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科技成就.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532113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4.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docx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科技成就.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docx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李约瑟(1900-1995),英国人,以生物化学研究而著称,在国际生化界享有盛誉,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被誉为“20世纪的伟大学者”、“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1936年英国剑桥大学生物化学实验室三位年轻的中国学生鲁桂珍、王应睐和沈诗章来攻读博士学位。

这些成绩优异、聪明机智的中国学生使他发现中国人不象某些西方人所说的属于“不开发人”之列。

李约瑟开始对中国产生浓厚兴趣,从37岁起决定学习中文,转而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医学,从此一发而不可收.1954年,李约瑟出版了《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轰动西方汉学界。

他在这部计有三十四分册的系列巨著中,以浩瀚的史料、确凿的证据向世界表明:

“中国文明在科学技术史上曾起过从来没有被认识到的巨大作用”,“在现代科学技术登场前十多个世纪,中国在科技和知识方面的积累远胜于西方”。

中国古代数学成就

二进制思想的开创国《易经》是我国伏羲、周文王等当政者积累观天测算经验而成的关于天象气象和人变易的经典,系统准确地表达了二进制数据这一观念。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千、万这13个单字记十万以内的任何数字,当时最大的数字是三万。

我国是最早使用十进位位值制记数法,包括十进位和位值制两条原则,"十进"即满十进一;"位值"就是一个数码表示什么数,要看它所在的位置而定。

就使极为困难的整数表示和演算变得如此简便易行,我们的口语或文字表达的数字也遵守这一原则,比如一百二十七。

古美洲玛雅人虽然懂得位值制,但用的是20进位;古巴比伦人也知道位值制,但用的是60进位。

20进位至少需要19个数码,60进位则需要59个数码,这就使记数和运算变得十分繁复,远不如只用9个数码便可表示任意自然数的十进位制来得简捷方便。

在文明古国巴比伦使用的是60进位制

十进制是中国人民的一项杰出创造,在世界数学史上有重要意义。

著名的英国科学史学家李约瑟教授曾对中国商代记数法予以很高的评价,"如果没有这种十进制,就几乎不可能出现我们现在这个统一化的世界了",李约瑟说"总的说来,商代的数字系统比同一时代的古巴比伦和古埃及更为先进更为科学。

"

算筹 根据史书的记载和考古材料的发现,古代的算筹实际上是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小棍子,一般长为13--14cm,径粗0.2~0.3cm,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骨、象牙、金属等材料制成的,大约二百七十几枚为一束,放在一个布袋里,系在腰部随身携带。

需要记数和计算的时候,就把它们取出来,放在桌上、炕上或地上都能摆弄。

别看这些都是一根根不起眼的小棍子,在中国数学史上它们却是立有大功的。

在算筹计数法中,以纵横两种排列方式来表示单位数目的,其中1-5均分别以纵横方式排列相应数目的算筹来表示,6-9则以上面的算筹再加下面相应的算筹来表示。

表示多位数时,个位用纵式,十位用横式,百位用纵式,千位用横式,以此类推,遇零则置空。

这种计数法遵循十进位制。

但据史料推测,算筹最晚出现在春秋晚期战国初年,一直到算盘发明推广之前都是中国最重要的计算工具。

算盘关于算盘的来历,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年,随着算盘的使用,人们总结出许多计算口诀,使计算的速度更快了。

这种用算盘计算的方法,叫珠算。

到了明代,珠算不但能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还能计算土地面积和各种形状东西的大小。

  由于算盘制作简单,价格便宜,珠算口诀便于记忆,运算又简便,所以在中国被普遍使用,并且陆续流传到了日本、朝鲜、美国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现在,已经进入了电子计算机时代,但是古老的算盘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各行各业都有一批打算盘的高手。

使用算盘和珠算,除了运算方便以外,还有锻炼思维能力的作用,因为打算盘需要脑、眼、手的密切配合,是锻炼大脑的一种好方法。

分数和小数的最早运用在我国古代,西汉时期《九章算术》中就有了系统的分数运算方法,这比欧洲大约早1400年。

从后来刘徽所作的《九章算术注》可以知道,在《九章算术》中,讲到约分、合分(分数加法)、减分(分数减法)、乘分(分数乘法)、除分(分数除法)的法则,与我们现在的分数运算法则完全相同。

另外,还记载了课分(比较分数大小)、平分(求分数的平均值)等关于分数的知识,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统叙述分数的著作。

       分数运算,大约在15世纪才在欧洲流行。

刘徽在《九章算术注》中介绍,开方不尽时用十进分数(徽数,即小数)去逼近,首先提出了关于十进小数的概念.而西方的斯台汶直到1585年才有十进小数的概念,且他的表示方法远不如中国先进,

九九表的使用作为启蒙教材,我们都背过九九乘法表:

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九九八十一。

而古代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因此称"九九表"。

九九表的使用,对于完成乘法是大有帮助的。

齐恒公纳贤的故事说明,到公元前7世纪时,九九歌诀已不希罕。

也许有人认为这种成绩不值一提。

但在古代埃及作乘法却要用倍乘的方式呢。

举个例子。

如算23×13,就需要从23开始,加倍得到23×2,23×4,23×8,然后注意到13=1+4+8,于是23+23×4+23×8加起来的结果就是23×13。

从比较中不难看出使用九九表的优越性了。

此前在湘西里耶古城出土的一枚秦简上也发现了距今2200多年的乘法口诀表,并被考证为中国现今发现的最早的乘法口诀表实物。

除了里耶秦简外,与张家界古人堤遗址发现的这枚简牍样式基本一致的"九九乘法表"还曾在楼兰文书中见到过,那是写在两张残纸上的九九乘法表,为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上个世纪初期发掘。

负数的使用在《九章算术》中,除了引进正负数的概念外,还完整地记载了正负数的运算法则,在国外,负数出现得很晚,直至公元1150年(比《九章算术》成书晚l千多年)

解高次方程的霍纳法是法国数学家霍纳(W.G.Horner,1786-1837)于1819年建立的,但是宋代数学家秦九韶在1247年提出的方法实际上与霍纳法一致,却早于霍纳572年。

天文学

我国古代天文学从原始社会就开始萌芽了。

公元前24世纪的帝尧时代,就设立了专职的天文官,专门从事"观象授时"。

又因为古代占星家以奇异天象来预卜灾难,如水旱天灾、地震、兵乱、篡权等等,因此历代王朝都十分重视天文之观测、记录,设官署专司其职,早在仰韶文化时期,人们就描绘了光芒四射的太阳形象,进而对太阳上的变化也屡有记载,描绘出太阳边缘有大小如同弹丸、成倾斜形状的太阳黑子。

在我国河南安阳出土的殷墟甲骨文中,已有丰富的天文象现的记载。

这表明远在公元前14世纪时,我们祖先的天文学已很发达了。

举世公认,我国有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天象记载。

我国是欧洲文艺复兴以前天文现象最精确的观测者和记录的最好保存者。

西方关于幻日现象(大气上层冰结昌体所形成的虚幻的日光、日晕和弧光)是在公元17世纪发现的,而中国的天文学家整整1000之前就已经观察到这种复杂现象,并对每一个组成部分加以描述,给予定名。

当西方人争论谁在1615年左右最先发现太阳黑子时,中国早在公元前约140年成书的《淮南子》中说:

“日中有 乌。

”公元前165年的一次记载中说:

“日中有王字。

”战国时期的一次记录描述为“日中有立人之像”。

更早的观察和记录,可以上溯到甲骨文字中有关太阳黑子的记载,离现在已有3000多年。

从公元前28年到明代末年的1600多年当中,我国共有100多次翔实可靠的太阳黑子记录,这些记录不仅有确切日期,而且对黑子的形状、大小、位置乃至分裂、变化等,也都有很详细和认真的描述。

公元前1400年至公元1600年间,中国有90项超新星记录,其中1054超新星是近代射电天文学家感兴趣的蟹状星云的残迹,而西方过去对此闻所未闻。

世界天文史学界公认,我国对哈雷彗星观测记录久远、详尽,无哪个国家可比。

我国公元前240年的彗星记载,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哈雷彗星记录从那时起到1986年,哈雷彗星共回归了30次,我国都有记录。

早在2000多年前的先秦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对各种形态的彗星进行了认真的观测,不仅画出了三尾彗、四尾彗,还似乎窥视到今天用大望远镜也很难见到的彗核,这足以说明中国古代的天象观测是何等的精细入微。

我国已故著名天文学家张钰哲在晚年考证了《淮南子·兵略训》中"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这段文字,认为当时出现的这颗彗星也是哈雷彗星。

他计算了近四千年哈雷彗星的轨道,并从其他相互印证的史料中肯定了武五伐纣的确切年代应为公元前1056年,这样又把我国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的年代往前推了800多年。

我国古代在创制天文仪器方面,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创造性地设计和制造了许多种精巧的观察和测量仪器。

我国最古老、最简单的天文仪器是土圭,也叫圭表。

它是用来度量日影长短的,它最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已无从考证。

此外,西汉的落下闳改制了浑仪,这种我国古代测量天体位置的主要仪器,几乎历代都有改进。

东汉的张衡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利用水利作为动力的浑象。

元代的郭守敬先后创制和改进了10多种天文仪器,如简仪、高表、仰仪等。

医学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众所周知的。

造纸术发明于汉代,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发明于宋元时期,其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所起的重大推动作用,已为全世界所公认。

特别是后三大发明,于13~14世纪传至欧洲,成为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兴起的强大杠杆。

世界著名的哲学家、史学家、政治家对此都有明确的论断。

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在17世纪指出:

"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竟至任何帝国、任何教派、任何星辰对人类事务的力量和影响都仿佛无过于这些机械性的发现了。

"英国著名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在20世纪指出:

"要是没有这种贡献,就不可能有我们西方文明的整个发展历程。

因为如果没有火药、纸、印刷术和磁针,欧洲封建主义的消失就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

中国古代的"大发明"不只这四项,还有中医学。

中医学不是一般的发明,而是"大发明",是比造纸术、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更杰出的发明和创造,可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

          

刮痧疗法最早"沙"是指一种病证。

刮痧使体内的痧毒,即体内的病理产物得以外排,从而达到治愈痧证的目的。

因很多病症刮拭过的皮肤表面会出现红色、紫红色或暗青色的类似"沙"样的斑点,人们逐渐将这种疗法称为"刮痧疗法"。

是根据中医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遵循"急则治其标"的原则,运用手法强刺激经络,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从而起到醒神救厥、解毒祛邪、清热解表、行气止痛、健脾和胃的效用。

一般每处可刮20下。

如患有头痛或喉痛,则取坐位;头晕眼花或胸腹疼,则取仰位;如肩背腰骶等处疼,则取俯卧位。

如能依次刮完,病人立即感到轻松,可让病人休息几分钟,在前胸、后背肋间、颈椎上下,或两肩肿岗上岗下,再每处刮动十余下,再饮糖姜水或白开水,病人会异常舒畅。

推拿的功效第一,调整脏腑功能。

中医把人体的病理变化归结为脏腑功能的失调。

推拿就是运用手法技巧使失调的脏腑功能重新趋向新的平衡,以此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强身的目的。

第二,疏通经络气血。

气血是维持生命的主要物质,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传导、联络的通道。

经络气血一旦失常,外邪便可内传脏腑而致病;而脏腑有病,也可通过经络反映到体表来。

推拿通过手法刺激,可以促进经络功能及气血生成和运行,从而使脏腑机能协调,外邪可防,内病得治。

第三,疏理肌肉筋骨关节。

推拿手法作用于皮肤,可调节开阖;作用于肌肉,可疏通腠理;作用于血脉,可以祛瘀通滞,使气血畅行。

推拿手法可直接纠正"筋出槽,骨错缝",因此,无论从外入内的外感病还是由内及外的内伤病,以及跌仆损伤等,都可以用推拿来加以治疗。

"拔罐疗法"."拔管子"或"吸筒"。

能使施治部位造成充血现象,从而产生治疗作用。

火罐有竹制.玻璃制等多种,本法在民部很常用,多与针刺配合使用,能提高治疗效果。

主要用于风湿痛.腰背肌肉劳损.头痛.腹痛及哮喘等症。

球据资料查证,在明朝嘉庆年间,由实心改成空心球,到清朝乾隆年间开始盛行。

其通过对手部穴位的刺激作用来疏通经络、调活气血的功能逐渐为人们所认识。

五禽戏是我国古代体育锻炼的一种方法,创始人是东汉末年名医华佗。

华佗总结了前人模仿鸟兽动作以锻炼身体的传统做法,创编了一套保健体操,包括虎、鹿、熊、猿、鸟的动作和姿态,也就是五禽戏。

它比瑞典发明的医疗体操要早一千多年。

一次,华佗看到一个小孩抓着门闩来回荡着玩耍,便联想起"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的道理,于是想到人的大多疾病都是由于气血不畅和瘀寒停滞而造成的,如果人体也像"户枢"那样经常活动,让气血畅通,就会增进健康,不易生病了。

近年来五禽戏作为康复医疗的一种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中风后遗症,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症,脊髓不全性损伤等患者的辅助治疗。

针灸是中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的医学者认为用针来刺身体上的穴位,可以治疗不同的病症。

用针灸来治疗病痛的方法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春秋战国时期,神医扁鹊就曾用针灸治好虢国太子的“尸厥”,让太子死而复生,从而给后人留下了针灸治病的传奇。

“宋天圣针灸铜人”。

 针灸铜人由北宋著名的医学家王维一负责设计,于1027年铸成了两具一模一样的针灸铜人,被后来的人们称为 铜人标有354个穴位名称,所有穴位都凿穿小孔。

体腔内有木雕的五脏六腑和骨骼。

因此,不仅可以应用于针灸学,也可应用于解剖学。

更为奇特的是它的实用性。

宋代每年都在医官院进行针灸医学会试,会试时将水银注入铜人体内,将体表涂上黄蜡完全遮盖经脉穴位。

应试者只能凭经验下针。

一旦准确扎中穴位,水银就会从穴位中流出.中国中医针灸研究院通过外交途径向俄罗斯方面索回“明正统针灸铜人”,但遭到婉言拒绝。

皇帝内经:

对人是怎么生成的,人体是由什么组成的,人的生理怎样,疾病为什么会发生,如何分析判断疾病的病位和性质,怎样才能治愈,如何预防,怎样才能保持健康而长寿的目的等问题,都做了天才的回答.是一个完整的医学体系,受到世界各国医学界的推崇.注重整体观念,强调人体本身是一个整体,小宇宙,与大宇宙{自然界}密切相关.运用五行学说解释生理,病理现象,指导诊断与治疗,把阴阳对立看成是宇宙间万事万物产生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人体在正常情况下阴阳平衡,一旦这种平衡补破坏,就会生病.

阴阳、五行——

阴阳观念最早记载于周易,一阴一阳谓之道,阴代表柔弱,安静,退守等性质和具有这些性质的事物,阳则相反.天气属阳气,性质是上升的,地气属阴气,性质是沉滞的.阴阳二气上下对流而生成万物,乃是天地的秩序.如果阴阳气不和,自然界发生灾异.

五行说把宇宙万物归结为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之间有相生相克的关系.

在实践中可视为一种传播符号。

阴阳本是古人解释自然现象的一对概念。

进入中医学以后的阴阳学说,成为用来解释人体腑脏生理以及诊断、治理和处方用药的一种说理工具。

春秋时期的医家认为,人致病原因有“六气”,即:

阴、阳、风、雨、晦、明。

“阴淫寒疾,阳淫热疾”,意思是阴气太盛使人患寒病,阳气太盛使人患热病。

这种理论很难用今天的科学原理来说明它,但阴阳学说用到医学理论中,在描述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以及在诊断和用药归类上,起了至今仍然无法否定的作用。

人体在生理活动过程中,物质与机能之间,必须经常保持着相对的动态平衡,如果阳气(如热能)与阴质(如体液)在消长过程中不能保持这种平衡,就会产生阴阳的偏盛偏衰,从心理状态向病理状态转化。

所谓“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就是这个意思,治疗时则“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寒热理论是阴阳学说具体运用到医疗实践中时,用得最多的理论。

  中医学还把古人的五行学说搬到医学理论中,五行即古人所认为的人们生活离不开的五种物质,即金、木、水、火、土,分别以肝、肺、肾、心、脾代表之。

五行说在医学中的应用,不乏牵强附会和主观臆造的部分,但其积极意义是,它强调人的脏器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转化的关系,这对于医疗实践是有指导意义的。

五行之比五脏,只不过是一套新的术语、新的符号而已。

甚至于中医学中的肝、肺、肾、心、脾,也分别是人的某些生理功能的符号,它们与现代解剖学中的肝、肺、肾、心、脾并不完全相同,虽然后来的解剖学证明,某一功能并不是这一种脏器所发出的。

因为这个符号标识的是某些生理功能,并不确指某具体的脏器。

比如,中医学中的“心”有“主神明”的功能,故有所谓“心者,精神之所舍也”的说法。

而解剖学证明,心脏根本无此功能。

有两条原因妨碍着人们去探讨和认识太极八卦图:

一是神秘化观点,认为太极八卦图的道理深不可测,非一般人所敢于问津;二是迷信观点,认为太极八卦图是卜卦算命的迷信东西,必须严加禁止。

它不但在古代为人民建树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就是在现代也做出极重大的贡献。

1930年一月美国天文学家汤保发现了太阳系的第九颗行星枣冥王星。

旋即有人提出,太阳系有没有第十颗行星呢?

由于冥王星发现不久,观测数据还不精确,预测第十颗行星的努力接连遭到了失败。

当时在法国勤工俭学的只有二十七岁的中国人刘子华,下定决心要别开生面,不依靠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去预测太阳系的第十颗行星。

刘子华并不是凭空设想,他发现太阳系的各星体与八卦的卦位,存在着对应关系。

他依据这个关系,利用天文参数进行计算,证明出每一对应卦位所属星体的平均轨道速度和密度均分别为一个密值。

经过反复运算,刘子华终于第一个算出了这第十颗行星的平均轨道运行速度为每秒二公里,密度为每立方厘米0.424克,离太阳的平均距离为74亿公里,按照希腊神话命名原则,在冥王星后面的叫做“木王星”。

刘子华把自己的预测,写成了题为“八卦宇宙论与现代天文”的论文,交给了法国巴黎大学,作为考取博士学位的论文。

论文获得了一致的赞赏,1938年正式授予刘子华法国国家博士学位。

这是中国科学家在现代运用太极八卦图,做出的震动世界的伟大贡献。

中国古老的太极八卦图,对现代科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近代医学科学中最伟大、最有益于人类的一个学科——免疫学,产生于人类为预防天花而进行的种痘实践中。

葛洪于300年最早记载了这种疾病,在1000年已经发明天花预防接种,1500年中医已公开著书介绍这种疗法。

这时欧洲人对此一无所知,许多患者因此失去生命。

中国种痘法西传后,1700年经土耳其传到英国(1722年,英国驻土耳其伊斯兰堡朝廷大使夫人沃尔斯莱·蒙塔古夫人-MadamMaryWolseleyMontagu-让自己的孩子们全种上痘,并把种痘术带回英国,在欧洲广为宣传)。

十九世纪初,爱德华·真纳(EdwardJenner,1749-1823)发现了牛痘苗可安全预防天花。

  此外中国的建筑,结构上的独特合理,避雷防震效果好.陶瓷工艺、纺织工艺\染色工艺.铸铁技术的发明,把铁熔化而浇铸的方法——在欧洲一直到公元1380年才知道,可是在中国早在纪元前2世纪人们已经习惯用浇铸法制造农具了。

在中国古代优秀的科技成果中,除了广为人知的火药、造纸术、指南针和印刷术这“四大发明”外,还有一门鲜为人知的“千古绝学”--中国古代律学。

两千多年来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所谓“律学”,即研究乐音体系中音高体制及其相互的数理逻辑关系的科学。

它是音乐声学、数学和音乐学互相渗透的一门交叉学科。

中国是一个极为重视音乐传统的国度,《尚书》中就有“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的记载。

在古代中国,制定历法以观天象、统一音高标准及度量衡规范,是一国之君的头等大事,从《史记》开始,二十四史中有16部单辟《律历志》或《乐书》一章,专门记述相关时代的律学成果以及音高标准的计算问题。

,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有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去发掘和探索。

楼兰古城

楼兰古城遗址位于新疆若羌县若羌县境内罗布泊以西人迹罕至,环境异常的荒凉、凶险。

然而据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2世纪楼兰就是西域最繁华的地区之一,是水草丰美的绿周,古楼兰国有人口14000余,士兵近3000,真可谓是一泱泱大国。

法显谓:

“其地崎岖薄瘠。

俗人衣服粗与汉地同,但以毯褐为异。

其国王奉法。

可有四千余僧,悉小乘学。

”古楼兰又是古丝路上西出阳关的第一站,当年在这条交通线上是“使者相望于道”,交通繁忙,城市经济繁荣,有着极盛一时的历史和灿烂的绿洲文化。

奇怪的是,声名赫赫的楼兰王国在繁荣兴旺了五六百年以后,却从4世纪之后,史不记载,传不列名,突然销声匿迹了。

7世纪时,唐玄戕取经归来,看到楼兰国“城廊岿然,人烟断绝”,其萧条之景,使人顿生沧海桑田之感慨!

1900年3月斯文·赫定率队考察罗布泊,差些全军覆没,因而宣称这里是可怕的“死亡之海”!

1980年5月我国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蒙难失踪,更给这座古城蒙上一层神秘可怖的面纱。

近年上海的“独行侠”余纯顺历时8年在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后,倒毙罗布泊荒漠,又给蒌兰古城平添了几分凄凉和悲壮。

楼兰古城究竟是怎样消失的?

楼兰遗址究竟在哪里?

楼兰的自然环境究竟有多恶劣?

楼兰有些什么文化遗存?

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外考古学家和科学家关注的问题。

楼兰也是中外探险爱好者憧憬向往的神秘之地。

1979年12月,考古学家王炳华带领的考察队,一座有42座墓组成的墓葬群显示出来。

 6座摆成光芒四射的太阳型的墓以其恢宏的气势让在场所有的人目瞪口呆。

6座墓的主人皆为男性。

据碳14测定为距今3800年左右遗存。

还在楼兰墓葬群中发掘出了一具女性木乃伊,经测定距今已有3380年,干尸衣饰完整,面目清秀,女尸的牙齿、毛发、指甲都保存完好,定名为“楼兰美女”,可以肯定,古墓沟文明和其2000后的楼兰文明有着某种联系,但是两个文明之间关键的一环却失落了。

在楼兰遗址出土的大量遗物,也充分表明楼兰古城地位的重要。

有种类多样的丝绸织品,如锦、缎、纟罗、绮等。

出土的丝绸织品,虽经近两千年,但色彩依然绚丽,图案精美,其中有的织法现在早已失传,表明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丝绸纺织水平的高超。

近年在楼兰遗址的一个古墓葬中出土了身着精美华丽丝绸服装的西方人遗体,据认为很可能是到中国来从事丝绸生意的西方富商,因暴病而死在这里。

同时,在楼兰遗址还出土了不少具有古希腊文化和中亚文化特征的雕刻品和艺术品。

此外,还有来自西方的其他物品,如玻璃制品等。

出土的这些作为东西方交流证据的大量实物,充分表明楼兰古城的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是很繁忙的。

楼兰古城的繁荣,是和当时开放的通商贸易环境密切相关的。

从楼兰遗址发掘出的文物震惊了世界,其中有珍贵的晋代手抄《战国策》,考古工作者其他文物有做工精细的汉锦,还有汉五铢钱、贵霜王国钱币、唐代钱币、汉文和会卢文残简等。

楼兰古城是由于自然和人为多方面的复杂原因,导致河流改道,风沙侵袭,被掩埋于大漠中的。

  玛雅人居住的地点就在今天的中美洲,神秘的遗迹也在幽静的丛林里,他们留下来的巨大石造遗迹与高超的艺术作品,连今天的技术都望尘莫及。

玛雅的金字塔可说是仅次于埃及金字塔的最出名的金字塔建筑了。

他们看起来不太一样,埃及金字塔是金黄色的,是一个四角锥形,经过几千年风吹雨打已经有点腐蚀了。

玛雅的金字塔比较矮一点,也是由巨石堆成,石头是灰白色的,整个金字塔也是灰白色的,他不完全是锥形的,顶端有一个祭神的神殿。

玛雅金字塔四周各有四座楼梯,每座楼梯有九十一阶,四座楼梯加上最上面一阶共三六五阶(91x4+1=365),刚刚好是一年的天数。

玛雅人非常重视天文学的数据,他的建筑里处处都是这些关于天体运行规律的数字。

除了阶梯数目外,金字塔四面各有五十二个四角浮雕,表示玛雅的一世纪五十二年。

玛雅的天文台与现在的天文台十分类似。

以凯若卡天文观测塔为例,建筑在巨大而精美的平台上,有小的台阶一阶阶地通往大平台。

玛雅的天文台与现在的天文台有些相似,也是一个圆筒状的底楼建筑,上面有一个半球型的盖子,这个盖子在现在天文台的设计是天文望远镜伸出的地方。

他们在位置上都与太阳及月亮对齐,近年来考古学家认为古时候玛雅的天文学家建立了一个地区性的天文观测网。

历史记载,望远镜是伽利略十六世纪才发明的,接着才有大型天文台的出现,而天文观测网的观念是近代才出现的,这样的观念可说是相当先进。

由此可以肯定的是,玛雅人当时的科学与今天相比毫不逊色。

玛雅叫“卓金历”的历法记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