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好孩子.docx
《如何教育好孩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教育好孩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教育好孩子
如何教育好孩子
培养孩子,就要从家庭教育开始。
“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难对付?
一个个比猴还机灵,就是不往正处使,可怎么办?
”“我们小时候谁管来着?
我父母从来不管我作业,我考多少分他们也不打听,结果我学得还不错。
现在可倒好,又是听写,又是签字,陪算,陪写,陪念,陪背诵,结果呢?
他还不及格!
”“我的孩子什么道理都懂,就是不学。
怎么办?
”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问题上陷入了困惑、焦虑、无奈,甚至是愤怒。
他们埋怨孩子,责怪社会,却惟独没有从自身找原因。
冷静想想,你教育孩子了吗?
你的教育方法科学吗?
下面,我就如何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谈一些看法与做法。
一、用正确的思想去教育孩子
我们当家长的几乎都有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愿望。
这一愿望符合人类发展的规律,符合时代前进节奏。
这一愿望如何才能实现?
我认为,做家长的一定要加强对下一代的教育。
在教育他们时,首先要确立正确的教育思想。
正确的教育思想是什么?
就是“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就是“教子以义方、弗纳于邪。
骄奢淫逸、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
”这是什么意思呢?
是说当父母的要疼爱自己的子女,就应该为他考虑的深一些,远一些。
教育子女,应当用正道来教育他,防范他走入邪道。
骄横奢侈、纵欲放荡,是走上邪路的开始,而这四种恶习的养成,则是由于得到的宠爱和享受太过分的缘故。
古人的这几句话,就将怎么去教育,用什么方法去教育孩子,孩子为什么成不了才作了简明的回答。
你的孩子不成才,首先应检查一下你做的怎么样。
有句话叫做“纵子就是杀子”,我看道理就在这儿。
那么,什么是正道?
我想是不是就是这些内容:
品德高尚、为人正派、尊老爱幼、热爱祖国、体贴他人、勤奋好学、谦虚谨慎、彬彬有礼、不骄不躁、生活规律、身体健壮。
明白了这些道理,就奠定了教育孩子的思想基础。
二、怎样正确教育孩子
确立了教育孩子的正确思想后,就要探讨、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
我想,是不是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努力呢?
1、管放结合。
对孩子,一是要管,二是要放。
什么叫管呢?
不好好学习,品德不好要管;什么叫放呢?
吃苦耐劳的事情,都要放心让孩子去做。
这样可能孩子要跌跤,但只有这样做,才能使他们受到锻炼,更好地成长起来。
现在,孩子们的生活条件比我们那时好多了,吃“苦”环境越来越少,耐劳的精神也越来越不够,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和耐劳能力,让孩子吃点算不上苦的“苦”,承受一些承受得了的“难”,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成长是大有裨益的。
如:
在我孩子不到四岁的时候,我就让他单独住一个房间,让他自己起床上厕所;每天,他自己穿衣服、叠被子、收拾房间……看着孩子能单独行动,我有说不出的欣慰。
美国航空公司约翰逊曾打过一个比喻:
飞行员的着陆飞行要频繁地受到指挥塔的纠正。
如果他偏离了飞行线,指挥塔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他,如果他进场过高,就要受到纠正。
教育孩子就如同指挥塔对飞行员的正确导向,我们既要“管”又要“放”,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
2、言传身教。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总是对孩子的行为百思不得其解:
自己苦口婆心,没少费口舌,该讲的道理都讲了,为什么孩子在行为上依然我行我素,甚至不听管教呢?
其实,家长只是进行了简单的“言传”,并没有真正做到“身教”。
遗憾的是,生活中的许多父母在身教方面做得不够甚至做得相反。
平时教育起孩子来头头是道,大道理一套一套的,但具体到行动中,或有意无意或自觉不自觉地溺爱着孩子,或自己得过且过、放任自流。
比如,轮到让孩子自己做事的时候,有的父母总是不忍心或不放心孩子,常常是百般拒绝并越俎代庖,无形中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和学习的权利。
更为教育所忌讳的是,有的父母在孩子面前说的一套,背过孩子做的又是另一套。
比如,有的父母教育孩子红灯停、绿灯行,可他(她)就领着孩子红灯、绿灯都行;有的父母教育孩子树雄心、立壮志,自己却整天泡在麻将场上出不来;有的父母教育孩子诚实守信,自己却坑蒙拐骗、不择手段;有的父母教育孩子努力学习,自己却抽烟喝酒、不务正业;有的父母教育孩子与人为善、文明礼貌,自己却常常与人发生摩擦且污言恶语,甚至拳脚相加,如此等等。
孩子耳闻目睹父母自相矛盾的言行,并受其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自然难以让孩子形成正确的立场、观点和为人处世的态度及行为规范。
长期下去,即使是家长教育孩子的道理讲得如何透彻和完美,也难免成为极其苍白和毫无说服力的东西。
经验教训已经告诉人们,要想使家教收到良好的效果,既要讲“言传”,更要讲“身教”。
也就是说,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身体力行,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
可谓:
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父母教育孩子重要的不是看父母讲了多少道理,而是要看父母怎样做的,只要父母率先垂范做出榜样,其感召力和影响力产生的家教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3、学会宽容。
我们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对人是很讲究宽容的。
许多人对别人能宽容,但惟独对自己的孩子却不能。
有的家长,孩子有点过错就大声呵斥,甚至棍棒加身,在学习方面有的要求近乎苛求,孩子考了九十分,拿了试卷连家都不敢回。
作为家长,在孩子考试之后,应该了解孩子的考试情况,给孩子指出其中的不足,帮助孩子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因孩子的考试成绩差而打骂他。
回想我们自己过去考试时何尝不是这样,苦苦思索但是错误不断。
这样一想,你就会原谅孩子,不会苛求他非考一百分了。
宽容能够营造一种相对宽松的氛围,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有利于身心的全面发展。
当然,宽容不等于纵容,这里只是希望我们的家长能够理解孩子,不能苛求孩子,当孩子有过错时,要指出他们的错误之所在,不让他们做不该做的事。
4、学会鼓励。
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愿意听赞美之词、鼓励之语,尤其是孩子。
父母教育孩子应该少批评,少责难,多鼓励,多鞭策,这样,有利于他(她)接受,大凡人都是有自尊心的,也都爱面子,孩子也是这样,多给鼓励,语言上和说话语气上轻松些、缓和些,能让孩子在心平气和、轻松舒缓的气氛中听得进去。
同时,多鼓励其长处优点,婉转、间接地指出其存在的问题,能让孩子在和风细雨和不知不觉中改正自己的不足。
多鼓励少批评是上策、是良方,因为鼓励能调动人的积极性,鼓励能让人树立信心、看到希望,一句鞭策的话语,一次精神上的激励,往往能激发孩子的自尊心和上进心,从而变成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促使其在学习上更加刻苦用功和不断提高。
我想,只要我们有耐心、有信心、多学习、勤思考、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积极配合老师,形成教育合力,相信一定能教育好孩子,让孩子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教子十二篇,不可多得(2009-08-1410:
38:
40)
(一)“自己爬起来”
不知道天下还有没有我这样狠心的父亲,儿子摔倒了。
从来不拉,而是用一种近乎冷酷的声音命令:
“爬起来”。
儿子出生在腊月初一,正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
春节刚过,也就是儿子刚刚满月,我也不知那根筋不对头,突发奇想,要对儿子进行锻炼。
于是在寒冷的冬天,每天晚上,吃完晚饭抱着儿子上街转一圈,美其名曰:
“冻一冻,锻炼锻炼”。
一直坚持到春暖花开,到夏天,到秋天,再到冬天。
不过,第二个冬天就可以拉着儿子温暖的小手上街冻一冻了。
还别说,这一招许是见效了,直到今天儿子很少感冒。
也许沾了儿子的光,我也很少感冒。
俗话说,“三翻六坐八爬嵖”。
是说小孩子三个月会翻身,六个月会坐,八个月会爬。
可我这小子的百岁照片,是我把他放在自行车前的小孩座上带到照相馆的,当然,后座上坐着他的妈妈。
(注:
那时交通规则不严,没有现在这么多汽车)
这小子,八个月就能自己站起来了,未满十个月就能趔趔趄趄自己走了。
我的狠心也就是从这时开始表现出来的。
小孩子学走路,没有不摔跤的,我的儿子也不可能例外。
例外的是,我的儿子摔倒了,虽然我近在咫尺,却从来不拉他,总用一种命令的语气喊:
“自己爬起来”。
记得他刚满周岁,我按老习惯,带他上街“冻一冻”。
这时他已获得了自己走路的相对自由。
可是,自由总是要付出代价的,一个不小心,摔了一个大马趴。
我在旁边喊:
“爬起来”。
儿子勇敢地自己爬了起来。
旁边一位过路妇女狠狠地瞅了我一眼,愤愤不平地说:
“没见过这样的爹,这么小的孩子,也不拉一把”。
久而久之,儿子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当自己摔倒了,总是先抬头看我一眼,那眼神里分明写着:
爸爸,我又犯错误了。
然后自己爬起来,该怎么玩儿怎么玩儿。
在我的记忆里,从来没有儿子因自己摔倒了,摔疼了,而大哭大叫的时候,连小哭小叫也没有过。
我猜想,在他那小小的脑袋瓜里,摔倒了,是个错误,没有哭的权利。
只有一次,唯一的一次。
大约是他一岁半的时候,在自家院子里,他举着苍蝇拍,学着奶奶的样子,追打着几个苍蝇。
那苍蝇一点也不懂事,我儿子要打你,你老实呆着,让他拍死,不就完了吗?
可是不,那几个贼苍蝇,东飞飞,西停停。
我儿子东追追,西拍拍,一不小心,绊了一跤,一下趴到地上了。
我也没太在意,爬起来不就得了。
谁知这一次,他居然没有抬头看我,趴在那儿不动,足有一分钟,我这才感到大事不妙,赶紧跑过去,拉起来一看。
天!
头上起了一个大蘑菇。
我这才有点慌神,赶紧找出红药水,给儿子搽上,疼得他直咧嘴。
可是,我的儿子,我小小的儿子,勇敢的儿子,仍然没哭!
!
!
倒是我,这个冷酷的父亲,鼻子一酸,差点流下眼泪。
时至今日,回想起来,我不知道,如果,让我重来一次,重新对儿子从头教育,我,还有没有勇气,像当年那么做。
可是!
我相信!
我的儿子!
不管摔了多少跤!
都会!
自己爬起来!
!
!
(二)残忍 还是仁慈
儿子会走了,这是好事。
可是,冬天快到了,又是愁事。
愁什么呢?
就我住的那草窝,两间屋,共十四平方,当时也算不错了。
可一生炉子,这炉子只能放在交通要道上。
儿子刚刚学会走路,如果限制他的行动,那是愚蠢的;如果任他自由行动,让炉火烫伤,不用说夫人,就是他奶奶姥姥也会把我吃了。
毕竟,我儿子是双方老人所见到的第三代第一人。
面对如此难题,尽管我自视颇高,很为自己的足智多谋骄傲。
可一时也想不出什么高招,真是愁煞个人了。
冬天到了,火炉生起,屋里暖和了,可儿子的自由也受到了严格约束,更苦的是老子,天天担惊受怕不说,自尊心也受不了。
这么个小问题都解决不了,枉读了几十车书了。
一日,炉旁读书,一是暖和,一是负有重大责任。
忽然,“条件反射”四字映入眼睑。
“有了”。
我一下子站了起来。
我想起了巴甫洛夫,他老人家训练小狗,不是用的这个法子吗?
儿子虽然不是小狗,但条件反射的原理也肯定适用。
我没敢声张,我想的这法子太损了。
夫人肯定不会同意。
第二天,是周日,夫人打早班,早早上班走了。
我开始着手自己的伟大创意。
生起炉子,不断用手试试,待自觉温度差不多了,把儿子招到炉旁,让他用手去摸炉盖,这小子,手一碰炉盖,就感觉大事不妙,赶快往回缩,那哪儿成呢?
我抓着他的两手,就往炉盖上放,他拼命往回缩,最里还哇哇叫,我不管三七二十一还是拉着他的手往上放。
越往前拉,他越往后缩,如此折腾了五六分钟,老子也有点累了。
就放开了他,嘿!
这小子,一挣开我的手,就赶紧跑到里间去了。
嘴里还叽里咕噜,也不知发表什么高见。
休息了一会儿,又把他拉出来,再次把他往炉前推。
这次小子学鬼了,离炉子还有老远,就死活不往前走了,其实,我也不敢再把他的手往炉子上放了。
训练几分钟,又放开他。
过一个多小时再拉出来演当演当。
直至夫人快下班了,才罢手。
夫人回来了,儿子远远躲开炉子,扑进妈妈的怀抱。
夫人还纳闷儿,这小子,怎么不走直道。
我在一边,偷偷的乐。
第二天,下班后,我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儿子往炉前拉,小子坚决不干。
第三天第四天……,如此一直折腾了一个星期。
当然,没有再瞒着夫人。
从此,儿子视炉子为最可怕之物,总是远远绕着走。
直到三岁多,才敢远远的试探着用火钩去碰碰炉子,以满足其儿童的好奇。
这件事,我曾多次用来说明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
每当讲到我如何训练儿子,总有同学小声或大声地说:
“太残忍了”。
残忍乎!
仁慈乎!
是非自有公论。
我只知道,我的儿子,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没有为熊熊的炉火烫伤过。
可怜天下父母心!
!
!
(三)给奶奶送去
儿子两岁多了。
已经能端着一个小碗,自己吃饭了。
从那时起,我家只要做一点好吃的,或不常吃的东西,总是盛在一个小铁碗里,让儿子给奶奶去送。
(那时,我与母亲同住一院,是自家的院子)在这方面,他的妈妈是个很明理的人。
儿子第一次给母亲送东西吃,老太太高兴得不得了,赶紧找出糖果,奖赏她的宝贝孙子。
乐得她逢人就说:
“我的孙子比个小狗管用了,能给奶奶送好吃的了,有点好吃的总想着奶奶。
”
一天,两天,一年,两年。
久而久之,只要家里有好吃的,儿子总是先想着奶奶,有时我们两口子忘记了或觉得没必要送的东西,只要他奶奶那边没有,儿子总是及时提醒:
“还没给奶奶送呢?
”我妻子就赶紧盛好,让他去送。
每当看到儿子用胖嘟嘟的小手,小心地端着那个小铁碗,摆动着两条小腿,往母亲屋里走去。
听着从隔壁传来的祖孙俩的笑声,我感到欣慰。
老母亲一生多病,受尽苦难。
能享受到孙子的一点孝心,也不枉了老人家辛苦一生。
时至今日,只要儿子在家,给母亲送东西的任务仍由儿子来完成。
不过,现在,儿子能为母亲干的事情更多了。
母亲的电视不清晰了,儿子去调。
母亲的电话不响了,儿子去修。
母亲生病了,经常由儿子背着到附近的小医院去打针。
每当全家聚会时,从楼上将奶奶背到楼下他姑姑家的任务,多是由儿子来完成。
聚会时,儿子虽然早早就吃完饭,虽然着急要回自家上网,但总是耐心地等到母亲吃完了,尽兴了,说要回去睡了,才把母亲背回去。
然后才自己上网,从来没见不耐烦过。
在母亲的心目中,有许多事情,儿子的地位已经比我还高了。
但愿,儿子的儿子也能这样。
(四)三岁看老
不知道别人怎么看,我个人认为:
教育是从零岁开始的。
零至三岁,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时期。
俗话说:
“三岁看老”。
这句话告诫我们,三岁前的教育,是奠定人一生世界观的最重要时期。
三字经曰: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我体会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刚刚出生的时候,都是能够成为好人的。
谁能说,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是不善良的呢?
而随着其生命历程的发展,小孩子接受了不同的教育,接触了不同的环境,逐渐变成了不同的人。
而零至三岁,一个人接受的教育,形成的思维方式,形成的行为习惯。
是他以后接受别的思想,形成更多行为习惯的基础。
所谓“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小孩子生下来,具备了一个人的大脑,这是他能够学会人的思维的内因,然而,如果没有教育,小孩子是不可能自己产生思想的。
美国有个心理学家做过一个试验,从孤儿院里领了四十个刚出生的婴儿,派人喂养他们,但严禁任何人同他们说话,在他们面前也不准说话。
他想知道人的意识到底能不能自己产生。
如此一年,这一残酷的试验遭到了社会舆论的强烈抨击,试验被迫停止了。
这些可怜的孩子被人分头领养了,后来的追踪调查显示,这些孩子大都不能具有正常人的思维了,他们已不能成为正常的人了。
在此,我们不讨论这一试验的人道主义问题。
我要说明的是,从零岁开始教育的重要性。
三岁的小孩子对世界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那判断的能力,有他自己的体验,但最重要的是父母灌输给他的观念。
记不清是那位先哲说过:
“给我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我可以把他教育成任何一种人”。
这话说得绝对化了,但决非没有道理。
以我从教多年的经验来看,父母的素质,几乎可以说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我观察了许许多多的学生及家长,一般来说,父母素质高(包括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学生素质也高;父母素质低,学生素质也低。
这虽然不是绝对的,却是多数情况。
小孩子三岁前形成的世界观,是他以后接受新的世界观的内因。
曾见到,两个两三岁的小孩子打架,有一个吃了点小亏,其母见了,大声呵斥:
“你真无能,去打回来”。
我感到了一种深深的悲哀,为了这个小孩子。
这种教育继续下去,这个小孩子能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吗?
他能学会和别人相处吗?
他长大了,会走上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呢?
我认识一个学生,是个极聪明的孩子,可是他的父母,却是很没有道德的人,从小就教育他,一点亏都不能吃,如果与人打架,吃了亏,他的父亲会帮他打回来。
从初一开始,他就是教导处的常客,后来成为学生中“老大”,而且足智多谋。
成为除了警察,任谁不怕的角色,多次出入派出所,仅仅因为年龄小,还没有进监狱。
他初三刚毕业,已经没有学校敢收留他了。
我很为他担忧,因为,他随时都能进去。
为人父母者,想一想吧!
你爱你的孩子吗?
如果你真的爱,那就首先教会他做人吧!
不要以为“树大自然直”,如果在三岁之前,他撒泼耍赖,而你又放任他的话。
有一天,他会无法无天的。
而那时,你会发现,你已经无法改变他了。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这个“计”,是要从零岁开始的。
(五)有鉴于贾政的无奈
《红楼梦》我记不清看过多少遍了,大约总不下二十遍吧!
第一次看,是在小学五年级,那时年幼无知,似懂非懂。
看到《第三十三回手足耽耽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
当看到贾政痛打宝玉时,对贾政十分痛恨。
随着年龄增长,渐知人事,特别是有了儿子,为人之父后。
逐渐理解了贾政当时痛打宝玉的心情。
越思越觉得此一回书包含着深刻的教子之理。
天下父母,哪一个不爱儿子。
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宝玉大展诗才,妙题联额,贾政嘴上不说,心里又何尝不喜。
此时痛打宝玉,其原因,就是他自己说的\"你们问问他干的勾当可饶不可饶!
素日皆是你们这些人把他酿坏了,到这步田地还来劝解!
明日酿到他弑君弑父,你们才不劝不成!
\"
在那个年代里,以宝玉那种不守规矩的性格,如不严加管教,长大成人,酿成灭门之祸,并非不可能,贾政作为一家之主,身上担着千斤重担,不能不为阖家的命运考虑。
宝玉无法无天性格的形成,其原因就在于贾母及王夫人的娇纵,溺爱。
贾政碍于贾母对宝玉的喜爱,而宝玉又真的能给贾母带来许多欢乐。
为了尽孝,他不得不服从母亲,但他内心深处却对宝玉性格中的叛逆性有一种极大的恐惧。
袭人说得好:
\"论理,我们二爷也须得老爷教训两顿.若老爷再不管,将来不知做出什么事来呢.\"
其实,王夫人也明白此理,请看:
王夫人一闻此言,便合掌念声\"阿弥陀佛\",由不得赶着袭人叫了一声\"我的儿,亏了你也明白,这话和我的心一样.我何曾不知道管儿子,先时你珠大爷在,我是怎么样管他,难道我如今倒不知管儿子了?
只是有个原故:
如今我想,我已经快五十岁的人,通共剩了他一个,他又长的单弱,况且老太太宝贝似的,若管紧了他,倘或再有个好歹,或是老太太气坏了,那时上下不安,岂不倒坏了.所以就纵坏了他.我常常掰着口儿劝一阵,说一阵,气的骂一阵,哭一阵,彼时他好,过后儿还是不相干,端的吃了亏才罢了.若打坏了,将来我靠谁呢!
\"说着,由不得滚下泪来.
接着分付每月给袭人加二两银子。
贾母亦非不明事理之人,请看:
贾母含泪说道:
\\\"儿子不好,原是要管的,不该打到这个份儿!
你不出去,还在这里做什么!
难道于心不足,还要眼看着他死了才去不成!
\"贾政听说,方退了出来.
可见,贾母并不怪贾政教训儿子,只是嫌他打得太狠了。
在教学生涯中,见到了许多由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带大的孩子,大多身上有着严重的缺陷,任性、娇纵、蛮横、生活自理能力差,而懂规矩,善解人意的孩子不是没有,但与父母亲自带大的孩子相比,就少得多了。
究其原因,我分析,主要是因为,隔代亲,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
但祖辈的老人对第三代孩子,并没有亲生父母那种直接的责任感,他(她)们总觉得管好孩子的吃喝、安全,不让孩子受委屈,是他们的义务。
管教太严,一是不忍,一是怕落埋怨。
除非极明理,极负责任的老人才能主动地给孩子立规矩,培养孩子的正确道德观。
我观察过很多老人带孩子的现象,只见过两个把孩子带的有规矩的,一个是一同事的岳父。
其人,系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饱经沧桑,极有学问。
我见到他是十五年前的事,那时,老人已七十多了。
同事的孩子极为出色,后考入名牌大学。
再一个是我的岳母,她老人家八岁即在日本纱厂当童工,虽无文化,但见多识广,责任心极强,对孩子要求很严,我的内侄女内外甥女,在她那里。
放学后第一个任务就是完成作业,不完成作业,别想出去玩儿。
在这一点上,我的母亲也没做到。
所以,我提醒年轻的父母们,不要偷懒,不要轻易将孩子交给老人带,现在的孩子条件已经太好了,再加上老人的不负责任。
如长时间自己不管教,养成许多不良习惯后,再来管教,就会事倍功半,如再有贾母那样极有权威的老太太保护,这孩子就更难管教了。
不要怪老人,老人的做法是很正常的,因为,享受天伦之乐是他们的权利,他们没有再给你教育孩子的义务,尽管许多老人主动要求承担这一任务,但真正能负起管教责任的老人,百不挑一。
有鉴于贾政的无奈,所以我在教育孩子时,十分小心的既不让母亲过多干预,又注意做到不让孩子恃仗奶奶的宠爱,使性放刁。
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让他明白了一点,如果犯了严重错误,奶奶也不能使他避免惩罚。
我儿子已经是大四的学生了,很快就要踏入社会。
长这么大,我打过他三次。
第一次,是在他五岁那年,恃仗奶奶的宠爱,在奶奶屋里吃饭时,满盘乱挑,没有规矩,而母亲又护着他,我多次教训,甚至罚站,都没有改过来,还到母亲面前告我的刁状。
万般无奈,我用妻子做衣服的竹尺,在他的屁股上狠狠地给了一下子。
这是他第一次尝到竹笋炒肉的味道。
从那以后,他再也没在母亲那边守着我放刁。
母亲虽疼孙子,毕竟是明理之人,打那以后,就注意教他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规矩,有了那次教训,他也就听从了奶奶的教导,逐渐学会了许多规矩。
第二次,是九岁时,他的妈妈让他倒垃圾,他居然学着一些邻居的样子将垃圾扔到了楼下的空地上,恰好被我碰上,在屁股上踹了一脚。
从此,再也没犯同样的错误。
第三次,是上初二时,迷上了电子游戏,经常不完成作业,我警告他,提醒三次不改,竹尺伺候。
第三次,他居然被老师派同学押送到我的学校里。
这一次,我没有放过他,将他按到床上用那根竹尺,打了整整十尺。
这是我事先与他约定的数字。
儿子哭着睡了。
半夜,我悄悄来到他的床前,看着儿子脸上未干的泪痕,摸摸被打得红肿的屁股……。
儿子,别怨爹心狠!
这次,让老母狠狠地骂了一顿。
待老人家骂够,我慢慢说:
“娘,那根擀面杖还在吗?
”母亲无语!
可能有人会说我心狠。
但是,如果让我重新教子,我还是会这样做的,在孩子有小错时,如不及时纠正,任其发展,等到有一天戴上不花钱的镯子时,则悔之晚矣!
防微杜渐,是我之本意。
惯子如杀子,古训至理。
(六)刷碗
儿子四岁了,我与妻子商议,该让他学着干点活了。
他能干点什么呢?
人天性喜享受权利,懒尽义务。
而许多人却能够自觉的尽义务。
其原因何在,据我的观察和思考。
父母对孩子幼时的教育,培养孩子尽义务的习惯,是至关重要的。
为人父母者,必须明白一点,如果在孩子世界观形成的最重要时期,也就是幼年时期,不能给孩子养成尽义务的习惯。
等有一天,比如说,到初中,你觉得事情不对了,要求他也应该为家庭尽点义务。
这时,他绝不会觉得尽义务是应该的,而会认为是父母的刁难,他会要求你理解他,而这个理解,就是理解他享受权利的需要。
至于义务,对不起!
他脑子里没有,因为你没灌输给他这种观念,他没有尽义务的习惯。
到这时,你如果要管教,他会跟你耍泼放赖,或者离家出走,甚至威胁要死给你看。
而且,这种孩子抗挫折能力特别差,一点委屈都不能受。
有鉴于此,儿子很小时,我就注意培养他的责任意识。
前面说的为奶奶送饭是一例。
现在四岁了,要让他干点活儿。
琢磨好长时间,决定先让他学着洗手绢。
自此,儿子的小手绢就是自己洗了,尽管每次他自己洗完,妻子都悄悄的给他另洗一遍。
(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