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淮阳县陈州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河南省淮阳县陈州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淮阳县陈州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淮阳县陈州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9—2020学年高一下期期末测试题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50分钟试卷满分:
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媒介融合时代,由于新媒体的迅速成长,传统主流媒体的发展遭遇困境。
面对新的、复杂、多变的舆论特征,主流媒体需要肩负传媒、社会、国家发展的重任,因此提升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显得尤为重要。
从渠道来说,必须加强主流媒体的网络传播能力建设。
在舆论事件出现后,主流媒体最直接、最有效的舆论引领方式便是“网络发声”。
因此,必须着力加强主流媒体的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自办媒介融合产品的建设。
一方面,在平日里,上述网络传播渠道需要尽可能积累订阅、关注、下载的用户,这样舆情一旦出现,便有更多民众能关注到该媒体的发声;另一方面,在事件发生时,这些主流媒体的网络渠道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尽最大可能使得自己所发之声被最大量的民众分享、传播,形成微博、朋友圈、微信群等的“刷屏”之势,以实现网络舆论正向引导。
从功能来说,必须加强主流媒体的舆情矫正方式建设。
当前主流媒体除了利用网络传播渠道,还需要利用电视、报纸、广播、杂志等传统媒介矫正舆情,聚焦于如下三种方式:
一是对舆论事件进行深度的全面、拓展报道,矫正网络信息的碎片化、零散化;二是对舆论事件进行深度评论,以诚心正意的正向观点,矫正网络舆论的负面导向;三是对舆论事件进行信息核实,务求客观、公正,矫正网络舆论散播的谣言和不公正信息。
在这个过程中,既需要主流媒体将公正、客观、深刻的观点尽全力传播开来,同时又要避免制造主流媒体与网络舆论场的观点对立,避免出现可能供网络舆论批驳、消费的“槽点”。
从时机来说,必须加强主流媒体的舆情应对策略建设。
主流媒体需要认真研究传播规律,提高选择“适当”传播时机的能力。
具体而言,根据事件的不同,主流媒体要么第一时间进行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强调“快”;要么找准适当的时间点出击,强调“巧”。
同时,在后续的不同时间节点结合“巧”传播,跟踪各传播阶段的舆论动向,以持续巩固传播效果。
从内容来说,必须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艺术思维。
主流媒体要努力提高舆论引导时的“贴近性”,更加接地气,祛除宣教气,切实将民众视为“对话”主体,使信息包装和传播更加符合民众的心理接受机制。
例如,注意提供丰富而可信的信息,进行公正而客观的解读,引领积极而有益的思考,回归常识,走向亲润。
从机制来说,媒体监管部门需为主流媒体提供舆情引导空间。
在新的传播环境中,建议监管部门以更宽松的姿态、更开放的政策、更包容的规则,监管并服务主流媒体。
首先,就提升传播时效性而言,媒体监管部门亟需提高信息审核速度,避免由于层层把关而导致传播时机的丧失。
其次,就提升传播透明度而言,媒体监管部门需要提高对内容审核的宽松度,避免由于传播内容过于保守和有限,而导致舆论引导效果的微弱。
总之,政府传媒监管服务需要逐渐走向一种“自觉”,需要更清晰地认识到融媒时代主流媒体社会角色的变化,勇于革新。
(摘编自刘俊、胡智锋《媒体融合时代主流媒体如何提升舆论引导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媒介融合时代,提升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本文从渠道、功能、时机、内容、机制方面分别论述。
B.从渠道来说,在舆论事件出现后,主流媒体最直接、最有效的舆论引领方式便是“网络发声”。
C.网络舆论的负面导向、散播的谣言和不公正信息都需要主流媒体的舆情矫正。
D.提高舆论引导的“贴近性”,就是切实将民众视为“对话”的主体,走向亲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主流媒体肩负的责任入手,重点论证了媒介融合时代提升舆论引导力的重大意义。
B.文章从功角度提出的主流媒体舆情矫正的三种方式,是按照层层递进的逻辑顺序展开的。
C.从内容来说,主流媒体要提高舆论引导时的“贴近性”,更加接地气,更加符合民众的心理接受机制。
D.文章从机制上阐述媒体监督部门应勇于革新的立场,运用了并列式的论证结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主流媒体第一时间“快”且“巧”进行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以持续巩固传播效果。
B.主流媒体矫正舆情过程中,应该避免出现可能供网络舆论批驳、消费的“槽点”。
C.主流媒体发声受到民众关注并呈“刷屏”之势,网络舆论正向引导就可能实现
D.媒体监管部门要以“自觉”的方式监管并服务主流媒体,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体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催化下,在线教育市场更是呈现爆发式增长。
1月底,教育部发布《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2月初,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又联合印发了《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对“停课不停学”工作提出明确意见,强调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施教学。
但面对突如其来的在线教育热潮,互联网巨头们依然有些许的措手不及。
比如,阿里钉钉面对视频会议、在线课堂的高并发,也曾出现过短暂的网络限流,许多师生也反映钉钉直播的流畅度和稳定性依然有待增强;腾讯课堂也因为在线上课人数过多导致短暂的网络崩溃现象。
不过,对于在线教育来说,“在线”还只是基础,“教育”才是核心所在。
因此,与阿里巴巴不同,腾讯和字节跳动不仅关注“在线”部分,还非常关注“教育”平台的建设,尤其在对教育资源的整合上,两家互联网公司更是不遗余力。
(选自《疫情引爆在线教育市场,互联网巨头切入点有何不同》,有删改)
材料二:
(选自《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材料三:
对于网课,“太难了”也是部分农村地区的学生家长、老师和记者聊天时经常提到的字眼。
湖北荆门的江女士提到了邻居小朋友遇到的情况:
隔壁家两个孩子上网课需要用到木木和阳光课堂两个APP,前期注册总是出问题,一直登录不了。
但是由于父母文化水平不高,也不知道怎么解决。
除此之外,对于一些农村学生,更大的问题是缺少电脑、平板、手机这些观看线上视频的工具,甚至是缺少最基础的网络。
不久前,一则短视频引发网友热议。
视频中提到,陕西省镇安县青铜关镇老阳山村9组和10组,由于手机没信号,孩子们只能到5公里外的山顶帐篷上网络课,但当时当地气温为零下十度以下。
对于已经暴露出来的问题,各地政府也在尝试解决。
比如,上文提到的陕西络信号的问题,镇安县政府发布通告称,将摸排统计没有覆盖网络信号的村组。
而且,为了解决农村和偏远地区孩子“没网上课”的问题,不久前,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对外表示,从2月17日开始,中国教育台4频道开设网课。
(选自《疫情下的网络教学:
在摸索中前进,部分农村地区难建“空中课堂”》,有删改)
材料四:
网络在线学习,因为少了在途时间,获得知识更便捷、省时、省钱,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厚爱。
再加上通过前沿技术的使用带来更好的教学互动与体验,使教师授课效果更好。
但是,由于在线教育具有网络所具有的特点,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有的甚至很令人担忧。
在线教育不应仅仅是将线下教育通过录像、录音简单上传至网络,而且要根据在线教育的内容和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等,釆取受教育者喜欢又能够接受的方式方法,满足受教育者的求知欲。
在线教育者眼里有学生,心里有分寸,做到想学生所想,在线教育才会更上一个台阶。
不要把在线教育变成冰冷的机器人教络隔空对话油腔滑调、想当然的手法,甚至把低俗当有趣。
另外,在线教育“名师”掺假注水,技术控制不过关,会误人子弟,影响在线教育的效果。
(选自卞广春等《在线教育要多点温度和责任》,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难了”是部分农村地区的学生家长、老师和记者聊天时经常提到的字眼,这反映出在线教育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B.面对突如其来的在线教育热潮,互联网巨头们有些措手不及,出现了短暂的网络限流、网络崩溃等现象,这说明在线教育弊大于利。
C.受限于自身的认知范围,家长不知道怎么操作在线教育APP和缺少硬件基础设施,是部分农村地区课学习的原因。
D.在线教育如果想更上一个台阶,需要根据在线教育的内容和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等,采取更恰当的方式进行教学。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教育部明确提出“停课不停学”,强调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施教学,这进一步促进了在线教育市场的爆发式增长。
B.为解决部分上课的问题,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对外表示,从2月17日开始,中国教育台4频道开设网课。
C.在线教育是学习者更方便地获取知识的途径,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但同时在线教育者也容易受到网络特点的影响,变得缺少温情和低俗。
D.从材料二提供的数据来看,2014-2019年,我国在线教育投资规模持续快速增长,2019年我国在线教育投资数量明显下降。
6.根据材料,简要分析应从哪些方面入手,解决目前中小学生在线教育存在的问题。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吴召儿
孙犁
我们的机关搬到三将台,是个秋天,枣儿正红,芦苇正吐花。
我们不管牛棚马圈全住上,当天就劈柴做饭,上山唱歌,一下就和老乡生活在一块儿了。
我们组织民校妇女学习,教她们识字、唱歌、碰球,山沟的青年妇女们,碰起球来,真是热烈,整个村子被欢笑声浮了起来。
有一天,我翻着点名册,随便叫了一个名字:
“吴召儿!
”
我听见嗤的一声笑了。
抬头一看,在人群末尾,靠着一根白杨木柱子,站起一个女孩。
她正在背后掩藏一件什么东西,好像是个假手榴弹,坐在一处的女孩子们望着她笑。
她红着脸转过身来,笑着问我:
“念书吗?
”
“对!
你念念头一段,声音大点儿。
大家注意!
”
她端正地立起来,两手捧着书,低下头去,就念开了,书念得非常熟快动听。
就是她这认真的念书态度和声音,不知怎样一下就印进了我的记忆。
下课回来,走过那条小河,我听到了只有在阜平才能听见的那紧张激动的水流的声响,听到在这山草衰白、柿叶霜红的山地,还没有飞走的一只黄鹂的叫唤。
十一月“反扫荡”。
我当了一个小组长,我们的向导老不来。
我跑到村长家里去找,村长散披着黑手皮袄,看见我就笑着说:
“男的分配完了,给你找了一个女的!
”
“女的就女的吧,在哪里呀?
”我说。
一个女孩子跑出来。
穿着一件红棉袄,一个新鲜的白色挂包,斜在她的腰里,装着三颗手榴弹。
“真是,”村长也在抱怨,“这是‘反扫荡’呀,又不是到区里验操,也要换换衣裳!
红的目标大呀!
”
“尽是夜间活动,红不红怕什么呀,我没有别的衣服,就是这一件。
”女孩子笑着,“走吧,同志!
”说着就跑下坡去。
在路上,她走得很快,我跑上前去问她:
“我们先到哪里?
”
“先到神仙山!
”她回过头来一笑,这时我才认出她就是那个吴召儿。
“到了神仙山,我有亲戚。
”她说,“我姑住在山上,她家的倭瓜又大又甜。
今天晚上,我们到了,我叫她给你们熬着吃个饱吧!
”
天黑的时候,我们才到了神仙山的脚下。
她爬得很快,走一截就坐在石头上望着我们笑,像是在这乱石山中,突然开出一朵红花,浮起一片彩云来。
北斗星转下山去,我们才到了她的姑家。
“这都是我们的同志。
”吴召儿大声对她姑说,“快给他们点火做饭吧!
”老婆子拿了一根麻秸,在灯上取着火,就往锅里添水。
吴召儿和她姑有说不完的话。
“你爹给你买的新袄?
”姑问。
“他哪里有钱?
是我给军队上纳鞋底换的。
”
第二天,我们在这高山顶上休息了一天。
这一天夜里下起大雨来,雨下得那样暴,在这样高的山上,我们觉得不是在下雨,倒像是沉落在波浪滔天的海洋里,风狂吹着,那块大平石也像要被风吹走。
吴召儿紧拉着我爬到一块大石的下面,不知道是人还是野兽在那里铺好了一层软软的白草。
听到四下里山洪暴发的声音,雨水像瀑布一样,从平石上流下,我们像钻进了水帘洞。
一清早放晴。
我们就看见从邓家店起,一路的村庄,都在着火冒烟。
我们看见敌人像一条虫,在山脊梁上往这里爬行。
一路不断响枪,那是各村伏在山沟里的游击组。
吴召儿说:
“今年,敌人不敢走山沟了。
怕游击队。
可是走山梁,你就算保险了?
兔崽子们!
”
敌人的目标。
显然是在这个山上。
吴召儿把身上的手榴弹全拉开弦,跳起来说:
“你去集合人,我去截兔崽子们一下。
”她在那乱石堆中,跳上跳下奔着敌人的进路跑去。
我喊:
“红棉袄不行啊!
”
“我要伪装起来!
”吴召儿笑着,一转眼的工夫,她已经把棉袄翻过来。
棉袄是白里子,这样一来,她就活像一只逃散的黑头的小白山羊了。
一只聪明的、热情的、勇敢的小白山羊啊!
她登在乱石尖上跳跃着前进。
那翻在里面的红棉袄,还不断被风吹卷,像从她的身上撒出的一朵朵的火花,落在她的身后。
当我们集合起来,从后山上跑下,来不及脱鞋袜,就跳入山下那条激荡的大河的时候,听到了吴召儿在山前连续投击的手榴弹爆炸的声音。
不知她现在怎样了。
我能断定,她的生活和历史会在我们这一代生活里放光的。
1949年11月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村长”和“姑”两个次要人物,虽着墨不多,但富有个性,他们的行为从一个侧面表现了老百姓对抗战的支持。
B.小说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悬念,但作者坚信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会被永远铭记。
C.小说写“我们”组织民校妇女识字、唱歌、碰球,既表现男女平等的思想,更表现出军民的鱼水之情。
D.写吴召儿掩藏东西,为后文写她勇敢杀敌埋下伏笔,而她认真动听、紧张激动的念书情景也给我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
8.小说中的“红棉袄”多次出现,它在人物形象塑造和情节上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9.孙犁的“荷花淀派”作品,一般在内容上都充满乐观、在艺术上都充满浪漫的气息,此篇也不例外,请您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张衡传》
李陵字少卿,拜为骑都尉,将勇敢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①以备胡。
天汉二年,贰师②将三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
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③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上曰:
“毋骑予女。
”陵对:
“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
”诏陵以九月发。
陵将其步卒五千出居延,至浚稽山④,与单于相直,骑可三万围陵军。
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
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
单于召八万余骑攻陵。
明日复战,斩首三千余级。
单于使其子将骑击陵,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因发连弩射单于,单于下走。
陵军战一日数十合,复杀虏二千余人。
虏不利,欲去。
会陵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后救,矢且尽。
单于大喜,四面射,矢如雨下。
汉军南行,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下,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
昏后,陵叹曰:
“吾不死,非壮士也。
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
今无兵复战,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
”夜半时,陵与韩延年俱上马,壮士从者十余人。
虏骑数千追之,韩延年战死。
陵曰:
“无面目报陛下!
”遂降。
军人分散,脱至塞者四百余人。
后闻陵降,上怒甚,群臣皆罪陵。
迁盛言:
“陵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提步卒不满五千,抑数万之师,转斗千里,虽古名将不过也。
身虽陷败,然其所摧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
”上以迁诬罔,下迁腐刑。
陵在匈奴二十余年,元平元年病死。
(节选自《汉书•李陵传》)
【注】①酒泉、张掖:
地名。
②贰师:
即贰师将军李广利,武帝所宠爱的李夫人的哥哥,武帝遣其伐大宛,因大宛境内有贰师城,故号为贰师将军。
无功而还。
后因其兄李延年犯罪被诛,害怕连坐而降匈奴。
③辎(zī)重:
粮草。
④浚(jùn)稽山:
在今蒙古喀尔喀境内。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豪右:
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
秦汉时,豪族住在城市的右边,故称“豪右”。
B.下车:
指官吏初到任。
C.视事:
察看,巡视,视察。
D.乞骸骨:
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
B.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
C.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
D.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陵希望自己能独当一面,为国效力。
他向汉武帝提出率领五千步兵出征,牵制单于的兵力,汉武帝答应了他的请求。
B.李陵军队死伤惨重,没有武器和匈奴继续作战,李陵在夜里率众突围,韩延年战死,四百多人逃回塞内,李陵被迫投降。
C.李陵非常勇猛。
面对三万强敌,毫不胆怯,杀死很多敌人。
单于又召集八万骑兵,李陵愈战愈勇,匈奴一时难以取胜。
D.听说李陵投降,文武百官都归罪李陵,只有司马迁高度评价他;而汉武帝则认为司马迁所言不实,将司马迁施腐刑下狱。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5分)《廉颇蔺相如列传》
⑵提步卒不满五千,抑数万之师,转斗千里,虽古名将不过也。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2小题,9分)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释】诗老:
指苏拭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14.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15.诗人是用那些艺术手法来勾画梅花的?
请就其中的两点进行赏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
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的“”一句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一句都是用猿猴的悲鸣声来烘托诗人悲凉的心境。
(2)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描写刘寄奴驰骋战场,所向披靡的句子是“,”。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诗句: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在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专心致志地探索未知世界,用智慧和汗水不断人类知识的边界,创造了闻名于世的科技成果,书写着属于中国的科学故事。
他们身上有一个共同的烙印——中国科学家。
张衡、毕昇、邓稼先、钱学森、袁隆平、屠呦呦……(),融入一代又一代学人的血脉中,构筑起他们成长路上的精神底色。
当下,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
崇高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来,正是一个个鲜活的中国科学家故事,共同构成了内涵如此丰富的科学家精神。
不管岁月如何,激励更多人投身这项崇高的事业,始终能够薪火相传,并愈加焕发出生机勃勃。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日复一日提升引导变化
B.日复一日拓展引领变迁
C.日居月诸提升引领变化
D.日居月诸拓展引导变迁
18.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些写入语文课本的闪亮名字,连同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等关键词一起
B.连同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等关键词一起,这些闪亮的名字写入语文课本
C.连同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等关键词一起,写入语文课本的这些名字是闪亮的
D.写入语文课本的这些名字是闪亮的,连同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等关键词一起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种精神激励更多人投身这项崇高的事业,始终能够薪火相传,并愈加焕发出生机勃勃。
B.始终能够薪火相传,激励更多人投身这项崇高的事业,并愈加焕发出勃勃生机。
C.激励更多人投身这项崇高的事业,始终能够薪火相传,并愈加焕发出勃勃生机。
D.这种精神始终能够薪火相传,并愈加焕发出勃勃生机,激励更多人投身这项崇高的事业。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传统礼貌用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3分)
A.新开的超市大门上写着八个大字:
“物美价廉,欢迎惠顾。
”
B.8月12日是贵校七十年校庆,作为市长我一定光临指导。
C.我前几日登门拜访,正巧您不在,您的家父已经把您调离的事告诉我了。
D.听说你新买了房子,今天我有事走不开,改天我一定赏光拜访。
2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元杂剧的结构一般是四折一个楔子,每折戏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一套曲子,而且只能由一个主角演唱到底。
如《窦娥冤》第三折,“正宫”是宫调,“端正好、滚绣球”等是曲牌名,这折戏由女主角窦娥一场到底。
B.词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变式,称“长短句”,是按照一定曲调填写的,根据词的字数多少,传统上将词分为长调、中调、小令。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全书130篇,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是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D.《红楼梦》里有句话说: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林黛玉,“美玉无瑕”指的是贾宝玉。
22.把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压缩成一句话,不超过25个字。
(5分)
新华社西昌6月23日电因技术原因推迟一周发射的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23日上午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重启”发射后成功布阵太空,我国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
这次发射一波三折。
之前,因2次航天发射任务失利,发射时间由5月调整至6月;6月16日,因临射前发现产品技术问题,发射再次推迟一周。
当日9时43分,大雨过后的西昌发射场云雾缭绕。
01指挥员尹相原下达点火口令后,乳白色的长征火箭托举着卫星缓缓升空。
卫星经过约30分钟的飞行,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随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宣布,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称,这颗卫星经过一系列在轨测试入网后,我国将进行北斗全系统联调联试,择机面向全球用户提供完整的全天时、全天候、高精度全球定位导航授时服务。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我辈”一词本没有什么特殊意义,但是我们每个人似乎都能感受到,这两个字包蕴着当仁不让的责任感,昭示着义不容辞的“主场感”。
无论何时,“我辈”都是一群让人心生敬佩的人,而你、我、他都可以成为“我辈”。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据此写一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