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初三上册语文期末试题有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53335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州区初三上册语文期末试题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通州区初三上册语文期末试题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通州区初三上册语文期末试题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通州区初三上册语文期末试题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通州区初三上册语文期末试题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州区初三上册语文期末试题有答案.docx

《通州区初三上册语文期末试题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州区初三上册语文期末试题有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通州区初三上册语文期末试题有答案.docx

通州区初三上册语文期末试题有答案

2019年通州区初三上册语文期末试题(有答案)

  北京市通州区初三语文上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第Ⅰ卷基础•积累

一、选择。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

(共12分。

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狡黠(jí)悲恸(tònɡ)偃旗息鼓(yǎn)

B.缄默(jiān)忸怩(ní)声名狼藉(jí)

C.木讷(nè)解元(xiè)珠烁晶莹(shuò)

D.兀自(wù)桑梓(xīn)煞有介事(shà)

2.下列词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跋山涉水班门弄斧变本加厉变换莫测

B.层峦叠嶂承前起后高瞻远瞩恰如其分

C.功亏一篑焕然一新见异思迁举一反三

D.流连忘返明查秋毫两全其美千姿百态

3.依据对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判断词语意思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各行其是——搬弄是非

解释:

“是”有“正确”或“以为正确”的意思。

判断:

“各行其是”指各自按照自己以为正确的去做;“搬弄是非”指在别人背后乱加对与错的评论,引起纠纷。

B.不言而喻——家喻户晓

解释:

“喻”有“明白、了解”的意思。

判断:

“不言而喻”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家喻户晓”指每家每户都知道。

C.默默无闻——骇人听闻

解释:

“闻”有“听到”的意思。

判断:

“默默无闻”指独自默默地去做,不听任何外界言论;“骇人听闻”指令人吃惊的事使人容易扬名。

D.莫名其妙——不可名状

解释:

“名”有“说出”的意思。

判断:

“莫名其妙”指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表示事情很奇怪;“不可名状”指不能用语言形容(说出)。

4.结合语境,在下列语句中的横线处填写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多阅读一些文学鉴赏方面的文章不是在浪费时间,而是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例如,关于如何鉴赏文学语言的情感性,有这样的阐述:

文学是人学,表现富有情感的形象及其意义。

雨果说过,比大地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内心。

②。

文学作品以情动人,以情育人。

A.①“磨刀不误砍柴功”②文学反映客观世界,更反映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

B.①“磨刀不误砍柴功”②文学反映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更反映客观世界

C.①“滴水穿石”②文学反映客观世界,更反映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

D.①“滴水穿石”②文学反映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更反映客观世界

5.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天宫一号——即我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2019年9月29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标志着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更进一步。

B.新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实施后,包括茶室在内的20多类室内公共场所开始全面禁烟。

C.北京小吃大约二、三百种,是融合了汉、回、蒙、满等多民族风味小吃以及明、清宫廷小吃而形成。

D.古人把正月称为元,初一称为旦。

“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人萧子云《介雅》诗:

“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6.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正确一项是

柳絮般的雪,在空中飘舞一夜后,终于停了。

第二天清晨,外面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地上铺了一层白地毯,它如绸、如缎、如银、如玉……极目远望,茫茫原野,群山奔驰,镶银点翠,分外妖娆。

没过多久,孩子们都出来了。

他们在雪地里跑一段、滑一段,跑一段、滑一段,玩乐着、欢笑着,谁能说整个世界不是他们的?

A.选段中“柳絮般的雪”,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雪势大而猛。

B.选段中反复运用“跑一段、滑一段”,突出了大雪过后,地面光滑、难以行走的特点。

C.选段中运用“如……”的排比句式,形象地写出了大地的细腻、柔美、洁白。

D.“谁能说整个世界不是他们的?

”运用了反问的手法,表现了作者从雪后世界感受到的无限生机与活力。

二、填空(共8分)

7.默写(4分)

(1)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1分)

(2)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过零丁洋》)(1分)

(3)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1分)

(4),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分)

8.名著阅读(4分)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是汉代①在原《国策》《短书》《长书》等基础上整理改编而成。

主要记录了②时期谋臣策士们的言行。

这些谋臣策士往往采取巧妙的劝谏方法,让君王采纳建议,有所建树。

其中,《邹忌讽齐王纳谏》就写了③的故事。

三、综合性学习(共11分)

经过一年多的提炼和290多万群众投票评选,由“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为内容的“北京精神”表述语于2019年11月2日在北京正式向社会发布。

学校就此开展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9.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两则材料,请分别概括主要信息。

(4分)

【材料一】

城市精神对城市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巨大的灵魂支柱作用、鲜明的旗帜导向作用与不竭的动力源泉作用。

城市精神譬如一面旗帜,凝聚着一座城市的思想灵魂,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整体形象,彰显着一座城市的特色风貌,引领着一座城市的未来发展。

一座城市没有精神,就没有灵魂,就没有准确的核心理念定位,就没有奋勇争先的精神动力源泉。

只有打造出自己的城市精神,才能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使全市上下团结一致、共谋发展。

【材料二】

2019年11月2日,北京市公布了“北京精神”——“爱国、创新、包容、厚德”。

作为城市精神,它是首都人民长期发展建设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财富的概括和总结,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体现了首都历史文化的特征,体现了首都群众的精神文化追求。

北京市委副秘书长傅华表示,“爱国、创新、包容、厚德”是一个有机整体,充分体现了城市精神与核心价值的相互协调、城市共性与北京个性的相互兼容、历史底蕴与未来取向的相互统一、城市特色与市民气质的相互融合,反映了北京特有的文化品位和首善特质。

信息一:

(2分)

信息二:

(2分)

10.“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表述语正式发布后,专家进行了解读。

请你参照专家解读的形式,从“北京精神”的另外三个方面任选一个填在下列横线上尝试解读。

(不少于50字。

4分)

解读“爱国”精神:

“北京是一个最能彰显中华民族爱国传统的城市。

不管是五四运动、卢沟桥事变,还是新中国成立掀起的建设热潮、奥运会北京市民的参与精神,都显现出这座城市强烈的爱国热情和精神品质。

”——国防大学教授公方彬

解读“”精神:

11.学校要开展“践行‘北京精神’,争做时代先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请你设计出三个活动形式的名称并简述主要内容。

(3分)

名称及内容:

①②③

第Ⅱ卷理解•表达

4、文言文阅读(共8分)

阅读《师说》(节选),完成第12—14题。

嗟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2.下列词语中“师”字与“不耻相师”中“师”用法不同的一项是(只填字母。

2分)

A.或师焉B.则耻师焉C.耻学于师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4分)

(1)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文:

(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译文:

14.“其皆出于此乎?

”中的“此”指的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2分)

答:

五、现代文阅读(共21分)

(一)阅读《听戏》,完成第15—17题。

(共11分)

王国华

有一年,老爹老妈被我从老家接来。

我问他们:

“听过二人转吗?

”老爹说:

“听过,咱们那边有卖碟片的,都是杂耍什么的,没多大意思。

”我说:

“我给你们放一张碟吧,纯唱的。

我给他们放了《冯奎卖妻》。

开饭时间到了,喊两位老人吃饭,一看,他们正坐在沙发上抹眼泪。

《冯奎卖妻》是典型的苦戏。

这样的戏还有很多。

有个传统相声叫《哭四出》,讲的是一位老太太高高兴兴去看戏,第一出看的是《白毛女》。

白毛女苦啊,老爹被地主逼债,大年初一喝了卤水自杀。

老太太进入情境,跟主人公一起哭个昏天黑地。

有人劝她,老太太,别哭了,演完了,看下一出吧。

下一出是《秦香莲》。

秦香莲带着两个孩子,被韩琦追杀到庙里,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只好向韩琦哭诉详情。

台上秦香莲哭,台下老太太哭。

刚哭完,《孟姜女》又开戏了。

这部戏更惨,孟姜女把长城都哭倒了,老太太能不跟着哭吗?

接下来是《祥林嫂》,祥林嫂的命运太悲惨了,老太太哭着说:

“我这不是看戏,我是吊孝来了。

所谓戏剧化,不是复杂化,而是简单化,把纷繁的生活简化为对与错、善与恶、真与假、悲与喜,其中尤以悲喜为最,丑角的插科打诨可以让人笑得肚子疼,而旦角的哭天抢地则把苦情做到了极致。

苦戏经过几百年的打磨增删,字斟句酌,抓主轴情绪的能力炉火纯青。

《窦娥冤》中有一句: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无论用哪种戏剧形式去唱,都感天动地,令人潸然泪下。

中老年人爱看戏,大概就是喜欢这种直逼情绪底线的感觉吧?

还有一种戏,就是卖弄唱腔,跳过来跳过去地逗嘴皮子。

京剧以玩唱腔、玩流派、玩源流著称,一字一板都要讲究出处。

这,却也是很多人喜欢它的原因之一。

人到中老年,情感和精神越来越麻木,一方面需要大爱大恨的刺激,一方面也需要没有任何意义的哼哼哈哈,仿佛儿童下意识地随口唱出的小调。

两种方式,都属精神按摩。

是按摩的两极。

公园里,老人们拉着胡琴,“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面无表情,不带一点感情色彩。

还有什么需要表达的呢,玩呗!

戏剧有着很强的教化功能。

仁义礼智信,一个一个细数端详。

小时候看过一出戏,叫《墙头记》,木匠张老汉有两个儿子大乖和二乖,老汉年纪大了,轮流在儿子家中养老。

因为每个月有长有短,两个儿子都不想多轮上一天,大儿子就把老父亲撂在二儿子家的墙头上。

表演很滑稽,观众都哈哈大笑。

我不经意间一回身,看到一个中年人也在哈哈笑,笑得前仰后合,鼻涕泡都出来了。

他可是村里有名的不孝之子啊!

谁家孩子对父母不好,人们就愤愤地说,畜生!

你别像某某某一样,打爹骂娘!

这出戏简直就是专门给他演的,他应该惭愧才对,怎么倒像个没事人一样看热闹呢?

戏剧把问题简单化了,无奈人生是复杂的,各种可能性都有。

或许他已经在内心深处论证了一千次,证明自己是孝顺的,如果说有摩擦,也是父母不懂事,是别人不理解自己而已。

戏里演的是别人,跟自己没任何关系——他轻而易举地把自己开脱了出来。

苦戏或许可以让他陪着主人公掉泪,但在大是大非面前,他绝对入不了戏。

戏啊,毕竟是戏。

生活呢,还是生活。

(《读者•原创版》2019年第8期)

15.作者围绕听戏,写出了听戏人的行为感受。

阅读作品,填写下面的表格。

(4分)

戏的功能种类人的行为感受

第一种苦戏①

第二种②③

第三种④不羞愧看热闹

16.阅读画线句子,结合文章内容,揣摩中年人“笑”的对象和原因。

(2分)

①“笑”的对象:

②“笑”的原因:

17.结合文章内容,理解“戏啊,毕竟是戏。

生活呢,还是生活。

”一句的含义(5分)

答:

(二)阅读《萨其马里的硼砂》,完成第18—20题。

(共1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