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教案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46604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5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政务教案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电子政务教案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电子政务教案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电子政务教案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电子政务教案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子政务教案秋.docx

《电子政务教案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政务教案秋.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子政务教案秋.docx

电子政务教案秋

《电子政务》教案

任课专业:

行政管理专科学期:

2014年秋期主讲教师:

刘建平

第一章信息化基础及概况

一、教学内容:

1.信息与信息化。

2.国家信息化及其进程。

3.政府信息化。

二、教学重点:

了解:

信息的定义、分类和特点,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国家信息化的体系结构。

理解:

信息化的概念、结构组成和特征,国家信息化的进程。

三、教学难点:

掌握:

信息化对政府管理的影响。

四、教学课时:

四课时

五、教学进程:

导入新课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化

在我们生活中,信息无处不在,我们已经生活在信息化的社会中。

一、信息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1、信息的定义

 信息按照不同的学科有着不同的定义方法。

一般而言,信息泛指情报、消息、指令、数据、信号等有关周围环境的知识,通常用声音、图像、文字、数据等方式传递。

信息也是指对事物发展变化规律及其对事物运动状态的客观反映和正确表述,是用各种载体对客观事物的描述、传输,也是指记载、传递各种各样变动着的事物的知识。

2、信息的分类

(1)按广义信息分类,信息可分为自然信息和文化信息。

(2)按多重信息分类,信息可分为社会信息、自然信息、文献信息、口头信息、加工信息、主授信息和反馈信息等。

(3)按综合信息分类,信息可分为自然信息,社会信息,思维信息,理论信息,技术信息和应用信息等六种

详见图1-1信息的分类

3、信息的特点

尽管信息不是物质,需要通过载体来接收和传递,但它也具有自己的特点:

(1)客观性:

信息是事物的特征和变化的客观反映。

(2)时效性,信息的价值在于及时的传递给需求者,过时的信息就会失去应有的价值。

(3)可开发性:

信息只有经过有针对性开发才能成为有用的资源,为特定的使用者服务。

(4)可传递性,信息借助各类媒体进行传递,没有传递就没有信息,传递速度的快慢,对信息的效用影响极大。

(5)可利用性,信息是一种具有价值的资源,人们可以通过利用信息获得效益。

(6)共享性,信息可以为许多用户所共用,同一信息资源可以同时被不同的使用者所共享和使用。

二、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

1、信息技术(IT)

信息技术是指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支持下,对有效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加工、传递、利用以及相关产品制造、技术开发、信息服务的新学科,现代信息技术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三部分。

简单讲解:

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

2、信息系统

(1)含义及内容

信息系统是指由人、计算机软硬件、网络和通讯设备、信息资源和规则组成的对信息流的收集、传递、存贮、加工、传递、检索、维护和使用的人机一体化系统。

从信息系统的发展、功能和特点看,信息系统可分为数据处理系统(DPS),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和人工智能系统(AI)。

从信息系统的信息处理应用来看,可分为联机事务处理系统(OLTPS)和联机分析处理系统(OLAPS)。

从信息资源管理发展来分,还可分为电子数据处理系统、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和知识管理系统。

提示讲解:

数据处理系统(DPS),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和人工智能系统(AI)。

(2)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

A、信息的采集

B、信息的处理和加工

C、信息的传输

D、信息的储存

E、信息的检索

F、信息的输出

三、信息资源在电子政务中的作用

1、信息资源(IR)

信息资源(IR)是指人类在认识世界及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过程中,采用符号形式储存在一定载体之上的各种社会活动产生和积累中可供利用的信息的集合。

包括:

人类在生产活动中积累的信息、为某种目的而产生的信息、信息技术的结合、其它信息。

2、政府信息资源(GIR)

(1)含义

政府信息资源(GIR)是指政府部门在履行管理职能中产生、获取的信息资源,它既包括政府信息内容资源,也包括与信息采集、处理、存储、分级分类、交换共享和开发利用活动有关的信息人员、信息设施、信息技术、信息资金和信息管理体制的集合。

(2)分类

政府信息资源的划分有以下几种:

按内容分,有政治、军事、文化、科技、经济和社会等信息资源。

按种类分,有政策法规、行业管理、统计和日常事务等信息资源。

按来源和传递范围来分,有上级、平行、历史、内部、公开和保密等信息资源。

根据使用对象来分,有政府部门之间(GtoG)的信息资源,政府与企业之间(GtoE)的信息资源,政府对普通民众间(GtoP)的信息资源。

根据政府职能转变来分有服务信息和反馈信息。

(3)政府信息资源与普通信息资源的区别

权威性、综合性、时效性、共享性、机密性

3、信息资源在电子政务中的作用

(1)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遵从的原则

政府部门在进行政府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中,需要统一制定规划,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要科学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政府信息资源,需要遵从以下的原则:

(1)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2)普遍服务原则:

保障公民享有获取信息资源和电子信息服务的权利。

(3)促进市场竞争原则:

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促进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政策协调,创建适度竞争的市场环境。

(4)政策规范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

加快信息资源数字化、网络化、社会化和商品化进程,促进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

(5)政府示范先行原则

(6)逐步发展原则:

注重当前,兼顾发展,分阶段、分层次地开发利用信息资源。

(2)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作的步骤

步骤依次为:

信息的采集、信息的加工和储存、信息的检索、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信息服务、政府信息资源共享。

(3)信息资源在电子政务中的作用

有利于推动政府转变职能,更好地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

有利于提升政府的工作效率,政府管理的效果,使管理的成本更低,实效更强且效益更高;

有助于增强政府的应变能力,及时发现变化并有效应对变化,提高政府的创新能力。

四、信息化的概念、结构组成和特征

1、信息化的概念

信息化的概念起源于60年代的日本,定义方法各有不同。

1997年我国召开的首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对信息化定义为:

“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

2、信息化的结构组成

信息化的结构组成包括:

(1)信息网络体系,包括信息资源,各种信息系统,公用通信网络平台等。

(2)信息产业基础,包括信息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

(3)信息装备制造,信息咨询服务等。

(4)社会运行环境,包括现代工农业、管理体制、政策法律、规章制度、文化教育、道德观念等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

(5)效用积累过程,包括劳动者素质,国家现代化水平,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不断进步等四个方面。

3、信息化的特征

信息化的特征分为: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电子化、全球化、非群体化和泛在化。

五、信息化对政府管理的影响

随着信息化的推进和时代的变迁,传统政府的层级式、集权式和多职能、程序繁复的管理结构和运行模式产生的弊端,已经不能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政府管理模式面临着改革的需要。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政府进行信息化改造,是信息时代促进政府管理形式转型的有效手段。

经过信息化改造后的政府,其管理能力将得到全面的提升,信息化对政府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化有助于全面提升政府的管理能力;

(2)信息化有助于提高政府决策水平;

(3)信息化有助于提高行政运作效率,简化行政运作的程序;

(4)信息化有助于降低行政运作成本;

(5)信息化有助于强化对政府管理活动的监督;

(6)信息化有助于转变政府角色及政府组织形态,调整政府与公众的关系。

第二节国家信息化及其进程

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现代化程度、国际竞争力和经济增长潜力的重要指标。

一、国家信息化的概述

1、国家信息化的定义

国家信息化是指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军事、教育和社会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应用信息资源,推进政府、企业和个人上网,通过构建统一的政务网络体系完成政府公共服务、企业经营、交流互动、协同工作等活动,以提高社会管理、政府运作及各行各业的工作效率,推进国家实现现代化和提高核心竞争力。

了解:

我国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方针。

二、国家信息化的体现结构

我国国家信息化体系包括信息资源,国家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六个部分。

(1)信息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它的开发和利用是国家信息化的核心任务,是国家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

(2)国家信息网络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

(3)信息技术应用:

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领域应用信息技术,使信息化服务和惠及全体民众,提升国民的信息能力,是我国推进信息化的重要任务和目标。

(4)信息技术和产业:

信息技术是信息化的基础,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是推进国家信息化、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核心产业。

(5)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成功之本,培养信息化高级人才、技术骨干和复合型人才,对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进步,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十分深远的战略意义。

(6)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

建立一个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法规环境和标准体系,既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国家信息化快速、有序、健康发展的保障。

三、中国国家信息化的发展概况

1、我国信息化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计算机用于数据运算为主要特征的初级阶段,时间起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至八十年代。

第二阶段是以重点信息系统工程建设为标志的发展阶段,时间是上世纪九十年代。

第三阶段是全面部署、快速发展的阶段,时间是二十一世纪初。

2、国家信息化取得的成果:

(1)信息网络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设施。

(2)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稳步上升,部分骨干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3)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应用效果日渐显著。

(4)电子政务稳步展开,成为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推进政务公开的有效手段。

(5)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取得重要进展。

基础信息资源建设工作开始起步,互联网上中文信息比重稳步上升,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6)信息安全保障工作逐步加强。

制定并实施了国家信息安全战略,初步建立了信息安全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7)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全面展开。

(8)信息化基础工作进一步改善。

第三节政府信息化

一、政府信息化的内涵

政府信息化是指用信息技术全面推进政府部门办公自动化、网络化和电子化以及信息资源共享,利用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信息网络来提高政府决策水平、机关的工作效率及公务人员的信息能力的进程。

政府信息化的发展阶段包括办公自动化,政府上网,电子政务和电子政府。

办公自动化是利用现代办公设备、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等来协助处理信息,提高办公效率和办公质量;政府上网是指政府部门利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在网络上实现政府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中的管理和服务职能;电子政务是指政府通过互联网开展各类政府行政管理业务,通过对政府业务流程的重组和优化,以及对政府组织结构的调整与改变,以适应网络经济与管理的需要。

电子政府则是行政管理与服务的业务流程以及政府组织结构都已经做出充分的重组与调整,完全适应网络环境的需要之后的全新的政府组织结构形态。

二、中国政府信息化的建设历程

我国国家信息化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计算机用于数据运算为主要特征的初级阶段,时间起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至八十年代。

第二阶段是以重点信息系统工程建设为标志的发展阶段,时间是上世纪九十年代。

第三阶段是全面部署、快速发展的阶段,时间是二十一世纪初。

三、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

1、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的关系

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有着密切的联系。

政府信息化主要强调的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体系建设和重点业务建设的全局过程,而电子政务则是实现政府信息化某一阶段的具体实现。

政府信息化的过程,就是不断推进具体政务工作电子化的过程,也就是说电子政务是实现政府信息化的一种主要手段,建设电子政务是推动政府信息化水平的一个重要举措,政府信息化是一个渐进过程,涵盖了电子政务的全部内容,它的高级阶段和最终目标是建设电子政府,也称为虚拟政府。

2、政府信息化需要的保障:

实施政府信息化需要的保障有:

(1)政府信息化除了需要信息化硬件资源的建设和配套外,还需要重新定位政府角色,深化机构改革,整合行政组织,改变服务理念。

(2)政府信息化制度建设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政府信息化发展的保障,在信息化制度建设上要做好相关准备。

(3)政府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实施政府信息化的基础,包括信息网络环境、内外办公业务平台、信息资源库、数据中心等信息化系统的建设。

还要构建政府信息资源目录分类体系,方便快捷地检索、获取和使用政府的公开信息,还需要构建和建设政务内网、内联网、外网和信息资源数据库三网一库。

3、政府信息化需要改革政府职能(略)

4、政府信息化需要制度保障(略)

5、政府信息化需要基础设施建设的保障(略)

六、小结:

七、作业:

课后本章练习。

第二章电子政务概述

一、教学内容:

1.电子政务的概念。

2.电子政务的产生和发展。

3.电子政务的基本模式和结构。

4.电子政务与政府创新。

二、教学重点:

了解:

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和电子政府的区,电子政务的产生和发展情况。

理解:

电子政务的含义、特点和建设的意义及方法。

三、教学难点:

掌握:

电子政务的基本模式和结构,电子政务与政府创新下的政务流程再造。

四、教学课时:

四课时

五、教学进程:

导入新课

第一节电子政务概念

一、电子政务的含义

电子政务就是指政府部门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先进快捷的网络手段,改造原有的政务流程和管理结构及体系,实现政府信息化、公开化,为公众和社会提供高效、公开、便捷的服务。

电子政务的核心是将政府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借助于信息手段集成,实现更高效、更廉洁务实的政府监管和服务。

电子政务包含三层含义:

首先,电子政务的基础是电子。

其次,电子政务的核心是“政务”。

最后,电子政务不是简单地把政府信息搬到网上,而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手段改造传统的政府运行模式。

二、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的区别

传统政务处理方式是以政府机构和职能为中心,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要通过政府部门办理相关事务,必须首先了解各个政府部门的基本职能、权限和具体分工,然后按照先后顺序分别到不同的部门办理。

与传统政务相比较,电子政务的不同主要体现在:

(1)在政务管理模式方面,传统的政务模式是金字塔式的层级模式,行政命令从最高一层直通到最底层。

电子政务的管理模式是扁平化的网络结构,是集中式管理和分散控制相结合的管理,即每一个工作部门有相对的独立性,也有一定程度的决策权。

(2)在办公手段方面,传统的政务办公模式主要是面对面办公,并以纸质文件的形式进行信息的发布和传递,办公效率不高。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政府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传输、交换和共享各种信息资源,传递信息容量大、效率高、速度快。

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和信息交换的网络化,是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最显著的区别。

(3)在工作流程方面,传统政务的机构管理层次多、管理幅度小,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决策与执行过程中信息沟通的速度较慢、信息失真率较高、行政流程复杂,不能较好地实现上情下达,致使下级在执行上级的决策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偏离,影响政府行政职能的有效发挥。

电子政务的实施改变管理和工作的传统观念,不但保证了信息的准确性,而且能够使大量常规性、例行性的事务电子化、标准化,使政务处理更加集约、快捷,克服了传统政务下政府组织无限膨胀的弊病,极大地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

(4)在工作方式方面,传统政务一般以开会研究、颁发红头文件、逐级下达和层层上报为主,人围着会议转,层级限制较严;政府机关引入电子政务系统后,可以通过虚拟办公、电子邮件交换和远程连线会议等方式进行管理工作,克服了文山会海,公文旅行的现象。

(5)从与公众沟通和信息发布上看,在传统的政务模式中,政府主要借助各种公共媒体发布政务信息。

电子政务使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变得便捷:

一方面,政府各种事务、政策、流程的公开,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提供技术上的可能条件,有利于政府部门的廉政建设。

另一方面,公众可以通过网络,与政府部门进行直接的信息交流、咨询政策、反映民情,参与政府的决策,有利于发扬民主,提高公众的参政议政意识。

(6)在政府行政管理成本方面,传统政务管理中,随着社会化加大,管理范围随之扩大,相应的管理成本高。

发展电子政务有助于大大降低政府的行政管理成本。

同时,通过政府网上采购,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提高透明度。

所有这些,都可以相应地减少许多开支,达到降低管理成本的目的。

三、电子政务的特点

电子政务最基本的特征是利用计算机及其网络优化和扩展政府机构的业务形式、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最终将给政府的管理方式和行政手段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办公电子化

电子政务依托信息技术有效地降低政府的行政管理成本,提高办事效率。

政府很多业务的手续、步骤和流程都比较成熟,实行电子化办公能够有效地降低每个环节的成本。

办公电子化的主要形式有电子公文、电子签章、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采购与招标等。

(2)以互联网为运行环境

电子政务通过互联网完成政府对公民的服务。

互联网本身具有开放性、全球性、低成本、高效率等特点,而这些特点也成为电子政务的内在特征。

(3)监督公众化

通过政府公务电子化,将政府行政管理流程向社会公开,让公众迅速了解政府机构的组成,职能和办事章程,各项政策法规,增加办事的透明度并自觉接受公众的监督。

(4)是一种全新的政府行政管理理念

电子政务不是传统观念政务和信息技术的简单叠加,而是借助信息技术对传统政务进行革命性改造。

电子政务是政府借鉴企业信息化的经验,运用现代的管理理念对传统政务进行改造和重组,以公众为服务中心,为社会、企业和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四、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

1、电子政府含义

电子政府是指运用信息及通信技术(主要是互联网)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建构一个电子化的虚拟机关,形成新的政府管理形态,从而实现政府、企业、公民之间相互交流的网络化和电子化,实现政府内务的高效化,构建一个高效、公正的服务型政府。

2、电子政务和电子政府的共同点

两者的共同点在于:

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都是政府信息化进程的具体表现,都是社会信息化对政府发展的必然要求,都是以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为目标,都必须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和通信等技术。

3、电子政务和电子政府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第一,两者的内涵不同。

电子政务强调电子政府的建设过程,是政府机构应用电子信息化和网络通信手段,将管理与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向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管理和服务。

电子政府则是现有政府在开展电子政务过程中,对现有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进行优化重组之后所重新构造成的新的政府管理形态,这种形态会随着电子政务过程的深化而不断变化。

第二,两者涵盖的范围不同。

电子政府主要指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电子政务;而一个完整的电子政务包含了政府部门内部、政府部门之间以及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所有政务业务的电子化,范围更广。

第三,两者的着重点不同。

电子政府是一个实体概念,主要是建立一个新的政府管理形态,重点在政府网络化;电子政务是一个程序概念,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行政活动,着重点在政务。

第四,两者的目标不同。

电子政务的根本目标是政府通过电子化的方式为社会公众提供跟家方便、快捷和完善的公共服务。

而电子政府实现的是一个网络化、扁平化、分权化、无缝隙的政府。

五、建设电子政务的意义

电子政务是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国家信息化先行建设的重点。

2002年7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强调要抓好电子政务,推动其他领域的信息化。

因此,具体来讲,建设电子政务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电子政务建设对国家信息化有巨大的拉动作用。

一方面,电子政务直接带动了信息产业的良性发展。

电子政务成为国家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和国内信息产业和服务业发展的关键动力。

另一方面,电子政务通过行政事务处理的网络化,带动企业信息化以及家庭与社区的信息化,即电子商务和电子社区。

(2)电子政务促进政府实行职能转变。

为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应转变管理和服务的观念,向“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转变。

电子政务的主要目标就是建立起一个以为公众服务为导向的政府,因此,在政府职能转变中发挥“助推器”的作用。

(3)电子政务促进政府提高办事效率,有利于“高效”政府的建立。

电子政务主要通过实行办公自动化和业务流程重组两个途径达到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办事效率的目的。

政府很多事务性、常规性业务都可以进行自动化处理。

实现业务流程改造,可以大量减少公务员的数量极大压缩管理中间环节,从而提高政府办事效率,最大限度地节约行政成本。

(4)电子政务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有利于“服务”政府的建立。

借助政府信息系统,政府可以向社会各界提供各类信息,支持公众和企业的决策,为企业和公众及时了解政府的各种公共服务信息提供了有利条件。

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政府公共服务技术手段落后的问题。

电子政务通过政府业务流程提高了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

公众、企业等可以通过公用门户完成大量业务,大大提高政府提供服务的效率。

最重要的是,电子政务还可以帮助政府大幅度地提升服务质量,使公众真正地享受到公开、公平、公正、便利的公共服务。

(5)电子政务促进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有利于“透明”政府的建立

电子政务通过网络信息公开的特性,为公众提供全面、更新的信息,能够改变各级政府网站各自为政的“信息孤岛”的局面,为公众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

实施电子政务,能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

实施电子政务,可以加强社会公众对政府各权力机构运行的监督,并可以实现政府相关信息和业务处理流程的公开化,从而减少了传统政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暗箱操作,实现政务的公开化、透明化。

同时,电子政务拓宽了公民参与决策的渠道。

公众可以更直接、更方便地监督政府的行政事务,更有效地使用政府的有关资源,政府与公众的关系也不再疏远,增强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保证了政府决策的一致性。

第二节电子政务的产生和发展

一、电子政务的起源与发展

1、电子政务的起源

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办公自动化逐步兴起并很快得到应用。

20世纪80年代,对组织业务的控制和处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20世纪90年代后,全球范围已经进入国际竞争和知识经济挑战。

美国最早提出电子政务概念,1993年美国副总统戈尔负责建立“国家绩效评估委员会”。

2、电子政务的发展(略)

3、电子政务发展的特点

从当前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的情况看,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领导人的政治意愿与电子政务建设相结合。

拥有敏锐洞察力的国家领导人能认识到电子政务对于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从政治上确定了电子政务的目标并勾画了其所应实现的蓝图,同时也落实了相应的实施部门和所需的资源。

(2)秉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

在电子政务实现的早期阶段,各个政府部门的网站都是按照政府的组织结构和业务过程来设计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这并不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