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议论文论据素材不知者无畏.docx
《高考议论文论据素材不知者无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议论文论据素材不知者无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议论文论据素材不知者无畏
三一文库XX
〔高考议论文论据素材:
不知者无畏〕
导语:
常言道:
“初生牛犊不怕虎。
”意即那些天真无邪的孩子总是凭着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锐气便启航,不顾礼俗教条,揣着行囊便出发,纵使前方荆刺隔海,险阻重重。
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文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数学家高斯18岁时解开了一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
多年后,高斯回忆说:
如果导师告诉我那是一道两千多年没有解开的难题,我不可能在一个晚上就把它解答出来。
海伦·凯勒说:
我没有见过这个世界,所以我可以描绘出更加美丽的世界。
一位中国作家也说:
不知者无畏。
请以“不知者无畏”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个字(含标点符号)。
一、审题立意
首先,我们要仔细阅读材料,弄清楚材料提供给我们的有效信息。
1、18岁的高斯——不知数学难题2000多年无解——结果一个晚上就将其解出
2、盲人作家海伦凯特——没有看过世界——可以描绘出更加美丽的世界
3、中国作家:
不知者无畏
在仔细读题之后,我们应该注意:
第一:
不知≠无知。
不知是指不知道真相、实情,属于中性词,而无知往往是指没有知识,不明事理,缺乏知识和重要常识(有时指对象对于相关领域),是属于贬义词。
第二:
不知≠未知。
我们所认为的不知是对现有的、既成的事实或真相的不知。
而对于未来的不知道,不适宜作为材料来写。
比如有同学写道:
韩信因为不知道将来刘邦会杀他,所以他才能够在战场上无畏杀敌;司马迁不知道自己将来能够成为一代史学大家,所以才无畏接受了宫刑。
第三:
“畏”字,(将这个“畏”字写错的同学太多了)应该怎样理解:
畏惧?
害怕?
敬畏?
我认为题目应该理解为:
因为“不知”,所以才可以无所顾忌,无所畏惧地而不受太多的拘束、限制,敢于去想,敢于去做,敢于去冒险。
第四:
“不知”与“无畏”的关系。
我们认为两者之间是因果关系。
①因为不知,所以好奇、善良、有创新
②因为无畏,所以充满自信、敢于尝试
③因为有了一颗无畏的心,所以才更显得不知,才能够将不知变成有知。
④因为不知,所以能无所顾忌地冲破教条与权威,大胆探索。
⑤因为不知,所以有勇气坚持自己的信念,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
⑥为人处事要有自信、不断激发自身潜能、要有良好的心态、要敢于尝试,要充满联想。
根据这样的理解,我们推断哪些材料合适,哪些不合适,就看它是否符合因果关系。
例如:
我们高三的学生并不是因为对于将来的大学生活是不知,才去无畏去追求。
李启铭并不是因为不知道撞人的后果,才无畏地开车以致于撞了人。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做如下立意:
①因不知艰险,故无畏探索②因鲁莽无知,常酿成大祸③有知而无畏,是大智大勇④因知而有畏,不敢越雷池。
第五:
有的同学将题目写成了论信心、潜能(无畏激发潜能)、论心态的重要性、要敢于尝试。
完全走题了。
二、材料运用存在的问题
第一:
现炒现卖。
因为学生的知识面有限,很难找到合适的题材。
很多学生就只好将材料中的高斯和海伦凯勒的例子拉长了来写。
各用200—300字来详写这两个例子,勉强凑数字。
第二:
堆砌事例,生拉硬拽。
随便写上一个材料,后面就加上一句:
不知者无畏,而不点明材料中的人物是怎样地不知又是怎样地无畏,然后又有了怎样的成就。
第三:
题材不合、论述不当,“伤及无辜”。
例如:
神农尝百草,不知道草药有毒,才敢去尝。
福岛五十壮士不知道核辐射的危险,所以才去守护核设施。
徒手接住坠楼小女孩的最美妈妈,因为不知道会骨折,所以才去救人。
第四:
选材不典型,说服力不强。
哥哥从小就喜欢摆弄电器,因为不知,所以什么电器都敢拆,最后开了一家小电器维修店。
或者就说我们学校、班级、咱村、咱家等某位成长的故事,不具备说服力。
第五:
乱编故事,张冠李戴。
有一个同学这样写:
战争时期,有一位小伙子被应征入伍,首先被告知是去当炊事员的。
但是到了部队,首长告诉他们说,炊事员也要有强劲的体魄,所以必须要参加操练。
操练完之后,又给他们发枪练习射击,首长也骗他们说是为了练习他们的眼力。
再后来,他们被告知要上前线了,但是首长还是没有告诉他们,这支部队将要跟日军最强大的主力作战。
这位小伙子最后战死在沙场上,脸上还保留着笑容。
死后的墓碑上写着“中国最年轻的士兵,不知者无畏!
”文章到此结束,让人不知所云。
三、适用素材
(一)不知者无畏(正面)
1、王勃写就《滕王阁序》
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竣工,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
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
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
阎都督老大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教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
听说王勃开首写道“南昌故都,洪都新府”,都督便说:
不过是老生常谈。
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
等听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
“此真天才,当垂不朽!
”。
《唐才子传》则记道:
“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
2、曹冲称象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冲曰:
“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
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
”太祖悦,即施行焉。
3、项羽“彼可取而代之也”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
“彼可取而代之也。
”梁掩其口,曰:
“毋妄言,族矣!
”刘邦则曰,“大丈夫当如此也。
”
4、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一儿曰: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
”
5、望梅止渴
《世说新语·假谲》,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为激励士气曹操说:
“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6、初生牛犊不怕虎、河滩两小儿不畏虎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
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
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
虎亦寻卒去。
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7、谒见张之洞的孙中山
一次,孙中山出洋回国,途经武昌,特到总督衙门求见。
孙中山掏出自己那张只印有姓名、籍贯的名片来,在背面写上:
“学者孙文求见之洞兄”字样,交门官递上去。
张之洞一见好生不悦,心想一介儒生,竟然与一品大员称兄道弟,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不仅拒而不见,还在名片背面写了几句话退回。
孙中山一看,背面写着:
“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
”孙中山明白,这是张之洞嫌他不恭在拿架子,不肯买账。
血气方刚的孙中山来了个照“礼”回敬,在名片背面写上: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做王侯”,再请门官送进去。
张之洞一见,大为吃惊,立即吩咐迎见孙中山,并以大礼相待。
8、皇帝的新装中的那个说出事实真相的小男孩。
9、第一个吃西红柿的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西红柿原来生长在秘鲁的森林里,叫做“狼桃”。
由于它艳丽诱人,人们都怕它有毒,只欣赏其美而不敢吃它。
16世纪时,英国公爵俄罗达格里从南美洲带回一株西红柿苗,献给他的情人英国女皇伊丽莎白。
从此,西红柿便落土欧洲,但仍然没有人敢吃它。
当时,英国医生警告人们说,食用西红柿会带来生命危险。
1830年,美国人罗伯特当众吃下10个西红柿,仍安然无恙地站在台阶上,并向大家招手致意。
人们报以热烈的掌声,乐队为他奏起了凯旋曲。
罗伯特的行动证明了西红柿没有毒。
于是,西红柿名声大振,在世界各地广为传播。
10、箭筒中的断剑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仗。
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
号角吹响,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支箭。
父亲郑重地对儿子说:
“这是传家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
”果然,佩戴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
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使着他猛地拔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
骤然间他惊呆了。
一支断箭,箭囊里装着一支折断了的箭。
“我一直挎着支断箭打仗呢!
”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顷刻间失去支柱的房子,轰然间意志坍塌了。
结果不言自明,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
拂开蒙蒙的硝烟,父亲拣起那柄断箭,沉重地说:
“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
(二)不知者无畏(反面)
1、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
2、不知法而提取地沟油假冒食用油的商家
3、摔死的走钢丝者
瓦伦达效应:
瓦伦达是美国一个著名的高空走钢索的表演者,他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
他的妻子事后说,我知道这一次一定要出事,因为他上场前总是不停地说,这次太重要了,因为有大人物要来观看,千万不能失败;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总想着走钢丝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一切。
后来,人们就把专注于事情本身、不患得患失的心态,叫做“瓦伦达心态。
”
学生考试中存在的其他问题:
1:
开头:
开头用不知道什么意思的排比句来凑数字,勉强为文,令人反感。
例如:
大海因为不知道岩石的坚硬,所以勇敢地向其撞去,才会出现美丽的浪花;雄鹰因为不知道天空的广阔,才会勇敢地搏击天空;梅花因为不知道冬天的严寒,所以才会在寒冬里暗香来。
2:
结尾:
画蛇添足者、无病呻吟者不少。
例如:
勇敢地走向未知吧,即使明天路寒马亡。
3:
卷面不清、字迹潦草。
无法否认这两者的超级重要性!
我们尽管知道这个道理,也做了不少的工作,但还没收到实际性效果,亟须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