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一.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590561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一.docx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一.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一.docx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一

2021年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所运用的汉语汉字修辞格是(  )

  A、回文

  B、顶真

  C、对偶

  D、析字

  【参考答案】:

A

  2、科举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时间是(  )

  A、秦汉

  B、魏晋

  C、隋唐

  D、宋元

  【参考答案】:

C

  3、到(  )中国青铜器生产的生机和气势都不复存在了。

  A、西周

  B、东周

  C、秦朝

  D、汉代

  【参考答案】:

D

  4、中国农耕生产达到一个新的水平的时间是(  )

  A、新石器时代

  B、黄帝时期

  C、尧舜时期

  D、夏商时期

  【参考答案】:

D

  5、流传于中国、朝鲜、日本、越南的汉语经典系的佛教属予(  )

  A、大乘佛教

  B、小乘佛教

  C、部派佛教

  D、原始佛教

  【参考答案】:

A

  6、君主专制最早出现在(  )

  A、春秋

  B、战国

  C、秦代

  D、汉代

  【参考答案】:

C

  7、中国戏曲虽然剧种纷繁,但在总体上却有着共同的特点,其中最主要的是其(  )

  A、唱念做打舞相结合

  B、表演方式的程式化

  C、人物扮相的脸谱化

  D、人物语言的生活化

  【参考答案】:

B

  8、我国造纸术传到中东阿拉伯国家是在(  )

  A、公元2世纪

  B、公元6世纪

  C、公元8世纪

  D、公元12世纪

  【参考答案】:

C

  9、在广州专设“十三行”,给外商外货提供场所是在(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

  【参考答案】:

D

  10、汉语中,调换词的排列顺序,正读、倒读都能成文的修辞格是(  )

  A、对偶

  B、回文

  C、复叠

  D、顶真

  【参考答案】:

B

  11、中国实施文化“大一统”的朝代是(  )

  A、商周

  B、秦汉

  C、南北朝

  D、唐宋

  【参考答案】:

B

  12、秦朝,中央主管兵权的军事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军务的是(  )

  A、太宰

  B、丞相

  C、太尉

  D、御史大夫

  【参考答案】:

C

 13、明清时期,为了加强对土地的深度利用,提高亩产量,普遍采用(  )

  A、区田法

  B、代田法

  C、青苗法

  D、均田法

  【参考答案】:

A

  14、把“足食”放在统治者管理国家策略首位的是(  )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庄子

  【参考答案】:

A

  15、19世纪下半叶与20世纪,中国禅宗传人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甚至还远播至欧、美,到20世纪60年代西方成立了(  )

  A、禅中心

  B、基督教禅

  C、欧洲禅宗联盟

  D、禅守协会

  【参考答案】:

C

  16、(  )的火候高、质地硬,形制和纹饰仿照青铜器,代表了商代制陶工艺的最高水平。

  A、自陶

  B、灰陶

  C、黑陶

  D、彩陶

  【参考答案】:

A

  17、南北朝时出现在历史记载中,到唐代变得相当强大,与唐代和平交流居多,且主要居住在今西藏地区的民族是(  )

  A、羌

  B、吐蕃

  C、鲜卑

  D、回纥

  【参考答案】:

B

  18、郡县制建立于(  )

  A、西周

  B、东周

  C、秦朝

  D、西汉

  【参考答案】:

C

  19、我国市商贸易有一定的发展,并已开始使用货币是在(  )

  A、夏朝时期

  B、商周时期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参考答案】:

B

  20、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只能走(  )

  A、复兴儒学的道路

  B、中国儒学为本体西方科技为用的道路

  C、古今中外、综合创新的道路

  D、全盘西化的道路

  【参考答案】:

C

  21、西晋时期河西走廊一带,在中原地区完全沦入北方边地部族入侵的混乱之际,因地理之便,长期成为中原文化的中心,对保存中原文化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后来人们称这个地区的文化为(  )

  A、敦煌文化

  B、张掖文化

  C、酒泉文化

  D、凉州文化

  【参考答案】:

D

  22、中华民族生产文化的主体内容是(  )

  A、水土平衡观念

  B、节气文化

  C、农政思想

  D、农耕灌溉

  【参考答案】:

D

  23、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典籍《齐民要术》的作者是(  )

  A、贾思勰

  B、宋应星

  C、李时珍

  D、傅玄

  【参考答案】:

A

  24、元朝阿合马执政期间,任用色目商人实施的赋税制度是(  )

  A、租庸调制

  B、两税法

  C、一条鞭法

  D、包税制度

  【参考答案】:

D

  25、元明清时期,中国的经济和政治中心是(  )

  A、南方是经济中心,北方是政治中心

  B、南方是政治中心,北方是经济中心

  C、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都在北方

  D、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都在南方

  【参考答案】:

A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国是多民族国家,中国文化具有多维性特点,形成这种统一文化的原因是(  )

  A、它有着共同的文化源

  B、多元的各民族文化在发展中互相交流、渗透、促进

  C、汉民族文化在整个中华文化中起主导作用

  D、由56个民族文化的合并相加

  E、多元的各民族文化有许多交融和契合的地方

  【参考答案】:

A,B,C,E

  2、古代诗歌节奏中的“平”指平声字,“仄”指哪三种声调的字?

(  )

  A、上声

  B、下声

  C、去声

  D、入声

  E、平声

  【参考答案】:

A,C,D

  3、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已经有了农业定居生活,这是从哪些原始文化遗址得知的?

(  )

  A、河姆渡文化遗址

  B、屈家岭文化遗址

  C、良渚文化遗址

  D、马家滨文化遗址

  E、龙山文化遗址

  【参考答案】:

A,B

  4、由血缘关系形成的传统美德包括等。

(  )

  A、祖宗观念

  B、乡土观念

  C、耕读观念

  D、家庭观念

  E、孝养观念

  【参考答案】:

A,B,D,E

  5、司马迁将楚地一分为三,其中西楚指(  )

  A、今江苏、安徽、河南三省交界地带

  B、今河南南部的汝南、南阳一带

  C、今苏州、扬州一带

  D、今江西、安徽交界地带

  E、今湖南、广州一些地区

  【参考答案】:

A,B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文化思潮

  【参考答案】:

  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潮。

(P8)

  2、中庸

  【参考答案】:

中庸意为“中是可以长久行用的典法”。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是由孔子提出来的。

“中庸之道”又可称为“中和之道”,它要求人们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过激,要求其适中,“无偏无颇”。

(5P229,)

  3、仪器观测期

  【参考答案】:

  竺可桢在研究中国五千年来气候的变迁时,把中国气候的总体变化分为四个大的时期,其中从公元1900年开始的第四个时期称为“仪器观测期”。

因为自此以后直到现在,有了测量温度及气象观测的仪器。

(1Pl8)

  4、摊丁入亩

  【参考答案】:

摊丁人亩即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银额为准,将丁银摊到人家所占的地亩中去征收赋税,实际上是取消了人头税。

(2P998)

  5、“政绩”观

  【参考答案】:

“政绩”观是指历代统治者把农业收成的丰歉,当做考察国计民生的好坏和自己得政或失政的一个标准。

(3P111)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我国民族商业和手工业对农业经济生产起何作用?

  【参考答案】:

商业和手工业都是农业社会演进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它们一旦发展起来,就会对农业经济生产起带动作用。

因为没有商业,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产品就不能内销外贸,就不能被外地好东西刺激,从而发现自己的文化实力和别人的优点。

没有手工业,中国的民族经济到了封建社会末期,就无法借助大机器和新思想的力量,向现代社会转型,在世界竞争的轨道上,就无法提速。

  2、简述“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及对西域用兵,发现并打通通向中亚乃至西方的“丝绸之路”。

它不仅起着中国与西域乃至欧洲物质交流作用,也起着文化交流作用。

而文化交流则具有更深远的历史意义。

  【答案讲解】:

  3、谈谈对联常用的手法。

  【参考答案】:

  

(1)双关。

汉语用汉字记录,一个汉字往往能够记录多个义项,这样就可以利用语义的多义性构成双关。

  

(2)对联中也常常用谐音手法。

  (3)有些对联是利用拆字构成联语。

  4、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参考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特征是:

孔子的“仁”和孟子的“仁政”,他们提倡积极入世的观点。

  5、市商贸易的方式有哪几种?

  【参考答案】:

(1)农商兼营。

从业者称摊贩。

从事贸易的方式,是把货物摆在道边、路口或集市的地面上,也有推车、挑担或临时设架放货的。

  

(2)行商经营。

即由卖主向买主主动汇合的商业经营方式,也就是从产地进货,到需地销售。

  (3)坐商经营。

小者如定点店铺,大者如商号,是一种由买主向卖主主动汇合的经营方式。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秦汉以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

  【参考答案】:

  

(1)皇帝总揽天下大权。

  ①君主是全国的最高权威和绝对权力的拥有者。

  ②君主通过有效的行政手段控制国家政权。

  ③君主以土地国有的形式与赋税政策控制着国家的财政经济。

  ④君主有任意制订与更改法律的威权。

  ⑤皇帝是全国最高的军事统帅,掌握着天下兵权。

  

(2)拥有庞大的官僚办事机构。

  ①从中央政权机构看,自秦朝统一后,皇帝就建立了一套以三公九卿为主要官员的中央官吏系统。

隋唐以后则实行三省六部制。

  ②从地方机构看,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直属中央,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

  (3)严密的人身控制。

  ①严格的户籍管理是专制王权严密控制人身的最重要措施。

  ②什伍里甲制度是专制时代控制人身自由的最基层的组织形式。

  2、试述四大发明对世界的贡献和我国近代科技逐渐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参考答案】:

  我国古代发明的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曾使我国传统科技长期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它们对世界的贡献主要在于:

造纸术和印刷术,对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政治、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推动了世界思想文化的交流。

火药和指南针,对世界的政治、军事、商业、航海业发展有极大作用。

曾改变了整个人类历史文明的进程,导致了世界市场的出现。

  我国近代科技逐渐落后于西方的原因主要在于:

由于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性质和制度及社会生产缺乏开拓进取,限制和阻碍了四大发明和许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发展,才使我国近代科技逐渐落后于西方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著名的话本小说集“三言”、“二拍”产生于(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参考答案】:

C

  2、西汉董仲舒所提出的“五常之道”是指(  )

  A、天、地、君、亲、师

  B、仁、义、礼、智、信

  C、恭、宽、信、敏、惠

  D、温、良、恭、俭、让

  【参考答案】:

B

  3、“中体西用”论的雏形最早出现于(  )

  A、冯桂芬《校邠庐抗议》

  B、沈寿康《匡时策》

  C、张之洞《劝学篇》

  D、孙家鼐奏折

  【参考答案】:

A

  4、古代最宽的道路是(  )

  A、畛

  B、路

  C、涂

  D、道

  【参考答案】:

B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文化事象的是(  )

  A、词盛行于宋代

  B、行业禁忌

  C、中国戏曲的程式化动作

  D、文学上所说的建安风骨

  【参考答案】:

A

  6、把法、术、势思想有机结合起来,成为法家集大成人物的是(  )

  A、商鞅

  B、慎到

  C、韩非子

  D、申不害

  【参考答案】:

C

  7、全盘西化论的核心内容是(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现代化一西方化

  C、中国文化复兴一儒学现代化

  D、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批判继承,综合创新

  【参考答案】:

B

  8、中国化最彻底的佛教宗派是(  )

  A、净土宗

  B、禅宗

  C、律宗

  D、天台宗

  【参考答案】:

B

  9、汉代实行的选官制度是(  )

  A、分封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参考答案】:

B

  10、我国手工行业传说的代表作是(  )

  A、鲁班传说

  B、黄帝传说

  C、伏羲传说

  D、李耳传说

  【参考答案】:

A

  11、我国发明的最初的指南针——司南是在时期。

(  )

  A、战国

  B、秦朝

  C、汉朝

  D、魏晋

  【参考答案】:

A

  12、现在北京的许多地名对原地名改进所用的方式是(  )

  A、谐音

  B、删字

  C、拆字

  D、缺笔

  【参考答案】:

A

 13、杂剧《窦娥冤》的作者是(  )

  A、汤显祖

  B、关汉卿

  C、王实甫

  D、洪昇

  【参考答案】:

B

  14、中国的诗歌传统是讲求韵律,这一点,不论是民歌还是魏晋、唐宋的文人诗词,以至近现代的白话诗,以不同的形式保持这种传统的,都被认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  )

  A、文化传统

  B、传统文化

  C、民族文化

  D、国别文化

  【参考答案】:

A

  15、王安石变法时期,对变法主张进行猛烈批判和抵制的“旧党”领袖是(  )

  A、苏轼

  B、欧阳修

  C、范仲淹

  D、司马光

  【参考答案】:

D

  16、周代的“三公”指的是(  )

  A、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B、太师、太傅、太保

  C、司徒、司马、司空

  D、尚书、中书、门下

  【参考答案】:

B

  17、西晋灭亡后,北方出现了许多政权迭立并混战的局面,旧史通称这些政权为(  )

  A、五代十国

  B、春秋五霸

  C、五胡十六国

  D、三国鼎立

  【参考答案】:

C

  18、“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王维《山居秋瞑》)这四句诗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排比

  B、比喻

  C、拟人

  D、对仗(偶)

  【参考答案】:

D

  19、下列关于“中庸之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庸”是由周公提出来的

  B、“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

  C、“中和”意为“除掉两端只取中间”

  D、“中庸之道”是中国古代一种很好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参考答案】:

B

  20、提出古代大学教育三大纲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著作是(  )

  A、《论语》

  B、《孟子》

  C、《大学》

  D、《中庸》

  【参考答案】:

C

  21、最早对五行理论做出比较系统叙述的文献是(  )

  A、《论语》

  B、《尚书》

  C、《春秋》

  D、《国语》

  【参考答案】:

B

  22、认为中国近代社会与思想文化演变的框架问题表现了一种特殊的二律背反运动的学者是(  )

  A、陈寅恪

  B、钱穆

  C、陈独秀

  D、胡适

  【参考答案】:

B

  23、西周宗法制是以亲亲为基础,但这种亲亲原则主要强调的是慎终追远、自下露上的孝悌之道。

孝悌的最高层次就是孔子所说的(  )

  A、无为

  B、无违

  C、天道

  D、人道

  【参考答案】:

B

  24、鸦片战争以后,洋务派中一批具有新观念的知识分子提出的口号是(  )

  A、孔孟之道不可变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全盘西化

  D、打倒孔家店

  【参考答案】:

B

  25、《史记》中曾记载,尧舜时代的一件事“乃命羲和敬顺昊天”,目的在于(  )

  A、“天人合一”

  B、“无为而治”

  C、“敬授民时”

  D、“内圣外王”

  【参考答案】:

C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哪些方言属于现代汉语的七大方言?

(  )

  A、北方话

  B、南方话

  C、客家话

  D、吴语

  E、湘语

  【参考答案】:

A,C,D,E

  2、明代关注国计民生的著作主要有(  )

  A、李时珍《本草纲目》

  B、宋应星《天工开物》

  C、徐光启《农政全书》

  D、徐弘祖《徐霞客游记》

  E、以上都对

  【参考答案】:

A,B,C,D,E

  3、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指(  )

  A、造纸术

  B、火药

  C、中医

  D、指南针

  E、印刷术

  【参考答案】:

A,B,D,E

  4、世界三大宗教是(  )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E、景教

  【参考答案】:

A,C,D

  5、隋唐时期孙思邈编写的医书有(  )

  A、《脉经》

  B、《针灸甲乙经》

  C、《千金要方》

  D、《千金翼方》

  E、《洗冤录》

  【参考答案】:

C,D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行商经营

  【参考答案】:

行商经营即由卖主向买主主动汇合的商业经营方式,也就是从产地进货,到需地销售。

靠行商运销,甚至长途贩运赢利。

历史上的徽商、晋商都很有名气,晋商以“船帮”、“车帮”等长途贩运方式,足迹遍大江南北,以至日本、俄国等。

(3P118)

  2、谚文

  【参考答案】:

谚文是古代朝鲜仿照汉字创制的文字,字母近似汉字的笔画,每个音节拼成一个方块。

(6P298)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参考答案】:

在西汉前期,汉武帝要“兴太平”,就要“制礼作乐”,要“改正朔,易服色”,要举行封禅大典,大兴繁文缛节的建置,而儒学最能符合这种要求。

所以,在公元前l34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三策》的建议,罢黜黄老百家之言,独尊儒术,自此儒家思想正式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一直延续了两千年。

这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P60)

  4、文化政策

  【参考答案】:

  文化政策指一定的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P8)

  5、底层文化

  【参考答案】:

  底层文化指民问文化。

即不依赖于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P10)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明清利用民间宗族关系加强统治的表现。

  【参考答案】:

明清两代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利用民间宗族关系加强自己的统治。

因为他们知道将民间宗族组织与政权相结合,可以在社会治安、收取赋税方面发挥重大作用,其结果是把专制精神贯彻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朱元璋曾发布过“明长幼,厚风俗”的诏书,大儒方孝孺更明确地说,百姓“好义则易使,从化则畏法”。

清朝则大力提倡“移孝作忠”,利用宗族道德对普遍的民众进行控制。

同时,族长权力也因政权的支持而变得牢固,其结果是朝廷的专制与宗族的专制联成一气。

这些都是明清利用民间宗族关系加强统治的表现。

  2、简述礼与俗的关系。

  【参考答案】:

(1)礼与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文化混沌未分时,不存在俗与礼的区别。

(2)礼,起源于俗,但礼不同于俗。

礼与俗的区别在于:

俗是民众自发形成的行为习惯,具有纷繁的复杂性特点;礼是自上而下的一套社会行为规范,其中贯穿着特定的整合社会的理念。

礼具有规整,严密,适于操作的特点。

(3)伴随着阶级分化、文化分层的过程,礼逐渐从原始习俗中提纯出来,民俗是礼制生存与推行的基础。

(4)在上古社会礼主要表现在祭祀活动上,礼是一种与神灵沟通的仪式。

礼最初是人神关系的调节,后来扩展到人,最后扩展到社会,成为严格的社会行为规范。

礼,具有“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的重要作用。

  3、世界各民族文化是怎样发展的?

  【参考答案】:

世界各民族文化是在不断的交流、传播过程中,产生不同质的文化的刺激、碰撞、影响、吸收、整合与变迁,从而共同促进人类文化的发展。

这既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4、简述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大势。

  【参考答案】:

(1)诸侯国之间的混战和兼并。

目的在争夺周王室失落的王权,从而引发了各国的变法大思考、大争论,构成“百家争鸣”最重要的部分。

  

(2)民力的大发展。

各国为强权竞争,有意刺激本国的经济。

民力发育激发出的思想意识,也是“百家争鸣”极其宝贵的部分。

  5、怎样认识皇家贵族礼制的文化特性?

  【参考答案】:

皇家贵族礼制可谓“礼仪三百,威仪三千”,无不以明示等级尊卑为宗旨,皇家贵族的礼仪活动注意规模与程式,将礼仪过程视为国家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强化王权,明晰统治集团内的等级与名分关系,礼制成为维系传统社会的强有力的文化纽带。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明清之际学风变化的原因。

  【参考答案】:

  明清之际学风变化的原因是:

明朝的灭亡,对仁人志士产生了强烈的刺激,所以在明末清初以“三先生”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对中国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再者,清初对知识分子实施文化高压政策,以文字狱来迫害他们,使他们走向纯而又纯的学术研究中去了。

另外,清代学风的变化还有着学术史本身方面的原因。

、从宋儒那里就有“尊德性”与“道问学”的分歧。

在成贤成圣的方式上,有的儒家如朱熹特别强调多学多思,另一派如陆象山,就强调多读书致知对发明心性没有好处甚至有害。

后一派的意见在明朝王学兴盛的时代,是占了上风的。

但明朝的灭亡,教训了人们不能只是空谈性理,还应该博学以致用。

正是在这两方面的作用下,考据之学渐渐兴旺起来。

学者们对传统的经史文献进行了大量的考订、校勘、辑佚、辨伪和注解工作,整理了一大批文献。

因为这样的工作在清乾隆、嘉庆年间特别兴盛,所以称之为乾嘉学派。

这一时期的学术成就,对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