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基层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44862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基层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道路基层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道路基层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道路基层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道路基层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路基层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

《道路基层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基层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道路基层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

道路基层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1.1.1道路基层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一)混合料配合比不稳定

1、现象

厂拌混合料的“骨灰比”,二灰比及含水量变化大,其偏差常超出允许范围。

混合料的色泽不一,含水量多变。

在现场碾压2~3遍后,出现表面粗糙,石料露骨或过分光滑。

现场取样的试件强度离散大。

2、原因分析

(1)采石厂供应的碎石级配不准确,料源不稳定;料堆不同部位的碎石由于离析而粗细分布不均、影响了配比、外观及强度。

(2)消解石灰含水量过大、粉煤灰含水量受料源(池灰)及气候影响,灰堆与灰顶含水量不一,都影响了混合料含水量和拌和的均匀性。

(3)拌和场混合料配合比控制不准,含水量变化对重量影响未正确估算;计量系统不准确或仅凭经验按体积比放料,甚至连续进料和出料,使混合料配合比波动。

(4)混合料放到堆场时,由于落差太高造成离析;出厂又未翻拌,加剧了配合比变化。

现场摊铺时,由于人工或机械原因造成粗细分离。

3、预防措施

(1)骨料级配必须满足设计要求,采购时应按规定采购,进料时进行抽检,符合要求后使用。

(2)拌和场应设堆料棚,棚四周要有排水设施,使粉煤灰内水分充分排走。

消介石灰的含水量应控制在30%左右,成粉状使用。

(3)混合料拌和场,必须配备计量斗,对各种原材料按规定的重量比计量;要求不高时也可按材料松容重折算成体积比,进行计量控制。

每种原材料的数量应控制在其使用量的±5%误差范围内。

当含水量变化时,要随时调整计量,或调整体积比保证进料比准确。

(4)混合料拌制时,拌和机应具备联锁装置,即进料门和出料门不能同时开启,以防连续出料,造成配合比失控。

(5)堆场混合料有离析时,在出厂前必须用铲车进行翻堆。

使堆料上下翻拌均匀。

装车时铲斗不要过高,以免混合料离析。

(6)加强混合料配比抽检,凡超出质量标准范围,必须重新拌制,达到质量要求后才能出场。

4、治理方法

(1)发现现场的混合料粗细料分离,应在现场重新翻拌均匀后再摊铺或者退料。

(2)局部范围出现露骨、或过分光滑,可局部翻松10cm厚度以上,撒入预拌好的石灰粉煤灰细料或粗骨料,拌匀后,再重新碾压。

掺加量视具体情况而定。

(二)混合料含水量波动大

1、现象

送至工地的混合料含水量不均匀,忽高忽低,无法正常摊铺、碾压,给施工时的放样,松铺系数的确定,摊铺、碾压带来困难,影响设计标高、平整度、压实度的有效控制。

2、原因分析

(1)消石灰、粉煤灰含水量偏大或偏小,失去控制。

(2)混合料拌制时,加水过多。

(3)混合料堆置时间过长而造成混合料过干。

(4)混合料出厂时,未经翻堆而造成含水量不均匀。

3、预防措施

(1)混合料的出厂含水量应控制在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上浮2%~5%的范围内,根据天气情况(气温、晴雨)取值。

(2)供料单位应搭建石灰、粉煤灰防雨棚,以利含水量控制。

面积一般不小于500m2,按1:

2比例分隔。

当露天堆放的石灰粉煤灰含水量偏大时,棚内材料可作备用。

(3)混合料堆放时间不应超过规定的时间(如24h),若遇雨,料堆应有遮盖物,并停止生产。

4、治理方法

(1)出厂的混合料,应随气候和季节,以及摊铺方式(机铺或人工摊铺)控制含水量。

气温高、摊铺速度慢、含水量可取偏高值。

混合料料堆出厂前,必须进行翻堆,使混合料的含水量表里一致、色泽均匀。

(2)送至工地的混合料,摊铺前若发现含水量低于允许碾压含水量范围时,在现场路床外将混合料加水复拌,或者退至供料单位重新拌和后再用,但必须在两天内。

(3)送至工地的混合料若含水量偏大,应在天气晴好时方能摊铺。

以利蒸发,但不应超过两天。

(三)混合料离析

1、现象

混合料粗细料分布不匀,局部骨料或细料比较集中,骨料表面无细料粘附或粘附不好。

混合料离析会造成平整度不好和结构强度不均匀等病害。

2、原因分析

(1)混合料拌和时含水率控制不好,过干或过湿。

(2)混合料机拌时间不足,粗细料未充分拌匀。

(3)混合料直接用铲车翻拌。

拌和质量得不到保证。

(4)皮带运输机输送带位置偏高,送出来的混合料落入料堆时发生离析,大粒径骨料滚至底部和二侧,偏细料集于中间,而出厂时又未进行翻堆。

(5)混合料未按规定配比进行拌和或者石料级配不好。

3、预防措施

(1)混合料在拌和时应控制好含水量,石灰、粉煤灰的含水量应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若过干时,应适当加水调湿。

(2)拌和时间应不小于30s,以混合料拌和均匀为度。

(3)皮带运输机高度应小于3m。

以减少离析。

(4)控制好石料的级配,若级配稍有偏差,应通过试验进行调整。

4、治理方法

(1)出厂前发现混合料离析,应采用铲车翻堆将混合料拌匀后再出厂。

(2)混合料由于集料级配不好或配合比控制不当,而造成的离析,则应通过增加细料或粒料进行复拌,以消除离析现象。

(3)进入施工现场的混合料发现有离析现象时应在现场路床外拌匀后再摊铺,或者退料。

(四)混合料摊铺时离析

1、现象

(1)用摊铺机摊铺后,摊铺机两侧骨料明显偏多,压实后,表面呈现带状露骨现象。

(2)人工摊铺后,混合料局部离析,粗细料局部集中。

2、原因分析

(1)出厂混合料不均匀,或者运输与倾卸过程中产生离析。

(2)摊铺机的摊铺过程中,大粒径石料被搅到两侧而二灰集中在中间。

摊铺宽度愈宽,混合料含水量越小,粗细料分离越明显。

(3)人工摊铺时,摊铺工具使用不当,如用钉耙等,使粗集料集中于表面,细料沉于下部,形成离析。

3、预防措施

(1)进混合料前,应先对供料单位原材料质量情况进行实地考查,并对混合料的配合比、拌和工艺进行试拌、复验,保证出厂混合料均匀,含水量合适。

(2)摊铺机摊铺时,分料器内始终充满混合料,以保证分料器转动时混合料均匀搅动。

(3)根据摊铺机的机型以及配合比中细料的多少,通过试铺确定摊铺的最大宽度,一般应控制在机器最大摊铺宽度的2/3。

摊铺速度不大于4m/min。

(4)非机铺时进入现场的混合料应按摊铺厚度来估算卸料堆放距离。

卸车时宜采用拖卸,即车边走边卸,以减少翻卸造成离析。

(5)严禁使用钉耙摊铺混合料和铁锹高抛混合料。

4、治理方法

(1)机摊完毕后,先初压一遍,基层表面局部出现离析,露骨松散时,应及时扫嵌事前拌和均匀的石灰粉煤灰。

扫嵌后,应适当洒水并及时碾压。

(2)基层表面出现小范围细料集中,应及时进行翻挖,挖深10cm以上。

撤上适量的碎石,洒水、拌匀、摊平、碾压,并于周边接顺。

(3)离析严重,涉及范围大,应挖除、重铺。

(五)混合料碾压时弹簧

1、现象

混合料碾压时不稳定、随着碾轮隆起,脚踩上去如橡皮土。

2、原因

(1)土基或下卧层弹簧,由于基础承载力不足,使基层无法正常碾压。

(2)混合料含水量偏大,细料过多。

3、预防措施

(1)铺筑混合料前,必须对土基或下卧层进行检测,达到质量要求后才能铺筑。

否则应进行处理或加固。

(2)混合料中的二灰用量及含水量,应符合设计。

如摊铺时发现个别料车含水量过高,应另行堆放,集中处理,不应混摊在一起。

4、治理方法

(1)产生弹簧的地方,必须将混合料翻挖掉。

若土路基“弹簧”,应将“弹簧”土清除,在该处进行换土或加固后,重新铺筑。

铺筑时,应将周边混合料刨松,与新铺的成为一体,再进行压实,此项处理应在一周之内完成,以利新老结构联结。

(2)混合料过湿造成“弹簧”,则应停止碾压,并进行翻松晾干至接近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

(六)基层表面灰浆过厚

1、现象

基层表面灰浆过多,雨天泥泞,晴天尘土飞扬。

2、原因

(1)混合料中二灰用量过多。

(2)混合料含水量偏大,碾压时二灰浆翻至表面。

(3)碾压时,人为地浇水、提浆,造成表面二灰过多。

3、防治措施

(1)在拌制混合料时,应严格按照规定的配合比进行拌制,尤其是应控制二灰的用量。

(2)严格控制混合料的出厂含水量,送至工地混合料的含水量应控制在较最佳含水量大2%~5%范围内,具体应根据天气情况确定。

以摊铺完毕后混合料能接近最佳含水量为度。

(3)在接近最佳含水量(+2%~一1%)时进行碾压。

碾压时先轻后重,先静后振,尤其在进行振动碾压时,应注意混合料有否冒浆,若有,应采用静压,以防止过多的二灰冒至表面。

(4)严禁采用浇水提浆碾压。

当摊铺好的混合料过干时,可适当喷水,但不允许浇水,并用轻压路机普压一遍,然后用振动压路机先静后振,直至压实,不能边浇水边振压,使二灰浆水大量冒出。

(七)基层压实度不足

1、现象

压实度不合格或合格率低。

开挖样洞可看到骨料松散、不密实。

2、原因分析

(1)碾压时,压路机吨位与碾压遍数不够。

(2)碾压厚度过厚,超过施工规范规定的碾压厚度。

(3)下卧层软弱,或混合料含水量过高或过低无法充分压实。

(4)混合料配合比不准,石料偏少、偏细,二灰偏多。

(5)混合料的实际配合比与使用的原材料同确定最大干密度时的配比与材料有较大差异。

3、防治措施

(1)碾压时,压路机应按规定的碾压工艺要求进行,一般先用轻型压路机(8~12t)稳压三遍,再用重型压路机(12~16t)复压6~8遍,最后用轻型压路机打光,至少两遍。

(2)严格控制压实厚度,一般不大于20cm最大不超过25cm。

(3)严格控制好混合料的配比和混合料的均匀性,以及混合料的碾压含水量。

(4)对送至工地的混合料,应抽样进行标准密度的试验,通过试验来确定或修正混合料标准密度。

(5)下卧层软弱或发生弹簧时,必须进行处理或加固。

(6)加强现场检验,发现压实度不足,应及时分析原因,采取对策。

(八)施工接缝不顺

1、现象

基层表面拼缝不顺直,或在拼缝处有明显高低不平。

2、原因分析

(1)先铺的混合料压至边端时,由于推挤原因,造成“低头”现象,而在拼缝时未作翻松,直接加新料,由于压缩系数不同,使该处升高。

(2)先铺的边端部分碾压时未压,后摊铺时部分接下去摊铺,虽然松方标高一致,但先摊铺部分含水量较低压缩性较小,碾压后形成高带。

(3)摊铺机摊铺时,纵向拼缝未搭接好。

先铺段边缘的成型密度较低;后铺段搭接时抛高又未控制好,碾压后形成接缝不顺直,或高或低。

3、防治措施

(1)精心组织施工,尽可能减少施工段落和纵向拼缝,减少接缝。

(2)在分段碾压时,拼缝一端应预留一部分不压(3~5m)以防止推移、影响压实,同时又利于拼接。

(3)摊铺前,应将拼缝处已压实的一端先翻松(长度约0.5~1m)至松铺厚度,连同未压部分及新铺材料一起整平碾压,使之成为一体。

对横向接缝压路机可以横向碾以利端部压实。

(4)人工摊铺时,尽可能整个路幅摊铺,以消除纵向拼缝。

摊铺机摊铺时,应考虑新铺的一端要与已摊好的结构层有0.5m左右的搭接,发现接缝局部漏料应随即修整。

待第二幅摊好后,再开始第一幅的碾压,以防止碾压时的横向推移。

(九)施工平整度不好

1、现象

压实后表面平整度不好,不符合规范验收。

2、原因分析

(1)人工摊铺时没有按方格网控制平整度,只靠肉眼在小面积内控制平整,大面积就无法控制。

(2)机铺时不能均匀行驶、连续供料,停机点往往成为不平点。

由于分料器容易将粗料往二边送,压实后形成“集料窝”,影响平整度。

(3)混合料系由几家单位供应故级配区别较大,影响松铺系数和压实系数;混合料的含水量不均匀,混合料离析,粗细不匀,均对平整度产生不良影响。

(4)下卧层不平,混合料摊铺时虽表面平整,但压缩量不均匀,产生高低不平。

3、预防措施

(1)非机铺时,在基层两侧及中间设立标高控制桩,纵向每5m设一个断面,形成网格,并计算混合料摊铺量。

以此作为控制摊铺的基准和卸料的依据。

(2)机铺时要保证连续供料,匀速摊铺,分料器中的料应始终保持在分料器高度的2/3以上。

(3)类同或同一厂家的料铺在同一段上,不要混杂;不同厂家的料松铺系数应由试验确定;混合料配比应稳定。

含水量均匀,以减少供料离析程度。

(4)下卧层的平整度应达到验收要求。

(5)卸料后宜及时摊铺,若堆放时间较长,摊铺时,应将料堆彻底翻松,使混合料松铺系数均匀一致。

(6)用铲车、推土机摊铺时,其行驶路线应该均匀,不应随意加铺混合料,以防松紧不一。

(7)摊铺好以后,应进行摊铺层平整度修整,然后进行碾压。

4、治理方法

先进行初压,初压后,若发现局部平整度不好,超高部分凿平,低凹部分可将其至少翻松至10cm以上,再加混合料,摊平碾压密实。

严禁贴薄层。

(十)表面起尘松散

1、现象

基层表面局有松散石子和灰料,干燥时尘土飞扬,雨天时泥浆四溅。

2、原因分析

(1)混合料级配灰量多,特别是在高温季节表面干燥快,养护不及时使表面二灰松散。

(2)碾压时洒水多,表面冒浆干燥后导致起壳松散。

(3)混合料养护期不足、强度未充分形成就通车,将表面压坏使二灰和石料松散。

(4)施工中为了表面平整,有意在表面撤一层灰,此层灰无法形成整体而松散

(5)摊铺不均匀,骨料集中处有松散现象。

3、防治措施

(1)混合料摊铺要均匀,不得有粗细料集中现象。

(2)混合料在最佳含水量时碾压,碾压时不得有意调浆和表洒灰现象。

(3)碾压成型的混合料必须及时洒水养护或洒透层沥青或作沥青封层,保持混合料表面处于湿润状态。

养护期不得少于两周。

(4)混合料在养护期要封锁交通。

强度形成后应严格控制重车通过。

若要少量通车,应作沥青封层或表面处治。

4、治理方法

在摊铺上层前将表面松散部分扫清,露出骨料,必要时可用水冲净。

(十一)混合料不结硬和弯沉值达不到要求

1、现象

养生期满后,混合料不结成板体,有松软现象,基层弯沉值超过设计规定。

2、原因

(1)采用了劣质石灰或石灰堆放时间较长,游离氧化钙含量少,或石灰未充分消解、遇水后膨胀,造成局部松散。

(2)冬季施工,气温低或经受冰冻,影响了强度的发展。

(3)混合料碾压时,含水量过小,碾压时不成型,影响强度增长。

(4)混合料碾压时,发生“弹簧”,甚至产生龟裂,压实度不足使混合料不结硬或强度低下。

3、防治措施

(1)在拌和混合料之前,应检查所用消解石灰的质量,高等级道路及需提前开放交通的道路,应采用三级以上的块灰,充分消解,石灰的质量标准见附录。

(2)一般道路可采用石灰下脚灰或化工厂的电石渣,但禁止使用游离氧化钙含量低于30%的石灰。

(3)石灰应先消解先用,后消解后用,以防止石灰堆放时间过长而失效。

一般不宜超半个月。

(4)混合料施工气温应在5℃以上;若冬季施工时,应掺加早强剂,以提高其早期强度。

(5)混合料碾压时含水量应严格控制在允许范围内,避免过干或过湿,并确保达到应有的压实度。

(6)弯沉值达不到设计值时:

1)若弯沉虽未达设计要求,但有一定的强度,则可延长养护时间,进一步观测。

一般来说,冬季混合料强度增长非常缓慢,但天气转暖后强度会迅速增长。

在此期间,不应铺筑沥青或水泥混凝土面层。

2)现场挖取样品,做室内标准状态下无侧限饱水抗压强度试验,若抗压强度明显低于规范要求(见附录),则应进行具体分析,如无特殊施工原因,则应翻掉置换。

(十二)横向裂缝

1、现象

碾压成型的混合料经过几个月或一、二年后在基层表面或沥青面层上出现横向裂缝,缝宽可达几毫米甚至更宽,深度不一,缝距一般10~30m,缝长可为部分路幅或全路幅。

裂缝数量和宽度随路龄而增长。

2、原因分析

(1)施工接缝衔接不好产生的收缩缝。

接缝前后二段混合料摊铺间隔时间越长越易裂;基层结硬后再开挖槽修复,两侧亦易拉裂。

(2)干缩裂缝。

由于混合料中水分蒸发后,干燥收缩、产生裂缝。

含水量越大收缩越严重。

(3)温缩裂缝。

碾压后的混合料,到低温季节由于冷缩而产生温缩裂缝。

(4)混合料未充分压实,强度不足或厚度不够在外荷载下产强度裂缝。

(5)土基施工时沟槽填浜处理不好,当混合料成型后,下层发生沉降使基层产生裂缝。

(6)软基沉降不均匀又时会使基层产生裂缝;如桥头搭板端部处。

3、预防措施

(1)混合料应在接近最佳含水量的状态下碾压,严禁随意浇水、提浆,以减少干缩;要防止辗压含水量过小,压实度和强度不足,造成强度裂缝。

(2)对分段施工的基层,在碾压时,应预留3~5m混合料暂缓碾压,待下段混合料摊铺后一碾压,以利衔接。

前后段施工时间不要间隔太长。

对于分层碾压的基层,上下层的接头应错开3~5m,以减少出现裂缝的机会。

(3)合理选择混合料的配比,控制细料数量;重视结构层的养护,经常洒水,防止水分过快损失,及早铺筑上层或进行封层,以利减少干缩。

(4)对于基层下的横向沟槽,必须采取措施填实,防止下沉,如采用灰土,砂砾粒或其他水稳性好,不易压缩的材料。

30cm一层土15cm一层碎石间隔回填土,对减少沉陷有效。

采用增加石灰、粉煤灰碎石基层厚度对防止沉陷性裂缝有一定的效果。

4、治理方法

在基层上或砼面层铺筑后出现横向裂缝时,可在裂缝内灌浇乳化沥青或填缝料进行修补。

以减少水分的渗入,裂缝比较严重时,可以将面层挖除,在裂缝处加铺土工布、塑料网格等隔裂材料,然后铺筑沥青面层,此法可延缓裂缝的反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