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基础期末考试重难点复习宝典地球科学概论.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6882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学基础期末考试重难点复习宝典地球科学概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地质学基础期末考试重难点复习宝典地球科学概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地质学基础期末考试重难点复习宝典地球科学概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地质学基础期末考试重难点复习宝典地球科学概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地质学基础期末考试重难点复习宝典地球科学概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质学基础期末考试重难点复习宝典地球科学概论.docx

《地质学基础期末考试重难点复习宝典地球科学概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学基础期末考试重难点复习宝典地球科学概论.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质学基础期末考试重难点复习宝典地球科学概论.docx

地质学基础期末考试重难点复习宝典地球科学概论

第1章绪论

1、理解地质学研究的内容

目前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地球。

包括:

1.环绕地球的气体(大气圈);

2.地球表面的水体(水圈);

3.地球表面形态和固体地球本身。

地质学目前主要研究地壳及上地幔上部—岩石圈。

地质学研究的内容非常广泛,按其内容和性质可划分成许多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的学科

1、研究地球物质组成;有结晶学、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

2、研究岩石或地质体的空间分布;有构造地质学、动力地质学、大地构造学、区域地质学、地球物理学

3、研究地球的历史;有古生物学、地史学(地层学)、第四纪地质学、岩相古地理

4、研究地质学的应用。

研究地下水的形成、运动和分布规律。

研究地质与人类环境及灾害防护

2、掌握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的概念

地质作用:

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岩浆作用构造运动地震变质作用

地质作用

外力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

地质作用的特点:

1、地区特色2、现象复杂3、作用时间长

3、掌握地质作用的研究方法。

(难点)

1、野外观察

观察各种地质现象,确定地质体之间的空间关系,确定地质事件发生的时间关系,采集各种野外标本。

2.分析试验

通过物理、化学、数学和生物的方法提高对地球物质的分辨能力、穿透能力、鉴定能力、模拟能力。

3.理论研究

----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1)资料收集

2)分析、归纳、推理

3)模拟、验证

4)得出结论

①“将今论古”的方法:

即利用现今正在发生地质现象(规律),推测、类比、认识过去(古代环境)

②“以古论今、论未来”的方法:

今天的地质作用只是地质历史时期的一个片断,而过去的地质现象却记录了全部过程,认识了过去就能够帮助我们了解现在、预测未来。

第3章地球的圈层构造

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及其各圈层的主要特征。

莫霍面——位于地表以下数公里-40km±,大洋浅(平均7km)、大陆深(平均33km)。

莫霍面之上为地壳、之下为地幔。

古登堡面——位于地下2900km深度。

古登堡面之上为地幔,之下为地核。

大洋地壳主要由玄武岩组成;年代较新,构造不复杂。

大陆地壳主体为中性火成岩,表层为沉积层,下层为深变质岩;年代老,构造复杂。

上地幔,软流圈----1~10%为液态,软化状态。

地质意义:

岩浆源;板块运动证据。

岩石圈----软流圈顶~地表,固态,刚性。

下地幔,与上地幔比较,显然含铁量(或Fe/Mg的比例)相对增加了。

由于压力随深度增大,物质的密度增加了,一般认为可达5.1g/cm3。

地震波波速也逐渐增大了。

地核,体积占地球总体积的16.2%,其质量却占地球总质量的31.3%,其密度为9.98~12.5g/cm3。

外核----地震波S波突然消失,表明该层肯定处于液态。

内核----S波又重新出现,说明它又变为固态。

过渡带----为液态与固态的过渡状态。

2.软流圈、岩石圈。

软流圈----1~10%为液态,软化状态。

地质意义:

岩浆源;板块运动证据。

岩石圈----软流圈顶~地表,固态,刚性。

上地幔的上部分加上地壳

第4章4.1矿物

1.晶体与非晶质体的概念。

(难点)

矿物——自然产出且内部质点(原子、离子)排列有序的均匀固体。

晶体——内部质点(原子、离子)在三维空间有序排列的固体。

非晶质体——内部质点排列无序的固体

2.请叙述如何识别矿物。

矿物的形态

(1)单体的形状:

柱状、针状(单向延伸),板状、片状(双向延伸),立方体(三向延伸)。

(2)集合体形状:

纤维状,粒状,晶簇,等等。

矿物的光学性质⑴.颜色----是矿物吸收不同波长可见光的反映。

(2)矿物的条痕

----矿物粉末的颜色。

条痕对透明矿物无鉴别意义;但对金属矿物有鉴别意义。

(3)矿物的透明度----矿物透过可见光的能力。

非金属矿物是透明的;金属矿物是不透明的。

(4)矿物的光泽-----是矿物表面对可见光反射的反射能力。

金属光泽与半金属光泽系不透明矿物的特征。

非金属光泽系透明矿物所具有的特征。

玻璃光泽最为常见,它是透明矿物的基本特征。

矿物的力学性质

(1)硬度----矿物抵抗外力的强度。

一般采用摩氏硬度计来确定矿物的相对硬度。

指甲:

2~2.5;铜钥匙:

3;小钢刀:

5~5.5;玻璃:

6

(2)解理与断口A)解理---晶体受外力打击时,总是沿一定结晶方向分裂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质点密度最大的面网之间距离最大,其联结力最弱,最易发生解理。

只有晶体才有解理;而且是只有质点联结力差异大的晶体才有解理

沿一个方向裂开叫一组解理,如云母;沿二个方向裂开叫二组解理,如角闪石,沿三个方向裂开叫三组解理,如方解石;

极完全解理----如云母;

完全解理----如方解石;

中等解理----如辉石、角闪石、长石;

不完全解理----解理程度很差,在大块块物上很难看到,如磷灰石;

极不完全解理(无解理)----如石英。

(B).断口

断口——矿物受外力打击时,不沿固定的结晶方向裂开,而在任意方向(受力的地方)产

生不平整面的性质。

互为消长的关系:

解理发育的矿物,断口不发育。

同一矿物其解理不发育的部位,则易产生断口。

方解石与冷稀盐酸反应起泡

3.常见矿物(石英、方解石、长石)的特征。

1、石英SiO2,常见为粒状或致密块状集合体,有时可见到石英晶簇。

纯净的石英为无色或乳白色,但因混入物的影响,可呈各种不同的颜色,透明、玻璃光泽、贝壳状断口、无解理。

2、长石,该类矿物是地壳中分布最广泛的造岩矿物。

长石主要有碱性长石(也称钾钠长石)和斜长石(钠长石和钙长石按不同比例混合在一起)两个基本类型组成。

碱性长石分为透长石,正长石,微斜长石等。

其中正长石微柱状,板柱状,肉红色,玻璃光泽,硬度为6。

斜长石特征:

板状或板条状,白色,灰白色,玻璃光泽,硬度6~6.5。

3、方解石CaCO3,晶形一般呈菱面体,集合体呈粒状、致密块状、晶簇等。

纯净的方解石无色透明。

具玻璃光泽,具有三组完全解理,遇冷稀盐酸起泡剧烈。

4白云母KAl2[AlSi3O10](OH,F)2,晶体呈六方或板状,集合体呈片状或鳞片状。

颜色为无色透明或浅黄色。

具玻璃光泽。

有平行于片状方向的极完全解理,易撕成薄片,具弹性。

岩石----矿物的集合体。

§4.2岩浆作用与火成岩

1,岩浆的概念及类型和特点

1、岩浆的定义:

地下高温熔融物质。

2、岩浆的温度:

一般为800~1200℃,最低可到650℃,最高可达1400℃。

2、岩浆的组成。

硅酸盐为主,SiO2占35%~80%,金属氧化物占20%~60%少量金属元素和和稀有元素,大量的挥发性物质(H2O,CO2,SO2等)

3、岩浆粘度:

岩浆很重要的性质之一。

影响因素:

SiO2的含量;挥发分(水)的含量,温度

岩浆的分类

2.侵入作用及侵入体的特征;

侵入作用:

深部岩浆向上运移,侵入周围的岩石而未达到地表的过程。

侵入岩(体):

岩浆在侵入过程中变冷、结晶形成的岩石

围岩:

包围侵入体的原有岩石

(1)同化作用与混染作用

A、同化作用:

岩浆熔解围岩,使其改变成岩浆一部分的过程。

B、混染作用:

岩浆因同化围岩而改变自己原有成分的过程。

(2)结晶分异

一种成分的岩浆按矿物熔点的高低,可依次结晶出不同成分的矿物,并依次生成不同种类岩石的过程。

侵入岩的产状;指侵入岩的形态、大小、与围岩的接触关系等特征。

3.火成岩的结构及其形成条件特点;(难点)

火成岩的结构:

指火成岩中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晶粒形状、自形程度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影响火成岩结构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温度变化慢,矿物晶体粗大,晶形较完好;温度变化快,矿物晶形细小,晶形不规则。

此外,岩浆中矿物结晶的先后顺序也会影响结

构的发育。

4.结晶分异作用

结晶分异

一种成分的岩浆按矿物熔点的高低,可依次结晶出不同成分的矿物,并依次生成不同种类岩石的过程。

5.火成岩的分类及其代表性岩石

§4.3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

1.沉积岩形成过程;(难点)

外力地质作用的过程就是沉积岩形成的过程。

它是从风化、剥蚀到搬运,再到沉积、成岩的一个系列过程。

其实也是地表以及原岩改造、重塑的过程。

2.沉积的原生构造及其地质意义;(难点)

原生构造----岩石或岩层在形成过程中产生的原始位态或面貌,如沉积岩的层理和火山岩的流动构造等。

3.沉积岩的结构;

书P47页

4、沉积岩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4.4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1.变质作用的影响因素。

(难点)

引起变质作用的因素

1.温度(150-180℃~800-900℃)基本来源:

⑴地热(地下一定深度)⑵岩浆热⑶地壳岩石断裂产生的高温

作用:

温度增高,使原子、离子或分子的活动性增强,引起各种化学反应。

如非晶质变为晶体;小晶体变为大晶体;一种矿物变为另一种矿物。

2.压力

静压力——由上覆岩石重量引起的。

作用:

使岩石压缩、体积减小、密度增大。

定向压力——作用于岩石的测向挤压力,

主要由构造运动引起的。

作用:

导致岩石结构、构造发生变化。

如:

柱状、片状矿物定向排列。

变质作用----地下深处固态岩石在高温高压和化学活动性流体作用下,引起岩石的结构、构造和物质成分发生变化,形成新的岩石的过程。

在变质作用过程中,虽是高温高压,但原岩基本上未发生熔融,其整体性未丧失。

这是它与形成火成岩的区别。

如果高温过高,变质作用就会转化成岩浆作用。

变质作用与沉积岩的固结成岩作用在受到温度、压力等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后者深度浅、温度低、压力小。

2.变质作用的类型及其代表性岩石。

变质作用的类型1.接触变质作用

接触变质作用——发生在岩浆与围岩之间的接触带上,由温度、挥发性物质引起的变质作用。

代表性岩石:

板岩、角岩、大理岩、石英岩、矽卡岩。

2.区域变质作用

区域变质作用——在广大的范围内,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变质作用。

代表性岩石:

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

区域变质作用往往时间漫长。

3.混合岩化作用

混合岩化作用(超深变质作用)——为变质作用向岩浆作用过渡的地质作用。

混合岩:

⑴基体:

色深;由变质程度较高的片岩、片麻岩构成。

⑵脉体:

色浅;由外来的熔体或热液中沉淀的物质

(如石英、长石等)构成。

4.动力变质作用

动力变质作用(破裂变质作用)——岩体发

生断裂时,在断裂带两侧发生的变质作用。

代表性岩石:

糜棱岩。

3.三大岩类的演化。

(难点)

不同岩类具有不同的形成环境和条件,而环境和条件又随地质作用的发生而变化。

因此,在地质历史中,总是某些岩石在形成,而另一些岩石在消亡。

如原已形成的岩石(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通过风化、剥蚀而破坏,破坏产物经过搬运、堆积而形成沉积岩;沉积岩、变质岩经过高温融熔而转变为岩浆,冷凝后形成火成岩;火成岩、沉积岩遭受变质作用转变为变质岩。

三大岩类处于不断相互转化过程中。

三大岩类可以互相转换。

构造运动是主导因素,起控制作用。

第5章地质年代

1.相对地质年代确实的方法及各方法的原理、局限性

地层层序律:

较老的地层先形成,相对位于下部;较新的地层后形成,相对位于上部。

即下老上新。

局限:

易受构造运动影响,地层层序发生倒转,即下新上老。

生物层序律:

⑴生物的演化是从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分阶段,不可逆的。

⑵地层形成过程中,始终有古代生物遗体或遗迹埋藏其中。

⑶不同时期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类型的化石及其组合;在相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