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讲义.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557558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讲义.docx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讲义.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讲义.docx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讲义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讲义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研究儿童语言发生发展的现象、规;狭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只把3-6岁儿童掌握母语口语的过程,特别是把3-;广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把0-6岁学前儿童的所有语言获得和学习现象、规律;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1.探讨学前儿童语言教;学前儿童语言的基本概念;语言:

是人类社会中客观存在的现象,是一种社会上约;言语:

是人运用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所进行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研究儿童语言发生发展的现象、规律及其训练和教育的一门学科。

狭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只把3-6岁儿童掌握母语口语的过程,特别是把3-6岁儿童早期掌握母语的听说训练和教育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3-6岁儿童

广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把0-6岁学前儿童的所有语言获得和学习现象、规律以及训练与教育作为主要研究的对象,对0-6岁儿童应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1.探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作用2.揭示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的规律3.解释学前儿童更语言发展过程及各种现象4.研究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实践应用的理论和方法

学前儿童语言的基本概念

语言:

是人类社会中客观存在的现象,是一种社会上约定俗成符号系统。

它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或字形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构成的体系。

言语:

是人运用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所进行的交际活动的过程,也就是人们说出的话和听到的话,又叫“话语”。

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也存在着显著差别,差别主要表现在:

整体性与个别性、稳定性和多变性、工具和工具使用的差别。

在托幼教育机构进行语言教育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既要遵守语言的规定性,又要考虑个人呢的言语风格和言语习惯;第二,既要有规范语言模式的示范,又要有各种变体的示范;第三,既要有静态的语言学习,又要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帮助儿童学习。

第一语言指的是一个人从小就从父母或周围环境里学到并用于交际目的的语言,即本族语或母语。

第二语言是指再多民居聚居的国家或地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为了和其他民族的人成功地进行交际,还要学习一种非本族的语言。

双语教育,是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的教育系统,其中一种语言常常并非学生的第一语言。

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

这两个概念由乔姆斯基提出。

语言能力是指在人的大脑中形成的一种能够按照本族语的语言规则把声音和意思联系起来的能力,即语言使用者对语言内容内在规则的了解。

语言运用则是这种语言能力的实际运用,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对于语言的具体运

用。

语言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

这两个概念在乔姆斯基的转换语法中是重要概念。

深层结构显示基本的句法关系,决定句子的意思。

表层结构表适用于交际中的句子形式,决定句子的语音。

学前儿童语言的研究方法

科学实验法:

是一种有控制的观察,是通过对某些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加以控制,有系统地操作某些实验条件,然后观测与这些实验条件相伴随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与想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科学实验有五个方面:

理论、预测、操纵、观察、结论。

自然观察法:

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发生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

调查法:

是用各种方法与手段对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系统的间接了解和观察,并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或理论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研究的未来展望1.学术发展多元化2.学前儿童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将成为一个热门课题3.多方面的比较研究4.影响儿童语言教育因素的研究5.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涉及的范围将更为广阔

二章学前儿童语言的本质功能一、学前儿童语言的本质

1.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2.语言是一种信息系统3.语言是一种交际和思维的工具,语言对思维过程有一定的影响;4.语言是学前儿童学习的对象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功能

1.文化功能文化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人类社会在一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基础上进行的创造精神财富的活动成果;传播这些精神财富的活动及其手段;一定时代与社会的各民族或阶级,在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传统、风俗、生活方式等。

2.社会功能3.发展功能

一、语言发生的生物基础

言语活动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其中说话和书写称为表达性言语,听话和阅读称为印入性言语。

1.发音器官的成熟。

2.语音听觉系统的成熟。

3.大脑神经中枢的成熟。

因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优化外部刺激,加强语言训练:

加强完整语言训练,使得各语言中枢协调发展;选择语言和非语言的复合刺激,促进语言活动分析器的联合协调作用;语言训练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和强度,提高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兴趣;在听说游戏

中进行单项练习。

语言存在形式有:

个体形式和整体形式、固体形式和环境形式、全民形式和社团形式、标准形式和低于形式以及书面形式与口头形式。

一、后天环境论一般说来,后天环境论把语言看作一种习惯,否定或轻视儿童语言发展中的先天或遗传的因素。

其理论背景为行为主义理论。

此理论又可细分为模仿说、强化说和中介说三种。

模仿说可分为早期的机械模仿说和后来的选择性模仿说。

机械模仿说是较早的行为主义理论。

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波特于1924年首次提出。

它把儿童的语言看作是其父母语言的翻版,忽视儿童掌握语言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选择性模仿说怀特赫斯特和瓦斯托。

他们认为当儿童对某一语言现象具有一定的接受能力时,就会对这种语言现象进行选择性模仿。

选择性模仿是对示范者语言结构的模仿,而不是对具体内容的模仿。

(二)强化说

强化说在20世纪40-50年代初非常盛行,认为儿童是通过不断的强化学会语言的。

主要代表人物是斯金纳。

斯金纳提出了“自动的自我强化”和“强化依随”的概念。

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用动物的行为来解释儿童的语言发展不合适;第二,语言行为十分复杂,并不都能被观察、被测量,不能简单地用刺激反应的方式来解释;第三,强化是儿童语言学习的一种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

(三)中介说

中介说又称“传递说”,是为解决传统的刺激-反应理论的简单化缺陷而提出的一种改良主张。

代表人物是汤勒曼、莫勒、斯塔茨等人。

二、先天决定论

先天决定论强调人的先天语言能力,强调遗传因素儿童语言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忽视乃至否定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与后天决定论针锋相对。

较有影响的理论主要是先天语言能力说和自然成熟说。

(一)先天语言能力说

先天语言能力说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被称为“语言学的革命”,掀起了研究儿童语言获得的热潮,从根本上改变了行为主义的儿童被动模仿的看法,注意到了儿童语言获得的先天因素和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自然成熟说

自然成熟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勒纳伯格提出的。

其基本主张如下:

第一,

语言能力的先天性;第二,语言能力的自然成熟;第三,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三、先天和后天相互作用论

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先天和后天相互作用论主张从认知结构的发展来说明语言的发展,认为儿童的语言能力仅仅是大脑一般认知能力的一个方面,而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皮亚杰的认知说

相互作用论者以皮亚杰的认知说为理论基础,认为儿童的语言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认知说的基本观点是:

第一,语言是儿童许多符号功能中的一种,符号功能是指儿童应用一种象征或符号来代表某种事物的能力;第二,认知结构是语言发展的基础,语言结构随着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第三,个体的认知结构和认识能力是不断发展的,它来源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第四,儿童的语言结构具有创造性。

对认知说的批评:

语言发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过分强调单一因素未免太片面。

(二)规则学习说和社会交往说规则学习说认为儿童具有理解母语的先天处理机制,但这种机制主要是一种学习和评价的能力,儿童学习母语是一个归纳的过程。

儿童用先天的语言处理机制,通过对语言输入的处理归纳出母语的普遍特征和个别特点。

该理论的提出者和赞同者主要有布朗、弗拉瑟、伯科等学者。

社会交往说主要是布鲁纳、贝茨等学者的理论主张。

他们认为语言获得不仅需要先天的语言能力,也需要一定的生理成熟和认知发展,更需要在交往中发挥语言的实际交际功能。

他们还认为社会交往几乎可以看作是儿童的一种天性。

学前儿童语言学习是指个体通过有目的的教学活动而掌握某种语言的过程。

儿童语言学习的一般程式,是指在一定的语言学习环境之中,由语言输入、内化、语言输出、反馈四个环节构成的连锁过程。

一、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特点

1.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主动建构的过程2.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个性化的过程3.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综合化的过程4.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过程

二、学前儿童语言学习影响因素1.生理因素

生理因素,是指整套的发音系统和大脑神经系统是否健全。

感觉器官对语

言的学习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儿童的运动技能对儿童的语言发展也有很大影响。

2.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大脑的认知能力方面。

语言能力是受一般认知能力制约但又有自己特殊性的认知能力。

除此之外,儿童的其他心理素质也会影响儿童的语言学习和语言发展3.社会因素

是指儿童所接触到的人和事,其中最重要的是儿童的社会生活环境、成人的语言观念和对待儿童的态度。

三、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途径1.在主动模仿中学习

儿童在语言方面的模仿大致有四种方式:

(1)、完全的模仿;

(2)、不完全模仿;(3)延缓模仿;(4)创造性模仿(选择性模仿)

2.语言建构和运用中学习

儿童语言的发展可划分为既有质的差异,又相互关联且有时交叉的三个阶段:

0-1岁是婴儿言语发生的准备阶段,又称为前言语阶段;1-2岁是婴儿开始进入正式的学说话阶段,当婴儿讲出第一批有真正意义的、具有概括性的词时,标志着婴儿开始发生言语,又称为言语发生阶段;2-3岁是婴儿基本掌握口语阶段,这一阶段将持续到入学前。

一、0-1岁儿童语言的发展

0-1岁这个阶段被称为前言语阶段,儿童个发展了三方面的能力:

前语音感知能力、前语言发音能力和前语言交际能力。

(一)简单音节阶段儿童语言的发展和教育(0-3个月)1.语言发展的特点:

(1)听觉较敏锐,对语音较敏感,具有一定的辨音水平;

(2)与成人面对面进行交谈时,婴儿会产生交际倾向;(3)能发出一些简单的音节,多为单音节。

2.教育:

(1)用各种语音和声音来刺激婴儿;

(2)多抚摸、拥抱婴儿,并和婴儿进行面对面的语言交流;(3)睡前倾听摇篮曲等乐曲,训练婴儿的有意倾听的能力;(4)开展早期阅读,初步激发婴儿阅读的兴趣;(5)开展一些听音和发音的游戏。

(二)连续音节阶段儿童语言的发展和教育(4-8个月)1.语言的特点:

(1)经常发出连续的音节;

(2)与成人交往中出现学习交际“规则”的雏形;(3)能辨别一些语调、语气和音色的变化;(4)懂得简单的词、手势和命令,理解具有情境性;(5)出现“小儿语”,会用语音来吸引别人的注意。

2.教育:

(1)继续坚持用语言刺激孩子,模仿学习发音;

(2)用强化、鼓励等方法诱导婴儿发音;(3)用动作、实物配合法,建立语音和实体之间的联系;(4)初步养成睡前倾听文学作品的习惯;(5)和婴儿进行“平行”的亲子阅读,初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6)开展语言游戏,提高听力和发音水平。

(三)学话萌芽阶段儿童语言的发展和教育(9-12个月)1.语言发展的特点:

(1)不同的连续音节明显增加,近似词的发音增多;

(2)开始真正理解成人的语言;(3)语言交际功能开始扩展。

2.教育:

(1)丰富婴儿的生活内容,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

(2)鼓励婴儿掌握新的语音,并反复进行练习强化;(3)在行动中伴随着语言刺激,让婴儿学说话;(4)开展早期阅读,初步培养婴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1-2岁婴儿语言发展和教育

(一)单词句阶段儿童语言的发展和教育(1岁-1岁半)1.语言发展特点:

(1)理解语言迅速发展;

(2)会给常见的物体命名;(3)继续讲“小儿语”,常用省略音、替代音和重叠音。

2.教育:

(1)帮助婴儿掌握新词,扩大词汇量;

(2)多跟孩子交谈,提供语言模仿的榜样;(3)自制或购买图书,促进婴儿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提高;(4)鼓励婴儿多开口,成人要耐心地倾听并予以回答;(5)开展多种形式的语言游戏。

(二)双词句阶段儿童语言的发展和教育(1岁半-2岁)1.语言发展特点:

(1)能理解的词汇数目和种类“与日俱增”;

(2)语言理解逐步摆脱具体情境的制约,词语理解能力不断提高;(3)喜欢提问,语言上出现“反抗行为”;(4)掌握新词的速度突飞猛进,处于“词语爆炸”阶段;(5)处于双词句为主阶段,双此举增长速度加快。

2.教育:

(1)为婴儿提供良好的言语榜样和言语示范;

(2)主动告诉婴儿一切问题,对婴儿的提问和讲述要正确对待;(3)倾听文学作品,观看儿童美术片或动画片;(4)继续开展早期阅读指导;(5)在游戏中进行词语练习。

三、2-3岁儿童语言的发展和教育

(一)初步掌握口语阶段儿童语言的发展和教育(2岁-2岁半)1.语言发展特点:

(1)基本理解成人所用的句子;

(2)语音逐渐稳定和规范,发不出的语音逐渐减少;(3)能

运用多种简单句句型,复合句也初步发展;(4)疑问句逐渐增多;(5)语言常常使用结尾策略。

2.教育:

(1)让婴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

(2)鼓励婴儿同班之间的自发模仿和相互交谈;(3)随时随地地帮助婴儿使用规范语言;(4)在游戏中练习讲话;(5)组织多种形式的语言教育活动。

(二)目标口语初步发展阶段儿童语言的发展和教育(2岁半-3岁)1.语言发展特点:

(1)词汇量迅速增加,对新词感兴趣;

(2)能抽象句子规则,常表现出系统整合的语言内化能力;(3)能说出完整的句子,出现了多词句和复合句;(4)说话不流畅,表达常有“破句现象”;(5)言语功能呈现出越来越丰富、准确的趋势。

2.教育:

(1)提供丰富的语言学习环境,丰富婴儿的语言经验;

(2)欣赏文学作品,重复和理解作品内容;(3)组织婴儿进行谈话活动;(4)在听说游戏活动中发展婴儿的语言;(5)开展早期集体阅读活动。

四、0-3岁儿童语言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1.充分了解婴儿个体语言发展的差异性2.处理好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和渗透的语言教育活动的关系3.要充分注意婴儿语言的“输入”和“输出”4.处理好语言模仿和语言创造的关系一、学前儿童语音的发展与教育学前儿童期是语音可塑性最大的时期。

心理学研究表明,4岁以上的儿童一般能掌握本民族的全部语音,其中3-4岁是语音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3-4岁前儿童的语音发展呈现扩展的趋势,之后,儿童学习语音的趋势逐渐趋向收缩,即儿童在掌握母语的语音后,语音逐渐定型化

(一)学前儿童语音发展的特点儿童语音系统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语音发生发展阶段;语音知觉发展阶段,两阶段的分界线是儿童说出第一个有意义的、真正的单词。

1.语音发生发展阶段

(1)非自控音阶段(出生-20天)

(2)咕咕声阶段(21天-5个月)(3)牙牙语阶段(6个月-1岁左右)(4)学话阶段(1岁-1岁半)(5)积极言语发展阶段(1岁半-6岁)2.语音知觉发展阶段

(1)声调知觉的发展:

婴儿大概出生7周后,就能分辨升调和降调。

(2)音位知觉的发展:

研究成果主要来自国外。

(3)词的语音表象的建立:

儿童的语音记忆表象主要按成人的发音形式来储存的。

(二)影响儿童语音发展的因素1.生理因素的影响2.语言因素的影响3.环境因素的影响

(三)语音教育基本内容

(1)培养学前儿童辨析性的听音能力

(2)教会学前儿童正确发音(3)培养学前儿童的言语表情(4)培养学前儿童言语交往的文明修养

2.途径

(1)在日常生活中练习发音

(2)开展听说游戏活动学习正确发音(3)利用儿歌、绕口令练习发音(4)教师示范与讲解正确、规范的发音3.小班语音教育

小班语音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听力和发音练习上。

教师要首先了解本班学前儿童的发音特点,然后制定相应的语音教育计划,寻找合适的教育策略。

小班的练习方式要轻松自然,内容和方式要丰富多彩,趣味性强。

时间宜控制在10分钟左右。

4.中、大班语音教育

此时已产生清楚正确说话的愿望。

语音教育的重点是对个别学前儿童发音的矫正,正音工作要渗透到日常的各项工作中,还要取得家长的配合。

还应注重语音修养能力的培养。

二、学前儿童词汇的发展和教育

(一)学前儿童词汇发展的特点1.词汇数量不断增加(词汇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2.掌握词类的范围不断扩大3.对词义的理解不断确切和深化

(二)词汇教育的内容与途径1.丰富学前儿童词汇

(1)为学前儿童提供的新词应以实词为主

(2)学前儿童通过与成人或同伴的自然交往来学习新词

(2)借助有关材料为学前儿童提供词汇的直观信息(3)引导学前儿童联系上下文或根据自己已有经验理解词义3.帮助学前儿童正确运用词汇

(1)经常为学前儿童提供正确用词的典范

(2)针对学前儿童经常错用或误用的词汇及时反馈(3)为学前儿童创设适宜的环境,鼓励他们大胆使用已理解的词汇

三、学前儿童语法的发展和教育

(一)学前儿童语法发展的特点

1.句型从不完整句向完整句发展

(1)从简单句到复合句

(2)从陈述句到非陈述句(3)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2.语句结构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1)句子结构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

(2)句子结构从松散到逐步严谨(3)句子结构从压缩、呆板到逐步扩展和灵活3.句子的含词量不断增加

(二)学前儿童语法教育的途径1.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前儿童清楚完

整的表述能力2.用口头造句的形式培养学前儿童说完整句3.用竞赛、游戏等提高学前儿童说完整句的积极性一、儿童语言教育目标制定依据

(1)依据一定社会的培养目标

(2)依据学前教育机构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3)依据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规律2.目标的结构

(1)层次结构:

语言教育终期目标、年龄段目标、活动目标

(2)分类结构:

①倾听行为培养:

重点放在对汉语语音语调和对语义内容的理解上。

②表述行为培养:

重点在于学习正确恰当的口语表达,从语音、语法、语义以及语用四个方面掌握母语的表达能力,由简到繁,由短到长的提高表述水平。

③欣赏文学作品行为的培养:

主要培养儿童综合的语言能力,增强儿童对语言核心操作行为的敏感性。

④早期阅读行为的培养:

主要在于激发学前儿童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阅读的有关技能。

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内容

学前教育机构传授给儿童的语言形式、语言内容、语言运用的总和,是教给儿童一套特定的语言符号系统,并指导他们学习运用这套符号系统进行交际。

教育的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

一是交给儿童本民族的语言符号系统;二是教会儿童学会运用语言。

(一)确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内容的依据1.依据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2.依据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3.依据不同活动领域的特点

(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内容的结构定位1.专门的语言教育内容:

主要包括学说普通话、谈话、讲述、听说游戏、文学作品学习和早期阅读等方面。

2.渗透的语言教育内容:

日常生活、人际交往、游戏活动、学习活动。

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方法

1.示范模仿法2.视、听、讲、做结合法3.游戏法4.表演法5.练习法

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途径

(一)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语言交往1.在日常交往中指导儿童学习语言2.通过常规主题活动发展儿童的语言3.通过区域活动发展幼儿的交往语言

(二)其他领域教育活动中的随机语言教育注意事项:

(1)通过计划-操作-回忆的活动程序为儿童提供交流的机会;

(2)要避免语言教育的喧宾夺主,影响其他领域教育目标的实现;(3)鼓励儿童同伴之间的合作与交流;(4)为儿童提供规范的言语示范,鼓励儿

童积极表达。

一、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作用反馈作用、诊断作用、增效作用

二、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原则

客观公正性原则、连续全面性原则、诊断有针对性原则、参照性三、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内容

1.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状况的评价(目标达成情况、对幼儿参与活动程度)2.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评价(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过程以及环境)3.对幼儿教师的评价(教师的言语素质、教师与儿童的互动情况)四、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方法1.自由叙述评价法2.观察评价法3.综合等级评定法

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是指以儿童为主体,以语言为客体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多种形式的活动过程。

其根本目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儿童积极主动地与人,与周围语言环境不断地交互作用,从而获得语言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2.特点

(1)目的性和计划性有利于儿童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

(2)引导儿童主动参与,获得丰富的语言经验(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是一项专门的语言学习过程3.设计与实施的原则

(1)教育经验连续性的原则

(2)教育活动中主客体交互作用的原则(3)教育活动相互渗透性原则(4)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相适应的原则4.设计与实施的步骤

(1)确定活动目标

(2)选择活动内容(3)策划活动流程(4)拟定活动方案

教育活动方案拟定的基本步骤为:

①活动名称:

写清楚语言教育活动的具体类型,适合于何种年龄班,具体内容是什么;②活动目标:

体现有关认识、情感和社会方面的要求;③活动准备:

知识、语言和物质三方面的准备;④活动流程活动流程的起点⑤活动评价。

二、学前儿童文学教育活动是以低幼儿童文学作品为基本教育内容而设计组织的语言教育活动类型。

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是指那些与0-6岁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及接受能力和阅读能力相适应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它包括寓言、童话、儿童故事、儿歌、儿童诗、谜语诗、绕口令、儿童散文、儿童小说、儿童科学文艺等多种体裁。

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四方面:

第一,作品中的形象鲜明生动;第二,作品结构简单,情节单纯

而有趣;第三,作品的语言浅显易懂、具体生动;第四,作品的题材以学前儿童熟悉的生活为主(选择多种题材的作品)。

2.基本特征

(1)围绕文学教育活动展开一系列活动

(2)整合相关学科的学习内容(3)提供多种与文学作品相互作用的途径(4)扩大儿童自主活动的范围。

3.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结构

(1)学习文学作品内容

(2)理解体验作品经验(3)迁移作品经验(4)创造性想象和语言表述。

设计与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第一,充分发掘文学作品的整体功能;第二,在日常生活中渗透文学教育;第三,不断充实时代感强、符合儿童欣赏情趣的儿童文学作品。

4.设计与实施

(1)文学欣赏活动的设计与实施①文学欣赏作品的传递:

主要是成人口述作品内容;利用图书或图片;录音、录像和情景表演。

②多通道地相互作用:

作品欣赏与活动教具或动作参与、与音乐活动、与游戏、与歌舞相结合。

③通过形象性的解释帮助儿童理解作品内容④采用开放性的提问方式

(2)文学创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①复述和朗诵②表演③创编三、学前儿童谈话活动基本特征

(1)拥有一个具体、有趣的中心话题

(2)拥有较丰富的谈话素材(3)注重谈话的多方交流

(4)谈话的语境宽松自由(5)教师在谈话中起间接引导作用

2.主要类型

(1)日常生活中的谈话:

个别与集体谈话

(2)有计划的谈话活动(3)开放性的讨论活动3.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结构

(1)创设谈话情境,引出谈话话题:

教师要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谈话氛围、采取多种方式创设生动、有趣的谈话情境

(2)围绕话题运用已有经验自由交谈:

教师要给儿童充分的自由讲述内心的真实感受并注意自由交谈中的个别差异。

(3)围绕中心话题拓展交谈内(4)教师隐形示范新谈话经验四、学前儿童讲述活动基本特征

(1)讲述活动拥有一定的凭借物

(2)讲述活动的语言是独白语言(3)具有相对正式的语言情境(4)讲述活动中需要调动儿童的多种能力2.主要类型

(1)从讲述内容来分:

叙事性讲述;描述性讲述;说明性讲述;议论性讲述

(2)从凭借物的特点来分:

看图讲述;实物讲述情景表演讲述3.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结构

(1)感知和理解讲述对象

(2)运用已有经验自由讲述(3)引进并学习新的讲述经验

五、学前儿童听说游戏活动

听说游戏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语言教育活动,其活动的目标是以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