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13辛亥革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5403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13辛亥革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13辛亥革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13辛亥革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13辛亥革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13辛亥革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13辛亥革命.docx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13辛亥革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13辛亥革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13辛亥革命.docx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13辛亥革命

考点13辛亥革命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50分。

1、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认为:

“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遂向参议院请辞临时大总统,并推荐说:

“清帝退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这表明此时的孙中山()

A.为袁世凯的巨大转变感到开心B.为三民主义的彻底实现感到放心

C.为卸任临时大总统感到舒心D.为封建帝制被推翻感到安心

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实行了总统制;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颁行《中华民国历史约法》,却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这种做法(  )

A.引发了政体频繁变动和社会动荡B.因权力分散而影响行政效率

C.有效地防止专制和维护共和D.因人设法而违背了法律精神

3、庄秋水在《武昌三日:

谣言下的革命》中写道:

“10月10日的武昌城盛传清政府正在捉拿没有辫子的革命党的谣言。

……不管是有罪还是无罪,汉族士兵都害怕自己会在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

”这则材料实际上反映了()

A.辛亥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B.清政府对局势失去控制与其信用破产

C.谣言有时候能推动历史的发展D.武昌起义带有一定的偶然性

4、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

“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

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

”这一结论是基于辛亥革命()

A.结束了封建帝制B.废除了封建制度

C.结束了国家被奴役的历史D.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限制行政权的措施,较之英法更为“变本加厉”,但是对于行政权如何反过来制约立法,却没有一条具体的规定。

这说明资产阶级革命党人()

A.废除专制制度的迫切愿望B.违背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C.对西方民主政治认识肤浅D.有关法律意识比较淡薄

6、1913年,宋教仁在国民党宴会上说:

“就吾党与民国政治之关系而言,不过昔日在海外呼号,今日能在国内活动,昔日专用激烈手段谋破坏,今日则用平和手段谋建设。

”两天后,宋教仁在上海被暗杀身亡。

这折射出当时的国民党()

A.从革命斗争向政治建设转型艰辛B.倾向改组为四大阶级的革命联盟

C.仍属于进行“破坏”的革命政党D.尝试用政治手段逼袁世凯退总统位

7、1911年12月,孙中山说:

“谓袁世凯不可信,诚然,但我因而利用之,使推翻二百六十余年贵族专制之满洲,则贤于用兵十万。

纵其欲继满洲以为恶,而其基础己远不如(清政府),覆之自易,故今日可先成一圆满之段落。

”这说明孙中山()

A.追求和平建国之路B.被袁世凯革命假象迷惑

C.革命进程讲求策略D.圆满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8、袁世凯在直隶省的新政中,成效卓著,那时他众望所归,远不像后来那样臭名昭著。

立宪派不信任孙中山并支持袁世凯和列强的挺袁态度使孙中山不去位也很难。

南京临时参议院以17票(全票)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材料说明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是()

A.革命派在各种压力下对袁世凯被迫妥协

B.当时形势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的必然结果

C.列强为寻找在华代理人支持袁世凯的结果

D.袁世凯的权术蒙蔽各派政治势力双眼

9、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申国人都设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这里的“空前绝后的大意义”是指辛亥革命(  )

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B.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C.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D.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10、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指出:

“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

……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对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A.希望完全学习欧美的政治经济制度B.社会革命指的是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C.希望避免欧美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D.我国民本思想自古就有且最为发达

11、吴剑杰《关于近代史研究“新范式”的若干思考》中提到某事件“脱离了循序渐进的常轨,且尚未得到充分发展,是在激进的政治浪漫主义支配下人为选择的结果,因而造成中国现代化的一次又一次的严重挫折,有人将其称为‘中国现代化的超前和失序’,并且‘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调理,遂使矛盾愈积愈深,终于演化成一次又一次的激进运动,结果适得其反,欲速则不达,中国的现代化一次又一次地陷入困境。

’”该事件指的是()

A.洋务运动B.清末新政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12、辛亥革命“完成了国家政权由封建政治制度向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转变”,实现了从“朝代国家”向“共和国家”的转变,这说明了辛亥革命(  )

A.完成了中国民主政治的任务B.促成了社会性质的转变

C.推动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D.完成了民族革命的任务

13、辛亥革命“在新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基础上重建统一的政治共同体。

从此,中国的政治发展不再依托以臣民政治文化为载体的消极被动的政治认同”。

这是指辛亥革命()

A.结束了多年的封建制度B.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D.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4、武昌起义打响第一枪以后,立宪派首领汤化龙起草通电以咨议局、商会、教育会名义请各地响应。

各省宣布独立时,很多省是新军起事,咨议局服从,立宪派主政。

革命派依赖新军的实力,立宪派凭藉社会声望。

这可以佐证()

A.武昌起义的成功是立宪派和革命派共同努力的结果

B.新军是推翻清王朝统治的主体力量

C.立宪派和革命派的共同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各省独立都是革命派与立宪派的合奏

15、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利;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  )

A.立法服从于政治B.行政服从于司法

C.从人治走向法治D.民主政体臻于完善

16、黄炎培回忆:

“社会风俗人心,从某些部分看来,辛亥革命以后和以前大大改变了,所以卑贱、颓废、放荡行为,有些少了,有些完全消灭了……总之,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

材料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

A.使共和体制取代封建帝制B.使国民体质大幅度提高

C.使民众的思想极大地解放D.使社会风俗彻底地改变

17、1912年6月,在上海出版的《新世界》第2期刊登了朱执信译述的《社会主义大家马儿克之学说》,文章比较详细地叙述了《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的基本内容。

国内出版的多种报刊如《民立报》《社会》《社会世界》等也出现多篇介绍社会主义的文章。

这说明辛亥革命()

A.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B.宣扬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

C.提供了舆论自由的社会环境D.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18、梁启超撰文写道:

“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

……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A.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B.增强了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C.清除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D.使人民获得了民主自由权利

19、吴玉章说:

“辛亥革命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做疯子。

”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  )

A.滋生皇帝的土壤被铲除B.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民主制度已经巩固D.民主与科学得到普及

20、著名剧作家老舍在其名著《茶馆》中刻画了一个小人物李三,他在剧中有这样一段话:

“哼,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了吧?

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

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

改良?

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了呢!

”这段文字表明当时(  )

A.帝制废除,天下大乱B.复辟帝制,不得人心

C.民主道路,艰难曲折D.军阀割据,战乱不休

二、非选择题:

(共3小题,共5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胡绳说:

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

材料二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

辛亥革命……是一次具有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变革……为以后的中国人民革命斗争打开了通路。

材料三 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请回答:

(1)材料二、三与材料一的评价是否矛盾?

你是怎样理解的?

(2)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3)辛亥革命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创造了哪些条件?

22、政治妥协是人类社会中一种常见的政治现象,是冲突双方通过政治谈判、协商等方式互相作出让步,以缓解矛盾并达成共识的一种行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临时约法》的最大不足是缺乏“妥协精神”。

参议院又无实际力量来确保临时大总统(袁世凯)服从约法,而袁世凯又决非是中国的华盛顿,这不免成为后来约法屡被践踏的一大因素。

民主宪政应在各方力量的支持下稳步推进,与其制定不切实际的完美规则,不如先制定各方都可接受的条文。

否则,对权力的划分和制约都难免成为一纸空文。

——孙夏冰《<临时约法>与美国宪法的比较阅读》

材料二(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对推翻清朝后的制宪进程作过合理的安排,准备循序渐进,分三期完成。

—见让位于袁,便另订《临时约法》,集权于责任内阁,限制总统权力,且要袁立行宪政;这种罔顾国情、视人立法、以国家大法为政治斗争武器的行为,有违客观、公正的立法精神。

综观民初政情,《临时约法》成了总统与内阁、政府与议会、中央与地方、军事与民政诸多冲突的根源,最终导致孙袁决裂、二次革命和护法战争。

其后,南北混战,武夫称雄,《临时约法》,终成废纸。

——范福潮《<临时约法>为什么会成为废纸》

材料三杰弗逊曾经说过:

“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

”制宪者们精明地设置障碍,使权力不能集中在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之手,以避免胡作非为或盲动。

控制的办法主要是使每个部门都在别的部门中发挥一定作用,有能力延缓甚至阻止其他部门的行动……

——钱满素《美国掀翻:

分权·制衡·民主化进程》

(1)据材料一、二归纳《临时约法》“终成废纸”的原因。

(2)材料三中“猜疑”的实质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制宪者们是如何“精明地设置障碍”,以避免总统“胡作非为或盲动”,而实现利益相互妥协的?

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政治妥协的积极作用。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

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

﹣﹣张謇《张季子九录?

文录》

材料二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军民协商统一办法。

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义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

﹣﹣《清帝逊位诏书》

材料三法学教授高全喜谈道:

“清帝不是逊位给一家一姓的王朝,而是逊位给了一个未来的立宪共和政体,这是它与中国传统禅让的不同之处。

﹣﹣《立宪时刻》

(1)结合史实说明“孙中山之革命”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更替的根本区别,并分析造成“孙中山之革命”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帝逊位诏书》颁布的意义。

(3)有人将《清帝逊位诏书》看成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

你是如何看待这一论断的?

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孙中山说这句话是在1912年2月13日,是在清帝下诏宣布退位的第二天,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