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调研报告精选3篇doc.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80789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调研报告精选3篇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调研报告精选3篇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调研报告精选3篇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调研报告精选3篇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调研报告精选3篇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调研报告精选3篇doc.docx

《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调研报告精选3篇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调研报告精选3篇doc.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调研报告精选3篇doc.docx

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调研报告精选3篇doc

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调研报告精选3篇

【篇一】根据度工作安排,为配合常委会做好专题审议工作,教科文卫体办公室在主管主任的带领下,组织专委会委员于4月下旬赴XX省嘉兴市、XX市就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考察学习。

5月上旬组织专委会委员和部分人大代表对区内相关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先后到九渡河镇、庙城镇、龙山街道、泉河街道、怀北镇、长哨营乡、喇叭沟门乡的4个镇级文化中心和9个社区、农村文化室进行了实地调研。

下面就调研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通过调研我们认为,近年来,区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能够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要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臻完善,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逐步得到了保障,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一)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一是成立了怀柔区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下设“一办四组”,定期召开会议,为文化事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二是在建设、管理和使用方面出台了系列文件,每季度开展一轮专项督查,保证督查全覆盖,纳入年度区政府绩效考核,并将每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工作纳入政府折子工程,为文化事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三是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任务,压实主体责任。

制定了建设计划清单,明确了牵头单位、成员单位和完成时限。

逐级签订了责任书,将任务分解到村、社区。

四是文化服务队伍不断壮大,目前我区共有镇乡街道级文化专管员61人,行政村社区级文化组织员316人,为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了人员保障。

(二)文化设施建设不断加强近年来,区人民政府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建设、改造了一批基层文化设施。

已经建成7个镇乡级综合文化中心,2个文化广场,其余7个镇乡和2个街道的综合文化中心建设正在积极推进。

以来,区人民政府已累计投资近1.1亿元,建设了57个村级文化室。

目前,我区已有152个村、5个社区的文化室达到市级标准,具备图书阅览、培训辅导、电影放映等基本功能,装填了灯光音响等设施设备,为开展文化活动奠定了基础。

(三)文化活动开展不断丰富依托现有文化设施,区、镇乡(街道)、村(社区)三个层面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活动,人民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区级层面,全民阅读、国标舞、夏日文化广场等品牌文化活动持续开展,群众参与度、活动影响力不断扩大。

并通过公益惠民演出、文艺培训春风工程把文化活动送到基层。

镇乡层面,一些地区结合自身实际打造了有本地特色的文化活动。

如喇叭沟门满族乡、长哨营满族乡和汤河口镇每年联合举办的汤河川满族民俗风情节,琉璃庙镇的敛巧饭,怀北镇的古关大集,雁栖镇的燕城文化活动,北房镇的舞龙舞狮等。

村、社区层面,在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重要节点,组织辖区群众用多种文艺形式共同庆祝。

居民自发组织的舞蹈、民乐、合唱、绘画、书法、健身等艺术团队又有新发展。

唱歌、跳舞、朗诵、器乐演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表演经常活跃在公园、广场等场所。

二、存在问题近年来,区人民政府在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管理、使用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与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设施建设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一是农村地区文化室建设缺少统筹,在功能设计上的针对性还不强,没能充分结合区域人口数量、年龄结构等因素统筹各种资源,工作重点仍是解决有没有的问题。

二是街道社区文化场馆还很缺乏。

街道层面都没有综合文化中心,两个街道共24个社区,只有5个社区文化室面积达标,有些还是通过几间小房子凑出的面积,分布零散,很难满足社区居民非常活跃的文化生活需求。

三是文化室内外缺少文化氛围,内部设施简单陈列,外部缺少文化元素,对群众的吸引力还不够。

(二)基层文化设施利用率还有待提升一是以需求为导向的资源供给还没有完全实现。

政府提供的一些文化资源没有综合考虑受众人群的年龄结构、文化基础与兴趣爱好等因素,在客观上造成了文化资源利用率不高。

例如有相当一部分益民书屋借阅人数较少;有部分农村数字影厅为了完成任务,虽然能够按期播放,但有时观众很少。

二是镇乡层面的文化活动缺少统筹安排,综合文化中心被挪为他用的情况较多。

三是社区、村级综合文化室在综合利用上还不够,没有将其打造为包含文化宣传、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等内容的综合性文化阵地去利用。

(三)文化活动所需的专业性人才和专业性指导还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一是区内专业人才对基层文化活动辅导、培训机制还不健全,在调研过程中,很多基层文化团体都期望专业人才能够对其活动进行指导。

二是基层文化队伍建设薄弱,人才总量及优秀专业人才偏少,对基层文化活动的指导作用还不够。

三是村级文化管理员、组织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很多都不具备文艺特长,工作缺乏活力,组织开展有品质的文化活动、对文化活动室设备的管理维护能力不足。

三、几点建议

(一)以群众需求为中心、统筹设计基层文化设施功能布局一是制定符合怀柔实际的发展规划,在标准化建设的同时,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实际需求,分别确定功能和规模。

二是树立“大文化”观念,在城市新区开发、小区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中,统筹建设集文娱、科普、养老、体育及健康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室。

三是农村地区应结合我区山区面积大、分布散、人口老龄化严重的现实,建设面积合理、适合老年人活动和养老的综合性文化设施。

四是对城区公有性质的房屋统筹利用,改造一批社区文化活动室。

出台相应政策标准,租赁一些文化室,满足社区居民文化活动需求。

(二)加强管理、提高基层文化设施利用率一是进一步丰富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对接群众实际需求,开展有品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让基层文化中心真正用起来,活起来。

二是要注重文化氛围打造,充分挖掘各地区的文化资源,利用文化设施展示村史、名人、文艺作品、文体活动照片等,吸引群众关注文化,增强群众之间的凝聚力和对家乡的认同感,真正实现以文化人、润物无声。

三是充分发挥镇乡综合文化中心的作用,结合文明城区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等重点工作和端午节、重阳节、科普宣传日、宪法宣传日等节日做好全年性的活动规划,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村级活动。

(三)多措并举,提升基层文化服务水平一是要加强对基层文化单位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积极扶持社区和村文化带头人、乡土文化能人、民间文化传承人,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增强基层文化工作的活力。

二是推进文化馆现有专业人员进社区、进农村工作,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促进基层文化事业发展。

三是要大力发动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鼓励学校、专业艺术团队的专业人才到基层指导文化活动。

四是要提高基层干部对文化工作的认识,提高开展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五是落实协管员统筹管理使用相关政策,解决文化组织员待遇低问题,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篇二】一、调研宗旨和目的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大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但是县以下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基础还比较薄弱;基层文化事业在发展中受到当地人、财、物紧缺和资源配置不合理等因素的制约;围绕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及管理使用,以及如何提升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方面,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本课题组经过对马鞍山、芜湖、黄山、池州,以及省会合肥等处于公共文化服务不同发展水平的有关县区、乡镇、街道的走访调研,认为:

1.针对本地区特色,以五大理念引领文化建设的科学决策;2.对各项资源(包括设施、资金和人才等)的合理优化配置;3.合理规范、引导提升由当地各类物遗、非遗所传承下来的丰富多彩各类民间文化活动(我们称之为“活体”公共文化),使之作为基层公共文化最有生命力的展示平台,从而真正提升我省公共文化的软实力。

这些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总结、改进、引导和推广,这正是我们构建现代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要素和创新方向。

二、值得借鉴和推广的典型经验

(一)政府引导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办好基层公共文化事业的普及、发展方向。

公共图书馆建设是重要的文化民生工程之一。

近年,我省开始试水公共图书馆服务外包。

我们重点调研了我省率先“吃螃蟹”的芜湖市镜湖区、合肥市包河区和全省首家实行图书馆全方位外包服务的民营文化企业——儒林书业集团。

儒林书业集团是国内著名的图书发行和图示情报供应商,在新形势下,组成安徽儒林图书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简称“儒林馆服”),致力于推广公共图书馆全流程服务外包。

底,通过网上招标、洽谈、签订合约等一系列流程,儒林馆服成功与芜湖市镜湖区文广新局签订该区图书馆服务外包合同,成为了我省第一个图书馆专业“管家”。

根据服务合同,儒林馆服结合自身优势采取了一系列高效、灵活、创新的管理措施:

1.建立优质高效的学习型团队。

实行扁平化管理,变传统图书馆的“养人”为“养事”,降低了图书馆运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解决了传统图书馆在运营过程中面临的编制紧张、人才匮乏等难题。

2.以图书馆为平台,开展各类新颖的阅读活动,包括专题展览、健康讲座、知识讲堂、读书联谊、演讲朗诵、亲子游戏等,活动对象涵盖各个年龄层次。

同时,儒林馆服工作人员主动走进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宣传推广全民阅读理念,与读者亲密互动。

3.致力于图书馆的智能化运作和数字化建设,开设网络数字图书馆服务,有效拓宽了读者的阅读渠道。

数据显示,承包经营一年半以来,镜湖区图书馆到馆人次已逾31万人次,图书借阅量达81145册次,举办各类活动156场次,累计参与人次8000余次。

在图书馆的意见登记簿和专项调查结果均显示,几乎所有的读者对儒林馆服的服务均表示满意和认可。

夏季起,儒林馆服又与合肥市包河区合作,开始以全员承包的方式,运营“包河区社区读书社联盟”。

该联盟的各社区图书馆采取“政府投入、企业运营、业主监督”的运营模式,通过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引进儒林馆服,开展全程运营管理,由区文化主管部门、街道、社区、读者共同监督运营质量。

通过对滨湖明珠社区、南园社区、瑞园社区图书馆和淝南社区楠香书屋的实地考察,其运营模式及特色是:

1.实行五全服务:

基本服务全免费、场馆开放全年化、读者活动全公益、服务体系全覆盖、数字资源全共享。

2.实行四个一体化:

图书借阅藏一体化,图书、报纸、期刊一体化,阅读、休闲、娱乐一体化。

3.追求三大特色服务:

(1)特色文化服务:

实现月月有主题,月月有活动;

(2)特色功能布局:

按基本功能明确,特色功能明显的要求严格规范功能布局;(3)特色馆藏资源建设。

4.突出社区两大服务对象:

老人和孩子。

5.正在实施:

联盟成员馆之间通借通还。

实践证明,运用社会力量采取政府购买文化服务,是一项值得普及推广、行之有效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重要举措,也是办好基层公共文化事业的普及和发展方向。

建议省政府领导,通过儒林馆服的典型事例,加大对地方各级政府购买基层文化服务的督促和宣传力度,出台更切实可操作的政策法规,将我省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推上一个新的高度。

(二)富有地域特色的各地非遗所传承和地方自创的丰富多彩各类民间文化活动,是基层公共文化最有生命力的“活体”文化,为这些文化活动搭建平台,引导提升,是我们基层公共文化彰显地域特色、继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为此,我们重点考察了黄山市黄山区、池州市东至县、合肥市庐阳区,这三个县区都有着自己标志性的“活体文化”:

1.黄山市黄山区举办的“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

黄山原名黟山,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唐玄宗听闻此山是轩辕黄帝采药修道升仙之处,便下诏改黟山为黄山,因此黄山的本意即是“黄帝之山”。

近年来,黄山区由区政府支持,成立黄山区轩辕文化研究会,围绕轩辕黄帝文化,开展了一系列挖掘、整合工作。

该地民俗文化活动“轩辕车会”入选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至,已连续四年在三口镇境内的黄海仙都景区,举办清明祭祀的轩辕黄帝公祭活动,参加者有来自全国各地包括台港澳的众多客人。

祭典地点位于黄山轩辕峰下,景区内有轩辕古刹,黄帝天位,祭祀广场,黄帝文化墙,轩辕古刹内供奉黄帝以及帮助黄帝炼丹修仙的浮丘公、容成子三神像。

整个景区风景宜人,黄帝文化氛围浓厚,目前正在积极申报4A级景区。

祭典上的压轴演出就是省级非遗“轩辕车会”的表演,展现了黄帝用车轮大战蚩尤的历史场景,央视多次来现场直播,整个祭典呈现出浓郁的黄帝文化与黄山旅游深度融合的趋势,越来越受到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关注,有与陕西黄帝陵祭祖大典、河南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成为三足鼎立之趋势。

2.池州市东至县大力弘扬周氏家族优秀文化。

东至县是晚清大吏周馥、民国实业家周学熙父子的家乡。

近年来,在池州市委市政府和东至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该县一批地方民间人士,成立了东至周氏文化研究会,经过悉心搜集整理,形成“百年家风,六代传承”的“东至周氏文化展览”,11月16日,中纪委网站在头条刊文推介东至周氏家风。

回顾周氏家族在近代社会的历程和影响,池州市和东至县的领导部门都认为,周氏家风和周氏文化,不仅属于周氏家族,也属于养育周氏家族的这方土地,是一个值得千家万户共享的文化资源。

因此,还要不断深入挖掘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进一步弘扬这一优良家族风尚。

决定在“周氏家风馆”建设(原为临时展览)、城郊纸坑山周氏祖居保护与规划周氏文化园方面,再给予切实的支持。

3.合肥市庐阳区三十岗乡,因地制宜,从无到有,创办崔岗艺术节。

三十岗乡位于合肥市西北郊,因其地处董铺水库和大房郢两大水库上游,滁河环绕西北,全乡三面环水,境内绿树葱郁、空气清新,是合肥地区重要的水源保护区和生态环保基地。

数年前,一批画家看中了这里的自然和生态环境,落户崔岗,组成了崔岗画家艺术村;随后,又由几位艺术家发起,办起了以手工艺制品为主流的崔岗市集,拒绝批量化生产的工业产品,强调物品的小而美和原创性。

久而久之,成为深受合肥爱好民间艺术群众的一个公共文化活动场所。

庐阳区和三十岗乡政府,针对这个形势,因势利导,在11月,支持崔岗艺术村正式开村,并于每年秋天举办一次崔岗艺术节,由政府予以资金和物力支持,现已成功举办四届,邀请国内乡村建设和乡村艺术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艺术家,通过论坛研讨,为崔岗乃至三十岗为代表城郊乡村的未来转型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

文化,越是地域的、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在各地,由不同地域特色、通过千姿百态的物遗、非遗形式传承和展现出来的“活体文化”,正是植根于人民大众之中的基层公共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并具有生生不息的浓郁生命力。

精心培育、扶持、引导、提升这样一些优秀的“活体文化”,使之灿若星斗,遍布在江淮大地,不仅可以使我们的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充满个性和创新的活力,也可以从基层细微处做起,提升文化软实力。

为我们的文化强省、为民族伟大的文化复兴,添砖加瓦。

(三)创新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完善的不竭动力在调研和考察中,我们发现,各地基层组织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纷纷制定和推出各种创新举措,如:

庐阳区三孝口街道西平门社区,建立志愿者社区服务工作站,内设:

关爱老人、关爱未成年人、社会管理创新、素质提升四支志愿者服务队,大学生小巷总理志愿者周末兴趣班、志愿者服务网络,并在活动中心设立志愿者捐赠专柜、志愿者荣誉榜等,文明服务,创优品牌,获得国家和省级多项荣誉。

该区还联合省供销社旗下德嘉置业鼎力打造位于市中心桐城路和庐江路交口的“赤阑桥文化广场”,引进数十名知名书画家设立创作室、开辟高档次文玩交易市场,成为合肥著名的文化产业地标,号称安徽“琉璃厂”。

马鞍山作为全国公共文化示范城市,率先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

该市以服务人口为依据,先后投入30亿元资金,为各级公共文化设施的标准化建设提供了保障,并率先建成全国首家数字文化体验馆。

使传统的文化馆从实体空间拓展到虚拟空间。

在县区,实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设置率100%全覆盖,形成以15分钟路程为半径的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圈。

青阳县图书馆,根据少年读者特点,创办电子画册、图书制作模拟教室,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富有实效,值得在中小学和幼儿园大班推广。

综上所述,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以标准化指标为基本依据,但不拘泥于量化标准,而是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开展创新,这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完善的不竭动力。

三、需要革除的弊端和需要改进的问题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陈旧的政策措施,有的需要考虑革除,有的需要加以改进。

1.农村电影放映队的量化指标问题。

在一个镇文化站调研,听到一个故事,一天放映队两位人员来放映,等到结束,只有一老一小两人,放映员觉得老小二人坚持看完不容易,要表示感谢。

谁知老人说:

你们放映用的凳子是我家的,要不是等着收回,我们爷俩早就回家睡觉了,这些老片子,有什么可看的,还不如家里电视好看。

这件事暴露了三个问题:

一是农村有不少是空巢,按月计场次放映,不符合农村实际情况;二是村村通工程实施后,农村数字化网络化日益普及,除了年节假期,广场电影这种传统的公共文化形式已跟不上形势。

三是现在用卫星数字监控电影放映场次,决定扣分与否和发放补贴,显得是“高射炮打蚊子”,很荒唐。

2.农家书屋的书籍配送问题。

有些地方用低价中标,统一配书,一是低价配送书籍出版年限、内容均较陈旧;二是各村雷同,资金资源极大浪费;三是网络兴起,年轻人大多上网查阅,读者寥寥。

而有的县,如青阳县,则实行由县图书馆作为县域内中心图书馆,集中购书资金,统一为乡镇村采购,统一配送,定期更新,通借通还。

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加以总结规范,在全省推广。

3.基层公共文化场所建设中的形象工程问题。

在皖南一个公共文化示范村的村口广场,我们看到一个巨型的电子大屏幕,竖立在那里,比起城市也毫不逊色,购置费用不低。

问他们一年能开几次,说只有节庆日和领导来检查才开一下。

平时在露天,风吹日晒,维修成本代价巨大。

村里日常人口也不多。

这种耗资巨额的形象工程,应该尽量取消。

另外,在一个区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21台电脑,细心者发现,有11台贴着“正在维修”字样,显然已不能使用,其余10台也十分老旧,中看不中用,这是另一种,作为摆设的形象工程。

而池州市在“三馆(文化、图书、博物)”建设上,短短数年,从无到有,后来居上,尤其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紧跟科技发展,配置一新,并分设老人、青少年阅览区,还开办了电子上网便民辅导讲座。

取得较好社会效益。

4.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考核指标问题。

皖南一些区县,面积小、人口少,按照现有的文化馆、图书馆评级标准,级别要与人口数量挂钩,这些县区由于人口数量的客观因素,迟迟不能升级。

5.我省有关政策文本不明晰的问题。

由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联合下文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第22条规定:

“……加大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投入,……加大政府性基金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的力度,推动落实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用于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这个“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的百分之一是什么概念,在调研座谈中问了几个市的财政、住建、文化部门,都没有明确的说法。

“一个城市的住房开发投资”到底有多少数额?

也说不清楚。

建议对此类实施政策所规定的意见,要有明确的界定,否则无法操作。

四、有关意见和建议构建我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在基层,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创新驱动,是做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关注基层最有地域特色的“活体文化”。

并为其搭建平台、提升展示,是做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得力抓手。

为此,我们建议:

1.请省政府领导关注扶持“清明黄山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将其提升到省级祭祀活动的层面。

从1979年邓小平同志倡议,打好黄山牌,一直是省委省政府战略关注的重点,黄山是“黄帝之山”,黄帝文化是黄山文化的灵魂和根脉,也是宣传黄山的独有品牌。

清明黄山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已经隐然与陕西黄帝陵祭祖、河南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三足鼎立,取得较大社会影响。

我省提升到省级公祭典礼,会从更高的层面吸引和凝聚海内外炎黄子孙广泛关注参与,对于宣传黄山、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2.请省政府领导关注扶持“东至周氏家族家风文化宣传”。

我省文化底蕴深厚,世家大族辈出,除周氏家族外,桐城张氏家族、宣城梅氏家族、寿州孙氏家族等,都是在历史上有着深远影响的文化世家,优良的家风,对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地方文化的建设、社会风气的匡正,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我们可以在中纪委宣传提倡的背景下,支持池州市和东至县进一步深度挖掘,做成精品文化工程,带动我省相关名人及其家族的研究,弘扬社会正气。

【篇三】为进一步提升我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国家公共文化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5月6日和15日,大观区文化和旅游局调研组前往XX镇巨网村等8各村、十里铺乡林业村等5个村,督导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建设情况,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区积极推进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着重对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提档升级,成效明显。

(一)、硬件设施覆盖面增加。

XX镇、十里铺乡大部分村设置了文化活动广场、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宣传栏,文体器材逐渐增多、数字文化服务逐渐完善,逐步建立起了文艺队伍,开始开展文艺活动,惠及的群众更广泛。

(二)、软件设施实现标准化。

各村对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涵盖的农家书屋、免费开放空间、服务项目和数量、服务时间等内容进行了明确,并对活动室进行了新一轮的打造,为村民提供了良好的活动环境。

不断充实台账,对于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日常开展的活动,基本做到有方案,有记录,有图片,有签到等,确保各项活动扎实开展。

农家书屋配备了专门管理员,实行借阅登记,实现了图书管理制度上墙,图书阅览室书柜与藏书量增加,服务效能明显改善。

二、存在问题。

(一)、功能发挥不充分、不合理。

培文村文化活动场所被挤占挪用为停车场,且开展活动场次不够。

图书阅览室缺少文化类书籍,文化中心标牌设置位置不合理。

昌宁村农家书屋标识损坏未及时修理,且开放时间不对,正确开放时间为周一到周六。

(二)、部分设施陈旧损坏,卫生环境差。

巨网村文化活动中心走廊存在蜘蛛网,保婴村乒乓球台破损。

昌宁、南埂、培文等村宣传栏设置数量少,且出现破损现象。

(三)、器材及资料欠缺。

文体器材不健全,主要表现为缺乏文艺器材。

个别村缺少音响设备。

开展文化活动保存的资料少,尤其是纸质资料保存少。

文艺队伍没有名单和具体负责人,文艺活动没有制度化、常态化。

(四)、昌宁村、南埂村无公共文化活动广场,XX村无文化活动室。

群众参与不广泛,文化活动主体流失严重。

思想上不够重视,加上设施和管理薄弱,文化活动不能有效地开展。

(五)、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发展不平衡。

各村之间差距明显,经济发展较好的村好于经济发展较弱的村。

三、建议和意见。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坚持完善体系,强化管理,提高效能,夯实基础,做好统筹规划,合理利用现有空间,着力改善各村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

(二)、丰富群众文化活动,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提高群众参与度,打造特色和亮点活动,做细做实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规范服务,有力保障,开展好各项综合文化活动,充分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