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白帽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73014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7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白帽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白帽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白帽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白帽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白帽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白帽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白帽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白帽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白帽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白帽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

【最新】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白帽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将大豆磨成豆浆

B.将煤制成煤气

C.以石墨为原料合成金刚石

D.二氧化碳作为气体肥料参与光合作用

2.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迟煤燃烧的时间,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B.氢气作为高能燃料,是可再生的燃气资源,它燃烧后不污染环境

C.SO2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D.把利用高粱、玉米等通过发酵、蒸馏得到的乙醇加入到汽油中,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滴加试剂B.

振荡试管C.

氧气验满D.

测酸碱度

4.碳原子是神奇的,既可构成世界上最软的矿物质石墨,也能构成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物质金刚石。

【最新】合成出由碳原子构成的另外一种新物质T-碳。

T-碳是一种蓬松的碳材料,内部有很大的可利用空间,密度非常小(约为石墨的2/3,金刚石的1/2),具有很高的硬度。

下列关于T-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碳内部的可利用空间为其作为储能材料提供可能

B.相同体积的T-碳、石墨、金刚石,质量最轻的是石墨

C.T-碳、石墨、金刚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均产生二氧化碳

D.T-碳、石墨、金刚石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其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5.对照实验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不是用来作对照实验的是()

A.

B.

C.

D.

6.全球近140个国家将在【最新】前禁止生产和出口含汞产品,如荧光灯、化妆品、血压计等。

关于汞元素的相关信息正确的是

A.汞是非金属元素

B.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0.6g

C.汞原子的质子数是80

D.汞元素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7.茶叶中的单宁酸C76H52O46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有关单宁酸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单宁酸分子中含有23个O2

B.单宁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单宁酸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单宁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38:

26:

23

8.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和学习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过滤可除去水中不溶性物质,吸附可除去水中可溶性物质,因此自来水厂通过过滤和吸附就可以得到纯水

B.氧气具有供给呼吸的作用,因此人类最好在纯净的氧气中生活

C.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般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般显负价,因此在化合物中凡是显正价的一定是金属元素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不可再分的粒子,因此水电解过程中不能再分的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9.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丁的化学式为H2O,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3∶1

C.甲是单质,乙、丙、丁均为氧化物

D.该反应体现了无机物可以转化为有机物

10.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的溶解度比B大

B.将50℃时A、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时,晶体析出A大于B

C.50℃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

2

D.将2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50℃时,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二、简答题

11.豆浆机由于快捷方便而进入千家万户,根据如图所示的豆浆机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豆浆机的制作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填序号).

(2)用铜作电源插孔是利用铜的_____性。

(3)将黄豆渣分离的方法类似于我们实验中的_____操作。

(4)写出比较铜和银活动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5)废旧电器不要随意丢弃,应回收利用,这样做的意义是_____.

三、实验题

12.课外小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对其性质进行研究。

A中盛有大理石,注射器中装有足量的稀盐酸,B中盛有浓硫酸,C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

(1)检查装置气密性:

打开a,用手捂住A瓶外壁,若观察到B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A____________(填“漏气”或“不漏气”)。

(2)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中能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13.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同学打算设计如下方案:

选用实际容积为40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通过导管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下图的实验装置。

假设此实验能够按照小华的设想正常进行,且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装置气密性检查方法_____;

(2)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

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

(3)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

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

(4)注射器中气体最好是_____,理由_____

(5)若按小华的设想进行实验,实际可能遇到诸多问题而发生危险,造成实验失败。

例如:

_____。

四、流程题

14.纳米碳酸钡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如图是某厂生产纳米碳酸钡的工艺里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剂A的化学式为_____,操作1和操作2的名称是_____,若在实验室中进行该操作,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2)写出碳酸钡与试剂A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该流程操作2得到的滤液中含有KCl,其用途是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15.实验室用石灰水而不用氢氧化钠溶液鉴定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能否与二氧化碳反应?

(查阅资料)

(1)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易溶的碳酸钠,碳酸钠在二氧化碳过量的条件下继续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

(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对比如下表

操作

NaHCO3溶液

Na2CO3溶液

加入稀盐酸

产生气泡

产生气泡

加入稀CaCl2溶液

无明显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填写现象))

加热溶液至沸腾,并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反应方程式_________

(实验反思)学习小组讨论,认为产生此实验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

一种是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另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进一步验证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反应,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检验生成的新物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

(实验拓展)该小组同学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利用数字化技术测定溶液pH值变化,待完全反应后,观察到溶液中逸出大量气泡,pH出现两段S型变化曲线。

(实验分析)(3)AB段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BC段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利用实验验证变化后的产物,实验操作为____________.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计算题

16.发射通信卫星的火箭用联氨(N2H4)做燃料,用四氧化二氮(N2O4)助燃,生成物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2H4+N2O4=3_____+4H2O,请在横线上填写化学式以完成该化学方程式。

(2)请计算3.2gN2H4完全燃烧需要助燃物N2O4质量。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A、将大豆磨成豆浆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将煤制成煤气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以石墨为原料合成金刚石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二氧化碳作为气体肥料参与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

A。

2.A

【解析】

A、将固体燃料粉碎或把液体燃料喷成雾状在燃烧,是为了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料的燃烧,而不是为了延迟煤燃烧的时间,故错误;B、氢气热值高,可作为高能燃料,是可再生的燃气资源,它燃烧后只生成水不污染环境,故正确;C、SO2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导致酸雨的形成,故正确;D、用乙醇做燃料的优点是可以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故正确。

故选A。

3.D

【解析】

A.滴加试剂,滴管应悬空竖直。

故A错误。

B.振荡试管,不应上下震荡。

故B错误。

C.氧气验满,应放在集气瓶口。

故C错误。

D.测酸碱度。

故D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4.B

【解析】

A、T-碳是一种蓬松的碳材料,内部有很大的可利用空间,T-碳内部的可利用空间为其作为储能材料提供可能,正确;B、物体质量=体积×密度,T-碳密度非常小(约为石墨的2/3,金刚石的1/2),相同体积的T-碳、石墨、金刚石,质量最轻的是T-碳,错误;C、T-碳、石墨、金刚石都是含碳元素的单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均产生二氧化碳,正确;D、T-碳、石墨、金刚石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其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正确。

故选B。

5.B

【分析】

对照实验要设置变量,实验中除了研究的量不同之外,其他的条件必须是相同且适宜的,可以研究同一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也可以研究不同物质在同一条件下的性质。

【详解】

A、红磷和白磷在同一条件下的性质,通过对照来比较红磷和白磷中哪一种物质的着火点低,属于对照实验,A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滴加了酚酞做指示剂,白纸的作用是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不属于对照实验,B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C、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的分解情况,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属于对照实验,C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在水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解与反应的情况,烧杯中溶液不同,属于对照实验,D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C

【解析】

【详解】

A、汞具有金属的特性,不是非金属元素,属于金属元素,选项A不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格的意义,元素名称正下方表示的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但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选项B不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格的意义,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汞原子的原子序数是80,所以质子数是80,选项C正确;

D、汞元素是有害元素,不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选项D不正确。

故选C。

7.D

【解析】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个单宁酸分子中含有46个氧原子,故错误;B、单宁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76):

52:

(16×46)=228:

13:

184,则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错误;C、单宁酸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故错误;D、单宁酸是由单宁酸分子构成的,1个单宁酸分子是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的,即单宁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38:

26:

23,故正确。

故选D。

8.D

【解析】

A、过滤可除去水中不溶性物质,吸附可除去水中可溶性物质,但自来水厂通过过滤和吸附不能得到纯水,错误;B、氧气具有供给呼吸的作用,但人类不能在纯净的氧气中生活,错误;C、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般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般显负价,但在化合物中凡是显正价的不一定是金属元素,错误;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不可再分的粒子,因此水电解过程中不能再分的是氢原子和氧原子,正确。

故选D。

9.D

【解析】

由题目信息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3H2

CH3OH+H2O.A、由上述反应可知,丁的化学式为H2O,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A不正确;B、由上述反应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与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2×3):

(12+16×2)=3:

22,故B不正确;C、由微粒的构成可知,甲是单质,乙、丁均为氧化物,丙不是氧化物,故C不正确;D、由上述反应物质的变化可知,该反应体现了无机物可以转化为有机物,故正确.答案:

D.

10.C

【解析】

A、没有指明温度,无法比较A、B的溶解度大小,错误;B、不知二者饱和溶液的质量,所以将50℃时A、 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晶体质量A不一定大于B,错误;C、50℃时,A的溶解度为50g,即50℃时,100g水中溶解50gA物质达到饱和,所以50℃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50g:

100g=1:

2,正确;D、 A、B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分别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50℃将至20℃时,AB析出晶体,依然是饱和溶液,此时B的溶解度大于A,C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与降温前相等,20℃时A的溶解度与C的溶解度相等,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可知:

降温后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错误。

故选C。

11.③⑤导电过滤Cu+2AgNO3═Cu(NO3)2+2Ag节约金属资源

【详解】

(1)据图可以看出,豆浆机的制作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不锈钢外壳和铜质插孔,故填:

③⑤。

(2)用铜作电源插孔是利用铜的导电性,故填:

导电。

(3)将黄豆渣分离的方法类似于我们实验中的过滤操作,故填:

过滤。

(4)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证明铜比银活动性强,故填:

Cu+2AgNO3═Cu(NO3)2+2Ag;

(5)废旧电器不要随意丢弃,应回收利用可以节约金属资源,故填:

节约金属资源。

12.不漏气CaCO3+2HCll

CaCl2+CO2↑+H2O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CO2+H2O

H2CO3

【解析】

(1)检查装置气密性:

打开a,用手捂住A瓶外壁(使A微热),若观察到B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A不漏气;

(2)A中发生反应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易溶于水的氯化钙,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3)C中能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13.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开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整个装置都不漏气针筒活塞向前移动到12针筒活塞向前移动到8氮气能够避免注射器内的氧气与白磷反应,以保证白磷将试管中的氧气完全耗尽,使得测定结果更精确胶塞弹出、试管爆裂、注射器活塞弹出等

【详解】

(1)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开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整个装置都不漏气;故填:

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开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整个装置都不漏气;

(2)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这时白磷燃烧消耗掉的只是试管内的氧气为40mL×1/5=8mL,所以活塞应停在20mL-8mL=12mL的刻度处;故填:

针筒活塞向前移动到12;

(3)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白磷实际消耗掉的是试管40mL和注射器内20mL的氧气为(40mL+20mL)×1/5=12mL,所以活塞应停在20mL-12mL=8mL的刻度处;故填:

针筒活塞向前移动到8;

(4)图示装置中注射器内的气体最好是氮气,这样就能够避免注射器内的氧气与白磷反应,以保证白磷将试管中的氧气完全耗尽,使得测定结果更精确;故填:

氮气;能够避免注射器内的氧气与白磷反应,以保证白磷将试管中的氧气完全耗尽,使得测定结果更精确;

(5)因为白磷在密闭容器内燃烧产生热量使气体膨胀,可能会使橡胶塞弹出、试管爆裂、不使用弹簧夹可能会使注射器活塞弹出等,造成实验失败。

故填:

胶塞弹出、试管爆裂、注射器活塞弹出等。

14.HCl过滤引流BaCO3+2HCl=BaCl2+H2O+CO2↑作钾肥

【详解】

(1)碳酸钡、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与酸反应能将其溶解,生成物中有氯化钡,所以A是盐酸;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方法是过滤,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2)纳米碳酸钡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生成了氯化钡、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aCO3+2HCl=BaCl2+H2O+CO2↑;

(3)在氯化钾中含有农作物需要的钾元素,可用作钾肥。

故答案为:

(1)HCl;过滤;引流;

(2)BaCO3+2HCl=BaCl2+H2O+CO2↑;(4)作钾肥等。

15.产生白色沉淀试管内液面上升CO2+2NaOH===Na2CO3+H2O二氧化碳溶于水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或氢氧化钙溶液或氯化钙溶液)有气泡产生(或白色沉淀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生成碳酸钠碱性下降二氧化碳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碱性继续下降取最后段的液体加热溶液至沸腾,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有碳酸氢钠

【解析】

【查阅资料】碳酸钠可以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所以有白色沉淀生成;

【进行实验】将盛有二氧化碳的试管倒置于氢氧化钠溶液中,二氧化碳溶于水或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装置中压强减小,试管内液面上升,化学方程式为:

CO2+2NaOH=Na2CO3+H2O;

【实验反思】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会使装置中压强减小,试管内液面上升;

为了进一步证明二氧化碳确实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也可以根据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来证明,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后若两者没有发生反应,则现在的溶液中不会有碳酸钠,若两者发生反应,则会生成碳酸钠,所以可以取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再逐滴加入足量稀盐酸(或氢氧化钙溶液或氯化钙溶液),若看到有气泡产生(或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

【实验分析】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生成碳酸钠碱性下降,pH下降,即为AB段变化;过量的二氧化碳会继续和碳酸钠及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溶液的碱性继续下降,应为BC段变化;由于碳酸氢钠不稳定,加热时会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取最后段的液体加热溶液至沸腾,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碳酸氢钠生成。

16.

(1)N2;

(2)4.6g

【详解】

(1)由反应可知,反应前后氢原子都是8个,氧原子都是4个,反应前氮原子是6个,反应后应该是6个,因此横线上的化学式应该是N2。

故填:

N2。

(2)解:

设需要助燃物N2O4的质量为x,

x=4.6g

答:

需要助燃物N2O4的质量为4.6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