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完善合作机制 推进青潍日一体化发展研究定稿.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528112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立完善合作机制 推进青潍日一体化发展研究定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建立完善合作机制 推进青潍日一体化发展研究定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建立完善合作机制 推进青潍日一体化发展研究定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建立完善合作机制 推进青潍日一体化发展研究定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建立完善合作机制 推进青潍日一体化发展研究定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立完善合作机制 推进青潍日一体化发展研究定稿.docx

《建立完善合作机制 推进青潍日一体化发展研究定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立完善合作机制 推进青潍日一体化发展研究定稿.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立完善合作机制 推进青潍日一体化发展研究定稿.docx

建立完善合作机制推进青潍日一体化发展研究定稿

建立完善合作机制,推进青、潍、日一体化发展研究

日照市委党校课题组

近年来,随着各地经济合作的深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多层次、多形式、宽领域和一体化特点,区域经济一体化正在全面展开。

国内一些地区和城市顺应这种趋势,积极推进城市一体化进程,其中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成为三大具有世界影响的都市经济圈。

以长三角为例,江苏、浙江和上海从2003年开始签订了推进经济合作与发展的一揽子协议,并提出共同建设以上海为主导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试验区”。

通过建立行政体系的合作与协调机制,有力促进了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实质性进展。

青岛、潍坊、日照同处山东半岛城市群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区域内,地域相连,空间相邻,交通便捷,经济社会联系密切。

从国内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以及国家发展战略规划来看,推进青岛、潍坊、日照一体化发展对于加强城市间合作,加快城市发展,提升山东半岛区域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城市一体化内涵及相关理论

城市一体化,也可称为同城化,是城市相互作用的一种新模式,是指相邻城市空间一体化、经济一体化和制度一体化的地域过程与现象。

首先,一体化是相邻城市的城市地域逐渐扩展、接近而呈现的空间一体化现象。

其次,一体化是相邻城市产业发展相互协调、商品和要素跨区流动的额外成本逐渐接近于零的经济一体化现象。

最后,一体化是相邻城市为提升综合竞争力而主动打破城市间行政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的一种制度一体化现象。

其中,空间一体化的动力主要是城市的功能扩散和郊区化,它一方面由于城市间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减少了城市间的运输成本,另一方面由于城市间产业、人口的集聚而产生对相邻城市的集聚效应,并使相邻城市的生产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更加靠近,从而促进经济一体化。

经济一体化,或者说是功能性一体化,当它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必然要求制度一体化给予保障和促进;而制度一体化会加深经济一体化的程度,进而加深空间一体化的程度。

城市一体化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为打破传统的城市之间行政分割和保护主义限制,促进区域市场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以达到资源共享,统筹协作,提高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的一种发展战略。

一体化的内涵包括两个层次内容:

第一,实现产品、要素、劳动力和资本等资源要素在本区域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及优化配置,发挥地区的综合优势,促进整个区域的共同繁荣;第二,通过同城化发展,产业得到整合,区域分工得以深化,资源得以共享,资源配置效率得以提高,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体系。

对城市集聚经济效益的追求是城市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动力,而城市一体化发展所引致的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内部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区域分工与合作的深化将进一步推动城市经济圈的发展。

一般说来,成功的区域整合应具备以下条件:

处于龙头地位的核心区必须有足够的吸引力、辐射力和增长力;地区之间有互补优势,存在经济落差;地理上相互毗邻,有合作的传统渊源;必须形成利益共享、成果多赢的共生型协作机制。

“一体化”更进一步,一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条件:

一是区位相邻、距离近,通常两个城市间相距在30至50公里之内;二是经济联系、人员往来密切;三是产业结构和城市功能互补性强;四是城市规模扩张达到一定程度,建设用地和资源环境约束在本市域已难解决。

城市一体化发展是当今推进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主体形态,也是区域重点开发及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形式。

城市一体化在组织生产、提高生活水平方面具有单一城市无可比拟的优势:

它便于按照国家建设和市场需要,不断进行工业结构、产品结构、布局结构的调整;便于统一安排和建设必需的供电、供水、供热、通讯、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便于开展工厂之间的生产协作,使资源、能源得到合理利用,节约能耗,降低成本。

也正因为具有这些功能和作用,所以现代城市群越来越成为重要的资源转换中心、价值增殖中心、物资集散和流转中心、资源配置中心、信息交换处理中心和人才集聚中心,并在这些活动中成为主要的经济活动中心、经济增长中心。

从国际竞争的角度看,一个国家能够真正参与到国际竞争中的实际上就是那些基础设施完善、产业技术先进、服务水平一流、人才集聚充分的大城市、大城市圈或大城市群。

城市化发展的重要趋势是不断从中小城市向大城市发展,单一的城市又向城市群和连续的城市连绵带发展。

但是,城市群的集群效应并不是把若干城市进行简单的组合或叠加,也不是城市之间因地域上的临近而形成的一种数量聚集。

城市群的本质是区域一体化过程在城市空间形态的表现;或者说,城市群是在经济主体区位选择的基础上,通过产业部门结构和空间结构的演化,实现区域市场一体化和城市功能一体化,并在此基础上达到城市间利益的协同化,最终实现区域联动和一体化发展。

这就意味着,城市群的形成必须以区域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为基础,是城市之间为了实现内部规模效益和外部规模效益的最大化而相互联系并凝聚成一个结构合理、功能优化的系统整体。

在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向心增长的集聚效应和离心增长的辐射效应是内生的、必然的两个重要机制。

一方面,大城市以其优越的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发展条件,对周围地区工业和人口的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从而导致各种资源和财富不断聚集,体现出一种很强的向心增长机制;另一方面,在城市集聚增长的同时,由于环境容量和经济容量的限制,集聚能力会逐渐降低,导致城市的企业向周围地区扩散,从而形成新的工业中心乃至经济中心,这就是离心增长的辐射效应。

在向心增长与离心增长的共同作用下,中心城市与其辐射的周边城市就会在一定区域内形成功能协调、优势互补的城市体系,即城市群。

因此,城市群能否形成并发挥集聚效应不仅要看彼此之间是否处于同一个区域发展的地缘空间,而且还要看城市之间是否存在相互联系的内在机制——包括是否具有完善的城市等级体系和网络结构、是否具有合理的产业分工与协作网络、是否具有完善的协调机制和区域治理结构等等。

从理论上说,城市群的形成是某个中心城市通过向心增长的集聚效应使规模不断扩大形成“龙头”,然后借助离心辐射带动效应产生出若干副中心城市。

这一过程是城市化的内生机制不断发生作用并不断实现自身组织体系有序扩张的过程。

二、青岛、潍坊、日照一体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

青岛、潍坊、日照一体化发展的动力机制主要来自市场机制的驱动力和政府作用的推动力。

(一)城市经济的聚集过程

聚集过程是市场配置区域资源的主要传导机制,它是通过集聚效应、扩散效应和乘数效应等区域间的交互作用实现的。

区域之间通过取消各种歧视性政策障碍,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使得生产要素向具有区位优势的区域集聚,而增长极会发挥规模经济的扩散效应,带动周边城市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从而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

在山东半岛城市群中青岛的经济首位度高,它是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首位城市,处于经济发展的核心地位,对周边城市产生巨大的吸纳能力,青岛潍坊日照正处于由一个核心城市逐步吸纳其他周边城市所形成的都市区域。

青岛已发展成为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达的国际性港口城市和国际性海滨旅游城市。

强化青岛的龙头城市地位,发挥其辐射带动周边城市的作用,青岛是山东半岛中最大的国际性港口城市,进出口贸易便利,并且青岛是副省级单列市,享受的国家优惠政策较多,有利于吸引外资,具有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

而且青岛与日本、韩国相距较近,可充分利用日韩制造业转移的机遇,进一步带动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优化升级,从而不断提升青岛的城市竞争力。

青岛的经济规模越大,对整个都市圈的发展越有利。

潍坊、日照作为城市圈的次级区域中心,它一方面要主动承接来自青岛的辐射,作为青岛发展的腹地,另一方面要发挥其比较优势,实现与青岛的错位发展。

就现在三市的产业结构配置而言,潍坊日照可以专注于为青岛做大型重化工业的配套性产业,而且青岛的研发、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可以辐射至潍坊日照的制造业产业发展。

在集聚—扩散效应的作用下,实现青岛潍坊日照三地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区域经济体间的聚集过程加强了城市的融合,使城市关系逐步走向一体化。

(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合力作用

2008年青岛潍坊日照三地人均GDP均超过4000美元,这说明三城市都已经进入工业化发展的中后期阶段,根据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判断,三市经济关系开始进入竞合阶段,协同成为一种趋势。

在这个阶段城市经济集聚能力增强,必然会带来城市规模的膨胀,城市化水平的大幅提高。

城市规模的膨胀带来城市的空间蔓延,使得城市郊区化已经成为城市化发展一种趋势,城市沿着交通轴线条状蔓延,中心区人口向郊区转移,企业向郊区迁移。

但是在城市向郊区蔓延过程中,许多卫星市镇会出现一些跨区域性难题,比如卫星城市功能定位、产业结构的布局和公共问题的治理等等,这些问题由于行政区的刚性存在也难以通过行政区合并来完成。

一体化是在当前约束条件下的一个较好的跨区域合作方式。

市场机制的驱动力的作用是内在的,持续的,而政府层面的作用是显性的,它是青岛潍坊日照一体化发展的强力推手。

(三)上级政府的推动

2002年,北京大学和山东省社科院专家撰写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中,即对青、潍、日区域一体化作出明确表述:

“如果日照和潍坊能较好地同青岛接轨,经过10-15年努力,到2020年,一个经济联系并分工协作较好的青、潍、日金三角区域能够出现在山东半岛城市群。

”2011年伊始,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将发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

《规划》明确提出,促进青岛-潍坊-日照作为城镇组团协同发展,打造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城市群,为海洋经济集聚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规划》明确提出,促进青岛-潍坊-日照、烟台-威海、东营-滨州三个城镇组团协同发展,打造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城市群,为海洋经济集聚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在青岛-潍坊-日照组团中,充分发挥青岛的区域核心城市作用,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西海岸经济新区,构建环湾型大城市框架,大力发展海洋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现代海洋产业发展先行区、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国际海洋科研教育中心、滨海旅游度假胜地和海上体育运动基地,进一步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这是上级政府对广州城市发展的更高要求。

一方面希望青岛能够成为山东半岛城市群经济发展的中心城市,就现在青岛的经济实力来讲,青岛面向整个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经济辐射功能仍力不从心,但若实现青岛潍坊日照一体化发展,青岛潍坊日照三地经济总量之和将位居全国前列,大青岛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山东半岛区域的核心发展区,对整个山东半岛地区将起到良好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另一方面上级政府希望青岛通过青岛潍坊日照一体化发展能够建立有利于促进一体化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财政体制和考核奖惩机制等一整套全新的制度安排。

(四)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不管是在行政区经济模式下,还是在经济一体化模式下,城市经济竞争都是不可避免的。

全国范围内区域发展竞争已经十分激烈,山东半岛城市群内个城市受到来自珠三角、长三角以及环渤海发达地区城市强烈的竞争压力。

为了提高城市竞争力,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区域的城市融合加快,交往加深,抱团合作成为这些地区城市发展的一种趋势。

因此青岛潍坊日照三地政府在一体化发展问题上表现得十分积极,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共同应对外部城市竞争压力,提高自身城市竞争力的需要。

三、青岛潍坊日照一体化发展的定位与基础

在青岛-潍坊-日照组团中,充分发挥青岛的区域核心城市作用,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西海岸经济新区,构建环湾型大城市框架,大力发展海洋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现代海洋产业发展先行区、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国际海洋科研教育中心、滨海旅游度假胜地和海上体育运动基地,进一步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同时扩大潍坊、日照两个中心城市规模,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充分发挥潍坊连接主体区与联动区的枢纽作用,重点发展海洋高端高效产业;日照重点发展现代临港产业。

加强潍坊、日照与青岛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对接,完善一体化合作发展机制,形成功能互补、产业互动、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城镇组团。

青岛和日照、潍坊作为半岛城市群中相邻的城市,突破行政、思维、环境以及政策的壁垒,通过建立完善合作机制,推进青、潍、日一体化发展,让各种生产要素在两地间自由流动,其效应是,青岛拓展了发展空间,日照、潍坊获得了加快发展的机遇。

作为半岛八市中经济总量最小、工业基础较弱的日照市,工业底子薄,产业链不完善,目前有比较优势的是临港工业。

潍坊是半岛城市群工业强市,工业体系完备,支柱产业成长良好。

日照、潍坊两者互补性强,日照工业亟须与潍坊深入合作得以提升。

日照与潍坊对接走向一体,两地也有着明显优势——在行政区域上,两城市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是区域合作的天然优势。

日照市目前最为自豪的是港口,日照港已跻身中国亿吨大港之列,随着日照至潍坊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潍坊一些区县货物出口可借地缘之利通过日照港,不仅可缓解青岛港压力,而且还可推动日照港口经济。

  潍坊和青岛,在区位、产业上存在着很大的互补性。

青岛由于其土地资源、水资源缺乏,企业腾挪空间受限,加上其城市定位业已决定,其能耗大、占地多的传统产业必须尽快转移出去。

而毗邻的潍坊市仅北部沿海就有2657平方公里的滩涂,配套设施基本完善,卤水资源丰富,是青岛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产业转移的最佳之地;青岛的区位和区域龙头地位,就是其发展总部经济的先天优势,潍坊企业总部或研发、营销中心迁到青岛,必将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

  2007年,潍坊市在青岛举办了(青岛)潍坊周暨潍坊博览会,两市签订了《关于加强交流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框架协议》,同年,潍坊市委下发《关于加快接轨青岛推进改革开放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意见》,对接轨青岛的重点领域、对接思路和完善接轨青岛工作机制等作出明确要求,由此拉开了两市合作发展的序幕;2008年,青岛市委、市政府和潍坊市委、市政府在青岛召开青岛潍坊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就《关于加快青潍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推进青潍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就推进青潍一体化发展的工作措施。

随着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发展战略的推进,青岛、潍坊、日照通过近几年的合作和探索,合作范围不断拓展,合作水平逐步提升,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在交通、流通、旅游、农业、科教、信息等方面都取得了实质成效。

城市间高层往来密切,部门、人员交往频繁,市场导向显现。

正在积极探讨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市场一体化、产品与要素市场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和产业布局一体化、社会信息一体化,这为进一步推进青、潍、日一体化发展,建立了良好的基础。

(一)政府积极推进,合作发展的行政障碍得以破除

从行政层面破除区划以及制度方面的障碍是城市间合作的前提和基础。

2004年初,日照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依托青岛、接轨青岛、服务青岛”,积极融入半岛城市群发展的举措。

当年4月,青岛市政府与日照市政府本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签署了《关于进一步发展两市交流合作关系的框架协议》,为两地企业的拓展与合作构筑了互动的平台。

2004年12月青岛市政府领导率领市有关部门和企业负责人前往日照市考察,建立了“青岛--日照经济发展合作市长联席会议制度”;2006年8月和9月,青岛市经贸考察团和科技考察团先后到日照市考察交流合作事宜,双方企业、科研机构、大学签定了40多个合作意向,并签署了《青岛-日照加强经济技术合作备忘录》,进一步拓宽了两市开展合作交流的领域与空间。

2007年10月,潍坊市在青岛举办了(青岛)潍坊周暨潍坊博览会,两市签订了《关于加强交流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框架协议》,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按照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点面结合、协调推进,扎实推进各项合作事宜,双方各区市、各有关部门积极做好各项对接,由此拉开了两市合作发展的序幕;2008年5月,青岛市委、市政府和潍坊市委、市政府在青岛召开青岛潍坊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就双方全面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进行了座谈交流,并就《关于加快青潍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推进青潍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就推进青潍一体化发展的工作措施。

市级领导的互访和交流打破以往无行政隶属关系的城市间沟通的坚冰,也是深化融通的契机。

(二)突破思维壁垒谋求积极主动合作

青岛与日照、潍坊在转变当地的思维观念上,进行了大胆探索。

将领导动员,变为整体动员,日照、潍坊进行了转变观念,接轨青岛的大讨论,层层动员,通过多种形式,营造了浓厚的区域合作、联动发展、产业相融、经济互动的良好氛围。

主动接轨,推进合作交流,逐步成为三市政府和部门的自觉行动,更成为企业寻求新的发展空间的契机。

观念的转变首先带来了两地合作的直观变化。

在接近青岛市区的青银和济青高速公路上,竖立起了日照、潍坊市建设的“接轨青岛融入半岛”的广告牌,青岛日报开辟了《半岛城市群》专栏,其它媒体上也经常出现两地合作的访谈、报道,进行舆论推动。

在政府积极推动下,日照、潍坊下属的区市在青岛设立了办事机构,而青岛的企业也不断到日照、潍坊考察,推进双向合作。

日照、潍坊打青岛牌,青岛向日照、潍坊辐射,两地合作进入了上下互动的新阶段。

(三)相关部门积极推进,青岛和日照、潍坊的合作已成为常态

日照成立了“接轨青岛办公室”。

而潍坊市、县两级和市直有关部门也都成立了接轨青岛机构,配备了专门工作人员。

承担起两地交流、项目协调、工作考核、年终考评的职能,青岛市国内经济合作办公室,作为市政府经济综合管理部门,将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并举,通盘考量对内合作与对外交流,体现了着眼区域经济合作的大局,为合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部门的实体化促进了合作的全面化。

日照市东港区、五莲、莒县与青岛市市南、黄岛、城阳区建立友好区(县)关系,两市教育、劳动、旅游局等30多个政府部门和单位签定合作交流协议。

青岛17个部门与潍坊相关部门达成对口接轨协议,青岛11个区市与潍坊15个县市区建立了友好关系;建设系统成立了“青岛-潍坊建设合作理事会”;农业系统建立了农业执法协调机制和农业信息共享机制;劳动保障系统成立了企业联盟、培训联盟、劳务合作联盟等促进就业联盟。

农业、人事、建设、房管、信息产业等部门也初步建立了网站互联、信息互通机制。

(四)合作领域不断拓展

1、科技教育合作成绩显著。

山东海洋工程研究院与日照市政府共同举办了山东•日照(2006)海洋科技论坛暨科技合作洽谈会,成立了日照市海洋科技专家咨询委员会,签订了《关于加强海洋科技合作的协议书》,协议书规定了双方共同推动青岛海洋科研机构、大学与日照海洋企业联合建立技术研发机构;共同推进日照海洋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围绕水产育苗、海水增养殖、海洋食品、海洋生物提取、海洋药物等领域,加快推进青岛的海洋科技成果向日照转移和转化;共同组织实施《山东半岛南部海域海洋生物资源持续利用与环境保护高技术产业化专项行动计划》;积极推进驻青岛海洋科研机构、大学与日照海洋企业的资源共享;共同推进海洋科技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5项合作重点。

日照市政府还与青岛科技大学签署了科技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化工、电子、机械、建筑、节能、环保等技术研究及人才培养等领域进行全面合作,并探索青岛科技大学在日照建立大学科技园或产业研发基地。

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3所高校和31家企业与潍坊4所高校、11所中职学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等领域广泛开展人才培养、师资共享、学科建设、职业教育等方面的交流。

山东海洋工程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与潍坊海化集团、海王等企业联合建立了工程研究中心。

2、旅游市场开发初显端倪。

近年来,青岛市旅行社协会先后组织了70家旅行社经理到潍坊考察旅游景区、景点,与潍坊旅游局就开展旅游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

日照市的山海天旅游度假区、五莲县、莒县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胶南市签署了区域旅游合作协议,成立了“半岛南部区域旅游合作联合会”,加强合作,打造无政策障碍、无市场障碍、无交通障碍、无服务障碍的无障碍旅游区,共同促进旅游资源优化整合,打造区域旅游品牌,共建旅游经济圈,促进半岛南部旅游业共同发展。

3、在交通运输对接方面,为方便日照、潍坊市民出行和对外交往,青岛机场先后在日照、潍坊设立并开通了虚拟空港,从青岛机场出行的日照、潍坊客员可以在日照、潍坊办理完乘机手续,直接到青岛机场登机,实现“异地值机”流程,实现航空资源共享。

2007年5月,日照港携手青岛港,共同合资11.5亿元组建的日青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宣告揭牌并投入运营。

日照今年于今年建成通车的北沿海路,成功地实现了日照沿海公路与青岛滨海大道对接,而潍坊与青岛的对口部门已经就道路客运对应发展意向和国省道路网对接达成共识,并进入实际操作,两地“同城效应”开始释放。

4、推动统一的市场体系。

一方面,促进金融、保险、证券等资本市场实现跨地区合作。

青岛中信证券在潍坊设立分支机构,中信万通潍坊四平路营业部已正式营业;青岛各民营银行也开始陆续登录日照,纷纷设立分支机构。

另一方面,加强两地工商一体化合作。

青岛、潍坊两市工商部门签订了“青潍工商一体化备忘录”,建立了“青潍工商行政管理促进半岛联动发展合作会议制度”,达成了《关于加强商标行政保护合作的协议》、《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注册合作交流六项措施》等多领域合作意见。

近年来,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入,青啤、双星、青岛科技大学、省海洋工程研究院等一批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与日照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合资合作;两地政府、部门、企业学习交流互访日益频繁;青岛保税区计划在日照临港工业配套基地设立“青岛保税区莒县工业园区”,作为青岛保税区的分区或园中区,承接保税区的项目或其它因土地制约落不下的项目,享受青岛保税区的有关优惠政策,达到联合招商、利益共享、合作共赢的效果。

青岛邦立精细化工有限公司、青岛亿润暖通设备有限公司等13个项目已在潍坊相继开工建设,青岛保税区确定在潍坊出口加工区投资建设保税物流仓储设施项目也已开工建设;青岛利群商厦、新天地购物广场、良友大酒店等一批项目落户潍坊。

四、推进青岛、日照、潍坊一体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第一、实现从“行政区经济”到“区域经济”的转变,把青岛、日照、潍坊城市组团作为是一个相对完整和独立的区域经济单元。

但由于行政区划与经济区的矛盾以及长期的官本位和地方保护主义思想的影响,导致各自为政、自成体系的经济发展格局。

因此,各城市政府要转变“行政区经济”的观念,以整体利益为重,树立“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大市场”的观念,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淡化行政区的经济功能。

第二、建立推进青岛、日照、潍坊一体化发展的决策协调机构和长效机制。

青岛、日照、潍坊城市群合作急需建立能够协调各方的实体化办事机构,这个机构必须权威、高效,能够研究探讨城市群联动与合作机制,充分发挥青岛市的集聚与辐射功能,将合作做实,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参与、市场运作、产业联动、扎实推进的全新局面。

成立“青岛潍坊日照经济协调联席会”,建立完善三市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推进机制,完备协调联席会议制度的功能和职责,使之成为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协调机构,负责统筹整个区域经济活动的重大事宜及布局建设,根据区域分工的特点与内容,制定该区域中长期发展规划与战略目标。

设立相关办事机构,定期召开联络会议,负责日常信息交流、事务磋商、计划和协议落实等。

成立区域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环境保护、资源利用、文化交流、社会管理等专题组织,开展专项合作。

  第三、加快法制建设。

实现青岛、日照、潍坊区域经济一体化,需要制定共同政策和法规,以形成区域内部平等竞争的环境,每个城市都必须遵循相关的章程,确保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施。

第四、坚持高点起步,促进青岛、日照、潍坊城市组团规划统筹、对接发展,实现产业一体化。

立足各城市产业基础和资源条件,制定半岛城市群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等方面的专项规划,实现统筹规划建设,优化发展空间,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资源集约利用。

第五、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实现交通、信息同网发展。

方便快捷的交通、通讯网络体系建设,是确保推进青岛、日照、潍坊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支撑。

区域重大交通项目的建设不仅会降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