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讲座.docx
《家庭讲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讲座.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家庭讲座
中学生行为习惯基本要求
一、学习习惯
1、上课:
上课预备铃响后,准备好教材和相关学习用品在教室静候老师。
上课时,起立向老师致敬。
课堂上,不做与该课无关的事,不看与该课无关的书籍、报章、杂志、信件等;紧随教师思维积极思考问题,认真笔记,踊跃发言。
尊重他人,善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发言之前要举手,得到任课老师允许后方可发言,认真听取其他同学的发言。
养成双手捧书,坐姿端正的读书习惯。
因故迟到从后门进入教室时,应举手向老师示意,得到老师许可后进入自己的座位。
下课时,请老师先行。
2、做作业:
养成认真审题,独立作答的习惯。
按时完成各科老师布置课内、课外作业,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不抄袭别人作业。
对作业中的错误及时更正,并将错误进行登记以便重点复习。
培养坚强的意志力,做事不半途而废,对难题有耐心。
学会思考质疑,并找出问题的症结,主动寻求解决的办法。
习题做完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
怎样做出来的?
(解题采用的方法)为什么这样做?
(解题依据的原理)为什么想到用这种方法?
(解题基本思路)有无其它方法?
(对比归纳,思维求异)哪种方法更好?
能否把题目变通一下?
变成另一类题目?
(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实现做作业的真正目的)
3、自习:
保持安静,遵守课堂纪律,不随意走动、喧哗,不从事其它非学习活动。
养成放声晨读的习惯。
养成按计划学习的习惯。
养成专时专用、追求效率的习惯。
养成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
善于查阅工具书和资料、善于请教。
回家自习时,先将当天的学习内容复习后,再做作业。
第二天到校时交清头天应完成的作业。
班级要利用自习课开展活动时,提前报政教处批准。
4、考试:
善于调节自我心态,以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态度参加各类考试。
严格遵守考试纪律,不违纪作弊。
考试中,要读懂试卷要求,看清题意,先易后难作答,注意掌握时间,正确使用草稿纸。
交卷时,按试卷页码顺序整理好。
交卷后,迅速远离考场,不在考场周围逗留议论。
5、实验(含上机):
养成实验前预习的习惯。
遵守实验室制度,爱惜实验器材,遵守操作规程,注意安全,及时做好实验记录。
实验后,搞好场地卫生,认真填好实验报告。
6、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努力培养和发展健康的兴趣、爱好。
自觉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各种能力。
7、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仔细观察、勇于实践、独立思考、大胆创新。
养成独立解决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养成思维发散、善于联想、大胆想象的习惯。
逻辑思维要因果分明、论据充分、善于批判。
同时注意形象思维的培养。
8、养成每天对自己的言行总结、反思的习惯,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二、文明习惯
(一)着装和风纪
9、着装整洁,俭朴文明,不穿奇装异服。
校园内,女生不穿无袖衫、露肩装、露脐装、超短裙、高跟鞋;男生不穿背心、短裤。
男、女生均不穿拖鞋。
10、仪表端庄、大方得体,不化妆,不佩戴首饰,头发干净整齐,不烫发染发。
男生不留长发(前不过眉、旁不过耳、后不过颈),不留胡须。
11、自觉、规范佩戴学生标志牌。
保持文明、健康、向上的良好形象。
(二)待人接物
12、诚实守信,言行一致,一诺千金,说真话、讲信用。
13、维护学校利益,爱护学校荣誉,不做任何有损学校名誉的事。
对来宾要以礼相待,热情问好。
14、平等待人,与人为善,虚心学习他人长处。
同学之间,要真诚相处、理解宽容、,正常交往、不闹纠纷、不叫绰号。
给人提意见时,态度要诚恳。
发生矛盾时,不莽撞冲动,多做自我批评,多换位思考,。
15、正确使用礼貌用语:
“您好”、“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接受或递送物品时要起立并用双手。
16、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公共秩序。
乘车时,主动购票,不抢座位,主动为老弱病残者让座。
17、爱护公物,不乱涂乱写,不摘花折枝。
保持公共场所的整洁,教室内桌凳摆放整齐。
开关门窗轻重有度,离校时关好门窗、水电。
18、养成拾金不昧的高尚品德,未经许可不动用他人的钱财物品。
不私拆他人信件,不翻阅他人日记,进入他人房间要先敲门。
19、尊重父母意见和教导,体贴长辈,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经常向父母汇报在校学习、生活情况。
尊重父母劳动,勤俭节约,不攀比,不乱花钱。
20、热爱国旗、国徽,会唱国歌。
升国旗、奏国歌时,要面向国旗,原地肃立,初一、初二行队礼,初三脱帽行注目礼。
唱国歌时声音洪亮。
观看演出和比赛时,做文明观众,遵守会场秩序,不吹口哨,不喝倒彩,不鼓倒掌。
21、举止文明,不讲粗话、脏话。
尊敬师长,遇见老师要主动问好。
进入领导、教师办公室时,先报告或敲门,经允许后方可进入;师长进学生宿舍时,学生应起立以示欢迎。
22、尊重他人的人格、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谦虚礼让,敬老爱幼,尊重女性,关爱残疾人。
三、卫生习惯
23、生活有规律,遵守学校作息制度。
养成按时就寝,不睡懒觉,中午午休习惯。
24、爱护学习用具、生活用品,不乱放乱摆,做到整齐有序。
25、讲究个人卫生,勤洗澡、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饭前便后洗手,勤晒衣被。
主动洗涮餐具、收拾房间、洗晾个人贴身衣物。
26、爱护校园环境,讲究集体卫生。
不乱丢乱扔、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发现垃圾主动捡拾。
课堂上的废弃纸张要放入课桌内的垃圾袋里,课后放入垃圾桶。
27、讲究科学饮食,注意卫生,不吃“三无”食品,少吃零食。
早餐尽量在家里吃。
28、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我的身体素质。
29、坚持参加早操或晨跑。
课间操集合时,做到静、齐、快,做操时动作到位,整齐有力。
四、安全习惯
30、拒绝不良诱惑,不吸烟、不喝酒。
不涉足网吧、游戏厅等对自己身心健康极为不利的场所。
远离毒品,不滥用药物。
31、加强品德修养,维护自己身心健康,远离色情、凶杀、暴力、迷信等书刊和音像制品。
32、学习青春期健康知识,理性对待初中阶段生理、心理变化。
男女之间正常交往,友爱大方。
33、行课期间,因故不能到校时,要及时告知班主任,并在返校时由监护人出具证明。
中途离校,要向老师书面请假,得到老师的签字同意后,到政教处报告备案方能离校。
34、不与社会不良人员来往。
放学后径直回家,尽量结伴而行,尽量不走僻静小巷。
一人单独在家时,不接待陌生人来访。
不轻信网友,不轻信垃圾短信、中奖短信等。
35、遵守交通规则,预防交通事故。
步行时,必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须靠右边行走。
通过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横道时,必须遵守信号的规定。
通过没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横道时,须注意车辆、不猛跑追逐。
没有人行横道的公路,须直行通过,不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
坐车时,头手不要伸出窗外,不与驾驶员交谈,不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乘车。
骑车时,须双手握把,转弯前须减速慢行,注意身后来车,不突然猛拐;通过陡坡时,须下车推行,不牵引车辆或被其他车辆牵引。
36、注意游泳安全,不私自在河里游泳。
37、安全用电。
不触摸电源,不用湿手、湿布触摸或擦拭电器。
发现绝缘层损坏的电线、灯头、开关、插座等要及时报告老师,请电工检修。
不在配电房、变压器周围逗留,不攀爬变压器,不乱动电气设备。
38、课间休息不疯耍打闹。
上下楼梯轻声右行,集体活动时按班级分楼梯缓行。
39、体育课时,准备充分,穿着要适合运动。
身体不适时,须向老师说明;高危险活动时,应有老师保护。
40、懂法守法,主持正义,见义巧为。
对违反社会公德的现象和行为要敢于劝阻。
熟悉报警电话,懂得报警方法,对违法犯罪行为要敢于举报。
争取家长配合,共同做好孩子良好习惯养成的监督、督促工作。
小学生自觉性、持续性较差。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争取家长配合,共同做好监督、督促工作。
由于我校学生居住分散,离学校远,我们应采用多通电话、互相通信,还可以利用告家长书、开家长会、手抄报等形式,与家长加强联系,共同探讨良好习惯养成的良方
一、中学生理想的现状、类型
(一)现状
我曾经问过很多学生:
你学习的意义是什么?
很多学生只是傻傻的看着我,不知道怎么回答。
很多学生缺乏对学习意义的思考,进一步说,他们缺乏对自己的理想规划,大多数学生都存在有被迫读书或者为了父母而读书的心态,学生自己具有一定理想、前途意识的很少。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家庭教育的局限性。
在农村,很多家长由于自己文化水平不高,对子女的教育比较简单粗暴,只注重行为教育,缺乏一些思想认识上的教育;一些家长由于家庭经济的紧张,自私地希望子女不要读书那么“厉害”,免得以后读大学加重经济负担,暗暗地想子女可以早点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然后回家帮忙干农活或打工减轻经济负担;还有一些农村中的“有钱户”,认为读书无用,“不会读书会赚钱就可以了”……这些教育行为导致了一些中学生思想上的错误认识。
二、知识水平的局限性。
中学生由于所学的知识还不多,对人和事物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只注重眼前和表面的东西,很多学生还只是“为了读书而读书”,缺乏对理想前途的认识和为了目标的实现而奋斗的意识。
三、接触范围的局限性。
农村学生不但生活范围小,认识事物少,而且课外知识的摄取途径相对较少,这就使他们的文化知识和思想认识更加贫乏,让他们各自在成长过程中树立远大的理想比较困难。
(二)类型
而对于中学生理想倾向性发展水平,我国的心理工作者通过问卷、直接对话、分析研究,把中学生的理想划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第一类:
理想肤浅、模糊,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例如,“我对未来没有什么想法,只想自由自在的过日子”,“我以后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现在还不太清楚”等。
这种心态的出现与这一阶段青少年年龄、知识与身心发展水平有关,由于思想还不成熟,再加上教育跟不上,使他们尚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
第二类:
向往和憧憬未来,但自觉性不够,有时动摇不定。
例如:
“家庭、老师总是鼓励我奋发图强,看到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也受启发和鼓励,可是一遇到困难又退缩。
”这一类同学思想主流是向上的,但还缺乏持久性和坚定性。
第三类:
认为理想就是将来找个好职业。
例如,“我将来就想上大学,找个理想的工作。
”这一类同学把理想和职业联系起来,但往往又把个人的奋斗目标同国家的前途、人民的利益相分离,这就需要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和人生观的教育。
第四类:
具有远大的理想,把个人利益与国家的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并且能脚踏实地地去努力。
目前在中学生中具有远大理想的同学占绝大多数,这反映中学生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
同学们,想一想,自己属于那一类型?
接下来,我们谈谈理想是什么?
(视频:
不同的人谈理想)
二、理想是什么
理想是什么?
从美学角度,“理想是至善至美的生活”;
从伦理学的角度,“理想是最高尚的人格”;
从人生哲学的角度,“理想就是人生奋斗目标,是一个人如何度过自己一生的总体规划。
”
我们今天主要从人生哲学的角度谈一谈有关人生理想的问题,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谈。
三、人生理想
第一方面、人类如果没有理想将会如何
我们先看一个事实:
白天鹅是属于候鸟,等到冬天即将来临之际,要到南方过冬,往返期间,在天空中练就了翱翔的本领,但是由于饲养员的精心饲养,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于是就失去了在天空中飞翔的志向,整天呆在天鹅湖里,再也飞不上蓝天。
海鸥,本应在大海上搏击,但是,由于城市垃圾到处都是,它们随时都可找到食物,于是,一些海鸥就不愿在大海上艰难的寻食,只是满足于在城市垃圾中生存。
由此,也就逐渐丧失了在海上生存的能力。
那本应属于白天鹅、海鸥自己的生活,却再也找不回来了,这多么的悲哀。
假如人类没有了理想,将会变得怎么样?
假如人类没有理想,将不会走出山顶洞口;将不会有农耕社会、工业革命、信息技术;将不会上天入地,更不会冲出地球,走向未来。
“人如果没有理想和一条咸鱼有什么分别?
”这是周星驰在《功夫》里的台词。
陀思妥耶夫斯基说:
“没有理想,即没有某种美好的愿望,也就永远不会有美好的现实。
”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
“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
理想对青少年的作用
理想信念贯穿于人的精神生活之中,它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如果把社会历史比作大海,把个体的人生比作小舟,那么理想就是引领航向的灯塔,信念则是催舟奋进的风帆。
对于“人生”,历来强调的是人生理想,强调的是对人生理想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却津津乐道于在名利场上奋力拼搏、发财致富、出人头地,在人际关系上虚以周旋、讨人欢心、左右逢源。
在一些书店,“厚黑学”、“行骗术”、“致富圣经”、“人生策略”等庸俗不堪的书目充斥眼帘,反映出,现代一些人急功近利到了何等地步。
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人对这种荣辱颠倒、美丑混淆的现象也常常感到困惑和不解,因而我们有必要对理想信念的人生作用作一番认真的反思。
作用一、理想信念是引领人生前进的灯塔
理想信念犹如照亮人生道路的火炬,就像航行茫茫大海的指南,对人的行为有着指导和定向作用,能够使人们透过层层阴霾而不迷失方向、克服重重困难而不放弃努力。
伟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既造就了革命领袖的巨大成功,也造就了凡人小事的非凡卓越。
马克思:
在中学毕业论文中讲到,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
他一生经济拮据,但他从未把谋取私利和改变经济处境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面是把谋求大多数人的利益、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作为自己的既定理想。
为了写作《资本论》,他花费了大量时光,他失去了健康、子女和家庭幸福,最后终于写成了《资本论》这一历史巨著,并和恩格斯一道,创建了马克思主义。
从此,无产阶级有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翻身求解放的强大思想武器。
多少个岁岁年年过去了,革命导师那种造福人类、矢志不渝的品格及其所创造的光辉业绩,仍然并将继续受到人们世世代代的怀念。
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表达了老一辈革命家为国家民族而献身的高远志向。
毛泽东的“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则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为实现救国救民社会理想的无比自信和坚韧不拔,这些都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革命队伍中,普通战士的一言一行,也无不体现着理想信念的引导作用。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正是在人的生命的有限过程中坚持以无限的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作引领,才会在一系列凡人小事中体现“优秀”和“崇高”,因而成为时代的道德楷模。
作用二、理想信念是促进人生奋斗的动力
理想信念在人类改造社会、改造自然、改造自身的过程中具有十分强大的能动作用。
列宁曾经说过:
“理想信念,能百倍地加强革命毅力和革命热情,有了这样的革命毅力和革命热情就能创造出奇迹来”。
素有“当代毕异”和“激光照排之父”之称的王选院士在奋斗不息的一生中,强忍病痛,搏战病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我国社会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十分卓越的贡献。
是什么力量成了他奋进的动力?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
发展计算技术不但是国际潮流,也是国家的需要。
一人如果把自己的工作和国家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很有可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当一个学者把自己的工作成果同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他就能焕发出无穷的信心和动力,取得在通常情况下难以取得的成果。
科学工作者是这样,党的领导干部又何尝不是这样。
在国外科技发展历史上,在理想信念的巨大感召下取得成就者也不乏其人。
法国微生物学奠基者巴斯德,为了战胜袭击整个法国的疾病,连续坚持工作了五年。
在这期间,他的父亲和两个女儿都先后去世,他本人又得了中风导致瘫痪,在巨大的压力下,他仍然坚持科学研究,甚至有时每天工作18个小时,最后终于战胜了疾病。
巴斯德后来欣慰地说:
通过我个人的牺牲,防止了一场危及全国的灾难。
法国人民为此专门给他塑了一座塑像,以铭记他对人民的贡献。
意大利著名天文学家布鲁诺说,如果只有火才能唤醒沉睡的欧洲,那么我宁愿自己被烧死,让从我的火刑堆上发出的光照亮这漫长的黑夜,打开那些紧闭的眼睛,将人类引进光明的真理的殿堂。
正是在这种崇高的理想信念的支撑下,布鲁诺没有向宗教裁判所的火刑低头,用生命捍卫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造福于人类的崇高理想,能铸造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信念和意志。
有人曾作过统计,爱迪生登记过的发明有1328种,加上没有公开发表或有意放弃的发明专利,他一生发明有2000种左右。
他享年84岁8个月零7天,平均15天就有一种发明。
但每项发明都不是轻而易举,辉煌背后是失败和艰难的探索,是顽强意志和毅力的胜利。
在发明电灯过程中对灯丝材料的反复探索试验,更是在为人类造福的坚定信念支持下完成的,经过百折不挠的奋斗,他终于给人类带来了光明。
作用三、理想信念是提高人生境界的保障
没有理想信念,一个人的境界就会失去核心和灵魂。
理想信念能对各种社会意识形态以重大的影响,其中对道德的影响也最大和最为直接。
一个有着崇高理想信念的人,其道德水平和人生境界也必然崇高。
一个真正树立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人,必然会力行“天下为公”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要求,达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境界。
在现实社会中,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和西方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一些人道德滑坡、境界低俗,主张“告别革命”、“拒绝崇高”。
他们崇尚拜金主义,把金钱看成是幸福和成功的象征,不顾一切地追逐金钱,为了金钱不惜父子加害、兄弟相残、夫妻反目,丧失人格国格;他们崇尚享乐主义,认为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追求个人的物质享受,满足生理本能的需要,为了贪图享乐而醉生梦死、声色犬马、贪污贿赂、追求穷奢极欲;他们崇尚极端个人主义,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主张“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为了获利而不择手段、违法乱纪、挺而走险,甚至恩将仇报。
一个人如果丧失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必然会人生境界低迷、思想道德败落。
唯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提高人生境界,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一个人树立了为人民谋福利、、为人类求解放的理想信念,就一定不会被前进路上的困难所阻碍,也一定不会被肩上负载的重担所压倒,因而能够自觉反对拜金主义、拒绝享乐主义、批判极端个人主义。
第三方面、中学生应当树立怎样的理想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人生观是:
“人只要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受看作是生活目的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的理想”。
《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说:
“只为家庭活着,这是禽兽的私心;只为一个人活着,这是卑鄙;只为自己活着,这是耻辱。
”平凡而又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的人生观是:
“我们吃饭是为了活着,可活着不是为了吃饭”,“我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
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
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我活着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作为当代的中学生,要树立怎样的理想?
我认为,应志存高远,树立远大的理想。
毛泽东的故事
毛主席13岁时就在田园里当一个整劳力使唤。
从这时开始,他就善于思考。
他读了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就想,怎么没有农民当主人公呢?
17岁时,他接触了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变法思想,他就想到了自己的责任。
他说: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8岁时,他在墙上贴了一张纸,上面写着“我要把这个旧世界翻个过。
”
20岁到25岁时,他是品学兼优的学生。
这时,他想,人生的目的在“实现自我”。
他想用自己的理想,唤醒国人,来改造这个旧世界。
这时,他已经形成了救国救民,“舍我其谁”这样一种英雄气概。
由于毛主席从13岁到25岁有了这一系列思想,才有了后来的中国人民的领袖毛泽东,才有了中国的巨变。
毛泽东青年时期就树立了远大理想,宏伟的人生目标。
第四方面、怎样实现理想
树立了理想后,关键是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著名寓言作家克雷洛夫曾作过一个精彩的比喻: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
”也就是说,要把理想变为现实,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和实实在在的社会实践。
作为当代的青年学生,应该怎么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呢?
我想从七个方面来谈一谈。
第一、实现理想要立足于现实
对我们中学生来说,虽然我们的人生理想各不相同,但“近期目标”却是大致一样的,那就是考上一所理想的高中和大学。
即使有的同学近期目标与别人有所不同,但我们还都是学生,有什么能力去实现呢?
不管是什么形式的学习,还是首先要学习。
第二、实现理想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
艰苦奋斗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具体的。
对青年人来说,艰苦奋斗的品质表现在学习上,就是刻苦钻研,勇于探索,认真学习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表现在工作上,就是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地去完成各项任务;表现在生活上,就是艰苦朴素、勤劳节俭,抵制和反对剥削阶级腐朽思想和生活作风的侵蚀。
人的一生布满了荆棘,充满了理想,凝聚着人类广阔的前途。
当你在追求理想的旅途中,一定会遇到挫折与失败,只要你勇敢的去面对他,勇敢的征服他,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你。
(视频:
不再抱怨生活)
第三、实现理想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
理想的实现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一个曲折迂回的过程。
我国近代学者王国维认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第二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三种境界,也正是一切有志者在实现美好理想的过程中必定经历的三部曲。
宋代文学家苏轼说:
“凡是立大志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
第五、实现理想要全力以赴,立即行动。
故事:
有个落魄中年人,每隔三两天就到教堂祈祷,他的祷告词几乎每次都相同。
第一次他来到教堂,跪在圣坛前,虔诚地低语:
“上帝啊,请念在我多年来敬畏您的份上,让我中一次彩券吧!
阿门。
”
几天后,他又垂头丧气地来到教堂,同样跪着祈祷:
“上帝啊,为何不让我中一次彩券?
我愿意更谦卑地来服侍您,求您让我中一次彩券吧!
阿门。
”
又过了几天,他在教堂同样重复他的祈祷,如此周而复始,不间断地祈求着。
最后一次,他跪着对上帝说:
“我的上帝,为何您不垂听我的祈求?
让我中一次彩券吧!
只要一次,让我解决所有困难,我愿终身奉献,专心侍奉您。
”
就在这时,圣坛上空发出一个的声音:
“我一直在听你的祷告。
可是――最起码,你也该先去买一张彩券吧!
”
第六、用目标为自身加油鼓劲。
理想的特点是高远、美好、朦胧,而目标的特点则是具体、清晰、实际。
理想需要目标来充实、支撑,目标是通往理想的阶梯。
只有高远的理想,而没有具体的目标,这种理想就变成了空想。
因此,每位同学一定要在自己的人生理想的引领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每个阶段不同时期的奋斗目标。
(一)三五年目标
中考、高考是人生的转折点,每个面临中考、高考的中学生,可以以此为契机,把考上一所自己心目中喜欢的高中或者大学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通过报刊、网络、电视等媒体了解这所学校的具体情况,还可以和老师、家长一同亲临该校,进入校园参观、考察,感悟校园文化,以激发自己跨入这所学校深造的愿望。
(视频:
清华大学)
(二)十年目标
李嘉成成名前的十年在干什么?
资产达到25亿美元的李嘉诚,14岁时,父亲去世。
为了养家,他学徒三年,17岁当推销员,18岁当部门经理,22岁结束打工生涯,自己创业,创办“长江塑胶厂”。
中间经过严重的失败,到30岁时,取得成功,成为“塑胶花大王"。
他的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塑胶花制造基地。
从22岁自己创业到30岁成功是8年,加上打工当经理的4年,共12年。
12年,李嘉诚实现了人生第一步的目标。
包玉刚成名前的十年在干什么?
世界船王包玉刚,1955年在他37岁的时候,以一条老掉牙的旧船进军香港航运业。
当时,他甚至连船的左右舷都分不清,是个门外汉。
有人打赌说:
“如果包玉刚靠这条破船能成功,我愿意在香港码头上倒爬几个来回!
”。
到1968年,包玉刚的船队拥有50艘船,总值3亿美元;到了1977年,他坐到了当时世界十大船王的第一把交椅。
包玉刚从一个门外汉开始,也是十年成功,二十年成为世界船王。
和他打赌的人,是否在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