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孔子哲学69.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65117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孔子哲学6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一章孔子哲学6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一章孔子哲学6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一章孔子哲学6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一章孔子哲学6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孔子哲学69.docx

《第一章孔子哲学6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孔子哲学69.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章孔子哲学69.docx

第一章孔子哲学69

幻灯片1

第一章孔子哲学

孔子的地位和生平

孔子的地位:

儒学的开创者

和奠基者;中国士人的至圣先

师;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

世界十大思想家:

孔子(中

国);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托马斯·阿奎那

(意大利);哥白尼(波兰);

培根、牛顿、达尔文(英国);

伏尔泰(法国);康德(德国)。

幻灯片2

●孔子生平:

●孔子(前551~前479),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家世渊源

●孔子的先世出自诸侯之家,为子姓殷商遗民。

商朝灭亡后,孔氏远祖微子启(商纣王的哥哥)受封于宋,都商丘,奉殷商祀。

● 微子启→微仲衍→宋公稽→丁公申→泯公共→弗父何。

何让国于其弟鲋祀,自为宋国上卿。

孔子先祖遂由诸侯之家转为公卿之家。

幻灯片3

●弗父何→宋父周→世父胜→正考父→孔父嘉(名嘉,字孔父)。

嘉继任宋大司马。

后因宋太宰华父督作乱被杀。

嘉子木金父避难奔鲁,定居陬邑,卿位始失,下降为士,世为鲁大夫。

自弗父何让位至孔父嘉后,其子孙开始以嘉字为氏,遂为孔氏。

● 木金父→夷父睪→防叔→伯夏→叔梁纥(名纥,字叔梁;微子启第14代孙)。

叔梁纥为鲁国陬(邹)邑大夫,以勇武闻名于时。

因立过两次战功被任命为陬邑宰。

幻灯片4

●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

又娶妾,生一子,病足,取名伯尼,又名孟皮。

复娶颜徵在。

时叔梁纥66岁,颜徵在19岁,二人野合而生孔子。

●孔子3岁时,叔梁纥卒。

孔母颜徵在只好携孔子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

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徵在卒。

孔子19岁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一年后生子,鲁昭公派人送来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遂给儿子取名为孔鲤,字伯鱼,享年50岁。

孔鲤生子孔及,字子思,享年62岁,著有《中庸》,成为儒家经典之一。

幻灯片5

贫贱童年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贫寒。

童年做过许多贫贱的事情,如他自己所说: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据记载,孔子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廪)、“乘田”(管放牧牛羊)以及婚丧嫁娶的吹鼓手等。

幻灯片6

●三十而立

●孔子的一生是发奋向学的一生。

他“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开始授徒讲学。

●鲁国自宣公以后,政权操在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手中。

孔子对这一局面极为不满。

昭公25年(前517年),鲁国发生内乱,昭公逃往齐国。

孔子也带着几个学生去了齐国。

齐景公想启用孔子,但遭到了齐相晏婴的反对。

理由是:

儒家

幻灯片7

●能言善辩,这种人不是法律能管得住的;他们傲慢、自大,也不是做下属的好人选;他们讲究厚葬,靡费钱财,这也不能成为齐国的风俗。

其实晏婴所说的儒家还是孔子之前的“小人儒”,而孔子这时已经成为新的“君子儒”了。

他们铁肩担道义,泛爱众而亲仁,完全是新的社会面貌了。

●孔子在齐国不得志,两年后又返回鲁国。

在季氏家臣阳虎的叛乱中,因孔子为季桓子之子季康子出谋划策,使其成功地平定了叛乱,此后才开始走上仕途。

幻灯片8

●走上仕途

●鲁定公9年(前501年),孔子被任命为中都宰,是年51岁。

“制为养生送死之节,长幼异食,强弱异任,男女别途,路无拾遗,器不雕伪。

……行之一年,而四方诸侯则焉。

”遂由中都宰提升为小司空,后又被提升为大司寇。

鲁定公10年(前500年),齐鲁夹谷会盟,鲁国由孔子相礼。

因孔子早有防范,使齐君想用武力劫持鲁君的预谋未能得逞,并运用外交手段收回了被齐国侵占的郓、灌、龟阴之田。

幻灯片9

鲁定公12年(前498年),孔子为加强公室,抑制三桓,提出了“堕三都”的计划,并通过任季氏宰的子路去实施。

由于孔子利用了三桓与其家臣的矛盾,季孙氏、叔孙氏同意各自毁掉了自己封地的城堡费邑与郈邑。

但孟孙氏因被家臣公敛处父所煽动而反对堕自己的郕邑。

定公围之不克。

计划最后受挫。

幻灯片10

● 周游列国

●孔子仕鲁,齐人恐鲁强而并己,乃馈女乐于鲁定公与季桓子。

季桓子受齐女乐后,三日不听政。

孔子政治抱负难以施展,遂带领颜回、子路等十余弟子离开鲁国,开始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周游列国生涯。

是年55岁。

●孔子一行先至卫国,始受卫灵公礼遇,后又受到监视,恐获罪,将适于陈。

过匡地时,被围困五天。

解围后又返回卫。

后卫国发生内乱,孔子离卫经曹至宋。

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孔子微服过宋经郑至陈。

是年孔子60岁。

幻灯片11

● 其后孔子往返陈蔡多次。

其间,陈、蔡大夫曾围困孔子,使其绝粮七日。

解围后至楚,也未得到任用。

●卫出公欲用孔子。

但孔子返卫后仍不见用。

鲁哀公11年(前484年),冉有归鲁,率军在清战胜齐军。

季康子派人迎孔子。

孔子遂归鲁,时孔子年68岁。

幻灯片12

幻灯片13

● 退修诗书

●鲁哀公11年(前484年)孔子虽然被季康子派人迎回鲁国,但最终并没有任用他。

此间他便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了删修诗书(诗、书、礼、易、乐、春秋)上。

●孔子晚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地工作,但却屡遭不幸。

67岁,孔子回鲁的前一年,妻子死了。

回鲁后的第二年,即69岁时,儿子死了。

71岁时得意门生颜回死了。

72岁时,另一个心爱的弟子之路也死了。

此后他便迅速衰老下去,不久便与世长辞,享年73岁。

幻灯片14

孔子死后,鲁国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鲁哀公亲自参加了葬礼。

各国也派出了使节。

孔子的学生也都从各地赶来参加葬礼,并为孔子守陵三年。

其中子贡守了六年。

有些学生和鲁国人,为了纪念孔子,便把家搬到孔子墓旁,于是形成了一个村落,取名“孔里”。

他们还把孔子的住房和讲堂改为孔子庙,作为纪念。

从那以后,对孔子的纪念便绵绵不绝,一直到现在。

幻灯片15

幻灯片16

● 人格魅力

●愈挫愈奋: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安贫乐道: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 

幻灯片17

●学而不厌: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 直道而行:

“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

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

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与人为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幻灯片18

● 第一节天命论

●一、孔子对天命的肯定及其根据

(一)孔子对天命的肯定

●什么是命、天命?

命即客观现实条件给人设定的局限性。

天命则有两层含义:

●一层是指上天(客观现实条件)给人设定的局限性。

人们对这种意义上的命或天命可以进行抗争,以最大限度地克服、超越自身的局限性,实现自己人生的理想与目标;

幻灯片19

● 另一层含义是指天意(天的意志),它可以通过民意表现出来(如周武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孟子“得民心者得天下”等。

这表明他们已经看到了人民群众对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这与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是一致的),也可以理解为外在的客观必然性,即规律。

人们对这种天命只能体认与践履。

幻灯片20

● 子曰:

“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子曰:

“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

公伯寮其如命何!

●子曰:

“君子有三畏:

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幻灯片21

(二)孔子肯定天命的根据

●1.通过“畏天命”、体天命,可以使人形成天命担当意识和远大人生目标、理想,提升人生境界(大局意识)

●前面讲到:

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有一种属灵的需要,即超越个体物质生存需要的终极关怀,亦即支撑自己生命的信仰、信念,它具有宗教性或超越性的特征,其内容是对人生意义与价值的思考,目的是通过寻求人类精神生活的最高寄托来化解人类生存和死亡之间的紧张与对立。

幻灯片22

●这一要求,对于中国人来说,可以通过肯定天命来满足。

即是说,中国人可以通过“畏天命”、体天命,形成自己的天命担当意识和远大的人生目标、理想,提升人生境界(大局意识;以维护国家、民族利益为人生最高价值目标的意识)。

因为对于中国人来说,天、天命关涉人的类本质和类特性,它既具有宗教性、超越性,又具有道德性(天理是人间伦理的根据),而且这两方面是统一的:

宗教性可以转化为道德性,天道可以下贯人道;道德性也可以体现宗教性,人道可以体现天道。

幻灯片23

●中国人的终极关怀(天命担当意识或社会责任感、历史责任感)

●孔子:

救民于水火;修己以安百姓;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司马迁: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张载: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幻灯片24

●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岳飞:

精忠报国;

●刘备:

光复汉室;

●曹操:

统一天下;

●孙权:

偏安一隅;

●宋江:

替天行道,名留青史;

●唐僧:

西天取经,度化众生;

幻灯片25

●毛泽东: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周恩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李大钊: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雷锋:

我要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

●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幻灯片26

●讲者感言:

终极关怀作为支撑人的生命的信仰信念,主宰着人的心灵世界,制约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对于个体人格的养成和事业的成功,具有非常重要的方向指引和动力支撑作用。

●有一种观点认为:

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因此,有终极关怀的人可能成就不朽的人生;无终极关怀的人可能一生碌碌无为。

将来有大作为的人肯定是那些有终极关怀或信仰信念的人。

●所以,如果我们希望有不朽的人生,那么从现在起,就应树立起自己的终极关怀或信仰信念,然后为之奋斗终生。

幻灯片27

●据说,有位著名的科学家曾到一所学校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对一个班上的一些孩子说,你们是天才,智商非常高。

而对另外一些孩子则说,你们的智力水平一般。

15年后,那些被认为是智商高的孩子果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而那些被认为智力水平一般的孩子则表现得很平凡。

后来,科学家发表言论说,那时候他只是随便说说,其实那些孩子们的智力水平都差不多。

那些被认为“智商高”

幻灯片28

●的孩子之所以取得了不平凡的成就,主要在于他们受到了科学家积极的心理暗示——我是“天才”的影响,因而在日后的生活中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不断地朝更高的方向努力。

而那些被认为“智力水平一般”的孩子,则没有向更高的方向努力,于是在日后的生活中,也就真的成了“平凡的人”。

幻灯片29

●2.通过“知天命”、履天命,可以使人实现人生的自由

●人类在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远大理想的过程中,通过知天命,认识到自己人生的天命担当,就会自觉地去履行天命,亦即自觉地去认识和运用外在的客观必然性,由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这样便会使自己实现人生的自由,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

幻灯片30

●什么是自由?

哲学意义上的自由是指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外部对象的改造。

恩格斯说:

“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

●孔子对人生自由的体验是: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幻灯片31

●二、孔子强调要在人事活动中,特别是在道德活动中体认天命,践履天命

●子曰:

“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子曰:

“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

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子曰: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幻灯片32

●子曰: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曰:

“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

幻灯片33

●三、孔子在肯定天的宗教性、超越性、道德性的同时,还把天看作了自然的创化力量

●子曰:

“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

”(《阳货》)

●子曰:

“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

夫何为哉?

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幻灯片34

●四、孔子对祭祀鬼神、卜筮等采取了较为理性的态度,即强调德福一致,吉凶由人;同时提出了对鬼神存而不论,“敬鬼神而远之”的主张(说明孔子肯定天命但不相信鬼神。

这是一种“实践理性”)

●子曰:

“《易》,我后其祝卜矣,我观其德义耳也。

……后世之士疑丘者,或以《易》乎?

吾求其德而已,吾与史巫同涂而殊归者也。

君子德行焉求福,故祭祀而寡也;仁义焉求吉,故卜筮而希也。

祝巫卜筮其后乎。

幻灯片35

●子不语怪、力、乱、神。

●子曰:

“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季路问事鬼神。

子曰: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曰:

“敢问死?

”曰:

“未知生,焉知死?

幻灯片36

●第二节仁的意涵与结构

●“仁”是孔子思想的中心观念,也是中国哲学的中心范畴之一。

孔子超乎前代思想家的最主要的贡献,是把“仁”这一中国人的人文价值理想确立起来,并且做了多层面、多维度地发挥。

幻灯片37

●一、仁的意涵

●第一,“仁者爱人”

●樊迟问仁。

子曰:

“爱人。

●厩焚。

子退朝,曰:

“伤人乎?

”不问马。

●所重:

民、食、丧、祭。

●子谓子产:

“有君子之道四焉:

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子适卫,冉有仆。

子曰:

“庶矣哉!

”冉有曰:

“既庶矣,又何加焉?

”曰:

“富之。

”曰:

“既富矣,又何加焉?

”曰:

“教之。

幻灯片38

●孔子的“爱”是有差等的爱。

不同于基督教的“博爱”;也不同于墨子的“兼爱”。

●子曰: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有子曰: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亲亲之杀(差),尊贤之等,礼所生焉。

●孔子的“有差等的爱”是符合“人之常情”的,因而是可靠的(齐桓公与竖刁、易牙、公子开方)。

幻灯片39

●第二,仁者“克己”

●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子曰:

“仁远乎哉?

我欲仁,斯仁至矣。

●什么是“礼”?

“礼”是以血缘为基础,以等级为特征的氏族统治体系。

春秋时期“周文疲弊”,“礼崩乐坏”,此时士人只有通过克制自己,自觉承担起复兴“周礼”的历史责任,才能达到“仁”的境界。

因此,“仁”与“礼”的关系在于:

礼为形式,“仁”为内容;“礼”为基础,“仁”为核心。

幻灯片40

●子曰: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

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子曰:

“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

●讲者感言:

一个人的境界(个体超越自身物质生存条件的对于国家民族利益的大局意识等)有多高,他拥有的平台就会有多大。

有大境界的人才能成就大事业,才能感受到人生的真正的快乐。

幻灯片41

●第三,仁者能行“忠恕之道”(忠是尽己之心;恕是推己及人之心)

●子曰: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子曰: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曾子曰: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幻灯片42

●讲者感言:

要使宽容成为一种习惯和品质,就是说,不要带有任何功利性的目的,不要希望得到任何回报。

当你感到宽容别人有困难时,就要站在别人的角度想方设法为别人找到其犯错的理由,从而原谅别人的过错。

这样你就会拥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心情。

如果你能这样长期坚持下去,你就会同时拥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将为你人生与事业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卡耐基所说,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百分之八十五要靠人际关系和处事技巧。

幻灯片43

●安徽桐城“六尺巷”的故事:

据《桐城县志略》记载:

清朝康熙年间。

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家人,在安徽桐城老家修建宅院时,因地界与邻居发生争执,遂给张英写了封信,要他出面干涉。

张英看后并没有倚仗权势欺人,而是回信说:

“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英家人见信后便主动让出了三尺空地。

邻居见状,深受感动,也将自家的院墙向后退了三尺。

从此两家宅院之间就空出了一个六尺宽的巷道,两家和好如初。

这就是“六尺巷”的来历,几百年来传为美谈。

幻灯片44

●第四,仁者“能行五者于天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

曰:

“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子曰: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路问君子。

子曰:

“修己以敬。

”曰:

“如斯而已乎?

”曰:

“修己以安人。

”曰:

“如斯而已乎?

”曰:

“修己以安百姓。

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幻灯片45

●子贡曰: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可谓仁乎?

”子曰:

“何事于仁!

必也圣乎!

尧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幻灯片46

●高效能人士有七个习惯:

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原则;知己知彼;统合综效;不断改进。

●低效能人士也有七个习惯:

怀疑自己,怨天尤人;走到哪算哪;有事再做,越做越急;我赢你输;谁也别说,都听我的;要么占上风,要么妥协;惧怕改变,不愿前进。

幻灯片47

●第五,仁者“为政以德”

●子曰: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幻灯片48

●讲者感言:

孔子“以德治国”的思想具有两面性。

一方面,由于它重视为政者的思想道德品质,因而可以使社会具有良好的风气;另一方面,由于它重视人治,不重视法治,也使我国的法制建设长期处在落后的状态,存在所谓“有治人无治法”的局面。

今天我们实行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统一,仍然存在着很多的人治成分,如“一把手政治”等等,必须通过加强法制建设逐步改进。

幻灯片49

●第六,仁者“喻义不喻利”,“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子曰: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子曰: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幻灯片50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在回也!

幻灯片51

●第七,仁有不同的层次

●第一层次:

圣人(具有最高人格境界,近乎完美无缺的仁者);

●第二层次:

成人;贤人(子曰:

“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今之成人者何必然?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

●第三层次:

君子(超越于自然人的道德人)。

幻灯片52

●二、仁学的结构

●仁学包括四个因素,即血缘基础、心理原则、人道主义和个体人格。

其整体特征是实践理性。

●第一,血缘基础(“仁”是以维护“礼”这种以血缘为基础的氏族统治体系为根本目标的)

●有子曰:

“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幻灯片53

●第二,心理原则(“仁”所维护的“礼”是以“孝悌”

●这种“亲子之爱”的生活情理、情感为基础的)

●宰我问:

“三年之丧,期已久矣。

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

“食夫稻,衣夫锦,于汝安乎?

”曰:

“安。

”“汝安则为之。

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

今汝安,则为之。

”宰我出。

子曰:

“予之不仁也。

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幻灯片54

●由于对“三年之丧”的心理原则的强调,就使孔子的仁学具有了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首先,由于它把“礼”从外在的规范约束解说成人心的内在要求,把一种宗教神秘性的东西变为人情日用之常,这样就使“礼”因获得这种心理学的依据而人性化了。

这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幻灯片55

●其次,由于它没有把人的情感心理引导向外在的崇拜对象或神秘境界,而是把它消融满足在以亲子关系为核心的人与人的世间关系之中,使构成宗教的各种因素(观念、情感和仪式等)统统环绕和沉浸在这一世间伦理和日常心理的综合统一体中,这样就使儒学虽不是宗教而又具有宗教的功能,扮演宗教的角色。

这在世界文化史上是较为罕见的;

幻灯片56

●再次,由于它没有原罪观念和禁欲意识,因而肯定人的正常情欲(食色等)的合理性,强调对它的正确引导,这就避免了、抵制了舍弃或轻视现实人生的悲观主义和宗教出世观念。

孔子和儒家的积极的入世态度与它的这个心理原则是分不开的。

●最后,由于强调“礼”的内在的心理依据,从而也就使“礼”实际上从属于“仁”了。

幻灯片57

●第三,人道主义(“仁”在外在方面突出了原始氏族体制中所具有的民主性和人道主义,即由“亲”及人,由“爱有差等”到“泛爱众”,由“亲亲”而“仁民”)

●樊迟问仁。

子曰:

“爱人。

●子曰: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子曰:

“近者悦,远者来。

●子路问君子。

子曰:

“修己以敬。

”“修己以安人。

”“修己以安百姓。

●子曰: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幻灯片58

●第四,个体人格(“仁”在内在方面突出了个体人格的主动性和独立性,要求氏族贵族的个体成员——“君子”自觉承担起复兴“周礼”的历史责任)

●子曰: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子曰:

“仁远乎哉?

我欲仁,斯仁至矣。

●子曰:

“当仁不让于师。

●子曰: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曰: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幻灯片59

●第五,整体特征:

实践理性或实用理性

●中国哲学中的实践理性或实用理性,首先指的是一种理性精神或理性态度。

即它不是用某种神秘的狂热而是用冷静的、现实的、合理的态度来解说和对待事物和传统;不是禁欲或纵欲式地扼杀或放任情感欲望,而是用理智来引导、满足、节制情欲;不是对人对己的虚无主义或利己主义,而是在人道和人格的追求中取得某种均衡。

幻灯片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