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路基施工技术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9056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28.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路基施工技术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重庆路基施工技术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重庆路基施工技术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重庆路基施工技术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重庆路基施工技术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路基施工技术方案.docx

《重庆路基施工技术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路基施工技术方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路基施工技术方案.docx

重庆路基施工技术方案

重庆三环铜永一标路基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1.1路基施工图第三篇总说明。

1.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1.3现场踏勘调查、搜集的有关资料。

1.4本地区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和资源条件。

2.编制原则

2.1严格遵守招标文件明确的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和质量评定验收标准。

2.2坚持“技术先进性,科学合理性,经济适用性,安全可靠性与实事求是相结合。

2.3突出重点项目和关键工序。

整个工程统筹组织,超前计划,合理安排工序衔接,确保各节点工期及总工期。

2.4坚持专业化作业与综合管理相结合。

充分发挥专业人员和专用设备的优势,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综合管理,合理调配,运用网络技术,科学安排各项施工程序,组织连续、均衡、紧凑有序地施工,确保工期目标实现。

2.5以采用成熟的施工技术、先进的施工机械、完善的施工工艺为原则,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以确保工程质量。

2.6重视环保,珍惜土地,施工构成中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生态环境,控制环境污染,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做好水土保持。

2.7有效保护地下管线和既有构筑物,减少扰民、做好公共交通配合,切实维护建设单位及地方群众的利益,创建文明标准工地。

3.工程概况

3.1工程概述

重庆三环高速公路铜梁至永川段位于重庆市铜梁县、大足县、永川区境内。

重庆三环高速公路是《重庆市高速公路网规划》(2003~2020)“三环、十射、三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重庆市周边区县的重要公路通道,有着环接重庆市各条对外高速公路的重要作用。

三环高速公路连接了重庆主城区周边的长寿、合川、铜梁、永川、涪陵等11个区县市,路线全长约500km,本项目“铜梁至永川段”即为其中的重要路段之一。

中交四公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承建重庆三环高速铜梁至永川段土建第1合同段,全长13.7km,起讫里程K0+000~K13+700。

本合同段是涵盖路基、桥梁、互通区、停车区、通涵、人行天桥以及防护排水的综合性工程。

3.2气候水文

路线区属亚热带季风暖湿气候区,但具有独特的气候特点:

冬暖春早,夏热秋雨,四季分明;降水丰沛,空气湿润,雨热同季;日照少,多云雾,少霜雪;立体气候明显,气候资源丰富,气象灾害频繁。

年平均气温16.6~18.6℃之间,冬季极端最低气温0℃以上,少霜雪,夏季极端最高气温在40℃以上,多酷暑,年降水量至东向西逐渐减少,山地一般多于平坝河谷,东部地区年总降水量1050~1350毫米,西部地区1000毫米左右,夏秋两季降水量占全年70%左右,冬季降水量少,且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年平均日照时间1000~1400小时,是全国日照时间最少的地区之一,年平均相对湿度78.9%左右。

受地形地势影响风速一般不大,历年平均风速1.4m/s~1.6m/s,风向以北风为主。

本项目位于涪江流域,区内水库、水塘、围堰星罗棋布,地表水发育,地表水和地下水丰富,主要来源为大气降水,其水位涨落及流量大小受区内降水控制,桥址处河流汇水面积均为小流域,在暴雨季节容易引发山洪,具有暴涨迅落的特点。

本标段路线与小北海水库、西郭水库大坝平行,上跨高滩河,周边区域为山岭重丘区,易形成洪水,在雨季对拟建公路有一定影响。

3.3主要技术指标

(1)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

(2)设计速度:

80Km/h;

(3)路基宽度:

高速公路24.5m,桥梁24.0m;

(4)地震基本烈度: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烈度6度,按7度设防;

(5)设计荷载:

公路—I级;

(6)设计洪水频率:

桥涵、路基1/100

(7)路线交叉:

主线上跨被交叉道路分离立交桥设计荷载为公路—I级。

被交叉道路上跨主线分离式立交为公路—II级;

3.4主要工程数量

我标段负责施工的路段为K0+000~K13+700,路线取正线走向,全长13.7Km,其主要工程量如下:

(1)路基土石方:

挖方149.93万m3;路基填筑193.33万m3(其中利用土方127.9万m3,借土填方65.43万m3)。

本标段设取土场4处,可取土44.8万m3;设弃土场3处。

特殊路基处理:

换填处理约23.8万m3,碎石桩19842延米,抛石挤淤抛填片石23万m3,片石盲沟3819m。

(2)桥梁涵洞:

主线特大桥1032.5m/1座、大中桥814.4m/10座,互通式立交2处。

20m预应力砼T梁172片,30m预应力砼T梁352片,主线现浇箱梁375延米,10米跨桥式通道1座(钢筋混凝土空心板22片),另有车行天桥2座(现浇箱梁122延米),合计桩基398根,墩柱233根;涵洞通道62道(通道18道、盖板涵41座、圆管涵3道)。

4.施工方案

4.1施工部署

本标段桥桥相间、使得路基工点分散,路基段总长13.7Km,共有路基挖土石方145万m³,路基填筑土石方185万m³。

路堤施工采用机械化作业。

路堤填筑遵循“由低向高、纵向分段、水平分层”的原则及“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路基填筑工艺进行填筑施工,困难地段人力配合小型机具施工。

路堑土方均采用推土机配合挖掘机装车,自卸汽车运输。

路堑挖方除符合路基填筑填料要求的加以利用,其余部分弃于指定弃土场。

土质路堑采用挖掘机、推土机拉槽开挖,边坡采用人工挂线清刷。

石方开挖先做爆破试验,再展开施工,确保边坡稳定和施工安全。

石质路堑采用光面、预裂爆破技术施工,石方爆破要实测地形,根据地形、地貌、岩性及周围环境做出爆破设计,报监理工程师和当地公安部门批准后在施工。

路基附属防护工程和路基施工同步进行,做到路基成型一段,防护施工一段。

尤其是高路堑施工,必须在路堑开挖的过程中进行边坡防护施工。

高路堑分台阶开挖,原则上每层台阶开挖到位后,随即进行边坡防护施工,高路堑的边坡防护施工由上向下进行施工,以确保开挖后的边坡稳定。

对排水沟及时作好圬工铺砌工作,并与涵管联通。

浆砌体采用挤浆法砌筑。

采用预制样架控制浆砌体或干砌体的几何形状,采用双向拉线、靠尺等控制大面平整度。

本段路基工程施工前先进行路基基底处理,对松软土路基主要采用换填。

路基施工根据工程特点和工期目标,合理确定作业面数量,采用大型机械化配套设备并辅以小型配套机具,分段平行流水组织施工。

路基工程按土工结构物要求进行施工,以桥、涵结构物为界分段组织流水施工。

施工顺序以“突出重点,减少干扰,利于结构物施工,满足土石方调配和利于各分项工程顺利展开”为原则,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各区段路基施工方案。

重点路基工程开工后,优先安排桥台、涵洞基础和地基加固工程的施工,为路基本体填筑创造条件和争取时间;地基处理分区作业,全面铺开,特别是填料需要远距离运输和填料需要改良的地段。

路基填筑时,组织配套的机械设备,路基防护混凝土构件施工,实现工厂化、标准化生产。

同时高度重视冬季和雨季对路基工程填筑施工工期的影响。

路基土石方应统一调配,取、弃土场需统筹考虑。

充分利用路基施工的最佳季节。

路堤各部分及护道均应分层填筑,基床以下和基床底层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基床表层按“四区段、六流程”组织施工,并碾压至规定的压实标准。

路堤施工必须确保边坡的压实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加强沉降变形监测和评估。

涵洞总体施工进度要满足路基填筑的进度要求。

施工准备完成后立即进行全标段的涵洞施工,为路基尽早连续成型创造条件。

本标段路基以填方为主,工点类型主要有:

路堤边坡防护、路堑边坡防护、深挖路基、陡坡路堤、软土及松软土地基路堤、不良地质路基等。

地基加固处理主要有挖除换填、土工格栅、重型碾压。

边坡防护主要采用拱形骨架植草灌护坡、六棱块护坡、石砌护坡等形式。

路基工程按土工机构物要求进行施工,根据标段内结构物为界分段组织施工。

由5个专业施工队进行施工,按照平行结合流水作业程序进行施工。

4.2施工方法

(1)试验段

拟在填方路基段选取具有代表性路基设置200m填方试验段,进行土石混填碾压试验。

以确定可用路基填筑材料,结合规范要求总结出最佳的填层厚度、最优的机械组合、最经济的碾压遍数,行驶速度等数据,编制出实验段施工总结,上报监理获得批准后,用以指导后续填方施工。

(2)施工方法

首先清除路基施工范围内的杂物及浮土,清表厚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路堤基底应在填筑前进行压实,压实度不应小于90%,填方高度5m以上各层分别提高一个百分点,此外还应满足不同路提填高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

路堤高度小于8m,地基承载力不宜低于130kpa;路堤高度为8~12m时,地基承载力不宜低于145kpa;路堤高度为12~16m时,地基承载力不宜低于155kpa;路堤高度为16m以上时,地基承载力不宜低于170kpa。

在填方施工前,增设水准点、导线点,恢复路线中桩,测设路线坡脚桩,并在距路中心一定安全距离处设置施工控制桩。

路基填筑以机械作业为主,人工配合。

配备机械有:

挖掘机、自卸汽车、推土机、平地机、自行式光轮振动压路机。

为保证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施工效率,采用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方法。

即三阶段:

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整修验收阶段;四区段:

填筑区段、摊铺区段、压实区段、检验区段;八流程:

施工准备、基底处理、边坡码砌、分层填筑摊铺、摊铺平整、振动碾压、检验签证、路堤整修。

施工工艺流程图

4.3材料准备

(1)强风化石料、崩解性岩石和盐化岩石不得直接用于路堤填筑。

(2)路堤填料粒径应不大于500mm,并不宜超过层厚的2/3,不均匀系数宜为15~20,同时粒径大于200mm的填料含量应控制在20%~40%,粒径在20mm以下的填料含量应控制在10%~15%范围内。

路床底面以下400mm范围内,填料粒径小于150mm。

结合设计图纸,我部路堤决定采用沿线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的土石进行路基填筑,压实质量采用试验段施工工艺参数和压实度检测双控制,压实度检测可采用压实沉降差或空隙率指标进行控制,具体见下表:

单轴饱水抗压强度30~60Mpa的中硬石料

分区

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

摊铺厚度(cm)

最大粒径(cm)

压实干密度(KN/m3)

空隙率(%)

上路堤

80~150

≤40

小于层厚2/3

由试验确定

≯22

下路堤

150以下

≤50

小于层厚2/3

由试验确定

≯24

单轴饱水抗压强度5~30Mpa的中硬石料

分区

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

摊铺厚度(cm)

最大粒径(cm)

压实干密度(KN/m3)

空隙率(%)

上路堤

80~150

≤30

小于层厚2/3

由试验确定

≯20

下路堤

150以下

≤40

小于层厚2/3

由试验确定

≯22

路基的路床部分,采用未筛分碎石填筑。

未筛分碎石采用石质弃方和饱和抗压强度大于15Mpa的石渣二次破碎,碎石最大粒径小于10cm.

路基填料强度及粒径要求

填挖类型

路面底面以上深度(cm)

填料最小强度CBR(%)

填料最大粒径(cm)

填方路床

0~30

8

10

30~80

5

10

零填及挖方路床

0~30

8

10

30~80

5

10

路基填筑前,按规范规定的方法对填料进行孔隙率与压实沉降差指标进行控制并及时报送监理工程师,作为批准适用填料的依据。

4.4测量放样

(1)先根据设计文件,按相同的导线形式和同等精度进行外业实地测量(如原有导线点被破坏,则相应增设),经平差计算后,提交相关资料报监理工程师审核,确定首级导线点的三维坐标数据,作为施工测量依据。

(2)使用全站仪,依据首级导线点和设计里程中桩坐标,用极坐标法恢复各里程桩位,用三角高程法实测地面高程,用水准仪测横断面,提交纵横断面等相关资料报监理工程师审核,确定工作量。

(3)根据测量控制点,测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