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概念总复习教师版大静安中心课件.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590676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42.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概念总复习教师版大静安中心课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考物理概念总复习教师版大静安中心课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考物理概念总复习教师版大静安中心课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考物理概念总复习教师版大静安中心课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考物理概念总复习教师版大静安中心课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概念总复习教师版大静安中心课件.docx

《中考物理概念总复习教师版大静安中心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概念总复习教师版大静安中心课件.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物理概念总复习教师版大静安中心课件.docx

中考物理概念总复习教师版大静安中心课件

 

中考物理概念总复习

 

第一单元物质

太阳系3原子和分子3密度4

第二单元运动

机械运动5直线运动5声音5

第三单元力

力6重力6摩擦力6力的平衡6

第四单元机械

杠杆7功、功率8功能和势能8

第五单元压强

压力与压强9液体内部的压强9大气压强9浮力10

第六单元光

光的直线传播11光的反射11光的折射12

透镜12光的色散13

第七单元热

温度15热量15内能15

第八单元电

电荷与电流17电源、电压17欧姆定律、电阻18

电功率18

第九单元磁20

第一单元物质

一、太阳系

1、月球绕地球一周约28天,这段时间叫做阴历一个月。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2、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是地球上最基本、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3、在地球上看不到完整的月相,这叫做月食;在地球上看不到完整的太阳,这叫做日食。

日食是因为一部分射向地球的太阳光被月球遮挡。

4、太阳系分恒星、行星和卫星。

太阳是恒星,地球是行星,月球是卫星。

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最大的是木星。

二、原子和分子

1、最早提出原子论的是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

2、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提出了“葡萄干蛋糕模型”;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发现了原子核,提出了“行星模型”,但以后的实验又发现了电子云。

3、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分布在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所组成。

4、纳米是长度单位。

5、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一滴水中大约有2×1021个水分子。

6、打开一瓶香水,不久就会闻到香味,这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香水分子扩散到空气里,然后进入人的鼻腔所引起的。

7、扩散现象不仅发生在气体中,液体之间、固体之间也能发生扩散现象。

8、当温度升高时,扩散现象就会加快,也就是分子运动加快。

9、分子热运动:

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且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就越激烈,这叫分子热运动。

10、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这就是组成固体或液体的分子不会飞散的原因。

三、密度

1、密度的定义:

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物理学中把它定义为该种物质的密度。

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密度表示了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3、密度的读法:

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3”,读作“千克每立方米”。

1千克/米3=103克/厘米31克/厘米3=103千克/米3

4、一间教室的体积约为200米2,一间教室的空气质量一般要比10桶20升装饮用水的质量还大。

5、大部分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特性,一定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时,体积变大,密度变小。

但是水在4℃以下时具有热缩冷胀的反膨胀现象。

6、托盘天平:

①左物右码;②测量前,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测量时通过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7、“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目的是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形成密度的概念;“测定物质的密度”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测得某一物质的密度。

第二单元运动

一、机械运动

1、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3、参照物:

用来判断物体A是否运动的物体B叫做参照物。

二、直线运动

1、速度的物理意义:

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匀速直线运动:

如果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3、速度计算公式:

速度=

V=

单位:

m/s读作“米每秒”或Km/h读作“千米每小时”

三、声音

1、声波:

发声体的振动在空气或其他物质中传播,叫做声波。

2、声波传播的过程中,振动的空气没有随着声波向前移动,只是在原处振动。

3、声波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声波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4、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一部分声波被反射回来,这就是回声。

5、坚硬光滑的表面反射声波能力强,松软多孔的表面吸收声波的能力强。

6、响度:

声音强弱的程度(也叫音量)。

7、音调:

音调的高低与发音体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也就越高。

8、响度、音调、音色:

声音大小——响度。

女声的声音通常比男生高——音调。

判断说话者是谁——音色。

9、噪声:

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做噪声。

第三单元力

一、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3、力的三要素:

大小、方向、作用点。

二、重力

1、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G=mg

2、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3、g=9.8牛/千克,读作9.8牛每千克,它表明在地球上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为9.8牛。

三、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受到的阻力。

2、在相同的情况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

3、摩擦的利弊——

利:

为了走路时不打滑,鞋底上压制凹凸不平的花纹,增大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

弊:

机器高速运转时,各零件之间的摩擦使机器发热,降低了工作效率,加快了零件的磨损。

四、力的平衡

1、平衡状态:

两个或几个力作用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二力平衡的条件:

同一物体,同一直线,大小相等。

3、惯性:

一切物体都具有维持它原来运动状态的特性。

4、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就越大。

5、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第四单元机械

一、杠杆

1、杠杆:

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移的硬棒叫杠杆。

2、杠杆平衡的条件:

使用杠杆时,如果杠杆静止不动或绕支点匀速转动,那么杠杆就处于平衡状态。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即:

F1L1=F2L2或

3、撬棒、切纸刀、钢丝钳的动力臂大于阻力臂,使用它们可以省力,叫做省力杠杆;食品钳、镊子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叫费力杠杆;托盘天平、翘翘板、摩天轮是等臂杠杆。

4、俯卧撑杠杆原理分析:

4、滑轮:

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用力方向;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能省一半力,可以看作是一个省力杠杆。

 

实质:

等臂杠杆

定滑轮

作用:

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

实质:

省力杠杆

动滑轮

作用:

省一半力

二、功、功率

1、功:

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且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一段距离,物理学上称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了功。

2、功的计算公式:

W=FS单位:

焦1焦=1牛●米

3、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4、举重运动员在举起杠铃的过程对杠铃做了功;举起杠铃挺着不动,这个力虽然存在,但没有做功,因为杠铃在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

5、功率:

单位时间内所做功叫做功率,用它来比较做功的快慢。

P=

单位:

瓦(W)1瓦=1焦/秒

三、动能和势能

1、势能:

物体处于某一高度时所具有的势能叫做重力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势能叫做弹性势能。

重力势能与弹性势能统称为势能。

2、动能:

把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3、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其动能就越大。

4、机械能: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第五单元压强

一、压力和压强

1、压力: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并指向表面的力叫做压力。

2、压力的物理意义是:

表示压力产生的形变效果。

3、压力与形变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因此可以从物体是否发生形变来判断物体是否受到压力。

4、压强: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计算公式:

P=

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1帕=1牛/米2

5、改变压强的方法:

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都可以减小压强;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都可以增大压强。

二、液体内部的压强

1、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液体内部存在着各个方向的压强,而且在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的压强相等。

2、液体内部压强计算公式:

P=ρgh公式推导:

P=

=

=ρgh

3、在同种液体内部,深度越大,该处压强也越大;在不同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密度大的液体产生的压强大。

4、连通器:

底部互相连通的容器,注入同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内各容器的液面总是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

生活中常见的连通器:

壶、热水器水位计、三峡船闸等。

5、帕斯卡定律的计算:

根据P=

三、大气压强

1、大气压强:

由于大气也受到重力作用,大气会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我们称它为大气压强。

2、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著名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强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3、把760毫米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值叫做1个标准大气压。

4、1个标准大气压强=760毫米水银柱高=1.01×105帕

P0=ρ水银×g×h=13.6×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76米=1.01×105帕

5、大气压和海拔的关系: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6、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流速快的位置压强小;流速慢的位置压强大。

7、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强的实例:

离心式水泵、抽水机、吸尘器、扫街机、脱排油烟机、各种吸在墙上的真空吸盘、拔火罐、用吸管吸饮料。

四、浮力

1、阿基米德原理:

当物体全部或部分浸在液体时,它会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所排开这部分液体所受的重力大小,这就是阿基米德原理。

2、浮力产生的原因:

由于液体产生压强,而且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变大,且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因此物体下底受到液体的向上的压力较大,上底受到液体的向下的压力较小,物体上、下底面的压力差即表现为竖直向上的浮力。

3、浮力计算公式:

F浮=G排=ρ液V排g

4、阿基米德原理同样适用于空气中物体所受到的浮力。

热气球受到的浮力大小就等于它排开的空气所受到的重力大小。

5、物体沉浮的条件:

如果浮力大于重力,物体上浮;如果浮力小于重力,物体下浮;如果浮力等于重力,物体悬浮。

第六单元: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

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

自然光源,如太阳、荧火虫;人造光源,如蜡烛、电灯、油灯;本身不会发光的物体不是光源,如月亮。

2、光线传播的规律: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空气。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的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3、早晨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二、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定义: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光的反射定律:

光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平面镜成像特点:

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对镜面来说是对称的。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4、镜面反射:

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其条件是反射面平滑。

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觉得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属于镜面反射。

5、漫反射:

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射向不同的方向,其条件是反射面凹凸不平。

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如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间,我们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它,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了漫反射。

有雾的天气里,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这是漫反射现象。

6、举例说明反射光对人们生活的利与弊:

利:

生活中用平面镜观察我们的面容;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弊:

黑板反光、城市高大楼房的玻璃幕墙等造成了光污染。

7、举例生活中光的全反射现象:

如露珠格外明亮耀眼;钻石美丽的光彩;光导纤维;内窥镜。

三、光的折射

1、光折射的定义:

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2、光折射的规律:

方向发生偏折;折射光线向发线偏折;密度大的介质折射本领比密度小的介质强;光发生折射时,入射角减小,折射角也随之减小。

四、透镜

1、透镜中的物理名称:

通过透镜球面的球心的直线叫主光轴;透镜中心O点叫光心。

2、凸透镜:

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凸透镜球面越凸,焦距就越短,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就越明显。

用放大镜对着太阳,将纸点燃,就是利用了凸透镜能会聚太阳光线的作用。

3、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又叫发散透镜;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凹透镜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是近视眼镜。

4、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1)当u>2f时,它在凸透镜另一侧大于f而小于2f处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人眼、照相机就属于这种情况。

2)当f

幻灯机、电影放映机、书写投影仪、显微镜物镜的成像都属于这种情况。

 

3)当u

放大镜、显微镜目镜的成像都属于这种情况。

5、近视眼镜属凹透镜,将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稍稍发散一下,就能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

远视眼镜属于凸透镜,将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一下,就能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

6、照相机调焦,就是调节镜头至底片的距离(像距),能使清晰的实像成在底片上。

7、数码相继没有底片,它用一片称为CCD的感光片代替了底片,还可以反复使用。

CCD感光片的分辨率用像素表示,像数越高图像越清晰。

常用的数码相机像素数目约为200-700像素。

五、光的色散

1、由红到紫连续排列的七彩光带,叫光谱。

2、一种色彩的光再经过三棱镜,它不能再发生色散,叫单色光。

3、由几种单色光合成的光,叫复色光。

白光就是一种复色光。

4、棱镜的玻璃对各种单色光的折射程度不同,对红光折射最小,对紫光折射最大。

5、彩虹就属于色散现象。

6、三色原光是指红、绿、蓝,它们按不同比例组合会引起眼睛感觉不同的颜色。

7、红色玻璃只能让红光透过。

8、不透光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反射光的颜色决定的,如白色物体能反射各种色光,黑色物体能吸收各种色光。

9、激光是一种单色光。

10、超市中的扫描仪和CD、DVD机应用的都是激光,验炒机应用的是紫外线,遥控器发出的是红外线,消毒柜应用的是紫外线。

第七单元热

一、温度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摄氏温标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3、摄氏温表规定:

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表示1摄氏度。

人的正常体温为37℃。

4、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所用液体可以是水银、酒精或煤油等。

5、测量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且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侧壁或底部;读数时温度计不要离开被测物,而且眼睛的视线应与温度计内的液面相平。

二、热量

1、热量的定义:

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的能量的多少。

单位:

焦(J)

2、热传导中,物质分子并没有移动;对流中,液体或气体的分子在移动;热辐射在真空中也能进行。

3、比热容的定义: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体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

单位:

焦/(千克℃)[J/Kg℃]

4、热比容计算公式:

Q=CmΔt

Q表示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C为物体的比热容;m表示物体的质量;Δt表示物体升高或降低的温度

三、内能

1、内能:

物体内所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热能的总和。

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

3、热机:

储存的化学能转化为蒸汽或燃气的内能,各种将蒸汽或燃气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发动机,统称为热机。

4、汽油机工作时,活塞在汽缸内做一次单向运动称为一个冲程。

5、冲程分为:

吸气冲程(向下运动),压缩冲程(向上运动),做功冲程(向下运动),排气冲程(向上运动)

第八单元电

一、电荷与电流

1、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通过导体流向负极,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2、I=

3、电流单位是安倍,简称安,用符号A表示,还有毫安(mA)和微安(μA)。

1mA=10-3A1μA=10-6A

4、不同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电流的大小

电器

电流

电子手表

约2微安

小型手电筒

约0.2安

小型收音机

约0.4安

电视机

约0.5安

电吹风

约2.5安

电饭煲

约3安

电热水壶

约6安

电焊机

约100~200安

二、电源、电压

1、电源就是为电路中的导体提供持续电压的装置。

2、电压符号为U,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用V表示,是纪念物理学家伏打。

其他单位是千伏(KV)和毫伏(mV)。

1KV=103V1mV=10-3V

3、不同情况下电压大小比较:

高压输电

500千伏

动力电路

380伏

家用电路

220伏

人体安全电压

24伏

一节干电池电压

1.5伏

三、欧姆定律、电阻

1、欧姆定律:

对于某导体来说,通过它的电流与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它的电阻成反比。

I=

2、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物理性质,一般情况下,不随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3、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用Ω表示,其他单位还有千欧(KΩ)和兆欧(MΩ)

1KΩ=103Ω1MΩ=106Ω

4、一些物体的电阻大小

小电珠

约10Ω

电熨斗

约100Ω

白炽灯

约800Ω

人体

约10千欧

电热蚊香

约10千欧

5、导体越长,电阻越大;导体越细,电阻越大;大部分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6、同样长度,同样横截面积的金属,电阻由大到小排列为铁>铝>铜>银

7、串联电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家里的调光灯就是通过改变与灯串联在一起的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来调节灯的亮度。

8、并联电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家用电路都是并联电路,墙上的插座、房间里的灯及各种用电器都是并联的。

四、电功率

1、电流所做的功叫做电功。

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并且做多少功,就表示有多少电能发生了转化。

电功的单位是焦耳。

2、电功=电压×电流×通电时间W=UIt

根据I=

W=UQ

3、千瓦时与焦的换算:

1千瓦时=3.6×106焦

4、电功率:

单位时间内电流做的功叫做电功率。

电功率=

P=

单位:

换算:

因为W=UIt所以P=UI

5、所有用电器都有一个正常的工作电压值,叫做额定电压,电压超过额定电压,用电器会损坏。

6、1千瓦=1000瓦1千瓦时=3.6×106焦千瓦时俗称度,符号是KW•h

7、家用电表上表有15(30A)的字样,表示家庭电路正常工作时最大电流为15A,(短时间最大电流为30A)。

根据我国家用电压220V,工作的家用电器总功率不能超过多少?

P=UI=220伏×15安=3300瓦(短时间不能超过6600瓦)

8、1800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发明了伏打电堆;19世纪初,英国物理学家法拉弟发现了电磁感应规律。

9、电磁感应现象:

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线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运动时,导线中会产生电流(叫做感应电流),机械能便转化为电能。

10、发电机就是运用了电磁感应原理,即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11、地球上化石燃料储量大约只够再使用数百年,而且燃烧时会产生大量废气,而核电站是用核燃料替代化石燃料,水力、风力发电中的动能,属于可再生能源,因此出于环境保护考虑,应该大力发展核电、风电和水电。

但我国目前火力发电仍是电能的主要来源。

12、电能的一个优点是便于转化,能转化为机械能、光能、化学能、内能、声波或电磁波的能量;另一个优点是便于输送和分配。

13、电能输送过程中会发生损耗,解决的办法是升高电压,到了用电区再利用变压器降低电压。

14、家电用电的火线,就是相线,它和零线组成的双芯电缆把电能引入住户。

第九单元磁

1、磁性和磁体:

把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做磁性;具有磁性的物质叫做磁体。

磁铁两端的磁性最强,叫做磁极。

2、磁体的N极指北,S极指南。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它的N极在地理南极附近,S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地球周围空间存在的磁场叫做地磁场。

3、磁悬浮列车是利用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车身悬浮在轨道上,从而大大减少了阻力,使列车能高速行驶。

4、磁感线:

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出来,由S极进入磁体;磁体内部的磁感线是是从S极到N极。

5、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叫电流的磁效应。

发现这一现象的是丹麦的物理学家

奥斯特。

6、确定通电螺线管磁极性质的定则叫做右手螺旋定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