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第一章知识点复习总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77160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75.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第一章知识点复习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七年级上第一章知识点复习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七年级上第一章知识点复习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七年级上第一章知识点复习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七年级上第一章知识点复习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第一章知识点复习总结.docx

《七年级上第一章知识点复习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第一章知识点复习总结.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上第一章知识点复习总结.docx

七年级上第一章知识点复习总结

第一章复习资料

第1节科学并不神秘

科学在我们身边

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

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

只要留心观察,从发现周围的问题着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如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好奇于水沸腾后顶起壶盖而改进了蒸汽机。

科学就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对各种疑问找出答案的学科。

科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给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好处,但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我们在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推动技术进步的同时,也要协调人类和自然的关系,保护环境,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也会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我们要学会科学的思考方法,正确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2节走进科学实验室

科学实验室

我们学习科学需要经常在实验室做各种各样的实验。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同学们会发现,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我们会经常做一些小实验,有时在课堂上看老师演示,有时到实验室亲自动手,而更多的是在家中进行,可别小看了这些实验,在实验中可以培养各种能力,还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

实验室内有各种仪器和药品,认识常用仪器的名称、用途、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溶解、过滤和蒸发操作,玻璃仪器的洗涤等,遵守实验室的安全守则,能有效地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实验室常用的测量仪器如下表:

测量量

长度

质量

时间

温度

电流

电压

液体

体积

仪器

名称

刻度尺

托盘天平

秒表

温度计

电流表

电压表

弹簧

测力计

量筒、量杯

观察仪器:

放大镜、显微镜等。

加热仪器有:

酒精灯、酒精喷灯等。

实验室的安全

1、认真操作:

正确使用各种仪器、规范操作程序;

2、仔细观察:

实验现象发生的条件、实验对象产生的变化;

3、如实记录:

实验现象、所测数据;

4、实验时要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注意安全。

常见实验仪器及操作

计量仪器

托盘天平

精确度

称准到0.1g,具体看标尺最小刻度即分度值

使用

称量前:

调零,遇潮湿、腐蚀药品时垫纸或放玻璃器皿

称量时:

左盘放物,右盘放砝码,用镊子由大到小试加砝码,并移动游码

称量后:

砝码放回盒内,游码归零

量筒

用途

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注意

不能受热、不作反应容器,不用于配制溶液

使用

规格适当,放平,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切

胶头滴管

用途

吸取、滴加少量液体

使用

不倒置、不平放、不伸如受滴容器,不碰容器壁

贮存仪器

集气瓶

收集、贮存气体

广口瓶

贮存固体

细口瓶或滴瓶

贮存液体

药品取用

四不

不手摸、不品尝、不凑闻、剩余药品不放回原瓶

取用量

按说明用量取用

无说明取少量:

固体铺满试管底部,液体1-2mL

操作

取用固体

固体粉末或小颗粒用药匙,要领:

一斜二送三竖

密度大或块状固体用镊子,要领:

一横二放三慢竖

取用液体

倾倒法:

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紧挨容器口

滴加法:

用胶头滴管,滴管不伸入容器,不碰容器壁

取定量药品:

固体用托盘天平,液体用量筒

物质加热的方法

检查酒精灯,擦干容器外壁,烧杯需垫石棉网加热

玻璃仪器洗涤

不溶性碱、碳酸盐、碱性氧化物先用盐酸洗,再用水洗

油脂先用热纯碱液、洗衣粉等洗,再用水洗

干净标准:

内壁的水均匀附着,不成股,不凝聚

固体的溶解

将大块固体研碎后放入烧杯中加水溶解,并用玻璃棒搅拌

过滤

用途

将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分离

操作

一贴:

滤纸紧贴漏斗壁,中间不留气泡

二低:

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

烧杯靠玻璃棒、玻璃棒靠滤纸、漏斗下端靠烧杯内壁

蒸发

在蒸发皿中加热,用玻璃棒搅拌,出现较多固体时就停止加热

配置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用固体配制步骤:

计算→称量→溶解

用浓溶液配制步骤:

计算→称量→稀释

稀释浓硫酸时:

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试管   

主要用途 :

①、盛放少量固体或液体;

②、收集少量气体或验纯;

③、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

④用作少量气体的发生容器。

  

使用方法 :

①、可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先均匀加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破裂);

②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溢出);

③使用时试管应干燥,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要朝着别人或自己,试管与桌面倾斜成45°角(防止液体喷出伤人,倾斜可增大受热面积,使受热均匀);

④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⑤使用试管夹夹持,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处),加热后不能骤冷,也不能立即放回塑料试管架上(避免烫伤手,防止试管炸裂,塑料试管架熔化变形)。

    

试管夹    

主要用途 :

夹持试管。

    

使用方法 :

①试管夹应从试管底部往上套,然后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处(防止杂质带入试管,加热时烧焦试管夹);

②手握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防止试管脱落)

烧杯    

主要用途 :

①用作常温或加热时较多量的液体物质的反应容器;

②溶解物质或配制溶液    

使用方法 :

1加热时要垫石棉网,液体体积不超过容积的2/3,加热前外壁应擦干,不能用于固体加热(避免受热不均引起破裂,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

2进行反应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容积的1/3(便于加热、搅拌以免溅出);

③配置溶液时,要用玻璃棒轻轻搅拌,不碰触烧杯内壁(以免损坏烧杯)。

    

 玻璃棒    

主要用途 :

①用于搅拌;②转移液体时引流;③蘸取少量液体。

    

使用方法 :

1搅拌时不可碰击容器壁,不可用棒端击碎固体(防止容器破裂);

②用后要立即清洗(防止污染所取药品)。

    

酒精灯    

主要用途 :

用于加热物质   

使用方法 :

1灯内酒精的量不可超过容积的2/3,不少于容积的1/4(酒精过多,在加热或转移时易溢出,太少时易引起爆炸);

2灯芯松紧适宜,不能烧焦且应剪平(保证更好地燃烧,火焰保持较高温度);

3不准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4不准用嘴吹灭,要用灯帽盖灭(防止灯内酒精引燃失火);

5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引起火灾);

6不用时必须盖上灯帽(防止酒精挥发和灯芯吸水而不易点燃);

7调节灯焰大小时应熄灭酒精灯(防止引燃酒精蒸气而失火);

⑧应用外焰加热(外焰温度最高)。

  

 量筒    

主要用途 :

量取液体体积(无零刻度)   

使用方法 :

 

1量筒要放平,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三点一线)(保证读数准确);

2不可加热、不可量取热溶液,不可用于配制溶液,不可作反应容器(防止破裂);

③应根据所取液体量选取量程合适的量筒(以免增大误差)。

 

胶头滴管 

主要用途 :

1取用或滴加少量液体;

②滴瓶用于盛放液体药品。

  

使用方法 :

1取液时先将胶头中的空气挤出,再用滴管取液,不可反复挤压胶头(防止空气中的物质污染试剂);

2滴加时应滴管悬空,位于容器口正上方,不可伸入容器内或接触容器壁(防止玷污滴管,污染试剂);

3不能吸液过多,用后不可平放或倒置(防止腐蚀胶头);

④取液之后立即清洗,不可一管多用(以免放错,污染试剂);

蒸发皿   

主要用途 :

①蒸发和浓缩结晶液体;②用作较大量固体的加热。

   

使用方法 :

1可直接加热(薄瓷质器皿能加热);

2②均匀加热,切勿骤冷(防止炸裂);

4加热结束,用坩埚钳夹持移开(以免烫伤自己)。

5④加热后的蒸发皿不能直接放在试验台上(防止烫坏实验台)。

   

实验室仪器和试剂的存放点必须符合环境要求(如温度、湿度、光照与通风情况等)。

他们被存放于实验仪器柜子内,并按不同的用途有序摆放,特殊的具有危险性的试剂或器材还必须按其规定要求存放于规定位置。

第3节科学观察

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认真操作,仔细观察是必不可少的。

观察是观察者利用感觉器官或借助于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对象的过程。

很多同学看到一些感兴趣的实验时非常开心,往往就容易忽略掉要观察什么,最终只是看看热闹,这样的实验就失去了意义。

建议大家最好带着问题进行实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要仔细,正确地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最后通过自己的思考明确这个实验说明了那些问题。

观察可分为两种,不需要测量具体数据的观察叫定性观察,需要测量具体数据的叫定量观察。

如用放大镜观察蜗牛属于定性观察,用尺子测量课桌高度属于定量观察。

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拓展观察力

仅靠人的感官判断事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有时候我们见到的事物并不一定是事实,有时会做出错误的判断,也就是我们的感觉不一定是正确的。

借助一些仪器和工具不仅可以扩大观察范围,还可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如显微镜、天文望远镜、频闪照相机等。

观察结果的记录与整理

在写观察记录时,要注意格式,写清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等,同时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做好整理。

观察与实验

进行反复观察和精确测量,并进一步设计各种实验,从中总结出普遍的规律,这是进行观察和实验的目的。

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和描述客观事物的一种科学认识方法,它是一种基本的认识活动,贯穿于整个科学研究中。

1、怎样观察

用心观察(有目的、有计划,具备有准备的头脑)

有些时候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此要借助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科学观察有直接观察(凭感觉器官)和使用仪器观察。

对观察的结果要客观、有效、规范地记录。

数据记录的方法:

文字描述、表格记录、图形记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在对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认真分析和判断的基础上,得出科学结论。

将鸡蛋放入清水中会下沉,向清水中加入食盐后,鸡蛋将上浮,最后漂浮在水面上。

在溶解食盐时,要用到玻璃棒搅拌,搅拌的目的是:

加快溶解速度。

第4节科学测量

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

(1)长度单位:

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在国际制单位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符号是m。

光年(天文学上常用的长度单位)也是长度单位,而非时间单位。

(2)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1米=1000毫米1毫米=1000微米

1微米=1000纳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

 

2、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

许多测量仪器的读数是以长度的读书为基础的,用长度(直线或曲线)来反映某个量的测量值,如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温度计的刻度、量筒的刻度等是用直线长度来反映对应测量值得。

(2)量程与分度值

①测量工具所能测量的范围,即刻度尺最大的读数叫量程。

②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值叫做分度值。

③分度值和量程是测量工具的主要规格。

④读数时,一般要估计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这种做法叫估读。

⑤初中阶段只有长度的测量(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要求估读,其他测量如温度、拉力、电流、电压等都不要求估读。

(3)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刻度尺是最常用的测量工具,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有助于学习使用其他测量仪器和了解测量的初步知识。

1在使用刻度尺前,必须先对刻度尺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观察:

ⅰ.零刻线是否完好,有无磨损。

如零刻线是完好无损的,则可以用此刻线作为测量的起始位置,如零刻线已磨损,则必须另外确定一个完好的刻线作为测量时的起始位置,但读书时要注意减去起始位置前的数字。

ⅱ.刻度尺的分度值。

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刻度尺的每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由该数值确定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ⅲ.刻度尺的量程。

刻度尺的量程就是指刻度尺一次能测量的最大长度。

②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ⅰ.尺放正,不歪斜,使刻度尺边缘与被测物体边缘齐平。

ⅱ.刻度尺的刻度线必须紧贴被测物体。

用较厚的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ⅲ.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而且要正对刻度线。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测量时记录的数字是由准确数字和估读数字两部分组成,准确数字是指由刻度线直接表示出来的数字,也就是指分度值及其以前的各位数字;估读数字是指分度值下一位的数字,这个数字虽不准确,但和准确数字一样都属于有效数字,都应记录。

测量结果必须要有单位,没有单位的结果时毫无意义的。

因此,可归纳如下:

 

④要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合适的刻度尺。

在实际测量时,应根据被测物体的长度和测量所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确定所用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

例如:

为了安装玻璃而测量窗户的长度,则应准确到毫米,就要选择最小刻度是毫米,量程大于玻璃长度的刻度尺较适宜;如果为了给玻璃窗配窗帘而测量窗户的长度,则选用最小刻度是厘米的刻度尺就可以了。

2、了解误差

(1)任何测量都存在误差

误差的定义:

测量中测得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这个差异叫做误差。

(2)误差产生的原因

引起误差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有下列三种:

①测量工具不够准确。

②测量方法不够完善。

③人的观察不够细致。

(3)减小误差的方法

①采用更精密的仪器。

②改进实验方法。

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误差与错误不同,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设法减小。

3、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在不能直接测量长度或直接测量误差很大时,根据实际情况,可选用一些特殊方法进行测量,常见的有下列几种方法:

(1)目测法

在生产实践中和日常生活中,人们对1米、1分米、1厘米等长度单位有较深刻的印象,通常把被测物体的长度和已知长度单位进行比较,用眼睛估计两者的倍数,就能得到目测值。

此法快捷方便,但误差较大。

(2)手测法

古代人们常用“拃”和“指”来做长度单位,目前在农村,这种测量方法还很流行,“拃”:

张开大拇指和中指(或小指)两端的距离;“指”:

一个食指的宽度。

人们常常有意识地测出自己一拃或一指的长度,以此在生活实践中迅速方便地估测物体的长度。

(3)步测法

“步”:

古代指人们步行时两足尖间的距离。

步测法在我国古代十分流行,从常见成语中可寻到其踪迹,如“百步穿杨”、“五十步笑百步”、“步步为营”等。

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测出自己正常行走时一步的长度,从而估测从家到学校,从宿舍到办公室的距离等。

(4)组合法

对一些形状不平直的物体,测量某部分长度时很不方便。

例如:

测硬币的直径、球的直径、圆锥体的高等,这时可以采用两块三角板与刻度尺组合起来进行测量的方法。

如图:

 

(5)累积法

用一般的刻度尺是不能直接测量出一些尺寸很小的物体的长度或宽度的,但如果把很多这样相同尺寸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能够测量出累积起来后的总量,再用总量除以积累的个数,就能得到每一个物体的长度或厚度。

例如用累积法可以测量出一张纸的厚度或测量出一根细铜丝的直径。

(6)贴纸法

用贴纸法测圆柱体底的周长时,取一张白纸条,紧贴圆柱体卷紧,用针在卷纸重叠处扎孔,然后将纸条展开,测出两孔之间的距离,这就是圆柱体底的周长。

(7)棉线法

在测量比较短的曲线的长度时,可以用一条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来测量:

先让棉线与曲线完全重合,标出起点和终点,然后把棉线拉直,用刻度尺量出两标记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

(8)滚轮法

测量比较长的曲线的长度时,用一轮子沿曲线滚动,然后用轮子的周长乘以滚动的圈数,即可测出曲线的长度。

如:

要测出学校操场跑道一圈的距离,找一辆自行车,在前轮履带上扎上细绳作为标记,然后在操场上推车,使前轮滚动一圈,通过测量操场上车痕的长度来求出前轮周长l,然后骑上自行车沿跑道慢行,集中注意力数前轮转动的圈数n,可得跑道长度L=nl.

4、其他的长度测量仪器有声纳、雷达、激光测距仪。

体积的测量

1、体积的单位:

立方米(m3)—国际单位、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升(L)、毫升(mL)等。

(1)固体体积:

米3、分米3、厘米3等

(2)液体体积:

升、毫升。

1升=1分米3=1000毫升1米3=1000升1毫升=1厘米3

2、量筒(量杯)的正确使用:

把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的中央最低处相平(俯视导致读数结果偏大;仰视导致读数结果偏小)。

3、量筒与量杯的比较

两者的区别:

量筒的刻度是均匀的,而量杯的刻度不均匀(上密下疏)。

4、任意物体体积的测量

(1)液体体积的测量:

直接用量筒或量杯测量。

(2)形状规则固体体积的测量:

测出数据,代入体积公式计算。

(3)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测量:

排水法等。

排水法:

ⅰ.在量筒中加入适量(加入的水能完全浸没物体,但浸没后有不会超过量程)的水,读出读数V1

ⅱ.用细线系住待测物(小石块),轻轻放入量筒中,读出读数V2。

ⅲ.计算:

小石块的体积:

V2—V1

溢水法:

ⅰ.用细线系住待测物(小石块),轻轻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同时溢出的水用量筒接住;

ⅱ.读出量筒读数V2,待测物体积即为V2。

当被测物密度小于水(如蜡快)时,可用“针压法”,即上述方法中用铁丝或大头针按压被测物使其浸没入水中,其他步骤相同。

也可用”沉锤法”:

ⅰ.

把铁块(或其他密度大的固体)、蜡快(或其他轻质的被测物)用细线栓在一起。

ⅱ.在盛有水的量筒内,放入铁块,记下读数V1

ⅲ.往下放细线,是蜡快、铁块一起沉入水中,记下读数V2,则蜡快的体积为V2—V1。

温度的测量

温度

1、概念:

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

2、常用单位:

摄氏度,符号为℃。

3、摄氏温度的规定:

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把0℃和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

4、测量工具—温度计。

温度计的使用

1、原理:

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

2、温度计的结构:

3、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正确使用温度计,一定要做到“两看清、四要、一注意”。

“两看清”是指:

测量前要看清量程、看清分度值

“四要”是指:

使用温度计进行测量时,要使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物体中;

要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一段时间,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要让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物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

“一注意”指:

不要让玻璃泡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具体方法步骤:

(1)选对:

指对温度计量程的选择。

不能测量超过温度计量程的温度。

(2)放对:

指温度计的位置。

温度计的玻璃泡必须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与容器底或容器内壁相碰。

(3)看对:

不能使温度计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读对:

一是指对零上温度值和零下温度值应区分开;二是指温度计的读数没有估计值;三是指读书时必须等玻璃管中液柱稳定后再读数。

(5)记对:

指除了正确无误地记下所读的数字外,还要标明单位,只写数字而未标明单位的记录是无意义的。

4、体温计:

玻璃泡大,玻璃管较细,准确度高;玻璃泡与玻璃管中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水银柱回不下来,故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6、其他的温度计:

电子温度计、金属温度计、色带温度计、卫星遥感测温度、红外线测温仪等。

第5节科学探究

生活中的探究

科学探究是获得科学知识的一种基本方式,是一个不断地发现问题,通过多种途径寻求证据,运用创造性思维来解决问题,并通过评价与交流达成共识的过程。

科学家的探究

具体的流程有:

2、对比实验:

必须运用控制变量法。

保证实验组和对照组若干因素完全相同,只有一个因素不同,即控制变量,只允许有一个变量。

3、实验数量或次数不能太少,否则会使实验具有偶然性,使实验结论不准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