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佐水库大坝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7815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269.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佐水库大坝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古佐水库大坝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古佐水库大坝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古佐水库大坝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古佐水库大坝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佐水库大坝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docx

《古佐水库大坝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佐水库大坝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佐水库大坝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docx

古佐水库大坝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

1综合说明

1.1概述

1.1.1工程概况

古佐水库于1966年3月建成。

水库位于武宣县通挽镇古佐村黔江支流武赖河上,地理位置为东经109°32′,北纬23°24′,距离武宣县县城约41km,距通挽镇8km。

该水库是一个以灌溉为主,兼有其他效益的综合利用水利工程。

水库于1965年8月开工兴建,1966年3月建成发挥灌溉效益。

水库坝址以上控制集雨面积2.15km2,正常蓄水位113.40m,总库容61.8万m3,属小

(2)型水库工程。

古佐水库工程主要建筑物有:

大坝、溢洪道、输水设施和上坝公路等。

古佐水库有效灌溉面积650亩,最大实灌面积800亩。

下游防洪保护:

古佐水库溃坝对下游影响的范围面积0.5km2,受影响的村有古佐、高椅等村,影响人口1200人,耕地0.4万亩。

1.1.2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安全评价结论和意见

古佐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于2008年12月完成。

2008年12月广西来宾市水利局组织专家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武宣县古佐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进行审查,并提出鉴定意见,同意古佐水库为三类坝的鉴定结论。

一、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大坝沉陷稳定,无大的异常变形和裂缝,但存在着大坝填土密实度不均匀现象。

内、外有局部小沉陷发生。

贴坡式反滤体结构不够完善,内坡干砌块石护坡松动、脱落严重。

内外坡均无排水沟。

以上问题对坝体的稳定造成严重威胁。

2、溢洪道底部及两侧没有衬砌防护。

泄洪时冲刷两岸,危及主坝安全。

3、放水涵管斜管浆砌石风化严重,砌石多处松动,砂浆老化脱落,漏水严重。

坝内直管为灰浆砌石底与边墙,料石盖板涵管,砂浆老化,以致输水涵管周围漏水严重,外壁与坝体填土间存在渗流通道,直管出口周围存在漏水现象;出口无消能设施,直管基础淘蚀严重,对坝体的稳定造成严重威胁。

4、水库无水文、水工观测设施,无管理房及管理设施,运行管理经费严重缺乏,平时无人看守,上下游坝坡杂草灌木丛生。

5、古佐水库无上坝公路,从古佐村至坝上,只能通过水库放水渠道岸边宽约0.5~1米的小道徒步行走,道路弯弯曲曲,雨天难以步行,对防洪抢险非常不利。

6、水库安全管理手段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

大坝可供鉴定的资料相当缺乏,使大坝的管理处于盲目状态。

二、安全评价结论及鉴定意见

1、大坝沉陷稳定,无大的异常变形和裂缝,但存在着大坝填土密实度不均匀现象。

内、外有局部小沉陷发生。

贴坡式反滤体结构不够完善,内坡干砌块石护坡松动、脱落严重。

内外坡均无排水沟。

以上问题对坝体的稳定造成严重威胁。

2、溢洪道底部及两侧没有衬砌防护。

泄洪时冲刷两岸,危及主坝安全。

3、放水涵管斜管浆砌石风化严重,砌石多处松动,砂浆老化脱落,漏水严重。

坝内直管为灰浆砌石底与边墙,料石盖板涵管,砂浆老化,以致输水涵管周围漏水严重,外壁与坝体填土间存在渗流通道,直管出口周围存在漏水现象;出口无消能设施,直管基础淘蚀严重,对坝体的稳定造成严重威胁。

4、水库无水文、水工观测设施,无管理房及管理设施,运行管理经费严重缺乏,平时无人看守,上下游坝坡杂草灌木丛生。

5、古佐水库无上坝公路,从古佐村至坝上,只能通过水库放水渠道岸边宽约0.5~1米的小道徒步行走,道路弯弯曲曲,雨天难以步行,对防洪抢险非常不利。

6、水库安全管理手段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

大坝可供鉴定的资料相当缺乏,使大坝的管理处于盲目状态。

鉴定防洪标准为30年一遇洪水设计,300年一遇洪水校核。

综上所述,根据水利部颁《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及《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SL258-2000)的规定,地有水库大坝鉴定为三类坝。

1.1.3工程除险加固设计项目和内容

根据大坝安全鉴定的意见,本次除险加固设计的主要项目有:

水文复核,大坝加固设计,溢洪道设计,输水系统设计,防汛抢险道路设计,工程管理房及观测、管理设施配套设计等。

1.2水文

1.2.1流域概况

古佐水库于1966年3月建成。

水库位于武宣县通挽镇古佐村黔江支流武赖河上,地理位置为东经109°32′,北纬23°24′,距离武宣县县城约41km,距通挽镇8km。

古佐水库位于黔江支流武赖河上游。

古佐水库坝址控制流域集雨面积2.15km2,坝址以上主河流长度2.1km,河流平均坡降23.5‰。

古佐水库流域河流属于丘陵性小河,河床坡降较缓,库区周边和河流沿岸植被一般,多为经济农作物和矮灌木丛,土壤类型主要为红壤。

由于流域地表植被一般,地表泥沙侵蚀不强,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表水资源》中的多年平均输沙量模数等值线图,查得水库流域的年平均输沙量模数约150t/km2,在广西属于轻侵蚀级和重侵蚀级的过度地带。

1.2.2水文气象特性

古佐水库位于武宣县境内,属亚热带气候区,气候温和。

根据武宣县气象站多年实测资料统计,其多年平均气温为21.5℃,年际变化较大,月平均最低气温为1月11.5℃,月平均最高气温为7月28.9℃,极端最高气温为40.3℃,极端最低气温为-1.5℃,日照条件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是1850h。

水库地处内陆,距南海较远,风向季节变化明显,冬季多吹偏北风,夏季多吹偏南风,春秋两季为北风与南风交替,年平均风速为2.3m/s,相对湿度为75.9%。

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397mm,年内分配不均匀,主要集中在5月~8月,年际变化也较大,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928mm。

1.3工程地质

1.3.1地形地貌

测区地形总体趋势为西高北东低,山顶绝对标高为180~220m,相对高差为40m,地貌成因类型为构造~剥蚀和溶蚀两大类型,地貌上为丘陵地貌和峰林谷地地貌。

丘陵地貌,由碎屑岩类构成;峰林谷地地貌由碳酸盐岩构成。

1.3.2大坝填土特征

坝体填筑土料都来源于坝址附近的残坡积土层,为黄色含砂砾粘土及粘土。

大坝填筑土属弱透水性,满足规范要求;大坝填筑土的压实度不满足规范要求;坝填土塑性指数不满足规范要求,液限也不满足规范要求。

1.3.3地质构造及地震

库区位于来宾断褶带东北部与大瑶山复式背斜构造西侧的过渡地段。

地质构造线呈北东向,褶皱构造比较发育,常见有次一级褶曲构造。

本区区域地质稳定性较好。

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的划分,本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区。

1.4工程任务及规模

1.4.1地区社会经济概况

通挽镇位于武宣县南部,距离武宣县县城约33km,2007年通挽镇总人口2.51万人,耕地总面积2532公顷,全镇财政收入2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37元。

通挽镇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乡镇,主要种植作物为糖料蔗、水稻,2006年粮食总产量0.73万吨,糖料蔗总量11.03万吨,水果产量4225吨,肉类产量3057吨,水产品产量262吨。

1.4.2除险加固的必要性

古佐水库建于1966年3月建成投入蓄水灌溉,至今已运行43年,由于种种原因水库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威胁到水库下游地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妨碍了工程效益的发挥。

根据2008年12月大坝安全鉴定报告及审查意见,古佐水库被鉴定为三类坝。

为确保大坝安全,充分发挥工程效果,满足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建设和谐安全的社会,对古佐水库除险加固是十分必要的。

1.4.3综合利用要求

古佐水库有效灌溉面积650亩,最大实灌面积800亩。

下游防洪保护:

古佐水库溃坝对下游影响的范围面积0.5km2,受影响的村有古佐、高椅等村,影响人口1200人,耕地0.4万亩。

水库主要的效益是灌溉效益,灌区以种植水稻为主,其次是甘蔗、玉米和冬种作物。

1.5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1.5.1工程等级及建筑物级别

古佐水库总库容为61.8万m3,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规定,工程等别为Ⅴ等,工程规模属于小

(2)型水库,主要建筑物有大坝、溢洪道、放水设施,为5级建筑物,防汛抢险道路按四级公路设计。

山区、丘陵区土石坝洪水标准(重现期)为:

30~20年设计;300~200年校核。

本次水文复核采用30年一遇(P=3.3%)设计,300年一遇(P=0.33%)校核。

1.5.2工程总体布置

古佐水库枢纽建筑物主要由大坝、输水建筑物、溢洪道等建筑物组成。

由于是除险加固工程,除新改建输水建筑物外,其它枢纽建筑物的总体布置与原总体布置基本一致。

本次除除险加固设计枢纽主要建筑物情况如下:

(1)大坝:

坝型为均质土坝,总长93m,坝顶宽3.8m,最大坝高14.0m,坝顶高程117.00m,重新铺筑泥结石路面,路面由中心向两侧放坡1.5%;设置C15砼路缘石,宽0.3m;内坡坡比为1:

2.2,采用100mm厚C15砼护坡,砼护坡下垫150mm后碎石垫层,坡脚沿线设一道C15砼护勒;外坡坡比为1:

2.15,采用草皮护坡;新建坡脚反滤排水棱体和浆砌石排水沟,反滤排水棱体顶高程为106.00m,对其外表面破损处做修缮,除掉其上的杂草。

(2)溢洪道:

原溢洪道位于大坝侧的一处岸坡溢口,溢流堰为开敞式宽顶堰,原堰顶高程为113.40m,宽11.00m,由进口段、溢流段和泄槽段组成,无任何衬砌。

本次设计现浇C20混凝土进行底板衬砌,两侧采用M7.5浆砌石护坡和挡墙衬砌;溢洪道下游新建消力池,池长7.0m,宽9.0m,池深1.0m。

消力池后开挖至高程111.50m,并采用干砌块石为海幔,使洪水安全平顺下泄。

(3)输水系统:

新建输水系统布置于大坝右侧,由进口段、放水塔、输水暗涵及出口段组成,出水口与原灌溉渠道衔接,放水塔进口底板高程104.00m,塔内设置工作闸及检修闸各1扇;暗涵进水口高程为104.00m,出水口高程103.90m,暗涵长51.20m,其中进出口设矩形C20钢筋砼箱涵总长2.0m,断面尺寸1.2m×1.6m,壁厚200mm;其余为C20钢筋砼圆管长49.20m,直径1000mm,壁厚120mm,采用顶管施工方法挖土顶进。

暗涵出口新建明渠与原渠道连接。

对原输水浆砌石涵管进行前后封堵,中间以M5水泥砂浆灌浆封堵处理。

(4)防汛抢险公路:

大坝坝首至古佐村有1km的距离,为人行便道,不能通行,路面坑坑洼洼,根本不能满足防汛抢险车辆通行。

本次修复加固设计在新开上坎公路1km,按四级公路进行修整。

本次设计为4米宽的泥结石路,以满足防汛抢险要求。

1.6金属结构及电工

1.6.1 金属结构

古佐水库主要建筑物有大坝、输水设施、溢洪道和防汛抢险道路等,为小

(2)型水库,工程级别为Ⅴ等。

根据工程总体布置方案,金属结构设置在输水设施新建放水塔,共设置2扇闸门、2孔门槽及2台套启闭设备。

1.6.2电工

水库工程为管理房配置一套生活用电照明设备及放水塔闸门启闭用电线路,从大坝下游的村庄引电线接入。

1.7施工组织设计

1.7.1施工条件

1.7.1.1对外交通

古佐水库坝址于武宣县通挽镇古佐村附近,距县城约41km,距通挽镇8km。

坝首与村委无路相连,只能新开四级上坎公路1km。

 

1.7.1.2建筑材料来源及水电条件

本工程所需的钢材、水泥、木材等主要材料到县城购买,运距41km。

施工生产及生活用水,水库作为提供水源,承包方自行架设引水管路。

施工用电从村委现有电源通过架线送至施工区。

1.7.2施工方法及施工机械

1.7.2.1施工总布置

该次修复加固工程主要建筑物有主坝及防水涵管封堵、新建放水涵洞等,建筑物间距离较近,相对较集中,施工管理方便,且整个工程的工作量不大,因此,工程只考虑设一个施工区。

施工区生产系统主要有简易拌和站、材料堆放场、仓库、预制场、加工厂等。

根据周围地形条件,施工区场地选择位于坝的左岸缓坡地上布置。

1.7.2.2施工导流标准、导流方式

本次修复加固工程主要建筑物有大坝加固、新建放水设施、封堵旧涵管和防汛抢险道路等,新建的放水涵洞进水口及大坝内侧坝踵开挖高程均在104.40m以下,施工前利用原放水涵管把库内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