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五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52842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一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一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第五单元教案.docx

《一第五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第五单元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第五单元教案.docx

一第五单元教案

一、教材分析

    《学弈》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四、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小组自主合作,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课文,自读自悟并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解。

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3、学生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4、学生能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进一步了解体会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积累文言文名句,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五、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

  六、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背诵以前学过的寓言故事《刻舟求剑》、《郑人买履》.(慢、注意朗读节奏,古筝配乐《高山流水》)。

  导入:

回忆归纳以前学习古文的方法步骤:

1、熟读成诵,2、理解文意,3、明白道理。

(课件出示)

  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要学习一篇新的文言文,教师板书《学弈》,学生通过预习讲解课题。

  [设计意图]:

现代认知心理学和教学设计研究证明,学习者之所以愿意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主要不是因为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新颖或者教学情境生动有趣,而是他们了解到新的学习任务同自己后续的学习、生活有着什么样的联系。

所以,学什么、为什么学、用什么方式学,这是在任何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必须与学习者沟通的。

只有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才能更好地激发其学习动机,投入到学习中来。

  

(一)、熟读成诵(读之前引导学生说出朗读时需注意的要点:

1、注意朗读的节奏,2、读准字音(特别是翘舌音,本文“之”字较多,强调学生一定读好六个“之”字。

3、放慢点速度)(课件出示)

   1、准备:

同学互读(正音、纠错)。

   2、指名读(好中差各一名,自评、生评、师评)。

   3、教师范读(生评,师趁机强调节奏,翘舌音)。

(配乐)

   4、自己练习一分钟(个别指导)。

   5、全班齐读(学生自评、教师点评)。

(配乐)

   6、小组比赛读(互评)。

(配乐)

   7、师生接读。

   8、检查背诵情况(小组成员互相背诵)

  [设计意图]: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师生为解决问题采用了两条基本途径:

同伴互助,分享彼此的思考;潜心读书,与文本、作者充分对话。

在这里教师以让学生读通、读顺、读出滋味为学习文言文的起点。

在教师的“陪伴”下,学生动口、动脑、自我磨练诵读古文的能力,同时也感受到诵读古文的乐趣。

在多次诵读中,学生既能感悟文言文的特点,又能明确下一步学习的方向。

  

(二)、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理解文意。

   1、组长组织组员借助书下注解,理解文章大概意思。

   2、写一写(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

   3、小组交流。

(练习说意思)

   4、小组选代表汇报。

    [设计意图]:

在合作学习中,激发学生边读边想。

在反复诵读谈论中,展现学生对课文的“个性化感悟”。

  (三)、分析课文、明白道理。

    师:

从课文中找一找反映两人学习结果的句子。

    生: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师:

能针对这句话提个问题吗?

    生:

为什么两人一起学习,结果却截然不同呢?

    师:

从课文中找出答案,读一读,简单概括

    生: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师:

(板书:

其一人:

专心致志,一人:

三心二意)

  (四)、由学弈想到的: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态度的重要性。

(小组合作交流后发言)

    [设计意图]:

在漫谈中进行高效的师生互动与交流,启发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体验,并用最简洁的表达形式来表达各自“个性化”的情感体验,体现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目标的落实,促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

在准确地摸清学生底细的基础上,逐步引领学生由现实走进文本,又由文本回到现实,在阅读教学中走一个来回。

  (五)、学生自创警示语:

态度决定结果/态度是最好的老师(例子)

    [设计意图]:

学生在理解本文寓意的基础上,又联系生活实际说了说态度对于我们的重要性,一节语文课听说读写各个环节缺一不可,最后安排这个环节设计,意在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六)、课外拓展阅读。

(配乐学生自读自悟)

    [设计意图]:

推荐几句古文中的经典名句,在加大课外阅读量的基础上,让学生更深的感受中国文言文的独特魅力。

  七、板书设计

          学弈 (学下围棋)

          其一人:

专心致志

             (学生自创)警示语:

________________

           一人:

三心二意

  八、作业设计

   1、小组合作根据课文内容编写故事。

   2、课后读一读、背一背老师推荐的课外拓展阅读。

    [设计意图]:

作业的弹性设计,融语文课程中“积累”和“实践”等多种目标于一体,将有形的课堂在无形中加以拓展,而学生也必将在拓展中再次受益。

  九、教学反思

  《学弈》是一篇文言文,这篇文言文选自《孟子?

告子》,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文章先说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人,然后讲弈秋同时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最后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异。

 

《学弈》导学案

《学弈》导学案

建议课时:

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读通课文,理解课文意思。

背诵课文。

2、能了解古今语言的区别,能根据课后的注释理解课文。

3、能从课文中领悟到做事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4、对文言文产生兴趣,并尝试在课外读一些文言文。

资料准备:

一、词语解释及翻译

弈:

下围棋

弈秋:

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通国:

全国。

之:

的。

善:

善于,擅长。

者也:

是……的人。

(判断句式)

使:

让。

诲:

教导。

其:

其中。

惟弈秋之为听:

只听弈秋(的教导)。

虽:

虽然。

之:

代词,他,指弈秋的教导。

鸿鹄:

天鹅。

思:

想。

援:

引,拉。

缴:

本课指带有丝绳的箭。

“与之”的“之”:

代词他,指前一个人。

俱:

一起。

弗若:

不如。

之:

代词,他,指前一个人。

为:

因为。

其:

代词,他的,指后一个人的。

矣:

了。

为:

谓,说。

与:

吗。

曰:

说。

非:

不是。

然:

这样。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

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一心一意,聚精会神,认真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人虽然也听讲,可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怎样拿弓箭去射它,这个人虽然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

是他的智力不如那个人吗?

回答说:

不是这样的。

二、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

孟子:

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名轲,字子舆。

战国人,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

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著作有《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

2、弈秋:

春秋时期鲁国有位叫秋的人特别喜欢下围棋,潜心研究,终于成为当时的第一高手,人们不知道他姓什么,因为古代围棋他是因下围棋而出名的,所以人们都叫他弈秋。

这“弈”在古代是专指围棋的意思,今天的意思起了变化,成了动词,意思是“下”棋,可见事物是随着历史而变迁的。

 

【预习案】

方法指导:

利用工具书,自主学习完成。

一、         读熟课文,读准字音,试着按照句意读出节奏。

二、      找出不懂的字词,思考其意思,翻译课文。

三、      了解背景。

四、      提出探讨问题。

 

【探究案】

方法指导:

1、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2、互相质疑,大胆发言。

(一)  检测预习:

1、 写出翻译。

2、 检查朗读,互相评价,纠正字音。

(二)合作探究:

一、交流词语意思,翻译文言文。

特别是以下词语: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

  弈秋:

    通国:

  之:

  善:

  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使:

  诲:

  其:

  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

  之:

    鸿鹄:

  至:

思:

  援:

    缴:

    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与之”的“之”:

      俱:

  弗若:

  矣:

  之:

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

非然也。

为:

  其:

    与:

  曰:

  非:

  然:

  也:

二、知识链接

1、介绍《孟子》。

2、介绍弈秋。

三、学生质疑释疑

1、师:

分层。

2、杨中平:

为什么开头要介绍弈秋的成就?

3、张炎:

学棋的两人态度有什么差别?

结果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不同?

4、董子安:

写学弈两人运用什么手法?

有何表达效果?

5、戴若谦:

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你想对这两个人分别说什么?

6、刘巧林:

为什么说学不好不是智力问题?

7、秦思思:

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四、反复朗读,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检测案】

方法指导:

审题、自主完成。

一、写出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弈:

通国:

诲:

鸿鹄:

 援:

俱:

 弗:

为:

然:

二、写出“之”或“其”在句子中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   )

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   )(   )

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   )

4、其一人专心致志。

(   )

5、为是其智弗若与?

(   )

三、下列语句停顿错误的是()

  A、通国之/善弈者也B、一人/虽/听之 C、思援/弓缴/而射之D、虽/与之/俱学

四、1、翻译句子

⑴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⑵惟弈秋之为听:

⑶一心以为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⑷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⑸为是其智若与?

曰:

非然也。

五、这个故事中,两个学生对待学习态度不同,前一个(),后一个(),我懂得了(   )。

六、《学弈》选自《》。

《学弈》导学案(2012-03-1514:

35:

31)转载▼标签:

《学弈》导学案杜郎口教学模式六年级语文文言文两则教育分类:

教学感悟-资源共享

花脸(第一稿)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知道什么是“花脸”。

二、资料交流:

了解作者冯骥才。

三、范读课文,相机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四、学生自由谈读文后的体会(“我的视角”。

五、作业:

1、默读课文,勾画描写生动形象的段落或片段,有感情地朗读,将体会批注于书上。

2、抄词。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交流描写精彩的部分,相机指导朗读。

三、看丁丁的视角,找出描写花脸的句子,朗读,讨论:

这样的描写有必要吗?

四、提问:

我悟到的“祖传的经验”是什么?

生活中,你悟出过什么经验?

五、作业:

1、作文:

将生活中的经验写下来。

(注意事情发展过程中的细节描写)

2、朗读课文,完成自主作业反面。

3、预习。

花脸(第二稿)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知道什么是“花脸”。

二、资料交流:

了解作者冯骥才。

三、范读课文,勾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四、提出疑问,集体解答。

五、提问:

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梳理文章的线索:

买花脸——耍大刀——惹祸端——惨遭打)

六、读我的视角“冬冬的话”。

默读课文,找出描写精彩的部分。

(一划二读三想象)

七、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描写精彩的部分(至少三处)

2、 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学生交流(抓重点词展开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