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技术操作.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584498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45.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技术操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护理技术操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护理技术操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护理技术操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护理技术操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护理技术操作.docx

《护理技术操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技术操作.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护理技术操作.docx

护理技术操作

护理技术操作

第一节无菌技术

l.无菌持物钳及无菌容器的使用

目的

(5分)

l.无菌持物钳用于取放和传递无菌物品。

2.无菌容器用于盛放无菌物品并保持其无菌状态。

评估

(10分)

1.操作目的。

2.需要夹取的物品种类。

3.操作环境是否整洁、宽敞。

准备

(5分)

l.护士:

见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2.环境:

见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3.用物:

放置于有盖的无菌干燥罐内的无菌持物钳、无菌容器、放置无菌物品的容器(必要时)。

流程

(60分)

流程

(60分)

1.检查有效期、无菌容器的密封性及内装物品名称。

(10分)

2.取出无菌持物钳:

(15分)

·打开无菌罐的上半盖;

·钳端闭合,垂直取出。

3.取出无菌物品(20分)

·打开容器盖,无菌面向上;

·取出无菌物品。

4.盖好容器盖。

(5分)

5.放回无菌持物钳:

(10分)

·钳端闭合,垂直放入无菌罐内;

·盖好罐盖。

注意事项

(5分)

1.无菌持物钳不能用于换药、消毒皮肤及夹取油纱布。

2.远处取物时,将无菌持物钳及无菌罐一起移至取物处使用。

3.打开或关闭容器盖时,手不可触及盖的边缘及内面。

4.手持无菌容器时,应托住容器底部,不可触及容器边缘及内面。

5.无菌持物钳及无菌罐定期更换,无菌容器定期消毒。

评价

(15分)

1.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2.无菌持物钳、无菌容器及无菌物品未被污染。

2.取无菌溶液

目的

(5分)

取出并使用无菌溶液。

评估

(10分)

1.无菌溶液的种类、使用目的及瓶身的清洁度。

2.操作环境是否整洁、宽敞。

准备

(5分)

1.护士:

见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2.环境:

见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3.用物:

无菌溶液、开瓶器、弯盘、盛无菌溶液的无菌容器、棉签、消毒溶液、笔、纱布。

流程

(60分)

1.检查无菌溶液:

(20分)

·检查瓶签:

溶液名称,剂量、浓度、有效期;

·检查瓶盖有无松动;

·检查瓶身有无裂痕;

流程

(60分)

·检查溶液有无沉淀、浑浊、变质、变色。

2.准备无菌容器。

(5分)

3.倾倒无菌溶液:

(30分)

·撬开铝盖;

·打开瓶塞;

·手持溶液瓶,瓶签向手心;

·旋转冲洗瓶口;

·由冲洗处倒出溶液;

·塞进瓶塞;

·自瓶口分别向上、向下消毒瓶塞上翻部分和瓶口;

·盖好瓶塞。

4.注明开瓶日期和时间。

(5分)

注意事项

(5分)

1.瓶口不可触及手或其他物品。

2.不可将物品伸入无菌溶液瓶内蘸取溶液,已倒出的溶液不可再倒回瓶内。

评价

(15分)

1.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2.无菌溶液未被污染,取液量准确。

3.瓶签未浸湿,液体未溅湿桌面。

3.打开一次性无菌包

目的

(5分)

取出并使用无菌物品。

评估

(10分)

1.无菌包内的物品名称及使用目的。

2.操作环境是否整洁、宽敞;操作台面是否干燥。

准备

(5分)

1.护士:

见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2.环境:

见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3.用物:

无菌包、无菌持物钳、无菌容器或区域、纸、笔。

续上表

流程

(60分)

1.检查无菌包名称、有效期、是否包裹完好、有无潮湿或破损。

(15分)

2.打开无菌包:

(30分)

·解开系带卷起;

·一手托住无菌包,在包布外抓住包内物品,系带夹于指缝

中;

·另一手逐层打开无菌包,并抓住包布四角。

3.递送无菌物品:

(15分)

·双手将无菌物品递送至无菌区;

·包布折叠放妥。

注意事项

(5分)

l.手不可触及包布内面。

2.无菌物品递送时,无菌面应朝向无菌区域。

评价

(15分)

l.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2.无菌物品及无菌包布的内面未被污染。

4.铺无菌盘

目的

(5分)

提供无菌区,放置无菌物品。

评估

(10分)

1.操作目的。

2.操作环境是否整沽、宽敞;操作台面是否干燥。

3.治疗盘和无菌巾大小是否合适,治疗盘是否干燥、清洁。

准备

(5分)

1.护士:

见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2.环境:

见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3.用物:

治疗盘、无菌巾包、无菌持物钳、无菌物品,纸、笔。

续上表

流程

(60分)

l.检查无菌巾包有效期,是否包裹完好,有无潮湿或破损。

(10分)

2.打开无菌巾包:

(10分)

·解开系带,卷放于包下;

·逐层打开无菌巾包。

3.取出无菌巾:

(5分)

4.关闭无菌巾包:

(10分)

·按原折痕包好无菌巾包,系带横形缠绕;

·注明开包时间。

5.铺盘:

(20分)

·双手持无菌巾上层两角外面抖开(横折法双手持无菌巾

横中线外面);

·对折铺于治疗盘上;

·折叠上层无菌巾,边缘向外;

·放入无菌物品。

·拉平上层无菌巾,上、下层边缘对齐;

·开口处向上两折,两侧边缘向下一折。

6.注明铺盘时间:

(5分)

注意事项

(5分)

1.手不可触及包布内面。

2.如包内物品被污染或包布受潮,须重新灭菌。

3.无菌巾无菌面不可触及衣袖和其他有菌物品。

4.无菌盘在4小时内有效。

评价

(15分)

l.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2.无菌物品、无菌巾包布的内面及无菌巾的无菌面未被污染。

3.无菌巾内的物品放置合理,无菌巾折叠的大小适宜。

5.戴、脱无菌手套

目的

(5分)

在治疗、护理中确保无菌效果。

评估

(10分)

1.操作目的。

2.无菌手套的大小。

3.是否需要修剪指甲。

4.操作环境是否整洁、宽敞;操作台面是否干燥。

准备

(5分)

1.护士:

见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2.环境:

见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3.用物:

无菌手套包(内有无菌滑石粉)、弯盘。

流程

(60分)

1.检查无菌手套有效期及手套尺码。

(10分)

2.打开手套袋,滑石粉润滑双手。

(5分)

3.戴手套:

(30分)

(1)一次性提取法

·两只手套同时取出;

·对准五指戴上一只手套;

·戴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只手套的反折部内面;

·戴上另一只手套;

·将手套的反折部翻套在工作服衣袖外面。

(2)分次提取法

·一手拎起手套袋开口处,另一手取出手套;

·对准五指戴上

·掀开另一只手套袋口,戴好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只手套

的反折面,取出手套;

·戴上另一只手套;

·将手套的反折部翻套住工作服衣袖外面。

4.脱手套:

(10分)

·手套翻转脱下。

5.终末处理:

(5分)

续上表

注意事项

(5分)

l.手套袋系带及滑石粉不能污染手套袋内面。

2.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外面;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未

戴手套的手或另一手套的内面。

3.脱手套时,不可用力强拉手套边缘或手指部分。

评价

(15分)

l.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2.系带、滑石粉未污染手套及无菌区。

3.手套未被污染或破损。

附: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l.环境准备:

无菌操作室及操作台面清洁、宽敞、定期消毒,台面保持干燥、平坦;操作前半小时停止清扫工作,减少人员走动,避免尘埃飞扬;物品布局合理。

2.个人准备:

戴好帽子和口罩,洗手,必要时修剪指甲,取下手表,穿无菌衣,戴无菌手套。

3.明确无菌物品及非无菌物品:

无菌物品必须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并且有明显标志;无菌物品不可暴露于空气中,应保存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中;无菌包外需标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并按失效期先后顺序摆放;无菌包的有效期一般为7天,过期或受潮应重新灭菌;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如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应予更换并重新灭菌。

4.明确无菌区及非无菌区:

进行无菌操作时,操作者身体应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取放无菌物品时,应面向无菌区;手臂应保持在腰部或治疗台面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手不可接触无菌物品;避免面对无菌区谈笑、咳嗽、打喷嚏;非无菌物品应远离无菌区。

 

第二节铺床

1.备用床

目的

(5分)

保持病室整洁、美观,准备接收新病人。

评估

(10分)

l.检查床部件有无损坏、松动。

2.选择大小合适的床单、被套。

3.根据季节增减被褥。

准备

(5分)

l.环境:

病室内无病人进行治疗或进餐。

2.用物:

床垫、棉胎或毛毯、枕芯、大单、被套、枕套、护理车。

流程

(60分)

1.移开床旁桌、床旁椅,必要时翻转床垫。

(3分)

2.铺床基:

(25分)

·将大单中缝对齐床中线后散开;

·铺近侧床头、床尾大单;

·中部拉紧塞于床垫下;

·同法铺对侧床基。

3.套被套(“S”形):

(25分)

·将被套中缝对齐床中线后散开;

·打开被套上层至1/3处;

·放入“S”形折叠的棉胎;

·展开棉胎,平铺于被套内;

·盖被上缘平床头,两侧边缘内折平床沿,尾端塞于床垫下

或内折平床尾。

4.套枕套:

(5分)

·拍松枕芯,套上枕套;

·放置于床头。

5.移回床旁桌、椅:

(2分)

续上表

注意事项

(5分)

操作中要注意节力原则。

评价

(15分)

1.床单平紧。

2.棉胎与被套吻合好,被头充实,盖被平整,两边内折对称。

3.枕头平整充实。

4.注意节力原则。

2.麻醉床

目的

(5分)

1.便于接收手术后的病人。

2.病人安全、舒适,预防并发症。

3.避免床上用物被污染,便于更换。

评估

(10分)

1.病人的病情、手术部位和麻醉方式。

2.术后可能需要的抢救或治疗物品等。

3.检查床部件有无损坏、松动;床单、被套大小是否合适;是否需要增减被褥或调节室温。

准备

(5分)

1.环境:

病室内无病人进行治疗或进餐;拆除原有大单、被套、

枕套。

2.用物

⑴同备用床,另加橡胶单、中单、别针、热水袋(必要时)。

⑵麻醉护理盘:

无菌巾内放开口器、压舌板、舌钳、牙垫、通气导管、治疗碗、镊子、氧气导管或鼻塞管、吸痰管、纱布数块,无菌巾外放血压计、听诊器、护理记录单、笔、治疗巾、弯盘、胶布、剪刀、棉签、电筒等。

⑶床边用物:

输液架、吸痰器、氧气筒或中心供氧装置、胃

肠减压器等。

续上表

流程

(60分)

1.移开床旁桌、床旁椅,必要时翻转床垫。

(3分)

2.铺床基(25分)

·按铺备用床法铺好近侧床基;

·铺橡胶单及中单,边缘塞入床垫下;

·齐床头铺另一块橡胶单和中单;

·同法铺好对侧床基、橡胶单和中单。

3.套被套(“S”形):

(20分)

·同铺备用床法套被套,但尾端向内或向外反折平床尾;

·盖被扇形三折于一侧床沿,开口对门。

4.套枕套:

(5分)

·套上枕套;

·立于床头,别针固定。

5.移回床旁桌,床旁椅放于背门床侧。

(2分)

6.放妥麻醉护理盘及床边用物。

(3分)

7.终末处理。

(2分)

注意事项

(5分)

l.操作中要注意节力原则。

2.第一块橡胶单和中单应根据病人的麻醉方式和手术部位放置。

3.中单要遮盖橡胶单,避免橡胶单与病人皮肤直接接触。

4.视季节及室温增减盖被或调节室温,必要时给予热水袋。

评价

(15分)

1.同备用床。

2.床单元舒适、安全。

3.麻醉护理盘用物齐全。

3.卧有病人床更换床单

目的

(5分)

1.保持病床清沽、干燥;保持病房整洁、美观。

2.促进病人舒适,预防压疮等并发症。

评估

(10分)

1.病人的病情,有无活动限制,是否需要便器及更换衣裤。

2.床单元的清洁程度,床支架是否支撑,环境是否安全以及室

内温度等。

3.评估病人的心理反应及理解程度,解释操作目的。

准备

(5分)

l.护士:

必要时戴手套。

2.病人:

必要时协助排便。

3.环境:

病室内无病人进行治疗或进餐;酌情关门窗、调节室

温;必要时遮挡病人。

4.用物:

大单、中单、被套、枕套、床刷及套、衣裤(必要时)、护理车。

流程

(60分)

l.移开床旁桌椅,放平床头、床尾支架。

(2分)

2.铺近侧床基:

(13分)

·移枕于对侧,协助病人翻身,背对护士;

·松近侧各单;

·中单卷起塞入病人身下,橡胶单去尘后搭在病人身上;

·大单卷起塞入病人身下,床垫去尘;

·清洁大单中线与床中线对齐,对侧1/2塞于污大单下;

·铺近侧床基;

·放平橡胶单,铺中单,对侧l/2塞于病人身下。

3.铺对侧床基:

(12分)

·移枕于近侧,协助病人翻身,面对护士;

·撤污中单,橡胶单去尘后搭在病人身上;撤污大单,床垫

去尘;

·依次将大单、橡胶单、中单拉平铺好。

续上表

流程

(60分)

4.套被套:

(22分)

·移枕至床头中央,帮助病人仰卧;

·清洁被套正面在外铺于盖被上,打开下l/3;

·棉胎在污被套内折成“S”形;

·取出棉胎置于清洁被套下1/3处;

·棉胎与被套吻合;·撤出污被套;

·盖被折成被筒,尾端塞于床垫下或内折平床尾。

5.套枕套:

(5分)

·一手托起病人头颈部,另一手取出枕头;

·撤去污枕套,套上清洁枕套;

·枕头置于病人头下。

6.安置病人。

(2分)

7.移回床旁桌椅,开窗通风。

(2分)

8.终末处理。

(2分)

注意事项

(5分)

l.协助病人翻身时,不得有拖、拉、推等动作,应运用力学原

理。

2.操作中要注意节力原则;动作轻柔、幅度小,避免灰尘飞扬。

3.中单要遮盖橡胶单,避免橡胶单与病人皮肤直接接触。

4.操作中注意观察病人病情、保暖以及保护病人隐私。

评价

(15分)

1.注意病人保暖、安全、舒适,观察病人病情变化。

2.病人理解操作目的,配合操作。

3.同备用床。

第三节口腔护理

目的

(5分)

l.保持口腔清洁、湿润,预防口腔感染。

2.去除口臭,增进食欲。

3.观察口腔病情变化。

评估

(10分)

l.病人的病情、□腔卫生状况及自理能力。

2.检查病人的黏膜、牙龈、舌苔、义齿、□腔酸碱度、口唇、气味等。

3.评估病人的心理反应及理解程度,讲解操作目的。

准备

(5分)

l.护士:

戴手套(必要时)。

2.铺人:

取出义齿。

3.用物:

治疗盘内放治疗碗、足量无菌棉球、漱口液、血管钳、

弯盘、压舌板、纱布、治疗巾、pH试纸、手电筒,漱口杯内备温开水及吸水管,必要时备石蜡油、开口器、外用药、棉签、吸引器、吸痰管等。

流程

(60分)

l.取侧卧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治疗巾围于颈下,弯盘置口

角旁。

(5分)

2.清洁口腔:

(46分)

⑴漱口:

协助病人自含或用吸水管吸水,含漱后,吐至弯盘,数次。

⑵棉签擦拭:

清醒病人协助其用棉签清洗口腔各部位。

⑶擦洗:

·血管钳(镊)持棉球擦洗;

·顺序可为:

外面、内面、咬合面、颊部硬颚及舌面。

3.观察口腔,遵医嘱使用外用药。

(5分)

4.安置病人。

(2分)

5.终末处理。

(2分)

续上表

注意事项

(5分)

l.根据口腔情况选择合适的漱口液。

2.义齿用冷开水刷净,佩带或放在清水中备用,每日更换清水一次。

3.口唇干裂者,先用温水湿润,再张口检查,防止出血;擦洗后,涂上石蜡油。

4.擦洗动作轻柔,勿损伤黏膜及牙龈;擦洗牙齿内、外面时,应纵向擦洗,由内而外;弧形擦洗颊黏膜;擦洗硬腭及舌面时勿伸入过深,以免引起恶心;每次擦洗只用一个棉球,且棉球不宜过湿。

5.长期应用抗生素者应注意观察有无霉菌感染。

6.昏迷病人禁忌漱口,开口器应从臼齿处放入;如痰液过多应及时吸出。

评价

(15分)

l.未损伤牙龈、黏膜,未引起恶心,棉球湿度适宜。

2.病人口腔清洁、湿润、无异味,感觉舒适。

3.掌握病人目前口腔病情。

4.病人和家属获得口腔卫生知识及技能,病人理解、配合操作。

第四节鼻饲

目的

(5分)

对不能由口进食或拒绝进食的病人补充营养、进行治疗。

评估

(10分)

l.病人的病情、治疗及合作程度。

2.解释操作目的及配合方法。

3.鼻腔情况:

鼻黏膜有无肿胀、炎症,有无鼻息肉及鼻中隔弯曲等。

准备

(5分)

l.病人:

取坐位或半坐位。

2.护士:

洗手,戴口罩,必要时戴手套,查对、确认病人。

3.用物:

治疗盘内放治疗碗、消毒胃管、镊子、弯盘、50ml注射器、纱布数块、石蜡油、汽油或乙醚、棉签、胶布、治疗巾、夹子、别针、压舌板、听诊器、温开水、鼻饲液(温度38~40℃)。

流程

(60分)

l.清洗鼻腔。

(2分)

2.插胃管:

(15分)

·颌下铺治疗巾;

·润滑胃管前端;

·测量胃管插入的长度(自发际至剑突的距离);

·自鼻孔轻轻插入;

·插入10~15cm,嘱病人做吞咽,继续插入至预定长度;

·检查口腔内有无胃管盘曲。

3.验证胃管是否在胃内,方法有三种:

(9分)

·用注射器抽吸,抽出胃液;

·注入10ml空气,用听诊器在胃部能听到气过水声;

·将胃管末端放入盛水的碗中,无气体逸出。

4.固定胃管。

(4分)

续上表

流程

(60分)

5.注入鼻饲液:

(10分)

·注入温开水一鼻饲液一温开水;

·纱布包好胃管末端、反折、夹紧、固定。

6.安置病人。

(2分)

7.清理用物。

(2分)

8.拔管:

(10分)

·颌下置弯盘;

·夹紧胃管末端迅速拔出。

9.安置病人。

(2分)

10.终末处理。

(2分)

11.记录。

(2分)

注意事项

(5分)

1.每次鼻饲前应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

2.鼻饲后保持半卧位20~30分钟。

3.长期鼻饲者每日做口腔护理2次。

4.昏迷病人插管时先将头后仰,插入10~15cm后将头前倾,

下颌尽量靠近胸骨,再插入胃管。

5.拔管后注意观察病人进食情况。

评价

(15分)

1.病人理解插管的目的,主动配合。

2.操作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病人安全。

第五节氧气吸入

目的

(5分)

供给病人氧气,改善缺氧症状。

评估

(10分)

1.病人的病情、意识状况、缺氧程度、鼻腔黏膜及有无分泌物

堵塞等。

2.病人的心理状态、合作程度。

3.解释目的、过程及配合方法等。

准备

(5分)

1.环境:

周围无烟火及易燃品。

2.用物:

氧气装置一套,湿化瓶内放湿化液。

治疗盘内放盛水

容器(内盛冷开水)、弯盘、橡胶管、玻璃接管、鼻导管(鼻塞或面罩),纱布、棉签、胶布。

流程

(60分)

l.装表:

(10分)

⑴氧气筒供氧

·检查氧气筒及各部件;

·打开总开关,清洁气门,迅速关好总开关;

·氧气表略后倾接于气门上,初步旋紧,扳手加固使表直立;

·接湿化瓶、橡胶管、玻璃接管;

·查流量表是否关好→开总开关→开流量表,检查各衔接部位是否漏气,氧气流出是否通畅;

·关总开关,关流量表,将氧气筒推至床边。

⑵中心供氧

·将流量表接头插入墙上氧气出口,并对齐各固定孔,用力插入;

·向外轻轻拉接头,证实已接紧;

·连接用氧装置;

·检查接头及管道是否漏气,氧气流出是否通畅。

续上表

流程

(60分)

2.给氧:

(15分)

⑴鼻导管给氧

·清洁鼻腔;

·连接鼻导管,打开氧气,调节氧流量;

·湿润鼻导管前端;

·将导管插入鼻腔,长度适宜;

·胶布将鼻导管固定于鼻翼及面颊部。

⑵面罩给氧

·打开氧气,调节氧流量,将面罩置于患者口鼻部,松紧带固定好。

⑶鼻塞给氧

·清洁鼻腔,将鼻塞连接橡胶管,打开氧气,调节氧流量,将鼻塞塞入鼻孔内。

3.观察、记录。

(5分)

4.停止用氧,(15分)

·用纱布包裹导管拨出;

·关氧气;

·分离鼻导管。

5.安置病人。

(3分)

6.将氧气筒推至指定地点,“空”桶必须挂标志。

(5分)

7.终末处理。

(5分)

8.记录。

(2分)

注意事项

(5分)

1.注意用氧安全,切实做好四防:

防火、防油、防热、防震。

2.使用及停用氧气时严格执行操作程序,使用氧气时,先调后用,停用氧气时,先拨后关。

3.使用过程中,观察病人缺氧改善情况。

排除影响用氧效果的因素,按需调节流量。

4.氧气筒内氧气不可用尽,压力表降至5kg/cm2即不可再用。

续上表

评价

(15分)

l.熟练安装、使用氧气表及各附件。

2.湿化液配制及氧流量调节符合病情需要。

3.插入鼻导管时病人无不适,鼻导管固定良好。

4.用氧效果好,各缺氧症状有所改善。

第六节生命体征测量

1.体温、脉搏、呼吸测量

目的

(5分)

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的变化,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

评估

(10分)

l.病人的年龄、病情、意识状况及治疗情况。

2.病人的心理状态,合作程度。

3.解释目的、注意事项及配合方法。

准备

(5分)

1.病人:

30分钟内无进食,活动,冷、热敷,洗澡,坐浴,灌肠及情绪激动等。

2.用物:

体温计、纱布、弯盘、秒表、听诊器。

流程

(60分)

测体温

1.检查体温计刻度是否在35℃以下。

(5分)

2.根据病情选择测量体温的方法。

(10分)

(1)口腔测量

·口表水银端斜放于舌下热窝处;

·嘱病人闭口,勿用牙咬体温表;

·3-5分钟取出。

(2)腋下测量

·解开衣袖,用纱布擦干一侧腋下;

·将体温表水银端放于腋窝深处,紧贴皮肤;

·曲臂过胸,夹紧体温表;

·8~10分钟取出。

(3)直肠测量

·暴露肛门;

·润滑肛表;

·将体温表水银端轻轻插入肛门3-4cm固定;(60分)

·3分钟取出,擦净肛门。

续上表

流程

(60分)

3.擦净体温表。

(2分)

4.看明度数,体温表甩至35℃以下。

(3分)

测脉搏、呼吸

1.病人近侧手臂腕部伸展,置舒适位置。

(5分)

2.将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端按在病人桡动脉表面。

(5分)

3.计脉搏次数。

(5分)

4.手仍按在病人腕上,观察病人胸部或腹部起伏,计呼吸次数。

(5分)

5.记录。

(5分)

6.安置病人。

(5分)

7.终末处理。

(5分)

8.将测量结果绘制在体温单上。

(5分)

注意事项

(5分)

l.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测量体温的方法。

发现体温与病情不相符时,可重新测量,必要时做肛温、口温对照。

2.若不慎咬破体温计而吞下水银时,可立即口服大量蛋白水和牛奶,在不影响病情的情况下,给服大量韭菜等粗纤维食物。

3.异常呼吸、脉搏需测1分钟,脉搏短绌的病人应由2名护士同时测量,一人听心率,一人测脉率,同时开始记数1分钟,记录方式:

心率/脉率/分。

4.给小儿及神志不清病人测体温时,要注意固定体温表,防止意外。

评价

(15分)

1.病人配合,了解测量的注意事项。

2.体温表放置位置正确,固定良好。

3.测量结果正确。

2.测血压

目的

(5分)

观察血压的变化,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

评估

(10分)

1.病人的病情、治疗情况、肢体活动度、功能障碍等。

2.病人的心理状态、合作程度。

3.解释目的、配合方法及血压的正常范围。

准备

(5分)

l.病人:

30分钟内无活动、情绪波动等。

2.用物:

治疗盘内备血压计、听诊器、笔、记录纸。

流程

(60分)

1.检查血压计。

(10分)

2.测量血压:

(30分)

·取合适体位,暴露一臂,手掌向上伸直肘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