认知度壁垒

作为关键性基础原材料,电极箔的选配决定铝电解电容器的性能及品质,因此国内外大型铝电解电容器生产厂商对其电极箔供应商往往进行严格的资质认定,只有在对电极箔进行长时间性能测试并符合其标准后才会大规模采购,通常其认证周期长达1-3年,产品测试时间在5000小时以上。

此外,下游生产厂家基于质量控制管理等因素,通常一旦选定了电容器或者电极箔供应商,除非出现重大质量问题,否则不会轻易变化。

对于行业的新进入者来说,这种基于长期合作而形成的稳定客户关系是进入该行业的重大障碍。

(2)生产规模壁垒

大的客户和采购商对供应商都会进过严格的资质审核,尤其是通信、开关电源、变频器为代表的高端需求,不仅要求产品技术参数满足需求,而且对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苛刻,为了保障采购的产品的品质,他们会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的资质认证,对于在业内尚无名气和成功案例,规模较小的新的行业成为者想成为大客户的采购对象几乎不可能。

此外,即使新的进入者侥幸能够成为“备选供应商”,相关产业难以形成规模经济,生产成本较高,也很难盈利。

5、高压电极箔行业龙头,行业优势明显

(1)国内行业的领导者,技术先进,定位高端

公司目前生产电极箔采用的是硫酸腐蚀加硼酸化成技术,主要产品为中高压电极箔。

腐蚀环节:

公司是国内少数几家能大批量生产中高压腐蚀箔的制造商之一,2009年公司利用金融危机订单减少之机,对腐蚀箔生产线进行升级,降低了能耗和环境污染,提高产品质量及盈利能力。

公司腐蚀箔技术在国内最为成熟,技术遥遥领先于国内同行业。

化成环节:

如上述分析,硼酸同有机酸和混合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和日本的技术方案相同,是最高端产品的生产工艺。

国内企业在特高压化成箔上成材率一般很低,基本低于50%,而公司的成材率可达98%以上,是少数几家能大批量生产特高压化成箔的公司。

公司采用硼酸系化成体系所生产化成箔可用于1000伏高压电容器,仅次于日本厂商生产的用于1100伏高压电容器的化成箔,生产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以2010年数据为例,公司2010年电极箔产量为3771万平方米左右,其中中高压化成箔约2243万平方米,腐蚀箔约1528万平方米,规模居全国之首。

(2)先发优势造就的海外优质客户的高黏性

如上分析,电极箔行业具有技术和非技术壁垒,客户黏性高。

在调研了解到,公司中高压电极箔产品目前全球市场占有率约12%,主要出口到日韩等国,出口和内销的比率为6:

4,出口的产品不仅畅销,而且价格还要高于国内。

由于公司和海外客户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这些客户黏性高,把公司当作战略伙伴对待而不是一味的压价。

一个细节问题:

日本的客户在2009年经济危机时还主动询问公司,目前的价格是否能够维持盈利,是否需要提价。

这种情况并非虚构,作为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他们希望配套的供应商能够和他们一起成长,所谓唇亡齿寒,就是这个道理。

另外,在和企业的员工座谈中,他们也无意中和我们分享了在和日本客户交流的趣闻轶事,让我们也从侧面感受到公司和海外客户良好的合作关系。

(3)持续研发投入保持行业技术领导者角色

公司重视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近年来不断投入科研经费,确保研究院运行费用支出。

2008-2010年公司科研投入合计达10024万元。

2010年,公司在高纯铝→精箔→腐蚀箔→化成箔→电容器产业链的技术上均取得突破,取得了“解决高压电子箔亮带亮线”、“高容量化成工艺(ZH体系)”、“TH14退火工艺细化管理”和“高压电容器1050C长寿命电解液”等科研项目成果,同时在车间进行了大规模化生产。

未来采用这些新技术生产的产品份额将大幅度增加,其技术优势的价值将更为显现。

公司目前已授权的专利合计达到89项,多项产品制造工艺及技术水平达到了国内和国际领先水平。

如电极箔方面,公司经过几年的自主开发,在腐蚀比容等关键性能指标上获得重大突破,高压箔阳极箔化成电压530V电极箔的静电容量可达0.73uf/cm²以上,达到日本同类产品水平,腐蚀后表面质量良好,无明显亮线等缺陷。

低压阳极箔化成电压21V电极箔的静电容量也可达到72-85uf/cm²以上,表面和板形良好,达到国内同类最好水平。

亲水箔方面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涂层铝箔加工新技术”整体工艺技术处于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电极箔、铝电解电容器核心技术“中高压铝电解电容器用电极箔腐蚀扩面新技术”和“中高压铝电解电容器用阳极箔化成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

引进日本合作对手,进一步增强技术优势。

另外,调研中了解到,公司去年引进了日本的两家合作公司以后,也再积极引进化成箔相关的技术。

设立研发公司,为公司保持的技术领先提供持续的研发支持。

2011年1月,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设立乳源东阳光铝业研发有限公司,下设乳源东阳光铝研发有限公司、乳源东阳光新材料研发有限公司、乳源东阳光新能源研发有限公司,进行技术研发。

(4)受益日本产业转移,未来将持续景气

作为电极箔的主要生产国,日本已经逐步开始将此产业向其他国家转移。

化成环节(尤其是中高压化成箔)是一个以耗电为主的环节(平均45度电/平米,即1吨化成箔需18万度电),且对环境会造成一定污染。

对工业用电价远高过中国(生活用电达到1.45-2元/度,工业用电约0.76元/度4),环保要求又极为严格的日本而言,将此产业转移出去的需求迫在眉睫,特别是近些年中国企业在此工艺环节已实现突破,相关技术已没有必要再进行封锁,日本更是加快了产业转移的速度。

这一点可从日本近两年大幅度增加进口我国无衬背铝箔以及我国衬背铝箔的出口数量节节攀高得到证实。

据日本海关统计,2008年日本从中国进口的其他无衬背铝箔的量为1382.5吨,同比增长了58.3%,2009激增88.2%,为2601.7吨2010年1-6月份总进口量为2258吨,同比增长152.8%。

从我国的出口情况看,2009年至今,我国出口的无衬背铝箔的数量也呈现了十分明显的增长趋势。

上面说的是通过国际贸易进行产业转移,也存在到能源成本低的国家进行FDI的方式进行转移。

总的来说,日本等国的产业转移将在较长时间段内会给中国企业带来较大的投资机遇。

而东阳光铝作为日本企业在此领域合作的唯一中国公司,无疑是未来日本厂商合作的首选。

二、钎焊箔业务蓄势待发

1、钎焊箔介绍

纤焊箔是一种深加工铝合金复合材料,钎焊箔下游主要为汽车、机械和电站。

电站市场与机械领域相对稳定,市场容量的增长也比较平稳(火电站的钎焊箔消耗约是1兆瓦需1吨铝箔,未来5年预计总需求为30万吨)。

未来增长潜力最大,对技术要求最高的主要是在汽车领域。

在汽车领域纤焊箔主要用于汽车热交换系统的空调和水箱散热器两个部件。

与传统的铜质材料相比,铝制产品不仅价格便宜,冷却效果好,还可以减轻汽车热交换器重量40%,符合汽车轻量化发展方向。

目前发达国家汽车基本上都采用全铝热交换系统,中国汽车的水箱散热器铝化率约为55%,空调铝化率为85%。

未来中国汽车产量以及热交换系统铝化率的提高,将产生巨大的市场需求。

2、汽车业发展将拉动钎焊箔的需求

我国新车产量增长继续强劲。

2010年中国汽车销量为1826万辆,预计2011年约1900万辆。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于今年10月预计"十二五"期间中国汽车产业将以年均10%至15%的增速发展。

按每辆汽车8公斤的纤焊箔需求量测算,未来汽车产量12%以上的增长推算,2013年需求量将达到21.8万吨以上。

不考虑更换需求,国内汽车钎焊箔需求约25万吨/年。

巨大保有量带来的维修需求也是一块很大的市场。

从实际使用来看,水箱是易损部件,全球水箱基本是中国制造,截止2011年11月,中国汽车保有量1.04亿辆,全球汽车保有量今年已突破10亿辆,巨大保有量对应的维修需求也不容小视。

再者,考虑到海外汽车厂商以及零配件产业逐步往中国转移,未来中国市场面对的将是全球汽车产业,那么汽车钎焊箔市场有望达到88万吨/年。

3、牵手日本,将填补珠三角和日系车市场空缺

目前国内生产纤焊箔的公司上海萨博、无锡银邦、常铝股份等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区域,产品多供应给德系、美系汽车。

而在日系车生产销售基地珠三角区域,除东阳光铝还没有生产纤焊箔的企业。

调研中公司透露,未来公司产品将主要针对日系车市场。

为此公司也做了一些战略上的布局。

2010年1月,公司转让韶关阳之光铝箔37.9%股权和乳源精箔20%股权,引入了日本的三井物产株式会和古河斯凯株式会两家战略投资者,为公司钎焊铝箔项目提供技术支持。

三井物产是世界最大的综合商社,它作为三井财团的母体已经培育出了众多世界级的企业如丰田、东芝、索尼、三井住友银行、商船三井、三井造船等等,为日本的产业结构调整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认为是“产业组织者”。

同时,日本资源贫乏,几乎全部靠进口。

三井物产作为日本代表性的商社,是日本资源战略的优秀执行者,为确保资源、能源安全地按期到货,三井物产从战后不就即开始将大量的资本、技术、设备投入到中东、印尼、澳大利亚、拉美、中国等地,大规模开采资源和能源,不仅确保了国内供应,还有余力出口创汇。

古河斯凯主要从事轧制、挤压、铸造锻造、表面加工、加工等铝材产品的生产、销售,是日本最大的铝材制品供应商,其在钎焊箔的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此次股权转让后,原来的两个子公司进行了吸收合并,合并后的子公司为乳源东阳光精箔有限公司(见图2标注②),合并后子公司的产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目前东阳光铝已拥有钎焊箔2万吨的年生产能力(2011年实际产能1.2万吨,主要是中低端),同日方合作的相关产品已认证通过后,未来产品将打入本田、丰田等日系汽车商,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市场。

公司方面也表示后期拟进一步拓宽与日方同类企业的全面合作,提升产品品质,拓展产品市场,提高抗风险能力。

三、行业标杆分析:

东阳光铝

1、公司概况

经过2003年以来的资本运作,公司有了质的改变:

做大主业同时也孕育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1)历史沿革和股权结构

广东东阳光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系成都量具刃具股份有限公司,是原国有企业成都量具刃具总厂部分改组设立,1993年3月经国家体改委批准为继续进行股份制试点企业。

2003年6月30日,成都量具刃具股份有限公司将合法拥有的与量具刃具业务相关的权益性资产与乳源阳之光铝业发展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的与亲水箔业务相关的权益性资产进行臵换,资产臵换完成后公司经营范围变更为亲水箔、涂料、电子材料类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以及其他无需许可或审批的合法项目,并在同年9月更名为成都阳之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4年5月,经国务院国资委员批准,成都成量集团公司将其持有的公司国有股权4710.44万股中的3212.67万股(占总股本29.00%)和1497.77万股(占总股本的13.52%)分别转让给乳源阳之光铝业发展有限公司和深圳市事必安投资有限公司。

2007年11月,深圳市东阳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定向增发参股成都阳之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控股股东,2008年4月更名为广东东阳光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上述系列行为实为现控股股东通过资产臵换、资产注入而实现借壳上市的过程:

①乳源阳之光铝业通过资产臵换实现借壳上市——②乳源阳之光铝业收购国有股——③深圳市东阳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定向增发成为控股股东。

先前参与资产臵换,收购国有股和定向增发的2家公司(“乳源阳之光铝业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市东阳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均为大股东张中能先生及夫人郭梅兰女士直接或间接控制。

截止2011年9月30日,深圳市东阳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东莞市长安东阳光新药研发有限公司、乳源阳之光铝业发展有限公司、新疆乳安投资有限公司分别持有公司51.72%、10.88%、5.95%、1.76%的股权,其中张中能和郭梅兰系夫妇,二人同郭京平为非直系亲属。

张中能、郭梅兰合计间接控制本公司62.6%的股权,张中能、郭梅兰和郭京平三人共间接控制本公司70.31%的股份。

公司年报未披露郭京平为一致行动人,因此张中能、郭梅兰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公司因业务发展需要,下设了一系列的子、分公司。

其中东莞东阳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见红色标注①)已于2010年以3226.9万元人民币转让给宜都东阳光生化制药有限公司(现更名为宜昌东阳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股权转让交易形成收益为680.9万元。

同时公司以2.398亿人民币受让了交易对手宜昌东阳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6.8%股权(下图标注③)。

2010年度公司通过转让韶关阳之光铝箔37.9%股权和乳源精箔20%股权,引入日本的三井物产株式会和古河斯凯株式会两家战略投资者,为公司钎焊铝箔项目提供技术支持(见图3红色标注②)。

股权转让后,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